國子監,文萃閣聽宋源之打趣言語,賈珩既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只是笑了笑,道:“宋先生覺得此策可行就好.”

宋源這話,就有著幾分親近。

宋源笑了笑,說道:“明天,我就讓木工訂做一些落地牌子,讓各區典書都照此辦理.”

宋源以舉人之位,在閣中擔任錄事,幾乎處理著整個文萃閣圖書管理的常務工作。

其實,倒也算是屈就了。

若是出仕,舉人甚至可在偏遠地方為知縣,但宋源為了在京中備考,從二十歲出頭的意氣風發,一直考到如今的三十出頭,幾乎心灰意冷,在國子監中索性就任了錄事,也是方便備考。

賈珩點了點頭,而二人說話之間,就聽得鐺鐺之音傳來。

文萃閣也敲罄,催離閣中監生,再有半個時辰,就會落鎖。

宋源笑了笑,說道:“這些紙,先收起來鎖放櫃子罷,天色也不早了,也該回去了.”

說著,將手中的黃麻紙鎖進立櫃,然後轉身,抬頭問道:“子鈺是食宿都在閣中嗎?”

一般而言,若是外有親眷,一般都不會在監中居住。

賈珩笑了笑,說道:“我也回去.”

“是在寧榮街?”

宋源問道。

賈珩點了點頭,道:“寧榮街的柳條衚衕.”

宋源笑道:“那倒是順路一段,我坐著馬車來的,路上可以帶你一程,你先去上去收拾東西罷.”

賈珩拱手道謝,然後,轉身回去收拾東西。

宋源看著少年離去的背影,手捻頜下短鬚,面上現出思索,“賈家的人,還真是出了個異數.”

他自二十歲上京,在京都蹉跎十餘年,最後在京都娶妻生子,買田置業,自是熟知京中權貴,對賈家倒也略知一二。

“百年公侯之家,不定什麼時候就出一二出色子弟,頂門立戶,復可重振家勢.”

宋源思忖道。

少頃,賈珩帶著隨身攜帶的東西以及雨傘,和宋源出了國子監,登上一輛老僕趕著的馬車,馬車轔轔轉動,碾過街道上的雨後積水,遠遠而去。

馬車之上,二人敘著話。

宋源笑道:“子鈺,要參加縣府二試,多花時間鑽研經義文章,斯是正理,若有在四書上有不懂之處,只管來問我,不要見外才是,別的不敢說,這秀才之試,十拿九穩.”

這次相比在醉風樓中,酒酣耳熱,再當著韓琿的面,說得話其實還有幾分場面之意,這私下裡,明顯就是真誠許多。

賈珩聞言,感激道:“多謝宋先生,若有不解之處,一定會來問先生.”

宋源笑了笑,說道:“科舉一途,我也是最近思索,終究是進身之階,關要還是在治事之才,如不通實務,縱然去做官,也要被奸猾胥吏矇蔽,是要出問題的,好在子鈺年紀雖淺,已見治事之才,這就很難得.”

這個道理也是宋源在科場碰壁,於京都謀生之後才漸漸悟出的道理,先前見賈珩才情展露,為人處事又,故而感慨幾句。

“先生謬讚了.”

賈珩面色一整,說道:“不過先生所言不差,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讀書進學也好……立功立言立德也罷,無不應在知行合一四字.”

宋源聞言,眼前一亮,口中喃喃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十四個字,笑道:“子鈺此言,當真是格言警局,發人深省,也不知是哪位大賢所言,當真是字字珠璣,一字難易.”

顯然,宋源這些年,就隱隱有這種體悟,但卻無法將之概括,如今驟聽意味雋永之言,竟有撥雲見霧,遇到知己的快慰之感。

賈珩笑道:“倒也忘了何人所言,只是一時感慨.”

這話自然不是他的原創,出處在……《紅樓夢》。

嗯,說來還和他未過門的妻子秦可卿有關,紅樓夢原著中有載,可卿屋裡懸著一副《燃藜圖》,兩邊張貼的就是這橫聯。

宋源笑道:“先前聽子升和文度說,子鈺還寫了一份話本?”

這原本是韓琿當初隨口說過,初時,宋源也沒放在心上,自然就沒有細問。

一來尋根問底,最是惹人厭惡,二來也是,先前真的沒把賈珩這小小少年太放在心上。

賈珩怔了下,坦誠道:“只是囊中羞澀,撰文餬口而已.”

宋源詫異道:“可曾有帶文稿?”

賈珩思忖了下,道:“只隨身帶了二回目,先生現在要閱覽嗎?”

馬車四粱上,就有著燭火映照,車廂中倒也明亮如晝,從這倒也能看出,宋先生家境應該是殷實的。

見宋源點頭,賈珩從隨身的布包中,取出文稿。

宋源點了點頭,接過文稿,就是閱覽,看見《臨江仙》一詞,面色微震,抬眸,駛聲道:“子鈺真大才也.”

而後,又是向下閱覽。

這位宋君涯少年時,也是神童來著,不說一目十行,但閱覽速度也是很快,目光似抽不離一般,看完第二回目,悵然若失,語氣複雜道:“當真是雄文,文法得經傳之洗練,劇情得畫本之離奇,斯是好書,當浮一大白!”

原本以為是少年人的臆想,不定什麼濃詞豔賦,不意竟有史筆如椽,字字如刀之感。

賈珩道:“宋先生過譽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記憶力再是超群,也不可能將前世所閱三國,一字不差地出,文風用詞,自然也會有他自己的東西。

前世縱覽經史,就不經意顯露出來。

所以,這誇獎,他其實還是有幾分……受之無愧的。

宋源將文稿戀戀不捨遞將過去,道:“子鈺若有下文,還請務必讓我一睹為快.”

賈珩點頭道:“我平日在閣中.”

宋源又道:“子鈺這等文稿當不可使明珠蒙塵,儘快見於世人才是,監中就有坊刻,當儘快刻板印刷.”

國子監作為國朝最高首府,豈能沒有出版社之類的機構,其印刷講義、書籍都有自己的坊刻。

賈珩聞言,面色一頓,道:“此稿已許之於翰墨齋印刻,付梓出版.”

宋源嘆了一口氣,說道:“那真是可惜了.”

忽而,又想起一事,宋源遲疑了下,還是問道:“不知約稿銀兩幾何?”

賈珩沉吟了下,道:“一回二兩.”

宋源感慨道:“這個價格……算是新人通行之價了,只是若用監中坊刻,子鈺或可多得一些潤筆之資了.”

賈珩不由失笑,說道:“當初,可惜未認識先生.”

宋源笑了笑,說道:“不過,翰墨齋路子廣,據說背後東家財力雄厚,子鈺這本書若暢銷於世,或許能得重新議價也未可知.”

賈珩道:“但願如此罷.”

二人說著話,車窗外的僕人,蒼聲道:“老爺,到家了.”

賈珩道:“宋先生到這裡就行了,我下去步行就是,前面不遠了.”

宋源笑了笑,說道:“本來想留你到家中吃酒,只是倉促之下,唯恐招待不周,那就明日吧,我讓下人送送你,先回家就是.”

說完,宋源不等賈珩拒絕,先是掀起了車簾,說道:“老吳,替我送送賈公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武樂園:無限流,從仙秦開始

折耳根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