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為一直想不通,都已經上了三五八回當了,為什麼委員長還不死心?淞滬會戰時,既便腦子都快打出來了,但委員長依然沒有絕了讓國際力量干預的想法。

先是找英美。

英美兩國,特別是美國人覺得,過早干涉中日之戰,肯定會提前得罪日本人,這與美國的根本利益不符。

所以不但沒有答應調停,反而埋怨國民政府擅起爭端。

委員長又轉過頭來找蘇聯。

蘇聯倒是答應出兵東北,側面牽制日軍。

但直到南京淪陷,委員長也沒有等到蘇聯援兵的影子。

最後只能找老牌盟友德國。

奉元首阿道夫之命,大使陶德曼斡旋於中日政府之間,謀求停戰與和平。

一想到這裡,方不為就想冷笑。

若不是太過相信德國人,淞滬會戰至少少死十萬士兵。

林尉雖然沒說談判為什麼失敗了,但方不為卻知道一些。

日本答應停戰,但前提要求是:以蔣委員長為首的國民政府,必須無條件向日本政府投降。

委員長底線再低,也沒辦法答應這一條。

縱觀中華幾千年,不戰而降的亡國之君有幾個?這也算是絕了委員長不多的一絲念想。

當然,這還不算最後一絲。

兩年後,王兆名釋出豔電,日本扶持汪偽政府時,那才算是絕了委員長謀求向日本妥脅的最後一線希望。

之後,到了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與國民政府也有過一段短暫的對峙非戰時期,但那不算妥脅,而是委員長看到越是抗日,中共的武裝力量越是強大,便想借著日本人的手,玩驅虎吞狼那一套。

不過沒堅持多長時間,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

連金主大爺都下場了,國民政府哪裡還敢和日本人眉來眼去?也是那個時候,民國政府才跟在美國人的屁股後面,正式對日本宣的戰。

反過來再說,為何其他人一致建議棄守南京,就只有委員長和唐生志兩個人覺得南京必須要守一守?就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太過相信德國人了,認為德國那般強大,日本人肯定要給幾分面子,不會真的攻陷南京。

所以其它要員都走了,委員長依然還留在南京。

現在滿意了吧?“真是記吃不記打!”

方不為暗暗的罵了一句。

沒辦法再提前疏散百姓了,方不為頓時覺得有些無所事事。

“通知邊從軍,把船都藏好了!”

方不為交待道。

這六條船,他是拿來有大用的,不止只是用來在開戰前疏散百姓。

“我們的船誰敢動?”

葉興中自信的說道。

方不為的身份今非昔比,身為頭號狗腿的葉興中自然是與有榮焉。

“你知道個屁?”

方不為罵道。

他可是記得,唐生志真幹過破釜沉舟的事,不然南京一戰,怎麼可能死那麼多的人?正因為是四戰之地,所以南京才不好守。

也正因為是四戰之地,若是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沒有辦法對南京形成有效的包圍圈。

老百姓要是想逃,完全可以從西北兩個方向離開南京。

之所以會死三十萬之多,是因為破城的時候,這三十萬人,全都被圈到了內城,而且唐生志好像還將所有的船全都沉了江……等於日本人只是包圍了方圓十幾公里的南京內城,就將這三十多萬人包圍了進去。

方不為認為,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被自己人害死的!“千萬不要大意,一定要存好了……”方不為又不放心的交待道。

“明白!”

葉興中應了一聲。

交待完船的事情,方不為又交待葉興中,直接把他送到八十八師駐守的雨花臺。

方不為依稀記得,宋元良就是唐生志召開最後一次軍事會議之後,連師部都沒有回,就直接跑掉了,然後八十八師譁變,最後釀成了慘劇。

所以,必須先要把宋元良給盯緊了。

為了不讓宋元良起疑,不讓宋元良懷疑自己是專門來盯著他的,方不為著實花了不少心思。

他以四海商行的名義,捐贈了部分物資,全部拉到了雨花臺。

汽油,棉被,軍服,糧食……甚至弄來了一批凍肉。

八十八師上下無不對方不為交口稱讚。

宋元良甚至私下裡找過方不為,說是能不能弄幾輛軍卡來。

方不為一聽就知道他打的是什麼主意。

小車底盤太低,只能走公路,哪裡有卡車逃起來快?這個王八蛋,果然早就想著要逃命了。

方不為哪裡會讓他如願,隨便找了個藉口就糊弄過去了。

雨花臺在南京內城以南,雨花門就是以此命名的。

結果小車剛剛開到鐘山山口的下馬刺坊,就被衛兵給攔了下來。

林尉打電話過來,讓衛兵通知方不為,委員長有令,晚上八點,師級以上軍事長官,準時到衛戍區司令部臨時指揮部開會。

林尉是怕方不為亂跑,萬一沒人通知他,會錯過會議。

方不為只是少將,手下只有一個營,本來是沒資格開這種級別軍事會議的。

但架不住他名頭太響,而且還是督戰官。

決定方不為留守南京之時,委員長就考慮過,要不要給方不為提一級臨時職務。

直接被方不為給拒絕了。

再提,可就是中將了。

開什麼玩笑?自己才幾歲?方不為可不想這麼早就被人當成靶子。

高調做人,低調做事才是正道理。

“師級以上軍事會議?”

方不為一聽,就猜出來了個大概。

讓德國人調停的希望破滅了,委員長就沒有留在南京的必要了。

留下做什麼?與南京共存亡麼?簡直是笑話!臨走之間,委員長怎麼都要見一見留守南京的將領,講一講大義,提一提士氣。

正好,方不為也準備認一認人……七點半,方不為就到了原鐵道部辦公大樓地下室。

原來的指揮部,原本是在牯嶺路21號的唐公館,也就是方不為中午去過的城防司令部。

但三號晚上,日軍為了製造恐惶,派飛機對南京城零星轟炸的時候,一枚炸彈不湊巧,落到了唐公官的院子裡。

怕整個指揮部被一鍋端,唐生志連夜讓其餘人員搬到了鐵道部大樓的地下室。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至尊魔君廢材妃

九千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