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過車伕,南京城確實有一家和水金行,但方不為卻不敢去。

兩千兩黃金不是小數目,方不為一是怕留下根腳,露了痕跡,二是他不敢保證這家金行是不是和日本間諜有關。

雖然氣質不凡,穿著也很氣派。

但銀行的管事看方不為提著箱子輕飄飄的樣子,再看看箱子,明顯就是飯盒,只以為是辦什麼小業務的,連理都沒人理他。

當方不為出聲詢問時,才有一個年輕的職員過來招呼他。

這麼大的銀行竟然不兌外幣,只兌銀元?方不為根本不信,他估計因為自己是國人的原因。

兩千多兩黃金,能兌十多萬銀元,十多萬銀元是個什麼概念?職員問方不為手頭有多少黃金,方不為說是有幾十兩。

職員當場就撇了撇嘴。

銀行職員根本沒有聯想到方不為手裡提的箱子裡裝的就是金條。

他建議方不為,如果不想兌換銀元,可以把黃金存在這裡。

方不為怎麼可能犯這種低階錯誤?。

在這樣的亂世,錢還是放在自己手裡安心一些。

有錢能使鬼推磨,方不為發現這句話放到民國更是合適不過,看左右無人,他往職員手裡塞了幾塊銀元,問什麼地方能兌換到美金。

職員給他說了好幾個地方,有私人銀行,也有外資銀行的辦事處。

方不為考慮再三,還是去了渣打銀行的辦事處。

兩千兩黃金,頂的上後世的幾千萬,目標太大了。

而且金條上全有印記和編號,方不為不敢冒險。

去國人開設的私人銀行,難保不被人盯在眼裡。

此時,英美德日等的知名銀行大部分都在上海有分行,在南京的很少。

但都有辦事處。

最大的作用,就是兌換和兌付。

異地兌付,也用外幣兌換國內的黃金白銀。

這正中方不為下懷。

就算是渣打銀行,方不為也打算先探探路。

他花了十塊大洋,在一家洋行買了一隻皮包,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從箱子裡拿出二十根金條裝了進去。

接待他的是一位華人買辦。

當說明來意之後,姓陶的買辦很是熱情。

方不為問了價格,和自己的預期差不多,姓陶的買辦說是要看黃金的成色才能定價。

方不為拿出一根早就準備好的金條,遞了過去。

“成色不錯!”

姓陶的買辦對方不為說道,“你有多少?”

“你們一次效能兌多少?”

方不為反問道。

陶買辦臉上露出一絲得色:“十萬美金以下,即時兌付!”

方不為聽的一喜,伸出了兩根手指:“兩百兩!”

“可以!”

陶買辦可能是見多了大數目,聽到方不為說是兩百兩,臉上平淡如水。

“東西帶了沒有?”

方不開啟了皮包,把二十根金條全部拿了出來。

陶買辦根本沒問金條的來歷,也沒問方不為的身份,當場就給他兌成了美金。

一兩三十二美元,方不為兌了六千四百美元。

臨走的時候,方不為聲稱家裡還有一筆,他現在去拿,待會再過來兌換。

陶買辦說是隨時過來都可以。

挎著皮包,出了辦事處,方不為暗暗的鬆了一口氣。

不問來歷就好。

照貓畫虎,方不為又去了其他幾家外資銀行的兌換處,但他刻意避開了德意志銀行。

他還想著去兌換那張存單。

價格相差不大。

方不為算了一下,如果只在一家兌換的話,價格還能再高一些。

但數目太大,他實在是不敢集中在一家兌換。

最後的三十根金條交給陶買辦之後,方不為皮包裡已經有了六萬五千美金。

五百兩黃金,也算是大客戶了,陶買辦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熱情。

“先生手裡若是還有黃金,我這裡價格還能再提一些!”

金條自然是沒有了,方不為也不說破。

“本來是用來保命的,若不是應急,也不可能拿出來賣掉!”

方不為臉上裝出一絲愁色,“若是事有不歹,自然還要麻煩陶兄!”

方不為慌稱家中出了變故,所以才拿黃金出來賣,以用來應急。

一場業務辦下來,兩個人已經開始稱兄道弟了。

“對了,我這裡還有一張存單,不知陶兄這裡能不能兌付!若是可以的話,也省得我再跑一趟.”

方不為沉吟了一下後,拿出了那張德意志銀行的存單。

陶買辦接了過去,掃了一眼後說道:“若是我們自家的存單,自然可以兌付,其它銀行的就不行了!”

說著又把存單還給了方不為:“也不遠,過一條街就是!”

方不為收起了存單,狀似不經意的說道:“這錢是家父存的,但他正好外出,也不知道我去了能不能兌得出來?”

“我正準備提醒您,若是不準備兌付的話,存單一定要收好了。

憑單支取,誰拿到都可以去兌付……”陶買辦說道。

這樣最好!方不為暗暗的想道。

離開渣打銀行的辦事處,方不為直接去了德意志銀行的辦事處。

當方不為拿出那張存單時,華人職員直接叫來了德國管事。

方不為不動聲色的看著,應該是數額太大了,華人職員許可權不夠。

果然,來了一位德國管事,他先是打電話到上海分行確認了一遍,又拿著放大鏡,辯認著存單上面的印籤。

足足看了好幾分鐘,德國管事點了點頭,讓華人職員直接兌換。

兌完了存單,方不為一身輕鬆。

如果他願意,拿這些錢可以在南京最繁華的地段買一幢大樓,可以在北平買上五六座前清的親王府,在上海……算了,不想了。

方不為壓抑住興奮,皮包挎在胸前,叫過了一輛黃包車。

然後方不為又告訴車伕,去和水金行。

財發了,正事也得幹。

日本人的金條全出自這一家金行。

而且數目還這麼大,方不為有些懷疑,這家銀行是不是和日本人有關係,所以他留了個心眼。

剛才離開德意志銀行辦事處的時候,方不為特意問過,問他們這裡能不能買到金條,職員告訴他可以。

一兩四十美金,而且限額,單人單日限購一百兩。

那日本人藏在密室的兩千兩黃金是怎麼來的。

而且還是同一家金行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自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