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813紅夷大炮

“這個小罐子是裝什麼的,怎麼如此精巧?”

紫禁城乾清宮裡,隆慶皇帝朱載坐在御座上,身體左搖右晃的,仔細端詳著御書案上擺放的一個青花小瓷罐。

瓷罐有多小?

不到巴掌大小,但是做成罐子的樣式,也無怪隆慶皇帝不知道這東西用來裝什麼的。

仔細觀察半晌,看了眼面前奴顏婢膝的陳洪,隆慶皇帝伸手把小瓷罐拿到手裡,輕輕搖了搖,似乎裡面還真的裝了東西。

扒開小巧的罐子蓋,一股從未聞過的香味從罐子口飄出。

隆慶皇帝看了眼陳洪,見他沒有絲毫動作,知道這股味道是沒有危害的,於是把瓷罐放到鼻下輕輕嗅了一下。

“裡面是什麼,怎麼有如此古怪的香味。”

隆慶皇帝把蓋子重新蓋上,不過卻把小瓷罐握在手裡沒有放回去。

看差不多了,陳洪舔著臉笑道:“回稟皇爺,這東西叫士拿乎,是福建月港進貢上來的。”

“士拿乎?這是什麼東西?”

隆慶皇帝奇道。

“據月港鎮守太監傳來的訊息說,這東西是那些紅毛鬼隨身帶的,想要的時候就倒出一點,用鼻子嗅嗅,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還可以提神醒腦。”

陳洪諂笑著說道。

“月港?夷人的東西呀。”

隆慶皇帝知道了,這東西是個舶來品,不過這個罐子可不像是夷人制作的。

“皇爺,這罐子不是夷人的,乃是我大明製作。”

陳洪又是笑道,“不過是夷人定製的,鎮守看他們把煙粉倒入這個罐子封口覺得奇怪,所以就討要了一些試了試,卻是很是新奇。

按那夷人所說,可以按照使用人的喜好,調出其他味道,比如放入麝香、菸草、薄荷、龍涎香,都是可以的。”

“這是什麼味兒?”

隆慶皇帝聽到香味還可以調,不過想想就明白了,無非就是把喜歡的東西放在裡面。

剛才他也透過開啟的罐口看到了,瓷罐裡裝的就是一些粉末,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只是菸草味,並未調入其他東西。”

在兩人一問一答間,這個小瓷罐裡的東西,隆慶皇帝總算搞明白是做什麼的了。

如果魏廣德在這裡,雖然或許第一眼不會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可只要演示一下使用,就應該一下子能猜出來,這不就是後世的鼻菸壺嗎?

只不過這個時候,還沒有像乾隆那會兒,用各種珍貴材料製作鼻菸壺,還只是用中國最經典的材料瓷器來製作。

中國鼻菸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菸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

鼻菸壺為盛裝鼻菸之容器,鼻菸係一種菸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朝隆慶年間自歐洲商人傳入中國,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菸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菸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標誌之一。

有這東西出現,估計魏廣德也很樂意嘗試一下。

畢竟在後世,雖然也有鼻菸銷售,可是人們嗜用鼻菸的習慣幾近絕跡。

至於為什麼不用了,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因為是直接透過鼻腔吸入身體,所以會對鼻腔的黏膜造成刺激和傷害,所以很多影視劇裡展現吸食鼻菸的時候,使用人往往會在之後打個噴嚏。

而對於身體不是那麼敏感的人,就需要做鼻腔清理。

好吧,就是用棉棍在鼻子裡清理,對許多人來說反而更加難以接受。

後世的研究還認為,吸鼻菸會增加鼻咽癌、鼻竇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而作為替代品的香菸雖然也是對身體有危害,可使用方便,也更加便宜,自然就取代了鼻菸的地位。

見識過了,也就不會有興趣,可正因為沒嘗試過,所以更會感興趣。

不過當下雖然鼻菸已經傳入國內,但也只是在福建月港周圍流傳,而京城皇宮就是除此以外的獨一份。

魏廣德當然是不知道的,因為這個時候他還在京郊大營裡觀看大閱禮。

陳洪是御用監掌印太監,收到下面人進貢的東西也是覺得新奇,試了試覺得還可以,所以就獻寶似的送到了隆慶皇帝面前。

“你讓人各種味兒都調製一批出來,朕再看看,另外後宮.還是算了。”

隆慶皇帝本來想著好東西是不是給後宮也享用,不過想到這個東西是夷人用的,到底好不好,有沒有什麼危害也說不定,於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隆慶皇帝雖然沒有見過夷人,可是也看過奏報,聽見過的人提到過,這些西藩之人頭髮和大明是大不相同,除了顏色接近的棕褐色,還有人是紅色和黃色的,外貌特徵差異巨大。

他可擔心夷人的東西用多了,後宮中人也變成那個鬼樣子。

“老奴遵旨,回去就叫匠人用心調製。”

陳洪笑著答道。

“現在京營那邊應該已經在操演了吧。”

隆慶皇帝忽然又沒頭沒腦的的說了句話,讓陳洪心裡一動。

“皇爺,要不要老奴派個宮人裡過去。”

陳洪說道這裡,不由得湊前兩步說道:“皇爺,老奴覺得吧,最好還是每年都從宮裡派人去京營視閱,免得那些大臣欺瞞陛下。

宮裡的人,老奴是敢拍胸脯保證,都是向著皇爺的,看到什麼回來都會一五一十的詳細稟報,絕不會有半分虛假。”

隆慶皇帝看了眼陳洪,只是笑笑。

他知道陳洪這麼說的目的,他其實也知道,不過上次魏廣德奏疏的理由也很充分,每三年皇帝大閱京營,自然就不需要太監去一直盯著。

自己能夠親眼看到,難道還不信嗎?

他其實更期待一個月後的大閱,京營會給自己一個什麼面貌。

拱衛京師的部隊,現在墮落成什麼樣子了,他是一清二楚,他很期待魏廣德、譚綸和戚繼光能給他一份什麼答卷。

所以在此以前,他都不會再考慮這事兒。

太監想攬權,他知道是為什麼,不過就現在他不覺得有這個必要。

只有他想要的時候,才會考慮讓他們去做。

“選宮女的事兒,順天府進行的怎麼樣?”

隆慶皇帝沒接這個話茬,而是又轉到其他去了。

“聽說大致已經定下,過些天秀女就會陸陸續續抵京。”

陳洪依舊是諂笑著說道:“還是內閣和禮部辦事不力,本來去年就該辦成的事兒,生生拖延到現在還沒辦好。

記得去年說起的時候,徐閣老還說會囑咐禮部做好準備,一旦時機合適就馬上進行。

內閣高閣老走了後,徐閣老又走了,現在的內閣辦事兒是越來越拖拉了。”

“李春芳本就是綿軟的性子,陳逸甫也差不多,沒個擔當,也就是張叔大和魏善貸還能出主意做個決斷。”

隆慶皇帝沉默片刻後才說道,“殷正甫倒是能辦事兒,可就是有些衝動,隨機應變的能力又有些欠缺。”

“若是高閣老還在內閣,當可調和陰陽,讓內閣不至於如此辦事。”

陳洪偷眼瞧了眼隆慶皇帝,但見他面無表情,於是心裡打定主意,今日就暫時說道這裡。

欲速則不達,這是個水磨工夫的活兒,一下子就想激起皇帝召回高拱,怕是會時而其反。

伺候隆慶皇帝這麼久,陳洪也算是看出來了,隆慶皇帝並不是個做事主動的君主。

能躺著就沒必要站著,朝政能拖得過去那就讓現在的這幫人繼續幹著,幹不動了才考慮換一批人。

看來現在的皇帝,對內閣五人還比較滿意,並沒有重新召人的打算。

還得等等,等朝廷出現大事兒,內閣猶豫不決之時,再在皇帝面前提起高拱的名字,那樣效果或許更好。

“你去司禮監催催,問問今日的奏疏,怎麼還沒有送過來。”

就在這個時候,隆慶皇帝忽然開口吩咐道。

“老奴這就去司禮監看看,老奴告退。”

陳洪很識時務的請辭,退出乾清宮往司禮監而去,只是隆慶皇帝起身,走到了大殿門口,看著他遠去的背影。

陳洪的小心思,他當然聽出來了。

高拱。

這個名字快兩年沒人在他面前提到了。

可是想到那個做事嚴肅認真的人影,隆慶皇帝天然的有些不想去想。

實在是高拱在他面前讓他感覺到的壓力太大了。

高拱對他好,他知道,可高拱的性格,有時候他也覺得難以接受。

所以徐階離開後,隆慶皇帝並沒有馬上就考慮召回高拱,因為當下的朝政運轉順暢,既然無事自然不需要召回他。

而另一個不召回的原因,則是當下朝堂各方勢力還算平衡,能夠保證皇權的穩固。

現在內閣名義上是李春芳,可實際上這是陳以勤和殷士譫、魏廣德三個人的小圈子在主事。

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看出這個小圈子會威脅到皇權的地步,自然不需要召回高拱進行打壓。

更何況,他們要在朝堂上混的風生水起,還少不得他這個皇帝背書,提供支援。

“算了,明日召見陳以勤和魏廣德他們,再詳細問問現在京營是個什麼樣子,可千萬別讓朕失望才是。”

隆慶皇帝心裡想著,回頭走回御座時,看到御書案上的小瓷罐,不覺見獵心喜又拿到手裡把玩起來。

“阿嚏.”

隆慶皇帝皺皺鼻子,剛才想到陳洪所說士拿乎的用法,他就嘗試了下,倒出一點粉末用鼻子吸了吸,然後就連打兩個噴嚏。

還好先前陳洪在面前的時候沒有嘗試,否則就有失君威了。

想是這麼想,不過隆慶皇帝這會兒也感覺到陳洪話裡提神醒腦是個什麼說法了,這會兒他感覺很不錯。

陳以勤、魏廣德等一行人已經一起乘轎返回城裡,不過成國公朱希忠並沒有隨行,說是要和戚繼光再商量一些事兒。

魏廣德心裡大致猜出來,就是軍陣受閱的順序,楊博既然提出來了,自然要改改,確實不能讓大閱虎頭蛇尾。

京營應該說被戚繼光調教的不錯,可其他軍陣就差了些,還得想想辦法,提高觀賞性。

適用不適用並不重要,要的就是皇帝看得爽,大臣們也滿意,周邊藩國使臣還得受到足夠的震懾,大閱的目的才達成了。

魏廣德估計,晚上戚繼光應該會跑自己家來問計,不過魏廣德其實也沒太多辦法。

畢竟閱兵其實也就那樣,後世閱兵說白了就是步兵方隊邁著整齊的步伐接受檢閱,然後就是裝備方陣,大家關注的就是有什麼新式裝備亮相,然後就沒有了。

這大明朝,又沒坦克大炮,也沒有二踢腳這些大殺器,就只能在軍陣演練中想辦法。

怎麼樣搞的更加盛大一些?

魏廣德坐在轎子裡,滿腦子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想想後世,魏廣德忽然心裡一動,他想到一些法子,可是總覺得不靠譜。

後世閱兵大家看什麼,當然是看大傢伙,國之重器,魏廣德又開始想歪門邪道了。

弄出更大更長的大炮出來嚇唬人,記得看哪部小說的時候知道倭國那邊把鳥銃叫炮,把小炮叫國崩。

神機營的大炮,最大的就是大號將軍炮,不過用魏廣德的眼光看來,還是偏小了,至於裝備數量眾多的佛朗機炮,即便是大型佛郎機,個頭也就那樣。

明末最有名的那個炮叫什麼來著?

紅衣大炮還是紅夷大炮?

讓工部趕工弄出十門來,就隨著神機營從大閱臺下過一下,至於發炮就算了,陛下問起就說這炮發則威震數十里,一炮靡費數里,而且還在研發,安全性不高,所以就不在大閱禮上展示。

魏廣德心裡有了定計,心下大定。

讓工部那邊搞紅夷大炮,也算是給他們立項。

肥水不流外人田,怎麼說朱衡都是自己老鄉,好處給自己人當然最好。

而且在魏廣德的印象裡,大明朝後期好像主要就是自己製造紅夷大炮,這說明這項鑄炮技術也並不是很難。

頭小屁股大,身管長,這就是魏廣德印象裡紅夷大炮的形象。

“去工部。”

敲了敲轎子裡吊著的小鑼,魏廣德對外面吩咐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鄰國皇帝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沙漠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