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盛明蘭手中茶杯掉在了地上,茶水碎片濺了的一地,“春蘭,叛軍已經佔領了皇宮?那顧二叔怎麼樣了?”

春蘭心裡有些不高興,淡淡道,“六姑娘,公子可不是叛軍,而是誅滅偽太子的勤王軍!”

“偽太子?”

“偽太子趙宗全謀殺皇室兩位郡王和一位國公爺,這事已經真相大白。

至於顧家二郎....”

盛明蘭起身拉住春蘭胳膊焦急道,“顧二叔怎麼樣了?”

看著美豔如花的盛家六姑娘,真是紅顏薄命,好好的齊府大娘子不做…輕嘆一聲,“顧家二郎戰死了.”

顧二叔死了!

盛明蘭眼前一黑,整個人昏了過去。

春蘭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盛明蘭,小桃慌忙上前幫忙………

廳堂內一陣雞飛狗跳。

“扶明丫頭進屋,”盛老太太冷靜的指揮著眾人,“丹橘,快去喊郎中.”

大丫鬟丹橘應了一聲後,轉身小跑著出了屋。

等春蘭回到廳堂,盛老太太拉著她詢問了顧廷燁的情況,得知整個人被炸的粉身碎骨,眼睛就有些泛酸,不是替顧廷燁傷心,而是可憐明丫頭,從小死了親孃,如今還沒出嫁又成了寡婦......

老天爺何其不公!

想到這事的罪魁禍首,老太太就忍不住破口大罵了盛紘父子倆幾句。

原本好好的姻緣,就因兩人的貪婪,把明蘭的下半輩子給毀了。

王氏忍不住想要替官人和兒子辯駁兩句,這事兩人是有不對的地方,可六丫頭要是堅持不同意,還能逼著她嫁人不成,老太太光罵官人和柏兒,太偏心了。

如蘭見老孃一副開口辯解的架勢,忙伸手掐了她一把,示意別開口,老太太正氣頭上呢,現在多嘴不是找罵嗎,捱了罵還不能還口,這麼傻的事,也就老孃會幹!

再說了,讓老太太罵幾句,渣爹和二哥又不會少塊肉,等老太太罵完進屋看明蘭後,如蘭拉著春蘭道,“我爹爹和二哥沒事吧?”

春蘭笑道,“盛官人和二公子都平安無事.”

聽到自家官人和兒子都安然無恙,王氏吊著的心終於放下了,讓丫鬟給春蘭送了杯茶水,接著詢問起了皇宮內的情況,得知新任皇帝竟然是福康公主,王氏無比驚訝,滿臉的不可思議,“福康公主可是女子……”

如蘭驚訝道,“那些文官答應了??”

春蘭道,“先帝遺詔.”

如蘭哦了聲,好奇問道,“那衡二哥出了那麼大力氣,新皇帝賞了什麼給衡二哥?起碼封個國公吧?”

“今天新皇剛登基,接下來最緊要的是處理先帝后事,封賞的事,應該要等上幾天吧.”

春蘭見時間不早了,忙說起了正事,“這次過來,除了告訴姑娘公子的訊息外,還有另外一件事,不過這件事需要大娘子同意.”

王氏指著自己道,“什麼事需要我同意?”

春蘭道,“公子不放心姑娘的安全,所以想給姑娘安排些護衛.”

王氏疑惑道,“護衛?好端端的安排什麼護衛,京師要亂?”

春蘭擺手道,“大娘子,這事三兩句話說不清。

等下次公子上府上拜訪,大娘子親自問公子便是.”

王氏點點頭,詢問道,“有幾人?”

“貼身護衛三人.”

春蘭對著門外輕喊一聲,“樂菱,元香,小貓你們進來見過姑娘.”

話音剛落,就見三個穿著一身筆挺護衛隊軍服的年輕姑娘,邁進了屋裡,等三人站定後,春蘭大致做了一下介紹,“五姑娘,以後你的安全,將有樂菱,元香、小貓負責,樂菱為正隊長,元香小貓為副隊長.”

三位姑娘舉手敬禮。

“樂菱、元香、小貓、見過五姑娘.”

如蘭趕忙回了禮,等看到三人腰間挎著的手槍盒子,眼睛一亮…...

只有三人,而且都是女的,王氏也就點頭答應下來。

春蘭道:“樂菱她們是貼身護衛,姑娘每次出門時,另外還會有一隊20人護衛跟隨,不過那20人不住在盛家.”

如蘭好奇道,“這麼多人?那20人住哪?”

春蘭道,“就盛家隔壁的李府,姑娘出門時,他們會自動跟上.”

王氏恍然道,“原來隔壁的李府是被衡哥兒買下來了.”

一個月前,隔壁鄰居就搬家了,她還奇怪李家住了幾十年,又沒出什麼事情,搬什麼家啊。

..........................

女皇登基不到一個時辰,訊息就傳遍了東京汴梁17縣,120多萬百姓。

得益於宋仁宗幾十年經營出來的好名聲,普通老百姓們雖覺得有些離經叛道,但也沒覺得有多少不妥。

在民間,家裡沒兒子,女兒招婿繼承家業也不少。

文官們卻是反應激烈,紛紛上奏章,彈劾幾位宰執,被罵的最慘是宰相曾公亮,作為宰相竟不阻止如此荒謬之事,真是文官之恥!搞的曾公亮和幾個宰執一個頭兩個大。

京師國子監

“荒謬!荒謬絕倫!我大宋宗室何止幾千,就找不出一個合適的宗室子?”

“我瞧是相公們怕了齊衡手中的刀劍!沒想到幾人竟然如此貪生怕死之輩....”

“齊衡懷狼子野心,殺害忠良,擾亂朝綱,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齊衡無故廢立太子,挾天子以令諸侯,行曹莽之事....”

“大宋養士百年,齊衡狗賊有違祖制,吾等絕不能讓他得逞...”

“清君側!滅奸賊!”

“清君側!滅齊衡!”

“明日一早,大家去宣德門請願!”

“好!”

“大家一起去.”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國子監大門口此時已經是人聲鼎沸,整個國子監一共有2000多位學生,來了差不多有八成學子。

“日報日報,東京日報,新皇登基,下旨加開恩科啦!”

“日報日報,東京日報,新皇允諾,恩科取六千進士!”

錄取六千進士?!!

原本喧鬧的氣氛瞬間安靜下來。

學子們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往年三年一次,最多錄取三百多,新皇登基開恩科,錄取率會高一些,但也就四五百人。

六千人?

“小經紀,來份日報!”

眾學子拿到日報,迅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內容,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錄取六千進士!!

臥槽!

真是六千!

擴大了二十倍!

“真錄取六千進士!”

“皇恩浩蕩!”

“官家萬歲!”

“女皇萬歲!”

一眾學子興奮萬分,對新皇的好感度+100!

有人卻潑冷水道,“錄取那麼多名額,哪裡來那麼多官位?”

學子甲道,“對啊,六千進士,別考中了進士,到時候讓我們等著,就像真宗皇帝那樣?”

真宗皇帝時期,由於官員過多,因此規定進士第五甲守選,其他四甲仍可免選授官。

學子乙道,“就算一半守選,那也有三千人,可是往常的十倍。

而且咱們可是新皇的第一批天子門生,陛下應該不會虧待咱們.”

學子丙道,“那咱們還去請願嗎?”

請個屁願!

新皇如此上道,還鬧騰啥。

走了走了。

當下最重要的....打聽清楚這次恩科‘座師’是誰。

一千多學子一鬨而散,紛紛回家找門路.....

.................

早上鍛鍊完身體,王立冬來到父母小院,剛坐下齊母就開口詢問,“衡兒,官家打算如何處置皇后?”

王立冬道,“這是福康的家事,我沒打算插手.”

見自己娘子心情低落,齊父忙轉移話題道,“衡兒,皇陵用水泥建,不會有問題吧?這可馬虎不得.”

昨日皇帝登基後,就詢問了先帝的喪葬事宜。

得知偽太子只打算花費一千五百萬貫建皇陵,福康公主破口大罵這廝忤逆不孝是個壞種,才這麼點銀錢,建成後肯定是歷代最小的皇陵。

大手一揮,銀錢直接翻倍。

建造先帝皇陵,可是個大肥差,肥水不流外人田,哪能便宜了外人,王立冬直接讓老爹接了這個肥差。

王立冬道,“水泥這東西,只要養護好,幾百年都不會有問題。

父親你要不放心,可以去幾個海事基地看一下,有幾處泡在海水裡都有幾年了,一點沒事.”

齊海點頭表示這兩天就會抽空去看一下。

王立冬又提了個建議,這次修建皇陵的人員,直接從禁軍和廂軍中抽調,重新組成建設工程兵團,以後這些人就專門負責修建各種基建工程,正好配合軍隊的整編。

齊父皺眉道,“按著官家的意思,我昨晚粗略算了下,這次建皇陵的人手起碼要三十萬。

這麼多人七個月後可就閒下來了,到時候你準備怎麼辦?”

976年宋太祖突然駕崩,皇陵倉促開工。

永昌陵建好後,太祖靈柩從東京到鞏義下葬,到達陵區時距太祖駕崩正好7個月。

從此大宋就延續形成了一個規矩:皇帝的皇陵要在皇帝死後七個月內建造完畢。

“父親是擔心這麼多人沒事可幹,會生出事端.”

王立冬笑道,“我還覺得這麼點人太少了。

修完皇陵,我打算把東京城和汴梁的所有街道重新用水泥鋪一遍.....單單這項工程,這麼點人沒個兩年時間,肯定完不成不了....”

吃好早飯後,王立冬出門來到了皇宮,沒想到其他股東已經都到了。

和眾人打過招呼後,他就準備開啟今天的議題時,大殿外走進一人,先帝的貼身大總管,如今新皇的大總管梁大官。

梁大官和昨日像是換了個人,滿面紅光,如同年輕了二十歲,走到福康公主前,彎腰彙報道,“稟官家。

國子監和幾大書院的請願隊伍都已經解散了.”

福康公主鬆了口氣,登基第二天要是被士子鬧到皇宮,面子可就難看了。

成國公粗著嗓門道,“我就說了,元若這招肯定有用。

這些大頭巾有奶便是娘,才不管誰做皇帝呢.”

“這些大頭巾,嘴上整天仁義道德,實則最是見風使舵....”

一陣調侃,等眾人過足了嘴癮,王立冬讓富貴把準備好的材料每人發了一份,“大宋如今已經病入膏肓,國內冗員、冗兵、冗費,而周邊幾個國家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咬我們一口。

我朝歷來重文輕武,導致軍隊根本沒什麼戰力。

連一個三百多萬人口的西夏,都能摁著我們揍!

再不做變革,哪天草原騎兵南下,大家可都要成為蠻族的胯下奴了.”

福康公主拿過手冊,封面上印著四個蒼勁有力的楷字,“四海合約”。

翻開看了半頁紙,眉頭緊緊皺起,大宋朝廷將改組,成立內閣,設立宰相一名,副宰相6名,全權負責管理大宋日常政事。

這麼下來自己這個皇帝不就成了擺設?

雖然早知道自己會是個泥菩薩,可事到臨頭,還是難免有些不甘心,好歹給她點小事幹幹吧......

成國公大聲囔囔道,“元若,朝廷全交士大夫,那我們還玩個球,你小子到底是哪邊的?”

王立冬笑道,“劉二叔,你家的夜壺和茅廁你會刷嗎?還是讓你家大郎二郎刷?”

成國公瞪大眼道,“我一個國公,你讓我去刷夜壺?我那幾個臭小子雖然沒封爵,可好歹也都是將軍。

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哪家不是小廝丫鬟乾的.”

王立冬攤手道,“這就是了,我們一共十個股東,就算加上親戚也就幾千人,大宋那麼大,事情多如牛毛,親力親為忙的過來嗎?”

廉國公若有所思,出聲道,“元若的意思,文官以後就是小廝,專門處理家常事務。

關鍵的大事由我們定?”

這不是廢話!

王立冬點頭道,“我說的簡單點。

大宋好比棉布商社,在座的都是商社的大股東,文官就是我們僱傭的店夥計小廝和掌櫃.”

成國公大叫道,“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

這個好,哈哈!大頭巾就是我老劉僱的小廝!”

令國公出聲道,“那這小廝的俸祿是不是該減一減?”

王立冬點頭道,“這項內容在冊子最後有寫。

所有官員以後只領職事官本俸,其他的添支和變相俸祿和寄祿官的俸祿全部取消!”

簡單來說,就是隻領基本工資,其他什麼津貼補貼,統統去掉。

如前包拯任開封府尹時,頭上戴有三頂帽子,即龍圖閣直學士、尚書省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事,所以能同時領三份薪水,可以後包拯只能領開封府尹一份工資,一月只有300貫,一年下來也就3600貫,連以前工資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一眾股東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這也太狠了,大頭巾還不跳起來大鬧!

福康公主擔憂道,“我朝可是一向優待士大夫,這麼改的話,文官們肯定會集體反對。

到時候來個全部辭官,大宋可就亂了.”

王立冬嗤鼻道,“殿下,你也別把士大夫看的太重了。

死了張屠夫,咱們照樣不吃渾毛豬。

這世上想做官的千千萬,大宋舉子就有五六十萬,沒了這兩萬官員,湊幾萬還是不難的。

陛下沒去過鄉縣,強勢縣令是土皇帝,不強勢的如同傀儡,有和沒有縣令,整個縣照樣運轉。

我朝一共有兩萬官員,可還有40多萬吏員,平時各大衙門的工作,大多都是這些人在做!

到時候缺官員的話,就提拔些積年老吏,衙門保證和往常沒多少區別.”

勳貴們都拍大腿叫道,“元若說的對,大頭巾算個鳥!當年我們老祖宗跟著太祖一刀一槍打下天下時,也沒幾個大頭巾,天下不是一樣照轉.”

福康公主驚訝道,“提拔吏員做官?”

王立冬點頭道,“只要能力出眾,為什麼不提拔?這麼一來,這40萬吏員的心馬上就倒向我們了。

這天下也亂不起來.”

福康公主擔心俸祿減的這麼厲害,官員們肯定不會甘心,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到時候貪腐成風,最後苦了百姓。

王立冬對此卻是嗤之以鼻,自己請的是小廝,不是請老佛爺。

哪怕砍了十分之九的俸祿,可養活七八口人的開支,絕對是夠了。

至於什麼高薪養廉,純粹就是放狗p,人的貪念是無窮的,有了10萬,就想100萬,給再多也是慾壑難填。

就拿大宋來說,宋朝的官員們在歷史上是待遇最好的了,而且工作也十分的輕鬆,但還是‘十個官員九個貪’,就像盛家,收入全靠盛紘一個人,一個小小五品官,就能養活上百號人,還錦衣玉食,不貪光靠工資加補貼,哪裡夠花。

“殿試的時候,我有寫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防止貪腐的舉措.”

王立冬讓眾人翻了兩頁,上面有些具體的實施方案。

御史臺直接劃歸皇帝管轄,並擴編至每個縣衙,需要5000左右官員。

福康公主眼前大亮,這權利可不小,自己終於不是泥菩薩了!

堂哥齊軒道,“衡哥兒,你這麼改的話,肯定有士大夫造反?你這不是多此一舉?”

王立冬明白堂哥的意思,笑道,“造反?如今大義在我等手上,現在哪個士大夫敢舉旗造反,那就是謀逆!

要誅九族的!

不是我小瞧這些大頭巾,借他們三個膽子也不敢造反!

最多就像陛下說的,抱團辭官抗議。

或者慫恿一些宗室舉起造反,他們跟在這些宗室的pigu後面,出些餿主意,做個狗頭軍師.”

堂哥齊軒嘀咕道,“多此一舉。

費勁!”

你這個理工男,沒法和你溝通!

幾人聽了解釋,心裡大致明白了王立冬想法,心中大定,沒白跟著造反,福康公主拿起冊子,繼續看了起來....2萬多恩蔭的官員,重新考核,不合格的全部清退!

福康公主咋舌,恩蔭官員其中大多都是文官的家眷,這麼一來士大夫還不恨死齊衡了。

組建五軍都督府,管轄全國一百多萬禁軍和廂軍,朝廷的兵部今後無權插手軍隊管理,只能管轄所有縣衙的巡檢和各地的團練。

組建大宋皇家錢莊,六大錢監全部收歸大宋皇家錢莊,私人不得鑄造任何有價貨幣。

大宋朝廷所有金銀支出收入,全部經大宋皇家錢莊賬戶。

......

福康公主道,“元若,這大宋皇家錢莊是不是和四海錢莊類似?”

王立冬點頭道,“我打算以四海錢莊為底子,組建大宋皇家錢莊,大家都可以入股,當然也僅限我們這些人入股.”

令國公道,“元若打算掐住朝廷的錢袋子?”

王立冬點頭道,“以後朝廷所有的開支,都要交大宋皇家錢莊審批,要是通不過那就沒錢.”

福康公主恍然,這麼多變革,最終目的就是收權,把權利從士大夫和皇帝手中,全部集中在十個股東手裡或者說齊衡手裡,和棉布商社的執行機制差不了多少。

“那7位宰相人選誰來定?”

王立冬笑道,“當然是我們這十個股東定。

每次換屆時,每位股東提一個名額,加起來一共十個候選人,朝廷五品以上官員,每人一票,得票最多者當選宰相,二至第六位任副宰相....”

......

皇祐十一年十月九日,經過整整三天的磋商,棉布商社十大股東在汴京城文德殿,透過了‘四海合約’,大宋這艘巨輪的航向來個90度拐彎,偏離了原先的方向,緩緩駛向了一片迷霧中.....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百花朝陽

未央天下

末世之跟兄弟動腦筋為帶走女神

是虍不是虎

末日:被困晚會,覺醒寶箱系統

青蛇幻肥龍

崩壞:破繭

暗天的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