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切碎,放碗底,蓋上熱騰騰的米飯,加上一大勺豬油再淋上醬油,隨即充分地攪拌,最後,配上一碟鹹蘿蔔乾、醃生薑上桌。

鄭凡拿起勺子,舀了一口,送入嘴裡,香氣四溢,極為滿足。

只是,第一勺下去,第二勺,就得先停停了。

鄭侯爺承認,如果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來這麼一大碗豬油拌飯,那絕對是做夢都要笑醒的事,只可惜這平日裡,他鄭侯爺肚子裡本就不缺油水,直接幹這碗飯,還是會很容易覺得膩。

反倒是對面兩個桌子上幾個力夫打扮的漢子吃得那叫一個香甜,哦,對了,還有坐在自己旁邊的樊力,“咣咣咣”的一大碗豬油拌飯就見了底。

然後一擦下巴,委屈巴巴地看著自己這個主上。

鄭侯爺笑了笑,對那邊正在忙活的女人喊道:“再來三碗.”

“好嘞!”

女人麻利地開始準備。

樊力露出了滿足且期待的笑容。

這裡,其實都算不得一個門面,只能算是街面上的一個巷子,巷子靠牆兩側擺著桌椅,一個女人在那裡操持著這門營生。

“好吃麼?”

鄭凡看向坐在自己身邊的劍聖。

劍聖細嚼慢嚥,道:“可以.”

“嗯.”

鄭侯爺既然問了人家,自己就又吃了一勺,好在這醃生薑清脆爽口,可以壓一壓油膩氣。

坐在鄭侯爺後頭一張小桌上的,是一個老者,老者面前擺著一壺酒,一碟花生米,一碟茶幹。

講究的是,老者身側,還有一個小屏風一樣的東西作遮擋,素淨是素淨了,卻怎麼著都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且老者每砸吧一口酒,就要摸一把自個兒的山羊鬍須,微微搖頭或輕輕點頭,彷彿紅塵之事早已看破又像是剛剛又參悟了某些天地道理。

這種神情,鄭侯爺可謂是見得多了。

在奉新城時,也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說平西侯爺喜歡出來吃侯府附近的一家湯餅子,所以後來每天都有不少“懷才不遇”亦或者“胸懷大志”的讀書人亦或者所謂的異士就在湯餅子店裡,一邊吃著餅一邊不停地做這種動作。

只不過鄭侯爺這個人比較懶,沒那個心思去學秦孝公勾搭商鞅亦或者是學劉備三顧茅廬,他出來打牙祭就是為了打牙祭,至於招攬選拔人才這活兒,基本都是瞎子在打理。

所以,那幫人真的是在做戲給瞎子看了。

這飯,鄭侯爺是真吃不下了,太瓷實,料也足,他擔心再吃下去鬧肚子,這具身體啊,現在已經是五品高手了,但只要不是在打仗的時候,依舊顯得有些嬌氣。

這時,何初走了過來,手裡端著一大鍋的米飯,幫忙架在了小爐上。

女人拿出帕子,貼心地幫何初擦拭額頭的汗珠。

是的,何初成婚了。

娶的,是宗室女子。

但並非什麼嫡親宗室;雖說姬家的皇帝現在是獨掌大權,斷不至於使得姬家人落魄得和鄭凡身邊坐著的劍聖小時候那般,但子孫繁衍之後,就算是宗室,一些遠親的,其實和尋常人家,也沒太大的區別了,無非,就是在族譜上還能扒拉個名兒而已。

但既非權貴也非官僚。

先皇在位時,收宗人府錢糧之權責移交戶部,本就是一種掘宗室根基的行為,新君當皇子時掌管戶部,財政一吃緊節流時就使勁地朝宗室揮刀;再看看廢太子所封之爵竟然是個伯,足以可見新君將繼承先皇的傳統,繼續削減宗室的地位和開支。

所以,如果說虞氏是因為皇權衰落導致宗室不如狗的話,那姬氏則是因為皇權太過強盛完全不用這幫窮親戚幫持而變成真的狗。

但不管如何,宗室終歸是宗室,宗室女和尋常女子,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這家宗室女,是因為其父在差事上出了事兒,先被罰銀兩百兩,而家裡無餘財得以罰公,不得已之下,算在了彩禮上。

往常,宗室女是不愁嫁的,眼光放低一些,總能在民間找到一些不錯的人家,可偏偏其父差事上還有後續說法,還沒徹底定論下來,故而很多人家雖然動心能出得起這彩禮銀子卻不敢真的趟入這渾水。

彼時先皇還在後園榮養,太子黨和六爺黨鬥得正酣,下面人其實是不怎麼能參與的,但這並不影響一個波浪下來將他們給拍死。

故而,就是嫁不出去。

老何頭一直在給何初張羅媳婦兒,他的要求很簡單,兒媳婦兒最好要識字。

媒人來邀,他就讓兒子去相了一下,一開始,只聽媒人說是家宗室女,大家閨秀,家裡缺錢罰公。

老何頭覺得不錯,趕上便宜了。

南安縣城的家底子可都帶上京了,在京裡賣豬肉,生意也一直不錯,沒什麼地痞流氓或者衙役過來敲竹槓。

兩百兩銀子,嘿,老何頭還真拿得出!最重要的是,老何頭雖然自己平時不吭聲,也嚴禁自家兒子吭聲,但其實,心裡一直有底的,平時也去茶館聽聽故事,再街邊巷尾地聽聽人家講講,他也明白了;要麼,自家跟著姑爺一起完蛋;要麼,自家跟著姑爺一起上天;姑爺上天,他沒想跟著,但至少,老有所依了不是?不奢望姑爺給自己送終摔盆子了,他擔待不起;但最起碼不會瞧著自己重病時沒錢買藥吧?故而,他還真捨得花錢。

那家宗室破落戶,一直愁著銀子罰公,完全沒個著落呢,一聽有戶人家拍著胸脯地說可以包下來了,嘿,別提多爽快了。

一水的流程都是趕著趟的,恨不得一手交銀子一手交人。

最終,成親了。

成親時,王府送了禮,沒聲張。

但翌日,老何頭讓何初將這些原物奉還了,還加了擔喜面紅蛋油篩兒。

兒媳婦姓姬,叫碧荷。

嫁進何家的第二天,就開始給爺倆做早食,小院兒裡有了個正兒八經的女主人,日子,倒也真過得有了溫度。

兒媳婦是能幹的,自己又支稜起了豬油拌飯的攤,就在何家豬肉鋪子對面,雖然都是做的底層漢的生意,但進項也不少,畢竟夫家賣豬肉的,這豬油,本就是自產自銷不是。

何初成了親後,日子過得也終於踏實下來了,每天兩邊鋪子地來回跑,哪裡忙就在哪裡幫忙。

得益於何家豬肉鋪子的照拂,哦不,確切地說,因為這本就是何家豬肉鋪子的衍生分店,所以,這家醬油拌飯的鋪面也沒什麼地痞流氓衙役官差的敢來鬧事兒找茬。

日子,就往著紅火氣象上過著了。

可誰曉得這成親後沒半個月,兒媳婦的爺爺就找上門來了。

老頭兒自然也姓姬,名字裡帶著一個“廣”字,老何頭就稱呼他為“老廣頭”。

老廣頭來了,帶著家裡的房契來的。

他原本是跟著大兒子在南望城過日子,聽說老家也就是京城這裡出了事兒後,馬上就回來了,回來後得知自己這個二兒子竟然為了繳罰公的銀子將自己的孫女兒給兌出去了,靠著人家的彩禮錢湊了銀子,差點氣死過去。

但人都已經嫁出去了,還能怎麼辦?老廣頭是個脾氣硬的,拿著刀橫在自個兒脖子上,硬逼著二兒子將分了家後的房契給拿了出來,這是京里老宅,算他們家祖宅了,不大,但少說也值個三四百兩銀子。

老爺子直接將房契抵押了這兒,說啥時候將那拖欠的兩百兩嫁妝給湊齊了送過來啥時候再將這房契收回去。

要是湊不過去,那這房契,就是你何家了,簽字畫押。

那天鬧騰得可是熱鬧,二兒子脾氣木訥,犯事兒後也不愛說話,但正妻和一個小姨娘則鬧騰得格外厲害。

就連碧荷都說出了自己支稜鋪子湊銀子的說法,卻被老廣頭呵斥了回去,說孫女兒你嫁進何家就是何家的人了,哪裡有掙的銀錢給家裡貼補虧空的道理?這是你爹欠你的,你爹不中用,爺爺來替你擔著。

最終,房契還是留在了何家。

也是怪事兒,成親後一個月,碧荷的那個曾犯事兒的木訥爹,新差事竟然又下來了,遷入了皇城當了侍衛。

其實,皇宮裡的侍衛本就有從宗室勳貴裡選拔的傳統,畢竟同姓人,信得過,也是一種親戚間的福利,但宗室人何其多,想上去也得拼關係使銀子的,誰成想這大好事兒就忽然落下了呢?這下子,一家子的日子就有指望了,嫁妝湊齊也不再是遙遙無期了。

而這老廣頭,和老何頭一來二去的,倒也是熟絡了。

老何頭會做人,老廣頭也會做人,老廣頭這每天下午沒事兒時,就喜歡到自家孫女鋪子上喝點兒小酒。

酒,自帶,蹭孫女孫女婿的一小盤花生米和一小盤茶幹,用他的話來說,好歹小時候沒少給這個孫女喂零嘴,臨老了蹭這點便宜回來,該得的。

所以,鄭侯爺這張桌上,樊力又幹掉了三碗豬油拌飯後又叫了三碗之際,老何頭就來了,先對著兒子踹了一腳讓他現在別和媳婦兒膩歪守豬肉鋪子去,自己呢,則往親家爺爺那兒一坐,從兜裡抓出一把也不曉得是隔壁哪家鋪子街坊送的乾果或者瓜子兒啥的,往桌上一放,兒媳婦又添上一個小酒杯,倆老頭兒就坐那兒開始小飲了起來。

其實,倆老頭兒差著輩分,但他們還是以平輩論交。

老廣頭是宗室,又在南望城待過,也算是“見多識廣”了,又酷愛吹牛,就喜歡找人講話;老何頭呢,以前還去蹭茶館聽故事,得,這下子連茶錢都省下了。

一個愛吹,一個愛聽,絕配。

“親家,以前聽人說沖喜沖喜,老夫我還不信這話,現在,倒是有些不得不信了,你瞧瞧,我那二兒子子現在又升了宮內宿衛校尉,我那大兒子也來信,在南望城,任了運糧官。

哎呀,本來這家,眼瞅著就要破嘍,誰成想,這才小半年不到的光景,風向,就不同了.”

“那是,那是.”

老何頭笑著點點頭。

你家兒子升官,我家女婿也升官了,這官可以,皇帝。

新君繼位,為大燕六皇子姬成玦,原王妃何氏,封皇后。

得知這一訊息後,老何頭和何初,爺倆坐在一起,面對著面,也沒出攤,就坐了一整宿。

嚇得碧荷以為這家的爺兒倆都撞了客。

“哎呀,就是現在,陛下剛繼位,就不太平了啊,你說,我大燕堂堂宰相,竟然在街上被那蠻子給截殺了。

這天殺的蠻子!”

一邊的鄭侯爺聽得還挺有趣兒。

老廣頭又加了一句:“這生兒子沒屁眼兒的蠻子!”

“………”鄭侯爺。

老何頭點點頭,道:“所以,是又要打仗哩?”

老廣頭一揮衣袖,道:“可不是麼,一國宰輔,親家,你可知一國宰輔,到底是多大的官兒?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我燕人受此大辱,怎能忍氣吞聲?陛下已經下了詔書,命南北兩位王爺即刻去北封郡領兵征討蠻族,定要他們血債血償!”

“南北二王去咧?”

老何頭問道。

“去了,事急從權,自是不可能再開什麼送徵大典的,只是,唉,親家,荒漠,你去過沒有?”

“沒呢,您去過?”

“年輕那會兒,得了一轉運的差事,去過一次,荒漠,大哩,我還沒進去,就在邊兒上,掃一眼,他孃的,全是沙子,一望無盡的沙子。

這蠻族啊,就在那沙子裡,其實,打他們不難,問題是,他們會跑啊。

唉,不出意外,又要一場大戰嘍.”

“可不是,又要打仗嘍.”

又要打仗了。

這是燕國百姓在聽聞新君宣戰詔書後的第一反應。

打仗,正軍還好,北封郡現成的,京城外,也有一支鎮北軍隨時可用。

可問題是,大規模的戰役,必然需要動員起海量的民夫和輔兵,徵調大量的糧草。

大家的日子,現如今本就艱難,這還要再起大戰,日子,該如何過下去?但隨後,也沒多少人抱怨,大家不想打了,因為日子再打就真熬不下去了,但大家不反對打,因為那是去打蠻子。

撇開宰輔被殺的先決條件不提,於燕國,朝堂自民間,打蠻族,那是政治正確!沒人敢在此時勸阻皇帝,要與民更始,要忍氣吞聲,要徐徐圖之。

沒人敢,更沒人會這麼做。

數百年來,燕人從和蠻族無數次的血戰交鋒中,早就悟透了一個道理,對蠻族,絕不能後退一步!至於什麼反戰情緒,倒是還真沒能成勢;如果此時新君下詔,再以舉國之力攻乾或者伐楚,百姓們是真的要忍耐不住了。

但目標是蠻子,抱怨歸抱怨,嘆氣歸嘆氣,但老燕人還是該幹嘛就幹嘛,準備應徵入伍的應徵入伍,準備從民夫的從民夫,甚至,各級的官僚體系都已經自發地開始運轉,統計本郡本府本縣甚至是本村可出之青壯。

老燕人也是人,先皇在位時,連年征戰,也早就疲敝了,若是再勞師遠征他國,必然會有厭戰之心。

可問題是,蠻子不打,蠻子起勢了,那燕人的家,必然會被波及,燕人的土地,也將被燃起戰火。

還厭戰個屁啊?打,也只能打!大燕,現在就是一頭外表看似強大,實則無比疲憊的巨獸,但此時,依舊本能地開始擦拭自己的獠牙,準備撲向,自己西邊的這個老鄰居。

戰爭的陰雲,伴隨著新君的詔命,已經開始聚集。

這時,何初又從肉鋪攤子上開小差過來看自家媳婦兒了。

“初啊,等到了徵調時,你也去吧,打蠻子.”

老廣頭對自己的孫女婿喊道。

老何頭先點頭,道:“好嘞,他該去.”

他是當大舅哥的,他妹婿是大燕的皇帝嘞,老何頭覺得,大燕要打仗,他這個兒,最該第一個上咧。

百姓們,哪怕是老廣頭這種,看似知道很多內幕的人,他其實也算不來這幾件事所發生的日期。

宰相死,新君震怒,先誅殺鴻臚寺裡的蠻族使團,再下詔攻蠻。

等之後,結果傳來,是沒人能掰扯得清楚,這路程和時間,好像有些個不對勁的樣子。

鄭凡又強行壓了一口豬油拌飯,閉著眼,嚥了下去。

劍聖看到這一幕,道:“嬌貴了.”

“那是.”

鄭侯爺毫不遮掩。

就在這時,一隊身後插著彩旗的騎兵自京內縱馬高呼:“大捷,大捷,兩位王爺攻破王庭,斬殺蠻王及蠻族貴族無數!”

“大捷大捷,王庭覆滅,京觀鑄就!”

“荒漠大捷,蠻王被斬!”

一時間,街面上,無論權貴黔首,全都瘋狂地歡呼大叫起來,且伴隨著大捷訊息的不斷傳播,前陣子還沉浸於失去皇帝悲傷氛圍中的大燕都城,一下子成了喧鬧的海洋。

隨之而來的,是百姓自發的山呼萬歲之聲。

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大捷,它的意義,甚至可以超越對其他國家的勝利。

燕人們此時覺得,他們的皇帝,是走了,但,他們的皇帝,其實還在!鄭侯爺有些嫌棄地將剩下半碗豬油拌飯推開,笑道:“哎喲,可擔心死我了.”

“你之前可比誰都篤定,還言之鑿鑿,想不到能輸的可能.”

劍聖說道。

“打仗嘛,哪可能沒點風險?我也擔心自己把話說太滿了,旗插太多了,會打臉,呵呵呵.”

劍聖搖搖頭。

鄭侯爺拍了拍手,道:“行了,仗打贏了,王庭也踏滅了。

呵呵,老田,應該也快回來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眠臆想症

臥床等佳人

兢兢業業路人甲

請寬容待我

救世主在驚悚遊戲裡擺爛

杏秋風

面具世家

一隻小虛龍

誰懂!開著小賣部給大佬看上啦

巧長汀

雨過天晴雲破處

曉意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