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

這是詢問,帶著三分真誠,三分試探,三分玩笑,外帶,一分的說不清道不明。

但實則,哪怕只有一分試探,就足以讓人感到震驚了!“您在開什麼玩笑?”

鄭伯爺笑道。

但,還是沒有往前走,反而,又後退了半步。

一個可能是三品劍客的存在,遠遠沒有一個可能是三品劍客且腦子好像有點發瘋的三品劍客來得恐怖。

前者,還講理,講個收益,後者,則有些百無禁忌了。

“玩笑?”

造劍師搖搖頭,道:“你看得出,我是認真的.”

說完,造劍師再度席地而坐,墨侍插在身側的泥土裡。

“給個理由.”

鄭伯爺說道。

總得,給個理由。

造劍師又搖頭,道:“不想說.”

“那我憑什麼信?”

鄭伯爺反問道。

造劍師抬起手,道;“信不信,也隨你.”

明明說的是干係到一國帝君生死遭遇的事兒,結果,卻灑脫得彷彿是在商量著今晚去不去鎮上紅帳子。

“為什麼?”

鄭伯爺又問道。

造劍師的身份,在楚國極高,獨孤家子弟的身份,更是讓其天生地被列為大楚真正的上層人士。

當初去搶公主時,鄭伯爺可是看見攝政王和造劍師同乘一輛馬車的,他如果想,他肯定有很多種方法去對攝政王不利;但他沒有。

你說他如果真的是“欺世盜名”之輩也就罷了,但,真的就連自己也給騙了?“大楚王上,是大楚的鳳凰,這隻鳳凰,可以為外敵所擒,卻不能被其羽翼下的臣民所綁.”

造劍師說出了這番話。

言外之意就是,攝政王可以被燕軍抓住,卻不能被自己人出賣。

這是他給出的,他以前有很多機會卻沒有出手的緣由,只是,這個緣由,鄭伯爺真的很難信服。

但信服不信服,是一碼事,反正可以先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所以,鄭伯爺下一句話是:“怎麼做?”

先聽聽實際的,再考慮一下自己的得失。

“讓我在你軍寨裡,殺個三進三出,騙得據羊城守軍出擊,你鄭伯爺再順勢殺進去.”

鄭伯爺微微皺眉,這是一招引蛇出洞,但……鄭伯爺搖搖頭,道:“不做.”

造劍師掃了一眼鄭伯爺,道:“怕我假戲真做?”

“是.”

“膽量呢?”

“擱著呢.”

“此事要是成了……你燕國這一仗,就不用再打下去了,接下來,楚國會割地求和.”

攝政王一旦被抓了,或者,再極端點,死於亂軍之中,那楚國這場仗,真的就沒發打下去了。

大楚內部現在的整合,一是因為外部的燕軍虎視眈眈,且燕皇還有馬踏門閥的前科;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攝政王的識大體和手腕,讓各方面都得以信服,攝政王到如今都未正式登基,就是最大的讓步和誠意。

單純戰事角度來看,這一場軍事冒險,是值得的,而且,是很值得。

打成了,燕楚國戰,就可以宣告暫時落幕了。

鄭伯爺還是很堅定道:“不成.”

“總得給個理由?”

造劍師問道。

“我怕死.”

我不想拿我的命,去賭一個大燕的美好未來。

犯不著,不願意,傻不傻?“真的是很難想象得出來,大燕平野伯爺,居然會說出這種話來.”

“說得像是世人能夠想象得出來,大楚造劍師會說出‘一起’的話來一樣.”

“取信不得?”

“取信不得.”

深夜,配合演一場慘敗,自己這是一萬多戰兵,不是一萬多演員,怎麼演?演著演著,說不得就成真了,然後到那時據羊城的楚軍殺出,那可都是皇族禁軍中的精銳,一衝,可能自己這邊就直接崩潰了。

如果鄭伯爺這次帶的,都是原版雪海軍,且大家戰馬都在,那還能試著搞一把。

但這次自己麾下,看似士氣旺盛,實則是拼湊出來的一支“精銳”,還都成了步卒,一旦出現極端情況,就完全交代了。

現在,鄭伯爺還能再拿捏自己大舅哥幾天,一旦風向不妙,大可遁入大澤,打一打游擊,苦會有點苦,但問題也不大;然而,一旦梭哈了今晚,自己說不得就得像當初搶完公主後一樣,在楚人搜山檢海下,亡命天涯,重走當年路了。

“還是不成?”

造劍師覺得自己已經給了這位大燕平野伯爺很長時間考慮了。

“不成.”

鄭伯爺繼續給出了原本的答案。

造劍師點點頭,道:“戰馬,留你一半,讓我的人離開.”

“可以.”

鄭伯爺很爽快地答應了。

先留一半唄。

造劍師又指了指插在自己面前的墨侍,道:“等我的人走後,這把劍,也送你.”

“好.”

鄭伯爺又爽快地答應了。

你的人,我也可以留下。

造劍師又看向劍聖,道:“龍淵上你欠我的人情債,今日還,我就坐在這兒,等我的人出去了,這把劍,我給他.”

劍聖在這裡當然可以護得住鄭伯爺,但如果劍聖願意答應這個協議,不出手,那麼,原本已經可以吃下這五百騎外加一個造劍師的鄭伯爺,就得真的去認真履行協議了。

這麼近的距離,又離開了包圍圈,四周就算金術可或者樊力帶人上來,造劍師也能提前察覺,總之,劍聖不動的話,造劍師,能對鄭伯爺刺出一劍。

“憑什麼?”

鄭伯爺問道,“你送他一把龍淵,他送你上四大劍客,誰虧誰賺?”

江湖都傳說,造劍師之所以能位列四大劍客之一,是因為劍聖的吹捧。

造劍師閉上眼,嘆了口氣,有些無奈道;“我當初,沒讓他幫我說話,四大劍客不四大劍客的,帶給我的,只是麻煩.”

說著,造劍師催促道:“你虞化平,同意不同意吧.”

劍聖則看向鄭伯爺,道:“你剛剛都答應人家了.”

“我那是騙他的.”

“………”造劍師。

“那我現在就很難辦了.”

劍聖指了指坐在那裡的造劍師,“我確實欠他一個人情.”

一把龍淵,實打實的人情。

“戰馬全留下,你的人,滾.”

鄭伯爺說道,“我就站在這兒,可以?”

“可以.”

造劍師同意了,然後從懷中掏出了一枚火信,拔出,一道紅色的光火飛逝天空。

另一側,黑甲騎兵下馬,將戰馬韁繩系在了身側的樹上。

金術可命人去尋了鄭伯爺,得到鄭伯爺的首肯後,放開一條道,讓那些騎士得以離開了林子。

戰馬,則全都留了下來。

造劍師閉目養神,劍聖也盤膝而坐,鄭伯爺斜靠在一棵樹上,口中,含著一顆薄荷糖。

等到遠處,再度出現一枚火信飛上天空後,造劍師才站起身,指尖,在劍尖上點了點頭,將墨侍留在那兒,轉而,向西北方向行進。

“這是去哪兒?”

鄭伯爺問道。

他原本以為造劍師是留下來斷後的。

“去據羊城,保護我家王上.”

造劍師如是回答。

“你有病?”

鄭伯爺很認真地問道。

“先前拒絕我的提議時,我也覺得你有病.”

造劍師走到劍聖面前,笑道:“不一樣了.”

劍聖則道:“走就走,別廢話了.”

“確實不一樣了,以後,沒什麼四大劍客了.”

造劍師嘆了口氣,“哦,對了.”

造劍師看向鄭伯爺,道:“墨侍這把劍,我用了些特殊材料,對人的心神,有很大的影響,我不想用魔劍來稱呼它,因為太俗.”

鄭伯爺沒說話,有魔丸在身邊的他,還真不擔心什麼心魔不心魔的。

“就這樣吧,我走了,虞化平,下次有機會,我來伯爵府尋你看劍喝酒.”

劍聖則道:“是侯爵府.”

“嘖………”造劍師的身形,消失在了西北方向的夜幕之中。

劍聖走上前,伸手,將墨侍拔出,道:“這把劍………”“您若是喜歡,您拿去.”

在這方面,鄭伯爺一向大方。

“一把龍淵配在身上,就已經夠累贅的了,這把,我不要.”

“那您先替我收著,等仗打完了我再拿出來把玩.”

“行.”

“嘿,你說,如果他是真心的話………”劍聖笑道:“現在再說這些,有什麼意義?”

甭管人真心不真心,人都已經走了。

“你說,為什麼呢?”

拒絕是拒絕了,但這並不妨礙鄭伯爺再反芻幾輪。

實在是那句“一起”,太過驚人,也近乎勾走了鄭伯爺的魂。

“他其實一直和一個人很像.”

“誰?”

“你.”

“我?”

“你是軍功封爵的伯爺,大燕待你不薄,你也是個燕人,不也為了自己安危拒絕了他的提議麼?他是世襲的貴族,獨孤家,與國同休,他是楚人,就不能為自己而活?這世上,大的條條框框,本就那幾個罷了,但人,卻有千千萬萬種,那幾個框,怎可能都套得住?”

“您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只可惜,我沒辦法像您那樣現在坐下來就頓悟.”

“六品武夫,也夠用了,我在你面前擋著,他,也得和你談買賣,術士方外,為朝廷驅使,武夫劍客,為軍中走狗。

到底誰大誰小,一目瞭然.”

“不一樣的,我如果………”劍聖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道:“下次,我會好好看看.”

“這話聽起來,讓人瘮得慌.”

鄭伯爺搓了搓手。

“鄉下人做久了,就習慣沒事兒做時,擱院兒裡頭,向鄰居家望望.”

“呵呵.”

鄭伯爺擺擺手,道:“成吧,咱這一通,也累了,您早點休息,過兩天,咱被攆著跑時,還得您跟著護持護持。

對了,你說,他是不是和攝政王有私仇?比如被搶了心愛的女人亦或者是那個心愛的女人被殺了?”

“為什麼是女人?”

“對,為什麼是女人,這樣好像有點俗了;不說了不說了,回家回家.”

鄭伯爺說完,就開始往軍寨走,劍聖跟著。

來時,劍聖走前頭,伯爺走後面;歸時,伯爺先走前頭,劍聖走後面,慢慢地,伯爺又走到後頭去了,劍聖變成了前頭。

劍聖沒有問鄭伯爺他和那些“先生們”的真正關係,哪怕劍聖,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正如他也沒有去說龍淵劍身上,居然會有破開大楚皇族秘術鎖鳳手的禁制一樣。

有些事兒,說不說,問不問,既然得不到答案,就沒必要再開這個口。

軍寨裡,薛三坐在那兒,四娘正在幫他縫合傷口。

阿銘不在這兒,他特意回到自己帳篷裡放血去了。

“受傷了?”

鄭伯爺問道。

薛三點點頭,道:“沒事兒,主上.”

“我剛外頭有點事兒,累了,就不故意噓寒問暖了.”

“屬下也受了點兒小傷,也有點累了,也就不故意裝作感動了.”

“呵呵.”

“哈哈.”

鄭伯爺看向四娘,問道:“藥材準備好了麼?”

“應該夠用了.”

四娘答道,“如果咱們不特意往大澤深處走的話.”

“深處就不必了,在外圍帶著楚人放放風箏就是了,我就不信,他們會捨得派出十萬大軍就在這裡一直和我遛彎兒.”

鄭伯爺伸了個懶腰,道;“有點餓了,早食吃什麼?”

………造劍師進了據羊城,他沒有像其他強者那般以梯雲縱的方式飛掠而起,落於城牆,而是讓上頭放下吊籃,他翻身進去,再被拉了上去。

入城後,他見到了攝政王。

攝政王本已經就寢了,此時的他,身著一身白袍,坐在床榻邊。

“王上.”

造劍師行禮。

“外面如何?”

“燕人防備,很是森嚴.”

“朕這個妹夫是靖南王的親傳弟子,田無鏡用兵最善謀細,他自然不可能犯那種疏忽,聽城門衛稟報說,你是走來的?”

“是,我帶了五百騎過來,本想與那平野伯談個條件.”

“什麼條件?”

“我問他,想不想進城來,拿住王上您,只要他願意陪我演一場夜襲的戲,就可以騙開據羊城的城門.”

“他拒了?”

“是.”

“信不過你?”

“是.”

“呵呵,那可惜了.”

攝政王感慨道,“他可是錯過了一次大機會.”

“可不.”

“那五百騎呢?”

“人,走了,馬,留給他了.”

“真捨得.”

“還有一把墨侍.”

“虧大了.”

“我也這般覺得.”

攝政王端起身邊太監遞上來的茶,抿了一口,緩緩道:“獨孤柱國的大軍,到哪裡了?”

“已經開始張網了.”

“你再出城一趟,替我向柱國傳一道旨意,據羊城這兒的事情,就不勞煩他老人家了,讓他率軍去渭河,去荊城,把那兒的局面,給穩下來.”

“家主,大概不會聽我的,可能王上您有千般考慮,但在他眼裡,來不來這裡,是態度,大楚貴族子和皇室休慼相關榮辱與共,失去了什麼,都不能失去這個態度.”

“讓別人傳旨,自是沒效果的,所以,才讓你去,孫淵到了麼?”

“回王上的話,孫將軍已經被傳召來了.”

“讓他進來.”

“遵旨.”

很快,一名獨眼將軍從外面走了進來,跪伏行禮。

攝政王問道:“城內還有多少騎兵?”

“回王上的話………”造劍師打斷了孫淵的話,直接道:“王上,那把墨侍,也是子母劍.”

說著,造劍師將手伸入懷中,取出一柄黑色的小劍,道;“不用勞煩孫將軍掩護我出城了,我拿這個,換一個出城離開的機會.”

攝政王揮揮手,示意孫淵下去,孫將軍起身告退。

“你去傳旨,如果你家老子還執意要過來,就將劍架在他脖子上.”

“好.”

造劍師起身。

“不用這般急著走,待會兒陪朕一起喝碗羊湯吧,據羊城的羊湯.”

造劍師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許是為了回應接下來的那一碗羊湯,造劍師問道:“王上就繼續留在據羊城?”

攝政王點點頭,道:“他不就是想要藉著朕,牽扯住我大楚的兵馬麼,那麼,朕,就偏偏不如他的意。

朕這裡,不用擔憂,那小子是坐船走的渭河,屈氏那邊,應該有所察覺了,不需多久,我大楚水師和屈氏的青鸞軍,應該就要到這裡了。

讓屈氏的人去對付那小子,正合適.”

造劍師也點點頭,道:“的確.”

攝政王將手中茶杯放下,道:“你其實不該將大部分心思用在造劍上的,文治武略,本可以選一個,以你的資質,我大楚,完全可以多一個田無鏡出來。

他們都沒看出來,偏偏你卻看出來了.”

“你不是姬潤豪,為何總想要田無鏡?就算你是姬潤豪,田無鏡的下場到底如何,還不知道呢。

但我也很您,為什麼這般篤定。

我家那老頭,和其他那些家的那些老頭,不是沒看出來,而是他們不願意去相信。

都這個時候了,誰還會去做那種事?”

“但你卻相信朕會去做.”

“你不怕,真的亡國了?”

“國,亡不了.”

“哪裡來的篤定?”

造劍師問道。

攝政王將茶几上兩冊書拿起,丟到了造劍師的面前。

這兩冊,一冊是《晉史》,一冊,是《燕史》,當然,這不是全部,只是兩部史書中的各一冊。

“孟壽回來了.”

攝政王說道。

修了四國史書的孟壽,回楚了。

“我知道.”

“孟壽,告訴了朕一件事,朕後來親自讓人去查閱了史料,最後,確定了.”

“確定了什麼?”

“百二十年為一輪,那兩年裡,會有大災北方尤重。

.”

造劍師笑了,道:“孟壽修史修成了煉氣士?”

大災大難,這是煉氣士喜歡掛在嘴邊的說辭。

“這裡的大災,是真的天災,乾旱、洪澇、寒冷、糧食絕收。

孟壽修燕史和晉史時,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一百二十年一輪,就會有一場大面積的天災,氣候,會變得詭異和極端;諸夏北部,受此影響最為明顯。

八百多年前,因為那兩年的災害,迫使蠻族和野人,不得不南下,大夏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這才有了燕侯、晉侯奉命開邊,抵禦蠻族和野人;也才有了太祖皇帝奉命驅逐山越,為諸夏開闢xj。

上一輪,是百二十年前。

燕地大旱,蠻族王庭看準了機會,以為有機可乘,才會選擇在那時號召荒漠部族東進,和燕國血戰,妄圖一舉擊垮燕國;乾國五十萬大軍北伐,史書上記載,燕人堅壁清野,但偌大的地方,如何真的能做到完全的堅壁清野?其實,燕人,已經絕糧了。

銀浪郡,得於初代鎮北侯的那首得勝詩:揚鞭策馬逐銀浪,清溜迢遞看桃花。

講的是,乾國北伐軍於道途上,屍橫遍野的慘狀,只剩下,甲冑反射著太陽的銀光。

但實際上應該是,地上,只剩下甲冑了,飢餓的燕人,他們已經不去理會什麼甲冑兵器之類的,而是已經將乾人的屍體,當作了口糧,拖回家,開烹了,哈哈哈.”

攝政王說著說著,就笑了,繼續道:“初代鎮北侯,為什麼不直接南下攻乾?而是隻劫掠了乾國三邊人口、糧食、財帛就北歸?不僅僅是因為燕國當時正在和蠻族血戰,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於,燕國的國力,在那時,已經無法再承擔一場大的戰事了。

司徒家、赫連家、聞人家,三家晉地之主;其中,司徒家和聞人家,最早就是晉侯的封臣,赫連家有野人血統,歸降過來的,但,也是門第很早了。

百二十年前,晉地大澇,百姓流離失所,河工上,爆發了民亂,勢大無比,席捲了三晉之地,差點連當時的晉國國都都被攻破。

晉皇下旨,準地方團練組織兵馬勤王保駕,赫連家、聞人家、司徒家,原本只是大家族,卻在那兩年平叛之中,吃進地盤,擴充兵馬,待得民亂平息後,三家分晉格局,始現雛形。

今年,燕地的夏日,比往年要長得多得多,旱情,已經出現了;晉地的暴雨,也下得足夠足夠久。

呵呵,皇帝,為天子,可這天的真正意志,就是這天子,也是不知道的。

以史為鏡,這才是以史為鏡,非修得四國史書的孟壽,無人可洞察這一規律。

燕人的強橫,也就在此時了,今年之後,燕晉之地,將遭大災,本就已經嚴重透支兩地民力的大燕朝廷,還怎麼維繫下去?更別說,繼續打仗了。

鳳巢衛在晉地的探子來報,說燕人的水師,大概是趁著望江決堤時開出的。

大燕的那位靖南王,不愧是軍神,這種以天工自然為媒介之策,他都能用得上,著實讓人驚歎,讓人佩服。

但,天之怒,孰可測?守住鎮南關,待得明年,看他燕晉,民不聊生!就算鎮南關守不住,兩年後,朕,也可趁著燕晉之地疲敝,揮師北上,將故土收復。

朝中有人覺得,燕人很可能在打下鎮南關和上谷郡就,就見好就收,轉為徐徐圖之;但朕清楚,朕明白,他燕人,就算想要繼續擴大戰事,妄圖一舉滅楚,呵,就是有那心,也沒那力了。

就像是百年前,初代鎮北侯擊潰了乾人北伐大軍在大好形勢下,卻依舊無法南下一樣。

你問朕為何如此篤定,朕就這般回答你;你問朕為何此時居然還會做那些事,那是朕,在早做準備。

你,知道了麼?怎麼,在你眼裡,朕難不成真就是個為了一己權力私慾而置大楚江山社稷於不顧的短淺之君?還是你,捨不得身上流淌著的那所謂的,獨孤氏大貴族的珍貴血脈?燕國的那位皇帝,據說已經放太子監國,自己,則去後園榮養了,他的身子骨,怕是撐不得許久了。

可惜了,可惜了啊,真正的大爭之世,才將要開始。

所以,以後,需要你我,一起用事的地方,還有很多.”

造劍師低下頭,俯身下去行禮,道:“臣,曉得了.”

——————莫慌,晚上還有。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晏之所望

一葦青撥

從丁春秋開始丁春秋修仙

瑤池登仙

我哥是多託雷

愚人眾第九席潘塔羅涅

凹凸世界之穿越了怎麼辦

冉冉玖

千金錯愛

妍次方

穿越六零帶著修仙空間拯救軍魂首

九月糖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