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天域和稜界之間的撕咬前後算起來也就不到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按照張硯奪魂過來的三眼神族的記憶裡的說法,五年時間還未分出勝負已經算是“拉鋸戰”了。

最長的是十年,最短的三年就分出勝負了。

分出勝負之後便是世界本源崩塌,之後就算是“殺死了”一方世界。

剩下的就是一點一點的將對方的“屍體”吞噬掉,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荒天域被偷襲,一開始就是在被動挨打的份兒,並且當時的局面應該是很難反覆。

不過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張硯一直在琢磨三眼神族的《空間冥想術》。

這門術法手段可以說是張硯從三眼神族的認知中得到的最讓他覺得有用的一樣東西了。

他都不曉得當初三眼神族的先輩們是怎麼創造出這種術法手段的。

用在世界之間的撕咬和兼併的事情上簡直太好用了。

《空間冥想術》其實就是以自身的靈氣和元神搭建出一個“階梯”用來溝通一方世界的大致輪廓。

其實用“溝通”來形容並不合適,用“丈量”更貼切。

丈量出身處的世界輪廓,在一種精神層面“看到”世界邊際發生的情況。

當然,張硯對《空間冥想術》也做了一些改動。

其中主要集中在“靈氣”層面。

找到了用仙元來替代靈氣作為新的橋接的媒介。

結果試了幾次之後發現效果遠比原版的強出數倍。

這讓張硯更清晰更直觀的“看到了”荒天域與對面稜界之間的撕咬場面。

怎麼說呢。

那場面其實就像是兩顆滷蛋在打架,看起來非常的無聊。

沒有大動作,沒有激烈的碰撞,沒有花俏更沒有什麼兵器或者招式。

能區分誰佔優還要從兩顆“滷蛋”身上的缺口來判斷。

而且比起荒天域來,稜界其實更像一顆完整的“滷蛋”。

荒天域的邊上還連著一顆“松花蛋”。

只不過“松花蛋”已經破損且沒有了存活的反應。

張硯知道“松花蛋”應該就是十幾年前被荒天域咬死的另一個世界,也就是當初魍族的那個世界。

之所以有連線,是因為“松花蛋”尚且遠沒有沒荒天域吞噬乾淨。

在荒天域吞噬它的過程中被稜界的偷襲打斷了。

這才有了後面的事情。

荒天域之所以能夠從偷襲的劣勢慢慢反轉攻勢到如今佔據上風。

其實歸結起來還是靠著“蠻力”來說實現的。

荒天域的“力”從哪裡來的?看它吞噬三眼神族“打野食”就知道了。

所有世界本源力量都是它的力量來源。

就如張硯和荒天域之間的交換一樣。

荒天域增加自己的“力”還能從繼續吞噬之前魍族的那個世界得來。

這也是神界裡吞噬先是急停然後有恢復並速度加快的原因。

但荒天域這邊在吞噬魍族的世界,作為偷襲者的稜界自然也不會放棄魍族世界的屍體。

也在吃。

只不過比起早早就搭建了吞噬接觸的荒天域而言,稜界的吞噬速度比它慢得多。

此消彼長之下,荒天域自然就慢慢扳回劣勢,如今壓著稜界打。

按照目前的跡象來說,如果稜界不能像之前荒天域那樣翻身過來的話,那稜界就只能是自尋死路這一場了。

而且時間應該就在兩年之內,因為一旦稜界抵擋不住的話,那就是兵敗如山倒,快得很。

所以如今稜界還能作為一塊“獵場”的時間也就這兩年不到了。

一旦世界本源崩塌,那麼整個世界都將陷入毀滅之中。

到時候裡面的生靈就算想跑也沒辦法出來了。

這件事張硯已經給他的三個徒弟做過交代了。

時間上就以一年半為準,到時間就中斷進入稜界。

至於人族國度,這個訊息同樣送了一份出去。

只不過具體怎麼把握就跟斷崖山和張硯沒關係了。

妖族?張硯從沒考慮過它們。

當然,妖族有它們的妖神在,大方向上自然不會出錯。

而張硯這兩年多來依舊保持著之前因為三眼神族的侵入需要他扛住壓力時的那種修行狀態。

在登雲殿的密室裡一待就是數月。

他甚至對著這種修行的日子還很適應。

只需要每隔幾月會重新搬回廊源城的家裡住幾天就行。

只是張硯如今的修行並不是一味的衝自己的境界。

他在踏入人仙之境之後發現修行的主要脈絡已經變得和成仙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這些不光是張硯自己總結的,而是他從新的道書,不對,不是道書而是仙典中看到的新知識。

從何而來的仙典?自然還是張硯一直依靠的傳承:萬相珠。

越是實力拔高張硯越是能夠體會到萬相珠的厲害。

不說遠了。

就說他如今覺得用起來最得心應手的雷公鞭以及新幻化過還算趁手的幌金繩。

這兩樣一件是申公豹的仙器,一件是太上老君的腰帶。

來頭之大足夠嚇人。

威能也對得起它們的威名。

可就是如此仙家寶貝卻能比萬相珠說變出來就變出來。

似乎萬相珠的幻化永無止境一般。

以後不會連傳說中的盤古斧也能變化吧?張硯心裡暗自臆想。

只是萬相珠的厲害還不止於變幻趁手的法器和仙器。

它對於張硯而言還是一座代表著修行前路的“燈塔”。

一切都要源於萬相珠內的那座殿宇。

張硯第一次啟用萬相珠時就是在那座殿宇中找到了最開始修行功法。

並且在之後的每一個境界突破之後都在裡面尋找到合適的心得以及術法手段。

並且利用殿宇裡的海量雜文和典籍逐漸充實了自己對道門的認知。

甚至如今斷崖山上的傳法堂也是基於萬相珠裡的那座殿宇為底蘊建立起來的。

那些都是龍虎山的底蘊。

可後面呢?成仙之後呢?路該怎麼走?這些問題張硯很早之前就想過。

大不了自己摸索前行。

但也有一些念想。

那就是萬相珠裡的那座殿宇一直都只對他開放了第一層。

而就是這第一層便讓他一直修到人仙之境。

那第二層呢?在張硯成功在三九天劫下成就仙靈之體的時候,萬相珠裡的那座殿宇第一次有了變化。

一條通往二樓的樓梯出現在了裡面。

而二樓裡就是關於人仙之境的各種典籍要訣,以及仙術精要。

這兩年多以來張硯的主要精力就在萬相珠裡藏書殿宇的第二樓中。

也正是那二樓,張硯明白了仙人與凡人修行的最大區別。

凡人靠靈氣推動修為,實際上是在主動的進行自我演化,拔高自己的生命層次。

仙人雖然也需要靈氣來轉化仙元蘊養仙體。

但這不是修行,或者說只是仙人修行的一部分。

更主要的是對規則的深挖,對道理的領悟。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生仙府時光龍座

但求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