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經結束,春風輕輕吹佛過地面,王宮內各處大門都是敞開著的,端是清爽。

袁盎平靜的拿起了面前的茶盞,輕輕的吃了一口。

“寡人聽聞國內有學問的博士們說,陛下是準備要革新廟堂的官制了,而三公就是首當其衝的,三公之中,張相乃是荀子之徒,德高望重,不疑是陛下的舍人,如今的御史大夫更是我們的親兄弟,而只有這個太尉,他先前幾次叛亂,有惡名,不見得就會輕易放權,這對陛下的革新非常不利,寡人沉思許久,便上書自請太尉之位,等寡人做了太尉,就能與吳王裡應外合,一同行革新之勾當!”

趙王回到邯鄲有三天了。

第一天,他召見了群臣,表示自己以後就是宗室之賢長了,要全力扶持陛下云云。

第二天,他就上書請封太尉了。

袁盎聽著趙王的話,拿著茶盞的手微微顫抖了一下。

袁盎再次吃下了一口茶,笑著點頭,“大王說的有理啊.”

趙王聽到袁盎居然沒有反對自己,心裡也是極為開心,他再次說道:“這都是深思熟慮後的行為,寡人作為陛下如今的長兄,必須要做些什麼,我擔任太尉,是最合適不過的,陛下想要推動什麼革新,我可以全力為之,若是群臣不答應革新,那也好,我身為太尉,就召集全國的軍隊,討伐那些不聽話的人!”

袁盎再次笑著點點頭,“大王說的有理啊.”

“今早有郎中文黨來找到寡人,氣勢洶洶,脫了上衣,對著寡人就是一頓謾罵,說寡人昏了頭,又說寡人不知死活,口水都險些噴到寡人的臉上了,實在無禮!被寡人抓了起來,關在了廷尉,今日連袁相都贊同寡人的想法,可見,此人是一個賣直求名的小人,寡人準備將他驅逐出趙國,不再任用他!還是國內這些治學的博士們才知道寡人的想法啊!”

“大王說的有理啊.”

劉如意隨即說起了自己的宏偉大業,他激動的說道:“廟堂得知這件事,定然會明白寡人的苦心!”

袁盎點著頭,笑呵呵的拜見了趙王,隨即走出了王宮。

袁盎這才對左右吩咐道:“將郎中文黨放出來,賞百金,將國內那些治學的博士們都送去夏國.”

吩咐好了這些事,袁盎方才安心回到了相府。

袁盎也徹底看開了,反正遲早都要跟著趙王一起死,就別想著怎麼活命,乾脆趁著還活著的時候多做點事情,也算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連晁錯那樣的人都已經實現了自己的抱負,自己也不能閒著啊。

他迅速召見了諸多國內大臣,開始商談著趙國的改制問題,在諸侯國改制後,他這位國相就變成了諸侯國實際上的郡守,當然,手裡的權還要分出去,這他倒是不在意,他不渴望什麼大權在握。

先治好趙國再說吧,順便鍛鍊鍛鍊身體,免得上囚車時半路就死了。

.......“膽大包天!!”

“這是要謀反?!”

“罪大惡極!!”

群臣此刻正聚集在厚德殿內,商談著趙王的上書,這都是群臣對趙王的正面評價,群臣一致認為,必須要處置這個膽大包天,企圖將手伸向大漢兵權的諸侯王了。

劉恆聽著眾人的言語,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靜,他搖著頭,“孝仁皇帝的喪期還不曾結束,在這個時候抓捕諸侯王,實在不妥...這樣吧,由我出面,寫信去訓斥趙王,再減他的食邑,拿了他的幾座縣城...收回廟堂,趙相袁盎是個能臣,讓他多盯著趙王...”大臣們還想要說些什麼,可那趙王畢竟是皇帝的親哥哥,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劉恆開了口,他們也就認下了。

唯一有資格開口的,那位坐在上位的太尉,此刻看起來也是滿不在乎。

趙王的行為在他眼裡,大概就是孩童的胡鬧,不配讓他憤怒。

大家不再談論趙王的事情,而是開始進入下一個議題。

劉恆認真的看著眾人,說出了自己的上書內容。

這些時日裡,劉恆一共是提出了三項提議。

第一項提議是在全國範圍內提倡節儉。

他認為奢侈無度是對百姓最大的傷害,故而希望自皇帝以下的權貴官吏們,都能以勤儉為本,不浪費食物,不浪費布帛,不囤積大量的財物,不要修建奢華的府邸,減少自己的享樂慾望。

群臣都沒有反對,在提倡道德的大漢,就算大家不以為然,也不敢明著反對這樣的提議。

當上書到達皇帝那邊的時候,正因為華服和馬車都被沒收而憤怒不已的劉長乾脆下令,奢侈無度的人要被問罪!自己都不能享受了,你們還想享受?乃公倒是要看看誰敢過的比乃公好!劉恆當即反對,認為可以提倡,但是不能強行下令,天子卻拒絕了他,固守己見。

劉恆的第二項提議是建議減少徭役的次數,不要在同一年內推行一次以上的大型徭役。

第三項提議則是要求勳貴子弟們積極的謀求軍功和政績。

這些大多都是些建議,群臣也都沒有怎麼反對,看到劉恆準備說起自己的第四項提議,群臣也是變得認真了起來,都期待著這位賢王能有什麼高論,包括太尉也是頗為上心。

劉恆認真的說道:“諸公,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諸位以為如何?”

正準備開口附和的陸賈剛剛準備叫好,卻忽然愣住了。

“大王說什麼?”

“免全國的田稅.”

“啊???”

“大王啊,如今三十稅一,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壯舉,百姓們都無比的感恩聖眷,免除田稅...這萬萬不可啊,不收田稅,難道要加賦??多此一舉?”

“不,不加賦,只是免掉田稅.”

申屠嘉也坐不住了,掌管少府的他,此刻忍不住提醒道:“大王啊,廟堂每年的耗用是巨大的,無論是醫官,啟蒙,都需要大量的錢財,免掉田稅,大漢靠什麼啊...算賦無法承擔啊...這不行啊,大王,臣知您愛民,但是這免稅...這....”不只是申屠嘉,眾大臣此刻都極為驚訝。

賢王怎麼還突然糊塗了呢?劉恆看向了坐在對面的張相,詢問道:“張相以為呢?”

張蒼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坐在這裡,明明是休假...劉恆的話,群臣都不太理解,張蒼卻很清楚,劉恆這是想要解決民間貧瘠的情況,讓百姓們能迅速積累起存糧,將錢財存與民,這段時日內,廟堂註定無法在地方進行大動作,要透過商稅和其他賦來支撐尋常的支出,如此給與百姓們一個迅速富裕的機會,增加百姓的收入。

大漢現在用錢的地方很多,但是大漢有一個很重要的收入來源,身毒。

劉長出徵身毒後,身毒人已經表示臣服,願意每年進行朝貢,而這朝貢並非是小數目,加上如今商業發達,商稅加朝貢,再加上那些七七八八的雜賦,例如房稅,車船稅,隸人稅,飲酒稅等等,勉強能維持支出,但是想做點什麼事就不靠譜了。

理論來說,這是可行的,但是吧,張蒼還是很糾結。

如果說可行,那以後免稅期間,廟堂就不能多做什麼事,自己就能得到清閒時日,可免稅這件事要經過嚴格的計算,到時候,讓收支平衡的事情肯定會落在自己的頭上....看到張蒼沒有急著回答,群臣大驚,難道還真的能這麼搞??張蒼覺得有些麻煩,這麼搞能搞,但是如果讓自己來計算收支,搞平衡,那隻怕自己是一天都不能閒著了。

他正要搖頭,卻聽到劉恆輕聲說道:“寡人聽聞足國之道,在於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餘,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不半....”張蒼茫然的看向了劉恆,劉恆的聲音逐漸與記憶深處的一個老者的聲音逐漸重疊。

張蒼渾身一顫,抿了抿嘴,嚴肅的說道:“自然是可以這麼辦的.”

坐在下方的賈誼神色也變得嚴肅了些,自家老師當真是被這吳王吃的死死的啊,一句話不對就甩出祖師的話來,這誰能頂得住啊?群臣紛紛看向了張蒼,若只是劉恆這麼說,他們或許還會覺得驚訝,可是張蒼都說可以辦,他們就不敢輕易反對了,他們自認治國能力還沒達到張蒼的地步。

韓信有些狐疑的問道:“若是不收稅,那軍隊吃什麼?怎麼去養活?”

“官吏的俸祿又要怎麼辦?”

“廟堂還能正常執行嗎?”

張蒼點點頭,“執行還是能執行,但是外出打仗,擴大啟蒙,醫館,怕是都不行了.”

“什麼都不能做??”

太尉聽了也覺得稀奇,“這我倒是頭次聽說,這就是黃老的治國之道嗎?”

張蒼有些不高興,“是儒家的!”

太尉也不願意跟他爭論什麼學派,只是看向了劉恆,“我可與你說,這不是小事,一旦弄不好,就會出大問題,到時候若是連俸祿都給不起,軍隊沒有糧食,弄得大亂,你就是諸侯王,也必須要承擔責任的!”

劉恆倒是很自信,“多謝太尉提醒,但是有張相在,定然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張相有計相之美名,善於數,他定然不會讓國庫出現太過嚴重的虧損...收支平衡還是能做到的,況且,若是免去了田稅,百姓有了錢,商業將會更加發達,商稅就能起到大作用,雜稅也能被帶起來...”群臣都沒有急著發言,這件事關係重大,眾人不好拿出一個定論。

只有欒布和賈誼深以為然,表示贊同。

朝議結束,劉恆迅速回到了御史府內,召集了諸多官吏們,開始操辦御史府的事情,正忙碌著,就看到有馬車火急火燎的衝了過來,險些撞在了御史府的大門。

御史府的官吏一看,氣的頭都大了。

好嘛,在御史府前縱車也就算了,還想要撞上來??這是哪個....當劉長從馬車內跳下來的時候,那官吏急忙擺出了一副笑容,上前拜見,“臣遠遠的一看,就覺得這馬車自帶一股貴氣,原來是陛下之車架!”

“我四哥呢?”

“在書房!”

劉長推開了幾個官吏,衝進了最裡頭的書房。

書房內,劉長再次搖起了腦袋。

“四哥,你糊塗啊!”

“你哪怕免掉幾個郡,或者幾個州的稅,我都不說什麼,免全國的稅,好嘛,往後我吃什麼啊?官員們吃什麼啊?”

劉恆瞥了一眼劉長,“你是怕不能外出打仗了吧.”

劉長雖然表現的很文盲,但是對國事還是很清楚的,劉恆不相信他會不明白收入來自哪裡,他只是覺得這麼搞大漢就沒辦法出兵或者幹大事,因此抱怨。

“我從前也免過稅,可你知道怎麼樣了嗎?國庫險些崩潰,豪強反而做大,最要命的是,那些百姓壓根就不在意我的好,在我恢復正常農稅後,他們都表示不滿....還說我的壞話!”

劉恆眯著雙眼,認真的看著劉長,“百姓們的話語,是傳不進這厚德殿的,你所能聽到的抱怨,大多是來自那些豪強.”

“人性複雜,有善有惡,但是善者總比惡者多,你行仁政,就是有惡人不領情,那也是少數,豈能為了幾個惡人而耽誤能恩惠數千萬善人的仁政呢?”

“如今的大漢確實很強盛富裕,但是底層百姓的情況,你應當比我更清楚...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交完了稅賦,所留下的糧食只能撐到明年收成之時...省吃儉用,都不敢多吃一口...若是遭了災,就是老鼠進了屋,都能逼殺尋常百姓...長啊,盛世不只是兵強馬壯,還等讓百姓吃飽飯啊...你不是一直都在說那盛世嗎?難道你那盛世裡的百姓,還不能不計算粟數的大吃一頓嗎?”

劉長撓了撓頭,“這倒也對,但若是豪強....”“那就是御史府該出面的時候了,陛下就不必擔心了.”

劉長有些苦澀,他還想著等四哥來處事後,自己就帶著人去跟安息王碰一碰的,結果四哥一來就免稅,這還打什麼啊....不過,四哥說的也在理,若是免稅能讓更多的人吃飽飯,不餓著,倒也算是真正的盛世了。

“群臣那裡可是炸開了鍋,說什麼的都有,說四哥你拉攏民心什麼的...算了,免就免吧,不過,先免一年,看看情況,若是情況不對,還是要調整回來的!”

“唯.”

劉長嘀咕了起來,一抬頭看到面色嚴肅,畢恭畢敬的坐在一旁的劉安,不由得罵道:“你個豎子!看到乃公來了也不倒個茶?”

“跟著吳王好好學習,若是學不好,當心打斷你的腿!”

劉長威脅了幾句,又火急火燎的離開了這裡。

看到阿父離開,劉安這才長嘆了一聲,“當長子何其慘啊...”“繼續辦事吧,不要抱怨...這些事沒辦完,是不能回去的.”

........劉賜擦拭著眼淚,認真的跟阿母,兄長,妹妹等人告別。

他已經去告別了大母,呂后囑咐了很多,卻沒有挽留的意思。

而幾位阿母,此刻看起來態度也很堅決,都要他往那隴西走上一遭,不願意他留在這裡,這讓劉賜更是悲憤,我還是個孩子啊!只有妹妹,看起來有些依依不捨,死死拉著劉賜的手。

在妹妹面前,劉賜不願意露出軟弱的模樣,只能裝作堅強的模樣,揉著她的腦袋。

“你不要擔心,我很快就要回來的,等我回來了,就帶著你去外頭玩!”

董仲舒一臉的茫然,站在一旁,曹姝等人顯然也不將他當作外人,一同囑咐了起來,曹姝更是將他拉到了身邊,認真的說道:“要看好劉賜,莫要讓他半路上跑了,若是他拉著你要跑路,就告訴護送的甲士,明白了嗎?”

董仲舒點點頭。

終於,劉賜,董仲舒告別完畢,被甲士領著離開了皇宮,雍娥的雙眼頓時就紅了,樊卿拉著她安慰。

劉卬和劉啟此刻也坐在了馬車上,他們都要返回自己的封國了,劉賜他們幾個就要跟著他們倆一同回去。

三個豎子此刻都坐在劉卬的車上,聽著劉卬給他們吹噓自己當初的徭役經驗。

“其實你們這個年紀,也不會讓你們乾重活,就是去同吃同住,體會一下而已...這還是很有好處的,不要抱怨...”就在他們即將進入隴西郡的時候,遠處卻浩浩蕩蕩的出現了一行人馬,各色的儀仗,飄揚的旗幟,前後有數百人,清一色的都是胡人,有官吏領著,有騎士在側。

看到那坐在寶車內的胡王,夏侯賜開心的從衣袖裡拔出了短刃。

“這莫不是上天賜我軍功?!”

劉啟的臉抽了抽。

ps:各位大兄,能否求波月票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