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技術準則在長天科技手裡

國家相關部門經過外派團隊詳細的調研之後,確定將生物新能源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並積極向上級彙報了生物新能源的相關事項。

經過評估後,上級部門以指導性措施的方案公佈了《夏國交通生物新能源實施方案》(2018至2028)。

該方案大力的鼓勵國家的公共交通,在5年之內徹底更換為生物新能源,私人交通在十年內更換為生物新能源。

所謂的國家公共交通,包括計程車,網約汽車,公共汽車等等。

方案是三步走策略。

第1步是,用1~2年的時間,讓國內的計程車全部更換為生物新能源汽車。

第二步是鼓勵國內各大車企和長天科技合作,獲得長天科技的生物新能源電池使用權,有5年左右的時間,讓新生產的客車,全部使用生物新能源。

第3步是由長天科技牽頭,建立生物效能源汽車生產技術準則,鼓勵私家汽車,停止生產和銷售燃油車,鼓勵生產生物新能源汽車,用10年左右的時間,在國內全面的普及生物新能源。

這一次的方案之中,完全沒有提三元鋰電池為基礎技術的新能源技術。

這也說明了國家的高層已經看明白了,鋰電池在新能源技術發展過程之中的嚴重弊端。

當初國家之所以要走鋰電池新能源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既要擺脫對海外石油的依賴,又要擺脫西方對燃油汽車技術的壟斷。

在生物能源出現之前,唯一也是最佳的方式,就是鋰電池儲能技術。

現在長天科技搞出了生物新能源技術,汙染比較嚴重,弊端也比較多的鋰電池技術,當然會被淘汰。

國家高層的能源戰略家們,也很清晰的知道,長天科技的生物新能源技術,很有可能是國家大踏步向前,利用最短時間內搞出擁有夏國標準,並且不依賴任何海外技術的未來新能源技術。

在這種背景之下,出臺的《夏國交通生物新能源實施方案》是及時而準確的。

方案相當於是將長天科技研發的生物新能源技術制定為國家戰略。

而對鋰電池新能源技術隻字不提,已然指明瞭未來國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

方案發布之後,海瑪汽車和力凡汽車的股價繼續瘋漲。

這兩隻股票在前幾天回撤了一兩個點,那個時候大家都在瘋狂的賣出。

畢竟已經連續10多個漲停板了,就算是神仙股票也不可能再繼續漲下去。

哪知道回撤還不到5個點,今天則因為國家的相關能源戰略實施方案,再一次的漲停。

買入的資金量非常的大,並不像是那些炒垃圾股的遊資,反而是國家的社保資金,各大銀行券商等大資金。

這說明了海瑪股票和力凡,已經完全被國家大資金所認可。

今後躍升為白馬股權重股,,,是大勢所趨。

而生物新能源實施方案發布之後,國內的不少車企一下就懵了。

特別是比迪和特斯拉。

這兩家車企原本一直被譽為是新能源的代表。

並且都是採用鋰電池技術。

特斯拉恰好在滬市新建了超級工廠,準備蓄勢待發,將產量提上去,就是為了搭上夏國新能源政策的東風,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並且從夏國和米國兩個市場發力,向全球進軍。

蒼穹汽車釋出之後,馬斯克就已經預料到了,特斯拉在夏國發展過程之中的一些困難。

現在夏國直接將生物新能源作為國家戰略,特斯拉所面臨的挑戰將遠遠大於馬斯克當初所預料。

這很有可能意味著馬斯克在滬市所建立的超級工廠全部打了水漂。

更是意味著特斯拉是在夏國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全面失敗。

馬斯克是一名商人,一名科研金融雙修的商人。

他並不是愛國主義者。

所以他自始至終都認為特斯拉是特斯拉,米國是米國。

現在特斯拉在夏國發展遇到的問題,那麼馬斯克就要解決問題。

馬斯克已經在和自己的智囊團隊商量,是否有必要親自前往夏國,找機會和陳瀟面談一下。

看看是否能夠在特斯拉汽車上面使用生物能源技術。

做生意賺錢嘛,採用任何方式都不寒磣。

更何況現在特斯拉使用的電池也並不是自己生產的,大部分是採購與松下,少部分是來源於夏國的寧德時代。

既然找別人買電池也是買那麼找長天科技買生物電池也是買。

只要能夠賺錢的事情,馬斯克都不會拒絕。

只是馬斯克有一些無語。

對米國的實驗室和科研工作者有些無語。

就馬斯克得到的訊息,,米國的相關實驗室和科研單位,在四五年以前就已經搞到了生物電池的基礎菌落聯合菌落。

但是搞了這麼多年的研究,連個屁都沒有搞出來,還搞出了德特里克實驗室的重大危機。

這就很清楚的說明了一個問題,米國的科研人員比起長天科技的科研團隊,的確是差了一個檔次不止。

既然米國的實驗室和哪些科研公司沒有辦法搞明白生物電池,馬斯克就沒有必要在這裡漫長的等待,直接和長天科技合作不就得了。

馬斯克能夠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特斯拉和蒼穹汽車之間的矛盾。

畢竟目前蒼穹汽車和特斯拉的總銷量加在一起,還不如燃油汽車的1/20。

而在燃油汽車時代,整個市場能夠容納下10多家汽車廠商,怎麼可能沒有辦法容納下蒼穹汽車和特斯拉兩家汽車廠商。

馬斯克認為自己能夠和陳瀟達成合作。

就像長天科技背靠夏國市場一樣,特斯拉也是背靠米國市場。

確定了這一點,馬斯克派出團隊前往長澤洲,做核陳瀟接觸前的前期安排。

馬斯克同時還和滬市的相關管理者打了招呼,希望滬市的相關部門和有關管理者能夠從中牽線搭橋。

畢竟作為未來滬市的納稅大戶,如果特斯拉垮掉了,對整個滬市的經濟影響還是非常的不好。

滬市的相關管理者其實也非常的著急。

生物新能源作為國家戰略之後,蒼穹汽車,力凡汽車和海瑪汽車,一定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那麼特斯拉就會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要是特斯拉的汽車在夏國賣不出去,馬斯克必定會撤出特斯拉在滬市的超級工廠。

那個時候滬市花費了幾十億所搭建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就真的荒廢了。

滬市花費大價錢建設特斯拉超級工廠,可不僅僅是土地和廠房的建設問題,各種土地廠房修建,再加上基礎設施的保障,滬市投入了幾十億不止。

幾十億為特斯拉打造的超級工廠,這才剛剛生產不到一年,剛開始創造稅收和利潤,如果突然就報廢了,這就是重大的決策失誤,是要追究責任的。

談到追究責任,大家怎麼可能不緊張?

所以在馬斯克派出團隊前往長澤洲的時候,滬市方面也派出了代表團隊前往長澤洲和蘇杭市,希望能夠從中牽針引線,促成特斯拉和長天科技之間的合作。

馬斯克是找到了應對之策,但是比迪那邊則亂成了一鍋粥。

比迪這邊剛剛準備了10億米刀收購澳洲的一處礦產,和澳洲的公司聯合開發。

礦產生產鋰礦和鈷礦,是生產鋰電池的重要材料之一。

比迪想的是從源頭上拿到礦產,就能夠以較低的價格拿到生產鋰電池的原材料。

這要比從中間商那裡購買原材料划算的多。

按照比迪高層之前的規劃。

夏國會在2035年之前徹底的淘汰燃油汽車。

那麼取代燃油汽車的必定是新能源汽車。

而放眼全國,甚至全世界。

能夠有成熟技術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也不多。

比迪就是其中的一家,並且是最重要的一家。

新能源汽車必定會使用鋰電池。

比迪現在收購礦產算是在低位接盤,為今後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邊比迪剛剛支付了30%的收購資金,簽訂了法律效益非常強的約束性條款(例如澳洲的這一家礦產,在收到比迪30%的定金之後,就只能夠將礦產賣給比迪,如果加礦產賣給其他公司將會支付三倍定金的違約金額,同時如果比迪撤回了收購投資,也將會支付高於定金三倍的違約金額。)

比迪之所以如此慌張的簽署相關的違約條款,就是因為這一處礦產的品質非常的好,而且價格較為低廉。

不僅是比迪對這一處礦產有意向,米國,歐洲,東洋和南韓等多家礦產巨頭都有意於這一處的礦產。

如果比迪給出的價格低了或者是出手晚了,這一處礦山很有可能就賣給別人了。

但現在麻煩的事情是國家出臺了生物新能源戰略。

這一份戰略和方案徹底的將以鋰電池為儲能的新能源技術排除在國家支援的範圍之外。

也就是未來,包括比迪這類的公司發展鋰電池的新能源技術,國家不會給予任何的扶持,也不會禁止。

但傻子都知道這一份方案發布之後,未來大量的汽車公司必定會和長天科技合作,開發生物新能源汽車,而不是鋰電池汽車。

鋰電池將成為最沒用的礦產之一。

現在比迪就是騎虎難下。

如果支付全額的資金,那就真的是花費重金當了一個冤大頭。

但如果現在取消收購該礦產的相關協議。

那就會賠償定金的三倍違約金,也是得不償失。

況且現在放在比迪面前的還不僅僅是是否收購鋰礦的問題。

而是比迪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根本問題。

是一條路走到黑,繼續發展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技術。

還是懸崖勒馬,和長天科技合作,開發生物能源汽車?

此時此刻的比迪高層有一些懵逼。

這半會兒看不清了未來的方向,不知道下一部棋應該怎麼走。

比迪汽車的王總,此時此刻在會議室中也是非常的沉默。時代的變化比他想象的要快得多。

比迪和其他的車企還不一樣。

比如特斯拉。

說的更直白一點,特斯拉就是一個組裝企業。

除了自己研發的車機系統和整車生產以外,電池和電機都是採購與其他企業。

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研發成本,所以讓他們放棄鋰電池,推出新能源汽車領域或者是採用其他的方式,其實代價要比比迪輕許多。

但比迪是做鋰電池出身。

無論是在鋰電池的專利技術,還是在工廠佈局以及原材料的投入上,數額都非常的巨大。

要讓他們從鋰電池行業抽身,這是非常困難的。

比迪的高層們也陷入了一片爭吵。

不少高層都記得在一兩年以前,長天科技是派出了談判團隊前往比迪尋求和比迪合作的。

當初長天科技也是提出了生物新能源汽車的這個概念。

但是比迪那個時候真是如日中天,全身心的開啟了新能源汽車戰略,對傳統的燃油汽車形成了衝擊。

而長天科技提出的要求則是十分的苛刻,會讓王總失去對比迪的控股權。

所以王總根本就沒有接待長天科技的談判團隊,更別說是進一步的合作了。

有一些新來的高層忍不住吐槽說道:“當初長天科技來談判的時候,我們是因為什麼原因拒絕的呢?為啥會拒絕呢!”

“生物新能源呀!如此超時代的概念!當初咱們公司就沒有一個站出來覺得這樣的合作是可行的嗎?”

“結果長天科技左手扶持了一個力凡,右手扶持了一個海瑪,那兩家汽車公司都快飛天了,在兩年以前這兩家汽車公司可都是快破產的垃圾公司呀!”

這一名新人噼裡啪啦的說完這一通之後,卻發現無人響應。

最後卻發現很多人都盯著王總。

新人趕緊閉嘴。

他不是傻子。

猜都能猜到,比迪當初之所以沒有和長天科技合作,可能並不是比迪的戰略部門沒有意識到生物新能源的潛力和長天科技強大的研發能力。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王總的一票否決。

比迪無比糾結的時候,在方案發布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派出代表前往了長澤洲,希望能夠和長天科技商量,怎麼樣才能夠將生物新能源技術。

與此同時,海瑪汽車專門為普通消費者定製的10萬出頭的平民級生物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

這一下,夏國汽車行業翻天了。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路人甲她又被強取豪奪了

偷懶的松崽

玄學大佬在星際擺攤後,她爆火了

蘿蔔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