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林平之空有實力,腹中空空,只能算是一個以力懲兇的武夫。

有長生的材質,卻沒有守望長生的資格。

似這般人,就像忽然發跡的暴發戶,氣度胸襟,心境智慧都遠遠比不上真正的富豪。

德不配位。

長此以往,很有可能會像風雲中的帝釋天一樣,成為禍亂天下的惡鬼。

古語有云:“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何嘗不是他們這類人的真實寫照。

帝釋天靠鳳血長生,林平之奪他人功力成就強橫功體,二者有何區別?同樣都是身負強橫力量,心性不足的代表。

材質非人,心性還保持在凡人狀態。

材質和德行不匹配,長生也如鏡花水月,虛假不堅。遲早會在漫長的生命中,失控,癲狂,沉淪,變得自以為是,視蒼生為螻蟻。

亦或者無法承受長生的寂寞,覺得世間一切了無生趣,喪失活下去的動力。

其因便是心性不足,無法守望長生。

漫長的生命對他們而言,反而是一種折磨。

林平之費盡心思傳播武學,不僅是要透過創造武學盛世,汲取不同的武學智慧,同時也是在沉澱自己的積累。

將每一門武學中的思想化為己用,成為新的武學思想。

以此培養自己的心性。

第三個年頭,百業武學已經編寫完成。

過去的兩年間哲宗大力整頓朝堂,清掃於國無益的害群之馬。政策上大興百業,訓練精兵,積蓄力量。

於第三個年頭,開始像西夏宣戰,發動進攻。這一戰也讓世人見識到了大宋的無敵兵鋒。

逢戰必勝,連戰連捷。

每一個士兵都發揮出以一敵十的力量,身負重甲的精銳,更是宛如不知疲倦的殺戮機器,在戰場上肆意收割。

西夏被打的節節敗退,開始向大遼結盟。唇亡齒寒的威脅下,雙方各起兵馬瘋狂反攻大宋。

值此時刻,中原武林不少新興的組織,門派,因當今皇帝與真武殿主的關係,抱著目的開始下場助陣。

不少一心為國的江湖義士,也紛紛加入進去。

以學自真武殿的絕技,破壞兩國陰謀,刺殺兩國大將。其中最可怕的無疑是學習辟邪陰陽兩卷,以及至快閃電之法的武人。憑藉神出鬼沒的身法速度,接連刺殺兩國運送糧草的隊伍,軍中大將。

他們沾之即走,將閃電戰法發揮到極致。

讓大宋的進攻出乎意料的順利,大宋甚至沒有用出全力,就取得了階段性的大勝利。

第四年秋!

大宋一舉攻陷兩國王庭,將多年的心腹大患徹底掃清。哲宗仗滅國之威,殖民兩地,收繳西夏契丹所有文字書籍,推倒西夏契丹標誌建築,逼迫兩國遺民,學漢字,說漢話,稱宋民。

試圖反抗作亂者,私藏本國書籍者,悉數誅殺殆盡。

家有一人,學不會漢話漢文,全家終生為奴。

家有一人,反對宋庭,戮一家。十家反對,戮一村。

嚴苛的律法下,成果喜人。

摧毀一個民族,首先要摧毀他們的文化。這種打著教化為名的手段,哲宗用的極好。

三代之後,就足以將這些外族,徹底同化為大宋子民。

中原之地,盛世來臨。

武風興盛。

擁攻陷兩國之功,朝廷武將的身份,被哲宗一度拔高,不輸文人。

以文抑武的祖制不復存在,朝廷開始文武並重,大宋再也不是文人的一言堂。

第五年。

華山!

十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少女,走下絕頂,開始踏足江湖,很快就在大宋官府力量的幫助下,在天下各地建立十一座真武殿。

靈鷲宮,擂鼓山也同時有兩座真武殿拔地而起。

這一次傳授的武學,不在是華山絕頂的那類秘笈,而是面向普羅大眾。

士農工商,醫卜星相,以諸子百家思想為根而成就的百業武學。

但凡有一技之長,幾乎都能找到能夠匹配的武學。

此時,華山絕頂已經不在傳播武學,而是成為了林平之的閉關之地。

天下十三座真武殿同時發力。

遍佈天下的文人士子,也開始嘗試進入真武殿,學習以儒家思想為根基創造的儒門武學。

第七年。

朝廷創立學宮,聘請各行各業佼佼者為教習。擇適齡孩童入學,傳授文武知識,選修百業。

這一年十三座真武殿,同時向天下文人武人推出一個訊息。

凡將華山真武殿傳下的任何一門武學研究透徹推陳出新者,凡是在內功,兵刃,拳掌……上,有驚人造詣者,透過考核,都有機會得到真武殿主的親自指點。

為期五年!

世人皆知真武殿主武道通神,乃是天下人公認的武聖人,仙人一般的人物。

他的指點可謂彌足珍貴,紛紛憋著一股勁,擇一門拿手的武學認真研習。

這一年是武林最平和的一年。

這一年江湖上沒在興起多少幫派,反而興起無數學社。

由學習辟邪兩卷之人,組成的辟邪劍社。

學習刀法之人,組成的論刀閣。

身法出眾者,組成的追風學社。

等等,不一而足。

他們一起揣摩,參研,意圖集合眾人的力量爭取到這個珍貴的機會。

這一刻他們不在將武學當做打打殺殺的手段,反而看做了一門學問。

一門需要精研的學問。

華山絕頂!

世外紛紜,林平之卻已在閉關之中。

他在精研打磨自己的斬仙劍訣,將以往種種不和諧之處,做出調整。

斬仙劍訣以兩卷辟邪融合的逆反極元為根基,融合種種超卓的神功而成。逆練正練各行其道,在丹田交匯,納神兵精髓,成就渾源劍氣。

修煉四大真形,練就至強功體。

之前又吸收了返老返童,攝取天地精華的奧義。西夏滅國之後,哲宗給他送來了小無相功,巫行雲也在前年派人送來了一卷劍經,據說正是卓不凡手中的那半本。

此時組成逍遙御風的三卷神功齊聚,有了推演逍遙御風的條件。

卓不凡那半本自長白山深處得來的劍經,則給了他更大的驚喜。其中練就的劍芒,已經有比肩實質劍氣的資格,尤其與他的路子還不一樣。

這一點更為可貴。

這是一條他從未涉足的道路。

他所修煉的劍氣,是與神兵交修,以隱竅增長鋒芒而成。

而長白山劍經中的方法,卻是從劍意出發,以劍意磨練真氣催發劍芒。一者挖掘身體,一則挖掘精神,殊途共歸。

他已經決定要將這法門融入斬仙劍訣,讓功法再次脫胎換骨。

長白山劍經的方法,給了他一個靈感。劍意其實與他的意相真形誅仙四劍,有一定類似。

是以他決定以現今成就的誅仙,戮仙二劍,磨礪本源劍氣。將自身本源劍氣徹底轉化成誅仙劍氣,戮仙劍氣,體內顯化真形,讓劍氣威力更上一層樓。

也藉此將原本稍顯臃腫,繁雜的功體再次精煉。他的斬仙劍訣吸收了太多神功奧義,每一種又都捨不得放棄,如今就像是一個大雜燴,也是時候該大改造一次,使之徹底融匯成一體。

這一次大改造,足足持續了四年半!

體內流淌的本源劍氣,悉數轉化成了誅仙,戮仙劍氣。

兩大真形在丹田內鼎足而立,運轉功力,流過經脈的不在是劍氣,而是兩柄小巧精緻的神劍。

這兩柄劍同源而生,唯有意相不同,是以並無衝突的風險。

還未顯化成剩餘兩柄神劍的十六大虛形,則分散在誅仙,戮仙上。只待日後顯化絕仙,陷仙時,再行分化。

融合魅影神功化解真氣之能,形成的返無之功,也將後續歸一完成。

返老還童的能為,與功體融匯的更為精妙。

融合了北冥神功精義的吸功大法,徹底化入功體,讓斬仙劍訣這門驚世武學,成了一門更完善的功體體系。

他的功力雖未大漲,可經過梳理之後卻變得更為契合靈動。

誅仙,戮仙劍氣,讓他殺伐力大大提升。

意相真形化入體內,日後也不用在踩著劍,提著劍,羊裝御劍飛行。

只需心念催動體內真形,便能直入青雲飛天遁行。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穿之消除執念

海棠之花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