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言遁除天數,非是能躍出世界,只不在天道之內,教人掐算不得。

如是這般,若他不願,縱趙公明與他氣數相連,也莫可感知他動向。

他本命格虛無,又有神書鎮壓,方可一舉脫出。

若教旁人行此法,沒了遮掩,難免要被天地阻道。

此番功果,自是非同尋常。

到了這境地,不靠神書掩蓋命數,也不至被旁人知曉跟腳,可靠己力護自家周全。

正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何必寄望在旁人。

神通要靠己修來,他人賦予未必佳。

成得容易失也易,不經煎熬莫浪誇。

有朝一日天作地,才知生死任由他?

趙公明聽完,心中滋味,如同潮生,嘆道:“賢弟實不該告知於我,這等功果,怎可叫旁人知曉?若露些微,恐生劫禍。”

話雖如此,卻覺百般滋味。只暗道:“賢弟如此信我,即成這般功果,也不對我掩藏,還教我察知他動向,實是誠誠君子。”

林平之道:“我之所得,全靠兄長成全,怎好欺瞞?況你我一家,別無外人,兄長豪情之士,焉會害我?”

“再者,我路雖有盜天之狀,卻也是成就之法。走到最後,不受天管,不受地挾,才是痛快。我觀兄長煉法,演天地之情狀,羅列永珍玄機,乃“假”天地之道理,成就己身,在一個“演”字,到了最後合於天數,元神寄託。乃順天之路,與天共存。叵奈此法依靠天道,日後要脫出其外,實屬千難萬難。”

林平之兀自感嘆,當日神書與他說,這方世界至高神聖能輕易躍出天地之外,卻是以旁的高等仙境作了對比,未明此界煉法。

此界煉法過於依靠天道,功行越深,反倒糾纏越深。路子最終非是為了超脫,而是合道。

這般法門,有洞察天機,屈指成算之能,元神寄託,更可借天地之力,成就高等仙境能為。可若一旦寄託不成,借不得天地之力,立時就要跌落。

他雖只知斬三尸吞六氣的門路,卻以此為根,尋著書中記憶,明瞭一切。

叵奈世間高明之士,因只這一條修行路,沒個拆解,推算不到。沒修到聖人之境,更不可知。

他若非因有旁證,也難知其中隱情。

那三教聖人,果若靠己道成就,焉能被一顆“紅丸”轄制?服丹之後,全無詫異,憤然,還得拜謝老師慈悲,顯是有所因緣!

前才說歷萬劫不磨之體,轉手一顆丹丸能要命,這聖人實在廉價。

哪有神書所言,高等仙境強者威風。

蓋因再他們之前已有合道之輩,他等合道寄託元神,已是寄託別人之下,生殺予奪,亦得由人所制。

這等法門其實甚妙,只爭做第一人便可,若前有成就者,這條路便走不得了。

如要繼續,最後一步便不該如此,自己開闢世界,寄託元神,自己演化天道,才是正理。

林平之將自己想法與趙公明一說,當即駭得他心驚膽戰,莫可把持。

“賢弟,切莫浪言……”他張嘴,欲說,又自心憂,怕被感應。

林平之一笑,道:“兄長稍待,待吾用道基化出世界,有吾遮掩,自可暢所欲言。”

說罷,即演化劍界籠罩了洞府。

趙公明詫異道:“賢弟不是不欲道基化界,因何又有了演化之能?莫非走了此路?”

林平之搖首道:“非也。這怎說,原是以劍域演化,可吾前番煉假成真得了己道,道基亦有了這能為,仍算是一種神通,非是真在道基上開闢世界。”

趙公明即感嘆道:“賢弟真神通廣大也。”

忽又說:“賢弟剛才之言,實叫兄弟我心驚膽戰莫可自持。自法傳三教,道布眾生,世間煉法蓋莫如此,怎會出錯?”

林平之道:“非是錯,只是此法只能成就一人,乃他人成道之法,若有前行者合了天道,後人有成皆寄託在他之下,命不由主,實非普及眾生之正法。”

趙公明憂心忡忡,沉吟許久嘆道:“賢弟啊,你我雖結為兄弟,畢竟熟識不久,這等翻天覆地之事,怎對我暢所欲言,我若差池洩露,你命難全也。”

誠如這般,林平之豈會如此不智?

蓋因他所謀甚大,不得不找幾個幫手。而這趙公明如今與他氣數相連,若起意害他,會為他洞知不說。自家也要被林平之氣數反噬,不得好死。

修行者與凡俗不同,一言一行,都在道中。縱不誠於人,也必誠於己。氣數不相連,自不必說,果若相連,雖是二人,實為一家。

除非斷了情誼,才可不受此扼。

“你我八拜為交,氣數相連,互相不可為害,我豈不知。”林平之道。

他合了己道,對這道之玄奧,才見得甚深。

正是:“根雖不同實一家,不可為害刃相加。”

“如起歹意害兄弟,方知因果不饒他。”

趙公明定了定神道:“誠如這般,為兄方才難以自持,出了浪言,教賢弟見笑。”

林平之道:“不妨,我若為你,聽聞此言亦難自持。兄長,聽我勸,我與你化界之法,以你金仙之能,自可借我法演化一方世界,寄託元神,演化天道,切莫再走這條路。此路前有成就者,後行者,不過自行絕路而已。”

“我師……”公明後話難為繼。

林平之道:“自後自見分曉,想來不易脫出元神,若能脫出,想必不會困頓於此。反觀那旁門,開極樂世界,自闢功果,想是這般法門,也可證教主,不受其害。”

卻說此方世界,西方二位教主,並非鴻鈞門徒,鴻鈞降臨亦需得道友相稱。通天引鴻鈞來,闡教主、人教主自相迎,那二位卻高坐蘆蓬,西方教主要拜他,鴻鈞也自推辭說:“我與二位教主無有拘束,這三個是吾門下,當得如此。”

他說那三個,自是三教聖人,只那二位教主敬他身份,稱作“老師”。

其實並不想幹。

女媧娘娘亦是如此,身份似乎還在其上。

趙公明臉色不好,卻也只得嘆氣,自家能耐哪能操心師長之事,嘆道:“也罷,叵奈為兄修行無窮歲月也未能斬三尸吞六氣,這法門正合我前番之路,一旦修行,必有長進。吾學了賢弟鬥戰神通,戰力大漲,若能演化世界,正合我自二十四顆定海珠中所窺之妙。”

林平之笑道:“正是如此,我觀兄長二十四顆珠子,內蘊一方世界,若自家開闢世界將其煉入其中,至少煉就一方頂尖小千世界,再借煉假成真之法,誕生真實,演化中千世界尤自未可,大長你能耐。”

說罷,即分了劍念,將自己參悟劍界所得演化法門,予了他。

莫小看這開闢世界之法,有道是:“非用本源來相助,不知何時悟得它?如演乾坤無窮大,不期也是聖人家。”

卻說這方封神世界,不比其他,那三教聖人,也未曾開個三清聖境,各家天地。

雖是兄弟,也無三清之名。

老子一氣化三清,通天教主不知“上清,玉清,太清”之名,可為旁證。

可見三清是老子所化,並非三位教主之稱。

公明一經消化,即得了法門之妙,沉默一下道:“賢弟,我還有三位妹子,也算你長姐。大妹雲霄已斬了三尸吞了六氣,功果更在吾之上。她已在走那最後一步,我意告知於她,教她也自行演化世界,你意如何?”

林平之道:“即是一家,自當如此。”

這豈非正是他原本打算,因他謀算,需得數位大能為者相助,能出在一家人,才是妥當完全。

趙公明急忙起身,到他身旁,拉他袖子急衝衝道:“賢弟隨我去,你我即刻到三仙島,見我那三個妹子。”

卻說林平之收化劍界,同趙公明趕往三仙島,見那三霄娘娘。

正是:修行之路若有瑕,不妨改換別家法。

自持功果不思變,身遭禍患悔莫他。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穿之消除執念

海棠之花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