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

劉虞很誠懇的請劉儉代替他執掌青州,使其能夠安心治政,其實這也是劉儉的心之所想,他這一次來青州見劉虞,主要也是為了這件事情。

誰曾想,還未等劉儉主動說,劉虞自己就先說出來了。

但這番話,劉虞可以這麼說,但劉儉卻不能這麼接這個話。

因為就官職而言,劉儉只是南冀州牧,在名義上屬於他管轄的也只有冀州南部的郡縣而已。。

劉儉雖可以插手青州的事務,但在明面上還是不能太過張揚,青州還需讓劉虞管理,就像是盧植替劉儉管理冀州北地一樣。

名義上的事,還是要做到讓人挑不出毛病。

劉虞幫劉儉掌控青州,至少可以給外人一種他沒有插手青州事務的感覺。

槍打出頭鳥,發展自己的勢力是沒有錯,但事情不能鬧的太招搖,不然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本來,現在全天下所有的牧守和太守還有望族士人,都在緊盯著雒陽的董卓,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董卓現在是天下高門望族最大的敵人,可若是劉儉這時候蹦躂的太歡,一下子成了兩州乃至三州的主人,不用尋思,什麼汝南袁氏或是弘農楊氏那些人不瘋了才怪。

怕是到時候,他會替董卓分擔不少來自那些人的政治壓力。

青州劉儉是要掌控的,但無需拿到明面上來說事。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還是那一套老辦法。

讓劉虞管著吧。

“大司馬的心意,劉儉心中明瞭,不過您終歸是朝廷敕封的大司馬,是先帝立下的東青州牧,對青州東部有著最為名正言順的掌控之權,這青州之地需要您繼續治理,容不得旁人插手。”

劉虞還想說話,卻見劉儉抬起了手,道:“大司馬且聽我說完。”

劉虞被劉儉擋回了話頭,於是只能靜靜的細聽。

劉儉言道:“大司馬只管在青州繼續治理政事,回頭我還有一些關於開展鹽務以及紡織的事,勞煩大司馬辦,至於青州軍務之事……”

劉儉轉頭看向了劉備。

只是這麼一眼,劉備就明白了劉儉是什麼意思了。

“我來?”

“是,兄長如今已經不在雒陽了,怕是無法繼續就任西園八校尉一職,此番平滅黃巾,朝廷方面沒有給我加封,但不代表咱們平滅青州黃巾的功績就沒有了,我想向朝廷請奏,表兄長為西青州牧使,如此一來,兄長就可以和大司馬一同坐鎮在青州,你們兩位同為牧使,無需東西有別,大司馬管民,兄長治軍治法,彼此還能互相有個照應。”

劉虞聽到這裡,大喜過望。

劉備的軍功之名,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此人若是能夠成為西青州牧使,那自己就等於有了一個強力的依靠。

從今往後,青州軍務方面的事情,就不需要劉虞再多操心了,青州所有的軍政包括抵禦外敵之事,可以全權委託給劉備。

他劉虞,就是一心的搞經濟,搞發展,搞建設。

“此法甚好!德然,我與你一同上書朝廷,你我聯名保奏,舉薦玄德之功!”

“有大司馬相助,吾兄為牧之事必成!”

劉備聽了兩人的話,急忙站起身,先是衝著劉儉作揖,又衝著劉虞作揖。

“承蒙舉薦,備定當恪盡職守,不負重託。”

三位劉氏宗親,為了漢室天下,為了匡扶整治這個世間,在黃縣愉快的達成了一致。

雖然沒有實際言明,但三人之中,以劉儉為主,劉備、劉虞兩人為輔的這個總體格局,也是板上釘釘的確定了下來。

劉備和劉虞搭班子一同治理青州,不論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講,劉儉都能夠放心。

下一步劉儉就要前往幽州了。

因為如沒有意外,張舉、張純勾結烏桓諸邑落的反叛在即,大漢朝的北疆戰場多年來一直不得安寧。

雖然檀石槐與和連的死,讓漢朝最大的敵人鮮卑四分五裂,但這種四分五裂的狀態是不會長久的。

為大漢朝開疆拓土,讓牽扯漢朝國力的北疆戰場成為增長國力的大後方,這是每一個大漢兒郎都應該做的事情,劉儉也不例外。

幽州的安定工作需要劉儉去做,所以他在臨去幽州之前,一定要把冀州和青州的事情辦理妥當。

透過河北商貿協會以及屯田制,包括大興水利灌溉,再加上招技館、義舍等多項措施,冀州本土的農業已經變的非常興盛,冀州成為了一大糧倉,每年提供給劉儉的糧食數量已經足夠他南北縱橫,而且這還是在保證了轄境內人口增長的情況下。

現在青州的事情也基本確定了,等劉備當了青州牧使之後,就讓他將河北商貿協會引進到青州來,劉儉要想辦法,先從經濟上牽制住本地所有的望族。

接下來,劉儉又與劉備,劉虞探討了一下關於治理青州的問題,對於造紙這一塊,劉儉覺得劉虞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下一步就是需要劉虞和劉備在青州改革鹽務,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發展紡織業。

劉虞聽說劉儉要改革鹽務,顯得有些猶豫。

很顯然,劉儉對漢室官方在青州鹽務中所佔據的權重比例並不滿意,劉虞也知曉這一點。

可有些事情並不是劉儉或是劉虞單純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

青州鹽務的態勢不知已經維持了多少年,箇中利益盤根錯節,牽扯甚大,就像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破線團子,讓伱根本無從下手。

這當中的利益,甚至個朝廷中人也有不少的關係。

不過,當劉儉將他所知道的節省成本的製鹽說出來之後,劉虞不由動容了。

“你說的這個方法,當真有效?”

劉儉肯定的道:“相信我,雖然我只是說了一個大概,但是這個方法是絕對有效的,只是需要鹽農們多試驗幾次,摸索一下其中的經驗,不出一年半載,就可以弄清楚這其中的門道了。”

劉儉雖然沒有親自曬過鹽,但他知道曬鹽的一個大概流程。

這種方法的產量極高,且能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但需要在臨海的地區建造蒸發池和結晶池,將海水引入蒸發池中,經過海岸邊的烈陽日曬,當水分蒸發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再將剩餘的鹽水換入結晶的池之中,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

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人們常見的粗鹽,剩餘的液體則是母液,母液可以提煉化工原料,但對這個時代來說,母液並沒什麼卵用。

劉虞聽了之後,似乎有些猶疑,他有點想不明白,劉儉一個幽州人,怎麼會懂得加工海鹽的事情。

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劉虞也就釋然了。

劉儉當初跟自己探討印刷與造紙的時候,不也是這個樣子的嗎?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他憑空臆想的理論,但是進行過實踐後,卻發現是可以成功。

有了造紙和印刷的成功例子,劉虞覺得劉儉的辦法未必不可以一試。

先小範圍的嘗試一下唄,要是不行就算了,要是行的話,就可以大力推廣。

不過劉虞畢竟是政治老手,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問題。

“德然,我明白你的意思,若是能夠將海鹽的產量擴大,就可以稀釋青州本地的鹽利,只是青州的鹽務家族畢竟在本地執掌鹽務多年,不論是外銷渠道,還是在青州本地所擁有的工坊數量規模,都遠超官署,”

“咱們現在以朝廷的名義興曬海鹽,短時間內利益或許會在官署,但是時間一長,我擔心地方豪右之族會以各種藉口,暗中收購曬鹽產業,最終這實利,依舊會落於地方中人之手。”

劉儉明白劉虞的意思。

歷朝歷代,將公轉私,官商勾結的事情,從來都不在少數。

或許你能夠守的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能保住守住五十年,一百年嗎?

這一百年間,不用多,只要出來三五個官員敗類,其用一年敗損國家財貨的速度,足矣抵得上其他官員守護十年的成果。

青州鹽業的蛋糕現在就有七成在豪右嘴裡,劉儉看不慣他們,想要將蛋糕做大,一邊擴大官署的權利比重,一邊稀釋豪右嘴裡的蛋糕。

不過,可以想象到的是,蛋糕被做大了,那些世家豪右的胃口就會跟著變大,他們會變著法的透過兼併以及收購,再或是巧取豪奪的手段去壟斷曬鹽。

蛋糕做大了,最終很有可能當地望族還是佔了七成。

但是劉儉隨即安慰了劉虞,告訴他放心,表示不會出現劉虞所擔心的情況。

因為大漢朝自建立時起,對於土地,山林,胡泊池沼就有明確的劃分。

土地可以隸屬於個人,不論是世家望族,亦或是豪右黎庶,都可以進行土地的買賣,但是山河湖池,叢林沙灘這些地方不行,所有的這些,都是隸屬於皇室,而不是個人,統一由少府掌管。

而曬鹽所用的蒸發池基本上都要臨海,那裡的土地多為臨海沙灘,非耕種地,所以就實際意義上而言,這些臨海沙地在名義上皇室擁有絕對的管轄權,不能用作民間交易,所以只要蒸發池還需要臨海而建,那劉氏宗親對於沿海的曬鹽鹽業,就可以一直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另一更正在寫,一會發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海中的星

三水白小

鄉野間,妙手春醫

翎雲天

沒有會員卡的新書

沒有會員卡

這書居不重個名然能復

來個不會重複的筆名

少歌:三世劫,一世緣

幸運橙

不平凡的軌跡

小新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