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關羽平淮

劉儉招降了馬騰和韓遂兩個人。

涼州的戰事得以安定了,所有的事情都走上了正軌。

荊州刺史劉表也呈遞了奏疏,向劉儉保證自己一定會在這段時間好好的經營涼州,讓如今已經沒有了戰亂的涼州地區,實行和中原一樣的制度。

劉儉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很是高興。

他還是非常相信劉表的執政能力的,畢竟歷史上的劉表在荊州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當然,劉表在荊州也有他不足的一面。

但是,如今這個時代,在涼州方面還有張飛、張郃等人與他相輔相成。

所以,劉儉相信,他所設定的這套組合一定可以使涼州的局勢徹底轉變過來。

從這一刻起,涼州不再特殊,它與其他的州郡之外,將成為大漢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涼州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韓州那邊也是傳來了訊息。

首先,劉備在徐州養兵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論及作戰經驗,劉備可以說是比他歷史上同期要強很多,畢竟他也受到了劉儉的薰陶與影響。

劉儉既然要對付曹操,那就需要動用手下的精兵悍將。

但如果淮南之地在劉儉的手中,那劉儉就可以對江東方面壓著打,徐州那面也可以出兵對江東沿岸形成夾擊掃蕩之勢。

而關羽這名前韓州牧,則是率領著遼東的精兵猛將乘坐大海船,趕往河北的腹地。

關羽手下的這支遼東兵的數量並不是太多,因為他還要給韓州方面留下足夠應對北境突發戰事的兵馬。

“但實際上,我等若是與江東之軍交戰,最有利的戰場實際是還是在淮南!”

當然,曹操現在坐鎮江東與淮南,實力還算是比較雄厚的。

那麼,既然這樣,劉儉就決定開始對曹操下死手了。

但是未曾想到的是,劉儉給予劉備和關羽的命令是,讓他們拖延到夏季,再行出兵。

新任的韓州刺史已經抵達了襄平,並與關羽方面進行了交接。

這一點著實是讓兩人始料未及的。

……

劉備對於劉儉這個戰略的指示心存疑惑,他隨即找來了諸葛亮和魯肅兩個人,與他們共同商議這件事。

而劉儉之所以讓關羽等人在兗州進行會師,其目的就是希望關羽隨後作為一軍統帥開始強攻淮南。

但是劉儉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不夠,於是把張燕、公孫瓚等人安排在了中原之地,與關羽會師後與徐州的劉備形成配合。

常年威震胡虜的大漢第一戰將返回中原,並與公孫瓚和張燕等人會和,但凡不是傻子,都能猜出他要做什麼。

“使君,丞相考慮之事頗為深遠,還請莫要疑慮,儘管遵從丞相之令行事即可。”

“丞相如今將關將軍安置在陳國,除了日後對曹操用兵之外,關鍵也是希望能夠讓曹操將他轄境內的主要兵馬全都調集往江淮,畢竟,我北軍雖然長於征戰,但不善於水戰!”

關羽率兵前往兗州的事情,在整個大漢朝並不屬於機密,相反的,此事在各州郡傳播的很快。

正所謂守江必守淮,曹操如今在壽春屯兵,對於他而言,江東與中原方面的攻守關係的關鍵就在於淮地著於誰手。

在聽到了諸葛亮的這番話之後,劉備隨即奇道:“正所謂兵貴神速,曹操為了對抗朝廷,目前已經開始在江淮集結重兵,乘著他的兵馬未曾全部集結完畢,咱們乘機出兵,攻其不備,方為上策,如今反倒是遷延到了夏季,到時候曹操的兵馬已經準備完畢,工事也已經建成,與我等無益啊。”

關羽的這支兵馬也不全是漢人,大部分都是遼東勇士以及鮮卑人、烏桓人,其作戰方式也較為狂野,頗為非常強勁,與中原的大部分部隊都不盡相同。

淮南之地在曹操手中,曹操就能夠對中原之地形成威懾。

諸葛亮在聽了劉儉的命令之後,當即就笑了。

這樣的豪華陣容,以及這樣多的精兵強將,可以說,劉儉著實是給了曹操極高的規格待遇。

諸葛亮道:“表面上看,事情確實如此。”

同時,劉儉讓張燕率領他的黑山軍主力也前往兗州,並令本就在兗州的公孫瓚與關羽會合。

但是如今,江東與北方的貿易以及海運都已經逐步走上了正軌並形成規模,而且雙方已經達成共識,不會因為戰爭而影響雙邊的貿易關係。

關羽的軍隊在抵達了冀州之後,隨即在當地渤海太守的安排下安營紮寨!

關羽一面紮營,一面派人飛騎向劉儉請示,詢問他應該轉戰往何處。

劉儉給關羽的指令是,讓他前往兗州屯紮!

但即使如此,他所率領的這支遼東精銳,與大漢朝境內的精兵相比也是實力極為強勁的。

隨後,曹操開始徵調大量的人口和兵員,民夫,牛馬前往九江郡,並命人在九江郡建築強大的防禦工事,意圖阻擋關羽日後南下的腳步。

原先曹操是剛開始與北方開展的海運貿易,那劉儉就沒有對曹操下死手。

曹操的動向自然瞞不過關羽和劉備,於是劉備與關羽共同上奏,派人送往長安交於劉儉,請求在曹操沒有做出充分準備之前,徐州軍和屯紮於陳國的關羽,就對九江發動進攻,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

再加上程普、太史慈、韓當等人都在劉備麾下,更兼魯肅和諸葛亮這樣的大佬也在,徐州軍的實力強勁。

可以說,這算得上是劉儉手中日後對南方作戰的一支強兵了。

畢竟兵不在多,在於精嘛。

這三支兵馬全部交由關羽統帥,會師成為一軍。

“羽從北而來,吾無寧日矣!”

曹操在得知關羽駐兵在兗州境內之後,當即對著一眾手下們說道:

同時,他還將趙珺、周倉這樣常年在東北外境作戰的強將留下了統兵。

“江淮縱然是拿下了,但是日後想要進兵江東,橫跨長江天塹,還非得立足於水戰不可!”

“但是江東之兵長於水戰,一旦兩軍水戰交鋒,恐我軍未必能勝。”

“是故,當務之急,若是能夠使曹操主力齊集於江淮,在江淮之戰傷其元氣,則日後渡江屏東江東,對我北軍來說,阻力勢必減輕不少。”

“另外,南陽和汝南,潁川之地安定時間不長,還需時日鞏固,至少也要等政令通達,方可用兵,這也是丞相想要遷延出兵時日的真意。”

劉備聽了這話,頓時恍然大悟。

他一邊捋著鬚子,一邊笑道:“孔明與丞相雖然相隔千里,但卻能知曉丞相心思,看來丞相對你果然是沒有看錯!”

……

……

於是,在諸葛亮的建言下,劉備開始在徐州招兵買馬,打造軍械,囤積糧草,而關羽在陳國亦是一樣。

一轉眼,已經是建安四年六月,盛夏將至,而經過了八個月準備的劉儉終於決定再次大舉用兵。

荊州,益州,江東,劉儉經過半年的時間,已經制定了無數的方略來對付這些敵人。

在他看來,對三州用兵不能分出側重點,一點要舉全國之力以敵之!

不然,一旦過分的側重一處,就會使其他的州郡起兵作為外援,前來進攻己方,形成東西牽制,大亂自己的作戰部署。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了積累,劉儉自信,現在的大漢朝完全有足夠的軍力對三州直接同時用兵。

不過,終歸還是要有一個起始點。

建安四年六月初八,關羽在陳國突然起兵!

他以公孫瓚為前部先鋒,率兵直取沛國,用不到十日的時間全據沛國之境。

沛國原先是在沛相袁忠手中,但如今袁忠已死,沛國一直等於是南北兩方的緩衝地帶,並沒有人直接派兵佔據此地,但是如今關羽直接出兵佔據沛國,其意自明。

沛國往南就是九江郡,往東就是彭城與下邳國。

下邳國如今有一半地界算是曹操的,但是自打關羽抵達了陳國之後,曹操就聰明的將他在廣陵和下邳國的精銳全部撤回了江淮,在他看來,一旦雙方開戰,自己是根本保不住下邳與廣陵的,反倒是會在此地折損不少的兵力。

當年劉備和劉儉給自己所做的承諾都是扯淡,大家和談的時候,你情我願的割讓土地,可是一旦要收回,那隻怕是誰也攔不住的。

曹操對於此一點也很明白。

不過曹操將廣陵和下邳的兵馬撤了,倒是有一個好處,就是沒有耽誤南北兩地的邊貿互市。

當然,要說一點影響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影響沒有那麼大。

關羽在沛國佔住腳後,並沒有遲疑,立刻派遣公孫瓚為先鋒,帶領他的白馬義從先行出兵,直奔江淮而去。

而劉備與此同時也開始行動,他指揮精兵強將南下,直接入駐到了下邳與廣陵。

東南方向,戰事驟起!

公孫瓚在關羽的指揮下,沿著澮水,沿河一路南下,連克固縣、鍾離縣,兵近壽春。

與此同時,程普也在劉備的指揮下,掃蕩濉北諸地,並一舉攻克淮陰重地。

而曹操的兵馬則是不斷的向後龜縮,顯示出不敵之勢。

在北方諸將的概念裡,曹操的江東之軍本來就不是己方北軍的對手,如今一敗再敗,也是在常理之中的。

但是諸葛亮和魯肅敏銳的看出了問題不太對。

諸葛亮急忙向劉備諫言,讓他約束程普的行動,不要進攻太過於深入,以免驕兵,到時候後悔莫及。

劉備對於諸葛亮的意見非常尊重,當即以自己徐州牧的身份,連派三名快使,強行喝令程普減緩進兵速度。

但是公孫瓚那邊的情況就有些收不住了。

公孫瓚連戰連捷,一路之上收服大片領土,心高氣傲,志得意滿,特別是他本來就是出身幽州,長於驅馳,用兵可謂神速。

但正因為如此,他也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打擊。

其實,在陰陵附近,一直有一支重兵,枕戈待旦,等著埋伏公孫瓚,而這支兵馬的首領,也正是周瑜。

周瑜的眼光很毒,從譙縣往鍾離縣一帶,地域縱深足有數百里,北軍一旦所向披靡,深入九江腹地,必生驕心,特別是那關羽乃是大漢名將,他未必瞧得起己方。

但是,實際上週瑜還真就是想錯了。

關羽原先確實很傲,但是這些年,劉儉針對他的傲氣,總是對他行之以平叛,並對他進行深刻的教育。

所以,現在的關羽雖然脾氣秉性沒有多大改變,但是他會在用兵的時候,針對自己的弱點特別注意。

而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年來,使他在遼東與扶余過交戰的時候,受到了很多的益處,避免了很多危機。

每當他傲氣之心大起的時候,他都會特別的注意。

這也就使他在關鍵時刻,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保持冷靜。

而這一次,公孫瓚強行驅兵,進兵數百里而逢戰必勝,戰報雖然令關羽開心,但是也同時使他的心產生了警覺。

他覺得公孫瓚有點打的太順利了!

只是公孫瓚進兵的速度實在太快,這就導致關羽想要約束他,好像也有些晚了。

於是,關羽沒有辦法,便隨即親自驅兵去接應公孫瓚。

而公孫瓚方面,也已經將兵馬開至了陰陵附近。

陰陵和壽春一樣,都是淮南的重鎮,一個在西,一個在東。

身為大將的公孫瓚知曉,陰陵是東西接連壽春與江東的要處,要是打下了陰陵,就能阻斷壽春與江東和廣陵五成以上的聯絡,給曹操在壽春的軍團造成巨大的損失。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公孫瓚心中竊喜,他甚至都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向後方的主帥關羽稟明,而是就擅自決定這麼做了。

因為他覺得若是自己像關羽稟明瞭自己攻打陰陵的意圖,那麼萬一被曹操察覺了,向陰陵方面增派兵將,那他的計劃就會落空了,既然要打,那就打個出其不意。

問題是,公孫瓚現在所想的事,都是周瑜為他設計好的。

周瑜一開始就是想要用陰靈做誘餌,再用驕兵之計,一舉將關羽擊潰。

但是關羽沒到,反倒是等來了公孫瓚,這讓周瑜的心中頗為鬱悶。

但是後來仔細想想也就算了,不能擊敗關羽,若是能擊敗公孫瓚,對他周瑜的聲望也是一個天大的助力。

打贏誰又不是打呢。

江東這些年和袁紹一樣,都在大力發展水軍與強弓硬弩,因而周瑜在陰陵所佈下的重兵都是以弓弩為主,專門剋制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他相信憑自己的陣勢,一定可以擊敗公孫瓚。

再加上這次他的身邊有于禁、樂進、董襲三名大將。

這三名大將,這些年隨著周瑜平定山越,使周瑜深刻意識到了他們的能力。

有這三人相助,周瑜相信,就算是公孫瓚名震北疆,這一次他也能徹底擊敗他。

但是公孫瓚這次雖然魯莽了,但是關羽可非等閒之輩,他在一邊帶兵去救援公孫瓚的途中,一邊仔細考慮,覺得對方用陰陵作為誘餌來埋伏公孫瓚的機率最大。

於是關羽也率著精兵強將,匆匆的向陰陵方向趕去。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求生:我靠在小鎮賣房躺贏了

京鵠

神奇寶貝之異世之旅

夜Y星

我這就成混沌之主了?

矮樓

蝶鳶淮

瓔荷

原來我們早已錯過

清清別追了

重生之我在怪談世界

阿爾法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