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

公孫瓚躺在床榻上,一個勁兒的咳嗽,又是一個勁兒的喘著粗氣。

隨後就見他一扭頭,對著床榻的旁邊猛然吐出一口鮮血。

眼見公孫瓚咳出了鮮血,一旁前來看望他的關羽長嘆口氣。

“伯珪兄,何必如此?”

公孫瓚躺在床榻上,聞言搖了搖頭。

“雲長啊,我怕是命不久矣了。”

公孫瓚一臉悲哀的看著旁邊的關雲長。

“這趟南下征討淮南,本想建個大功業,給你還有給我那師弟瞧瞧……哪曾想,唉,出師未捷……竟就落了這般下場!”

關羽聽公孫瓚如此悲哀的說話,心中也不免升起了幾分同情。

當年,兄長曾對於自己的傲氣多有批評教育,告訴自己一定不要傲視於人,小瞧天下英雄,過高的看待自己。

自己的傲氣高於公孫,若是易地而處,他能夠邁的過公孫瓚心裡的這道坎呢?

只怕未必!

自己如今是跟公孫瓚一樣,能夠允許自己勝利一百次,卻不允許自己失敗一次。

“伯珪兄有何事喚我?”

說實話,公孫瓚在他的心中還真就不算是一個好對手。

現在的公孫瓚就彷彿是他關羽的縮影一般。

“你也知道我的出身……乃是遼西公孫組之庶子,從小到大,我就一心爭強,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一心想讓別人看看我這個庶子出身的人也能成就大事。”

說這話的時候,卻見公孫瓚的眼中露出了少有的期盼神情。

當時在幽州,有公孫瓚這麼一個人在自己的屁股後面追著,身為當時武猛校尉的關羽也一直很有緊迫感,故而努力的建立功勳,力爭不讓公孫瓚追上自己。

公孫瓚有傲氣,他關羽也一樣有傲氣。

畢竟,他當年與公孫瓚同在幽州為將,他關羽一直都是幽州方面的第一大將,而公孫瓚一直都是位居第二,雙方雖然有著競爭關係,但也算是彼此互相欣賞。

若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戰敗了也就戰敗了。

或許原先在幽州的時候,關羽還能把公孫瓚當成一個跟自己比較的對手,但是現如今,公孫瓚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但是,身為一方軍神,身為一方鎮將,身為整個大漢朝士兵們的主心骨,他們是不能輕易戰敗的,他們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唉,到了咱們這般位置,碰到這種失敗,這種坎,怕是很難邁過去了,別人我不知曉,至少我是不能……”

關羽的心驟然一緊。

是不是應該說一些話來安慰他呢?

略微猶豫了一下,關於還是決定跟公孫瓚實話實說。

只是現在這個人都已經躺在床榻上了,即將一命嗚呼。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種事情說出來或許容易,但是真的發生在他們這個段位的人身上,又哪是那麼容易能夠承受的呢?

想到這,關羽的額頭上不由滴落了汗珠。

他公孫瓚爭強好勝,他關羽猶甚其多矣!

關羽現在細想,若他處於公孫瓚的處境,又能夠做的有多好呢?

到了他們這般的位置,等閒是不能輕易戰敗的!

雖然關羽與公孫瓚的關係一直都比較一般,平時也不怎麼見面,但是大家昔日畢竟都是幽州邊境的戰將,此刻見公孫瓚得了這般淒涼的下場,關羽心中頗為難受。

公孫瓚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某公孫瓚,戎馬半生,縱橫一世,並不怕死!可就怕別人瞧不起我。”

看這公孫瓚現在的狀態,關羽似乎多少能夠理解劉儉對自己真正的苦心了。

畢竟公孫瓚也是天下難得的戰將,而且關羽本人並不是非常善於騙人,若是讓公孫瓚看出自己特意安慰他,我也覺得這對於一名戰將來說也是一種侮辱。

公孫瓚這話換成別人或許不能理解,但是換在關羽身上……他很懂。

但是隨後,卻見他的面色又變的一片晦暗。

別怪公孫瓚自己會感到憋屈,若是換成關羽,只怕早將自己憋屈死了。

他們身上揹負著太多的責任,而且他們先前身上也有太多的勝利。

看到眼前在床榻上因為內疚、自責、屈辱而把自己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公孫瓚,關羽心中不由有些警醒。

“雲長!”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公孫瓚也算是關羽成功路上的一個早期的推手了。

自己這些年雖然依照兄長的吩咐,努力規避自己的弱點……但是卻一直不曾理解兄長話中的深意。

公孫瓚望著關羽的面龐,似乎被他的話觸動了。

“時至今日,我想問你一件事,希望你能誠懇的回答我。”

便見關羽捋著自己的長鬚,慢悠悠的對公孫瓚說道:

“伯珪兄,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北方人馬眾人,地大物博,人才鼎盛,只是區區一敗,不足矣定勢,何必如此委屈自己,還需養好身體,放寬心,翌日再行南下,與南賊決戰!必可一雪前恥。”

就在關羽神思不屬之時,公孫瓚突然對他說了一句話,將他的注意力給拉回了現實之中。

最後就見他的臉上露出了幾分期望的神色。

“雲長啊,我就要死了,只怕是命不久矣。”

“在你關雲長的心中,可曾將我公孫瓚當成過對手嗎?”

“伯珪兄,實不相瞞……若是換成七八年前,你在關某心中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好對手,最好的對手!”

公孫瓚聽到這兒,先是一愣,接著不由哈哈大笑。

“七八年前,七八年前!是啊是啊,你說的沒錯,若是換成七八年前,某或許還能與你比肩,但是如今……”

說到這兒的時候,就見公孫瓚長嘆了一口氣。

“雲長,難得伱以誠相待,多謝了!”

關羽沉默不語。

隨後就見公孫瓚伸出手對關羽說道:“雲長,若你還將我當成同僚……這次平淮之戰還請務必功成,為我報仇雪恨。”

這一次,關羽沒有任何敷衍,他重重的點點頭,說道:“伯珪放心,關某一定平定江淮,為你報此深仇大恨。”

公孫瓚聽到這兒,笑了……隨即他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當天夜裡,公孫瓚在營帳內病逝,一代名將,折損在淮南之地。

公孫瓚身為河北名將,如今折損於此,對關羽一方的事情來說,確實是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但終歸他沒有死在對方的手中,或是給對方生擒,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

……

公孫瓚在河北也有將軍之名,同時這兩年來在兗州駐軍,雖然不似當年在幽州一樣功勳卓著,但在中原地區也是影響甚大。

更何況,他乃是劉儉的同門師兄,此事影響牽扯不小。

公孫瓚陣亡的訊息被關羽火速命人送往長安。

劉儉在得知了公孫瓚去世的訊息之後,當場沉默良久。

“也不知道盧師知道這件事後會作何感想。”

劉儉喃喃自言自語地說道。

劉儉身旁,郭嘉站了出來,對著劉儉拱手說道:

“公孫將軍乃我大漢朝的忠臣,此番在前線作戰殉國,丞相當以國喪之理待之,另外,還需追封公孫將軍的諡號,冊封其為侯爵,使其子嗣繼承其爵位,以彰顯公孫加一門榮焉。”

劉儉緩緩的點了點頭。

他知曉,當初公孫瓚任上黨太守的時候,與郭嘉也曾有過一陣子配合。

只是沒有想到,雙方的關係居然達到了這種程度,郭嘉居然親自出來替公孫瓚的身後事做安排,這倒是有些出乎劉儉的預料之外。

以劉儉對他這位師兄的瞭解,他不覺得他師兄能有這麼好的人緣兒。

緊接著,就聽郭嘉繼續說道:“丞相當將此事稟明陛下,請陛下親自主持公孫將軍的葬禮,並將此事廣傳天下州郡,然後使三軍戴孝,做白旗白甲,以哀兵之勢去攻打淮南,則大事可成。”

劉儉聽到這,方才瞭然。

難怪啊難怪。

這才是郭嘉的真實用意。

“奉孝之言甚善,奉孝,我有意任你為揚州刺史,著你前往關雲長軍前,與其共同制定攻打淮南的大計,打下淮南,則我軍再無掣肘,定可一舉平定江南,荊楚!”

郭嘉聽到這,毫不推脫。

“既是丞相信得過我,那郭某自當盡力!”

……

……

公孫瓚去世之後,朝廷方面,天子親自下詔敕封其為易候,並使其子公孫續繼承其爵位,並追諡公孫瓚為剛候。

朝廷方面一面為公孫瓚安排喪禮,一面擴大宣傳輿論,大肆宣揚公孫瓚昔日在北地的功績,以此來激起軍心民憤,同時號令徐州軍和關羽所部,打造白旗白甲,征討淮南,為公孫瓚報仇。

建安四年八月,關羽與劉備同時兩路出擊,他們打出了為公孫瓚報仇雪恨的旗號,兵分六路,開始大舉向九江郡發動進攻。

周瑜身處陰陵,沉著冷靜的調兵遣將,竭盡曹軍政權所能掌握的人口,不斷的增加可以動用的輔兵和民夫的數量。

不僅如此,他還緊急擴軍,給壯丁發放武器和盔甲,編入軍隊之中送到陰陵集中訓練。

壽春的曹操也整點齊集兵馬,準備與對方決一死戰。

他們想著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怎麼也要折騰出更多的軍隊以為後備之用,因為曹操和周瑜深知北方地大物博,人口數量遠比己方更多,無論如何也要擴軍。

曹操和周瑜這邊嘔心瀝血的準備著,但是面對漢軍的強大威懾,曹軍還是出現了恐懼的症狀。

畢竟,這一次,劉備,關羽,程普,韓當,乃至於在幷州盡收匈奴的郭嘉都齊集於此地,前來攻打淮南,為公孫瓚報仇,江淮的曹軍自然心中惶恐。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大軍營甚至出現了逃兵的情況。

針對這一現象,各大軍營除了斬殺逃兵之外,還是由周瑜想出了辦法。

周瑜帶頭,親自寫了遺書,並命人將遺書內容傳遍三軍,隨後派人送了出去。

而曹軍諸將則是紛紛效仿,將自己遺書絕筆給將士們看,隨後再命人送出去,表示自己與北軍抗衡到底的決心。

曹操則是安排人到軍隊裡散佈流言,說公孫瓚是劉儉的同門師兄,這一次若是戰敗了,劉儉肯定會盡屠江淮之人,為公孫瓚報仇。

屠城,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最恐怖的震懾,但同時也能夠激發起他們最大的抗衡之心!

普通的曹軍將士對於政治了解的並不多,曹操命人在軍中散佈的流言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於是逃兵的數量少了,曹軍的戰鬥意志變得高昂起來,也不是那麼的恐懼北軍了,不至於還沒交手就落荒而逃了。

軍心穩定住了,才有戰勝的希望。

在這期間,曹操派人向袁紹陳明請他出兵相助,否則己方一旦失去淮南,下一個,袁紹的襄樊想必也保不住了

袁紹和他荊州的手下雖然心中畏懼漢軍兵鋒,但是思來想去,覺得曹操說的有道理。

雙方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既然已經結成了同盟,那就自當相助。

能維持眼下的局勢,無疑是最好的。

於是在這個情況下,八月中旬,袁紹下令給大都督黃祖,讓黃祖伺機率領軍隊向廬江方面進軍,支援曹操,為其方面分擔壓力。

但是,還未等黃祖發兵,南陽方面,趙雲,顏良,文丑,徐晃四名大將突然行動,他們聚集兵馬,從宛城出發,一路南下,直奔樊城而來!

趙雲的兵馬不下三萬,聲勢震天,一時間荊州震動。

袁紹在聽說趙雲等率領三萬大軍奔著襄樊而來,驚慌失措。

而南郡的諸多家族也急忙請袁紹不要派兵增援曹操了,畢竟趙雲南下,一旦攻克襄樊,那就等於北軍徹底的逼水進了漢水防線,到時候己方可就完全處於被動了。

黃祖的兵馬向東還沒行出六百里,就立刻得到袁紹的召集,開始率兵奔著襄陽返回來,並在漢江的沿江一線安排佈置防禦,準備抵禦趙雲的進攻。

至於涼州方面,張飛和呂布等人也受到了劉儉的召喚,率領精兵強將從剛剛平定的涼州,向著關中方向進發,大有趁機向蜀中施壓的意思。

而涼州本地的軍事,張飛則是交給了張郃,有張郃在涼州當地起不了什麼波浪。

張飛,呂布,徐榮帶著新降的馬超和龐德等人前往關中,去見劉儉,也要準備參加南下之戰。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我與兄弟在末日快樂生存

葉落挽風

凹凸:穿越後我身體多多

BkBB

明日方舟:在泰拉的日常生活?

Dr書誠

書憶瀾澤

隅鈺

當我帶著概念級踏上修仙

是吃米不是痴迷

相親物件竟是千億首富

囧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