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曹軍”……報仇!

眾人一聽劉備要走,急忙紛紛相勸。

但劉備就是抵死不從,無論誰說都不好使,就是不進郯城。

最後他撤兵回去了,而只是讓應劭、張超、趙昱還有孔融,劉繇這些人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無奈之下,這些人只能先行往郯城,與城內諸官會合,大家共同商議,穩定局勢。

在有這些人的作陪之下,笮融和闕宣也就敢進入郯城了,不過他們並不敢攜帶兵馬入城,只是將兵馬屯紮在郯縣西南的二十里之外。

這些人進城,與糜竺還有陳珪等為首的徐州一眾屬官相見。

剛才在城下罵陶謙的人,如今到了城中,大家彼此恭敬,互相問候,彷彿是多年不見的朋友一樣,竟無絲毫尷尬氣氛。

這倒也正是大漢朝官場的風氣。

罵歸罵,打歸打,事情一過,各個好的跟兄弟似的。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的。

最後,大家就說去了關於如何安定徐州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事,自然就是安民了。

在安民之後,就是對如今郯城的情況做出判斷。

經過諸人的一番仔細分析,如今徐州郡內沒有多少兵將,陶謙又新亡,境內諸多勢力各懷心思,外面還有曹操和袁紹這樣貪圖他們徐州富庶的大敵……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州又怎麼能夠安穩呢?

哪路庸人又敢坐領徐州?

必須要找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者才能穩定局勢!

至於誰能夠做到,幾乎不用說,最答案呼之欲出!

大家一致認為就是劉備。

但是人家劉備現在根本就不進郯城,那又該如何是好呢?

針對這件事,諸人仔細分析,發現劉備確實有他的難處。

陶謙父子所行之事,實在是太讓人寒心了。

換成任何一個人,站在劉備的角度看,也不會再言語插手徐州諸事,如今想要劉備留在徐州,就必須要對曹宏,還有陶謙的兩個兒子進行處理。

然後,就是聯合本地士族與豪傑,共同去邀請劉備,動用萬民留住劉備,用民心拉住劉備的心!

還要大肆的擴散劉備的仁德,在徐州境內傳遍劉備的仁義之名,同時將陶家與劉備的事情公諸於眾,廣為告知天下!

……

……

很快,徐州境內就開始瘋傳起了劉備與陶謙之間的恩怨,當然,所有的流言傾向都是向著劉備這一邊的。

本來校事府傳播輿論的速度就非常的快,如今再加上徐州各位官方大佬級人物也都幫著劉備說話,搞名聲,一時之間,劉備成了徐州境內道德模範的頂點。

現在的徐州百姓,幾乎就只認劉備一個人,旁人不認!

在徐州軍民心中,只有劉備才能夠成為他們的守護者。

而劉備的兵馬則是在這期間向青州行去了。

但是徐州士族豪強的行動也非常快。

數以萬計的徐州黎庶,在當地各方勢力的組織下,攔路哭拜,簞食壺漿,要求劉備留在徐州,主持徐州的大事。

很多人表示,若是劉備執意離開,那他們便撞死在劉備的馬前!

不得不說,事情弄成這樣,使劉備在徐州的影響力大增,這是劉儉事先都沒有想到的。

當然,這種效果卻是劉儉非常期盼的。

而且就在這個時候,李谷等人也帶回了郯縣方面的訊息,曹宏已經被定性為奸佞之臣,被徐州陳珪與當地諸豪傑家公,聯名決議,處死於郯縣之內。

據說曹宏臨死之前,一直怒罵東海糜與沛國陳氏,所徐州一眾屬官,都是叛逆之賊!

很顯然,曹宏之死,是徐州本地豪傑與丹陽系之間的權力之爭,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如此。

他的死,可以說與劉備並沒有多大關係。

但事實上,真正明白事的人都知道,這是徐州諸族為了諂媚河北勢力,留下劉備,而故意如此做的。

但不論如何,曹宏之死已經影響不到劉備的聲望了。

而至於陶家的兩個兒子……

陶謙已經死了,陶氏聲名墮盡,這兩個人被以徐州為首的一眾官吏,遣送回了他們的故鄉丹陽郡。

陶謙之死,並非劉備所為,而是他自己心胸狹隘,因陷害劉備不成氣門而死。

但畢竟是徐州的監管之長,他的兩個兒子雖然品行卑劣,但畢竟陶謙是朝廷敕封的徐州刺史,陶謙死了,他的兩個兒子,以徐州諸人的角度而言,不好隨意處置。

就算是放他們回去,以陶家目前的聲望來看,他們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今後他們還能不能在丹陽郡計程車族群體裡混,都很是問題。

劉備畢竟昔日與陶謙也算關係不錯,雖後來兩個人交惡了,而且陶謙對他也未曾手下留情,不過在劉備看來,陶謙也沒有犯什麼足以滅門的大罪。

如今陶謙死了,他的兩個兒子若還能回返故鄉,為他延續香火,這倒是令劉備心中頗感欣慰。

想到這,劉備就回頭對劉儉說道:“陶恭祖雖然氣悶而死,但是他的兩個兒子能夠留下為他陶氏一脈延命,我這心裡倒也有些安寧,也不算相識一場了。”

劉儉聽到這兒的時候,卻沉默不語。

見到了劉儉的臉色,劉備很是奇怪。

“德然,你這是什麼表情?”

“兄長,難道你真覺得?陶氏兄弟這一次返回故鄉,就能活下來了?”

劉備聽到這,大為驚訝。

“難道你準備派人暗殺掉這兩個小子嗎?”

劉儉搖了搖頭道:“兄長,我是何人你還不知道?我心中要想的事太多,哪有閒心跟這兩個豎子一般見識?況且,他們也根本不可能對我形成威脅,我又何必要做這種事落人話柄……只是我不動他們,不代表別人不會動的。”

劉備聽到這兒,沉默了。

……

……

此時的陶商和陶應兩兄弟正帶著自己的家奴,還有陶謙的屍體,一臉沉痛的向著他們的故鄉丹陽而去。

他們後面的馬車上,載的是他們父親的屍體。

古人對屍體的保養也有了一定的處理手段,可以讓身體能夠減緩腐爛。

但是相比於後世的手段來說,還是落後的。

因此,陶商和陶應兩兄弟需要加快行進速度,將陶謙的屍身運回家鄉安葬。

兄弟倆這一路上都是渾渾噩噩的。

這一段時間,兄弟倆的境遇彷彿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

雖然他們兩個最終沒有失去性命,不過在這場爭鬥之中,因為他們的愚蠢而導致他們自己失去了一切。

而他們陶氏這一脈的聲名,從此想要挽回,沒有一代人兩代人的努力只怕是很難了。

“我不服氣,我不服氣!”

後面的陶應突然叫了起來。

陶商扭過頭,看著他那個失魂落魄的弟弟,嘆息道:

“弟啊,我們這一次徹底輸了,陶家沒有機會了,眼下,咱們的目的,就是要回家鄉安葬父親,你就不要再過於苛責自己。”

陶應惱羞成怒的大吼:“為什麼!為什麼他們都瞧不起我們兄弟?我們明明是方伯公子,可卻得落得這般下場,如今曹宏被他們殺了,糜竺不肯將其妹嫁我,他們還當著我們和父親的面兒,全都擁戴劉備,他們當著城上城下那麼多的人的面羞辱我們,我們陶氏兄弟到底哪點比不上姓劉的?”

其實對於陶商來說,他也不是很理解這當中的事情。

可縱然想不通,又能怎麼樣?

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成了定局!

陶應突然對陶商說道:“兄長,你該不會是就這麼認命了吧?”

陶商悽苦的看著陶應說道:“事已至此,我們又有什麼辦法能不認命?”

陶應惱羞成怒的吼道:“這天下如今是大爭之世,誰說我們兄弟就不能成就一番事業?”

“咱們回丹陽老家,變賣家產,在丹陽郡招募兵馬,找機會對付劉備!”

“還有那些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要讓他們知道知道,我丹陽陶氏之中,到底是何等的人物!”

陶商聽到這兒,頓時嚇了一大跳。

他驚訝的看著陶應:“弟弟,你這是瘋了不成?!”

陶應聲嘶力竭的道:“我只是咽不下這口氣!”

“再說了,他劉備能夠做到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兄弟就做不得?!”

“哈哈哈!因為你們馬上就要死了,沒有那個時間去做了。”

隨著一呼喊,從官道兩旁衝出來一支隊伍。

很顯然,這支隊伍在此處埋伏多時。

陶商和陶應嚇了一跳,他們急忙轉頭去看,卻見這支標軍已經將他們團團圍住。

而旁邊的樹林之中,則衝出來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漢,正冷冷的看著他們兄弟二人。

陶商指著那個人道:“爾等何人?欲劫財乎?”

“劫財?”

那人聽到這裡之後,哈哈大笑著道:

“那你就說錯了,我們在此並不是為了劫財,而是為了取你們的性命。”

“我們的性命!為什麼要取我們的性命?!”

那大漢大笑著:“奉我家明公之命行事而已,其實依照明公之意,本應是殺陶謙祭拜太公,如今陶謙死了,這筆血仇自然就要你們來承擔!”

“實話不怕告訴爾等,某乃曹公麾下於禁!在此專門送你們兄弟上路!取你們的人頭,以慰太公在天之靈,你們兩個就好好下去陪你們的父親吧!還在這裡想什麼返回丹陽招募兵馬報仇?簡直就是可笑!”

陶商和陶應一聽對方是曹操的大將於禁,當時就嚇的哭了起來。

“天啊!”

“父親啊,快救我們啊!”

“我不想死,不想死……”

那于禁卻根本不給他們兩個人說話的機會,一揮手,便見一眾手下的大漢持著兵器,如狼似虎的向著陶應陶商兄弟倆衝去。

……

……

少時,所有的人都被殺盡了,便有人來向于禁稟報。

“於校尉,所有人都殺了。”

那大漢皺了皺眉:“人都死了,還叫什麼於校尉……我哪裡是于禁了?”

“啊?哈哈,叫順口了,叫順口了……”

“老大,咱們割了這倆小子的人頭,回徐州去向陳家請功吧,陳家許咱們多少錢來著?”

大漢卻並未著急,也為露出喜色。

他轉頭四顧,最後將目光落在了陶謙的棺木之上。

“把人抬出來,鞭屍五百,再走!”

“啊?為何啊?這,這未免有點過了……”

那大漢給了手下一腳,皺眉道:“既是裝成了曹軍,那就自然要做的像一些,陶謙與曹操有殺父之仇,不把陶謙的屍體拿出來鞭一鞭,怎麼會像是曹軍派人做過的?讓你鞭你就鞭,難道你還怕個死人不成!”

那手下人恍然而悟。

突然,他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老大,這麼缺德的主意,不是你想出來的吧,是不是那陳老頭教你的……”

“少廢話,讓你鞭你就鞭!問東問西的,跟你有什麼關係!”

“是,是!”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火影:收徒雛田,一手黑棺炸魚塘

最愛吃薯片

異世界的民主共和國

希望企鵝

帝尊獨寵:郡主太腹黑

蘇月錦

我說了不算哈

與懶惰作鬥爭1

洞天玄門

兔子白了白

戀與HP

苑娜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