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出師有名

“主公,還請收雷霆之怒!”

最為冷靜的荀彧急忙站了出來。

今天的他,真的是被劉儉嚇到了。

以往的劉儉,按照荀彧對他的瞭解,就是再怎麼生氣,也不可能說出“昏君當誅”這四個字的。

荀彧的概念裡,劉儉不但是有心振興這個民族,振興這個王朝,而且一直以來也都是極為尊重天家的。

但是任何人都有一個底線,而劉儉也不例外。

劉儉發起怒來,和別人不一樣,他既不摔打也不罵人,但是他渾身上下都會散發出一種冰冷的寒意,與他平日裡的狀態極不相同。

少時,便見劉儉緩緩的轉頭看向荀彧。

“文若覺得我口出狂言,或是我口出妄言,或是我口出不當之言?”

荀彧說道:“大將軍,且收雷霆之怒,當今天子行事卻是極為不端,廢除新政,更是將大漢王朝的前程即盡毀,我等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但是他如今畢竟還是坐在那個皇位上,還是天子……大將軍有些話咱們現在還是不能說的。”

劉儉緩緩的站起身。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散發出來一種霸者之氣。

平日裡那個以仁義為先的劉德然完全不同現在的劉儉。

現在的他怎麼看,都是一個梟雄。

“文若,你可知道我的志向是什麼嗎?”

荀彧聽到這兒,頓時面色一正。

“大將軍的志向,是興旺漢室,興旺天下,興旺我神州子民,此乃大將軍畢生之志也!”

劉儉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你清楚,我要興旺的是這個天下,是這個神州,我要興旺的是我大漢朝內的千萬百姓!我從來沒有說過我要興的是當今天子。”

“當今天子,如果是一位明君,能夠使天下興盛,使漢室升隆,使四方百姓生活安定,那我自然克盡臣節,極力輔佐,助他將大漢朝的天下推向這世間的頂峰。”

“但若他是一個只為一己私利,不顧萬千黎庶的昏君,那就不能怪我要行伊尹,霍光之事了。”

劉儉的話說到這裡,在場的人自然都能夠聽得明白。

但凡是有點兒智慧的人,就都能猜到,劉儉這是要行廢立之事,他要換皇帝了。

只見文丑大步流星的站出來,衝著劉儉重重拱手。

“當今天子姓劉,主公也姓劉,而且主公也是漢室宗親,位為皇叔。”

“當今天子德行不正,則大將軍取而代之,這有何不可?”

這一番話,可是說中了在場很多人的心聲。

顏良用力的拍著手,哈哈大笑道:

“文賢弟所言,放眼當今天下能夠拯救寰宇,挽救黎民之人就是大將軍!這個天下,也只有大將軍當了皇帝,才能夠得到長治久安。”

“我等願意輔佐大將軍登基為帝。”

“我等願意輔佐大將軍登基呀!”

“……”

劉儉手下的一種將領皆是紛紛出言。

荀彧的臉色在一旁變了一變,他似乎有些話想要說,但是看著一眾將領們在此刻群情激憤,卻又不好當眾直言。

就見劉儉突然伸出手掌,擋住了眾人的話頭。

隨後便見他揹負著雙手,緩緩的走到了廳堂的正中,說道:“我雖有心拯救大漢,但是我劉某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受先帝之厚恩。”

“先帝留下這個孩子,讓我為託孤之臣。”

“我責任重大!”

“當今天子雖然不修德政,但是他畢竟是先帝的孩子,我沒能幫著先帝教育好這個孩子,沒能輔佐當今陛下成為一名賢聖的君王,本來就有愧於先帝。”

“我若是在這個時候奪取了這孩子的帝位,日後死後下了九泉,又有何面目見先帝?”

荀彧聽劉儉這麼說,方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心中暗道,主公果然不愧是主公,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到位的。

就算是當今天子不修德政,但是劉儉畢竟是劉宏的股肱之臣,而且當年也受到了劉宏的託孤之重。

就算是劉儉有資格繼承帝位,但是若直接從劉辯的手中將皇帝給奪過來,這對於劉儉的聲名來說,確實是有一定的影響。

至少在一些天下人看來,劉儉直接奪取劉辯的帝位,是有負於先帝的託付的,他以叔叔的名位奪了侄兒的江山,這是某種程度上來講,屬於辜負了先帝劉宏對他的信任。

但是荀彧心中有一個計劃。

雖然是費點周折,但是最終依舊是讓劉儉能夠成為大漢朝的皇帝,成為大漢朝的最高掌權人。

那就是讓劉儉先扶持劉宏的二兒子劉協上位。

在荀彧看來,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如今已經用事實證明,這是個不成器的皇帝,不能接受大漢朝的江山。

而身為皇叔的劉儉,在廢掉了劉辯之後,如果將劉宏的二兒子劉協扶持上的皇位,那就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劉儉如此做並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漢天下。

而且,他也顧念到了他與劉宏的君臣之情,沒有做忘恩負義的事兒。

一個兒子繼承不了家業,那就由叔叔扶持另一個兒子來繼承家業,這天下還能有人說的出什麼嗎?

而等數年之後,事實證明,劉宏的第二個兒子也不行,也沒有能力來操持這份家業,那劉儉到時候以叔叔的名義替劉宏來操持這份家業,天下人又能說得出什麼呢?

畢竟劉儉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讓你的兩個兒子都上位試驗過了,但是你兩個兒子都不行,那就只能證明你家的這份根骨不行。

是天要大漢易主,而不是人啊。

這樣做雖然麻煩一點,但是對於劉儉的聲名以及他日後對大漢王朝的統治力,毫無疑問,都是最好的方式。

雖然荀彧心中有這麼一個計劃,但是他卻不敢保證劉儉會不會急功近利,直接就從劉辯的手中將皇位拿過來。

若是劉儉真的這麼急功近利,荀彧雖然也覺得沒有問題,但感覺總是差了一點什麼。

但是如今聽他對在場一眾諸將做了解釋,荀彧這顆懸著的心就放下了。

看來,他的主公還是當年與他相見時的那位主公,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顏良、文丑等武將見劉儉不願意當皇帝,不由感到很是惋惜。

他們剛想要再行勸諫,就聽荀彧說道。

“主公行事光明磊落,顧念先帝的託孤之重,如此行事可謂仁至義盡,天下望族黎庶,無人不心存佩服,從此以後,天下何人敢質疑主公的仁德與忠義?”

“末吏荀彧願對主公誓死效忠。”

說罷,就見荀彧跪倒在地,對劉儉行之以大禮。

賈詡慢悠悠的站了起來,也說道:

“主公仁德,雖堯舜所不及,賈詡願對主公效死,此生心志不變。”

眼見這兩個人對劉儉說出了這番話,其他的眾將雖然在有勸諫之心,但也不能張嘴了,畢竟這兩個人如今可以說是劉備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腹智囊。

他們兩個人都這麼表態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發出相左的意見。

於是便見在場的諸將紛紛向著劉儉跪下說道:

“我等願以主公為先,一切遵從主公的吩咐。“

大漢天子的未來,就在這三言兩語之間定了下來。

或許在長安城中的劉辯萬萬想不到,他被廢的命運從這時候開始就已經成為了註定。

劉儉來回看著眾人:“下一步你們覺得我應該如何?”

荀彧心中已經有了籌劃,但他並沒有著急說話,而是側目看向了一旁的賈詡。

讓他頗為驚訝的是,賈詡現在也正扭著頭看著他,同時臉上也掛著一絲微笑。

這兩個人真都是彼此謙讓的緊。

荀彧和賈詡的狀態自然是落在了劉儉的眼中。

劉儉當即對賈詡說道:“文和年長,可由文和先說。”

“諾。”

賈詡也不拖泥帶水,直接對劉儉恭敬的說道:

“依照老夫對王允、楊彪等人的推斷,天子既然答應廢除了新政,那就等於跟他們站在了同一個陣營,而大將軍則是處於他們的對立面上。”

“王允、楊彪等人乃是舊有公卿閥閱勢力的代表,他們與袁紹是穿一條褲子的。”

“昔日的公卿閥閱則是掌握天下輿論之權,依照老夫看來,他們一定會開始聯合各地郡望,在各地散佈輿論,將司州和雍州的叛亂全部歸結到新政上,而徹底落實新政的主公與董卓則必然會成為他們的攻擊目標。”

“依照老夫推論,軍事上,他們會讓袁紹在司州與大將軍周旋,拖住大將軍,政治上,他們則是會立刻以天子的名義下令,令大將軍即刻退軍,同時令大將軍在河北立刻廢除新政,”

“大將軍若是同意了,則新政從此在大漢朝的天下不復存在。”

“大將軍若是不同意,他們就會將天下大亂、叛軍四起的名頭歸到大將軍頭上,同時還會給大將軍安一個反叛的頭銜。”

“如今天子既然站在他們這一邊,大將軍在政治立場上並不佔優勢,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即刻想一個噱頭,能夠與天子的名義相抗衡。”

“可是這個名義,恕老夫愚鈍,由於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老夫一時間不能思之。”

說到這兒,賈詡轉頭看向了一旁的荀彧,說道:“文若先生心中比較猶豫躊躇的,想必也是這一點吧,不然恐怕你早就向大將軍諫言了。”

荀彧聞言笑了笑,說道:“是啊,我們原先都是以尊護朝廷的名義出兵行事的,如今朝廷成了咱們的對立面,讓我一時之間想一個可以對抗朝廷的名頭,我還真是有些猶豫。”

劉儉很是淡然的說道:“這名頭也不是很難想嘛,其實《公羊傳,定公十三年》之中,不就是有一句話早就給我們做好了先例嗎?”

荀彧聽到事兒,心頭不由一陣苦悶。

“主公所言的莫不是想以清君側為由,然後出兵朝廷,直接攻下長安?”

劉儉淡淡的說道:“若是不以清君側為名,又有什麼理由能夠最為合適呢?”

荀彧聽到這兒,不由有些猶豫。

也難怪他猶豫。

景帝時期,在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下,朝廷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開始對地方進行了削權,《削藩策》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應運而生。

但是連帶的後果就是爆發了赫赫有名的七國之亂。

而七國之亂的結果……整個大漢朝的人自然都是知道的。

這是在大漢王朝之內,唯一一次以清君側名義發動的中央與地方的衝突之亂。

但結果毫無疑問是打著清君策名義的七王失敗了。

如今,劉儉又再次準備打出清君策的名義,這讓荀彧感到有些不適,至少這個名頭在他看來多少有些不吉利。

劉儉是明白荀彧的想法的。

他笑著對眾人說道:“今日時局與孝景皇帝時期的時局截然不同,當今天子非是景帝,王允、楊彪等人也不晁錯,而我更非七王之流。”

“清君側的名義有不有用,不在天子,而在於我。”

“時勢的走向更不是楊王允和楊彪能夠掌控。”

“文若,難道有我在此,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嗎?

荀彧聽到這兒,心中巨震。

他看著劉儉自信的容貌,心中也隨即升起了幾分豪氣。

“主公此言,正應今日之時局,現在與當年景帝之時比,自然是截然不同。”

“主公非等閒之輩,我等又何須過分擔心呢?”

劉儉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後看向了賈詡。

“王允和楊彪等人要打輿論戰,那我們也不可能輸給他們!校事府的全部資源都可以用上,文和,無論如何,你也要打贏這場輿論戰。”

“從現在開始,你就一門心思在大漢諸郡為我造勢,與王允他們在政治、輿論上爭鋒爭雄。”

賈詡一聽到這,頓時精神頭一振。

“既是大將軍的囑託,老朽一定拼盡全力,定然不辜負大將軍之所望。”

“不過,老朽還有一條計策,想要獻給大將軍。”

一聽賈詡有計策要獻,劉儉急忙說道。

“文和,有話請直說。”

賈詡似乎有些猶豫,畢竟在場的人似乎有點多。

劉儉似乎能夠看明白賈詡的心意。

“今日姑且散帳,諸公且下去整頓兵馬,準備隨時與袁紹交戰。”

“諾。”

在諸將下去之後,劉儉單獨把荀彧和賈詡留了下來。

“文和,有什麼話你現在可以說了?”

“大將軍,有關於長安之事,您似乎還忘了幾個人呢?”

“誰?”

賈詡緩緩開口說出了四個名字。

“牛輔,呂布,李傕,郭汜。”

這四個名字一說出來,一旁的荀彧似乎想到了什麼,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

而荀彧看向賈詡的目光,似乎也有了幾分恐懼。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狼群戰紀

小狼狼衛晨

在領域內我是無敵的

喜歡葡萄柚的欒驚鴻

無敵至尊op仙尊

喜歡白株樹的陳翔

戀戀山楂卷

卷卷噠

後浪繼寫

漫wzm

破命黎明

雪落則蕪空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