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請董公入京

“董公,繼您之後,在這個天下,能夠使朝廷的新政繼續走下去,而不被中原那些望族所廢的人是誰?”

“唯有當今劉丞相一人而已,這一點董公您是不能否認的吧?”

反正這番話算是說到了董卓的要害之上。

他當時就沉默了。

是啊,他董卓活了六十多歲,這輩子什麼事都幹過了,無論是邊疆大吏還是朝堂權臣,他都當過。

苦他也吃過,風光他也風光過,新政改革他也推廣過,邊疆戰事他人也殺過,可以說,他董卓這輩子活的是值了。

但是他董卓這輩子是活的值了,可他們董氏家族呢?

董卓這輩子得罪了很多的人,他位及人臣,推行新政,已經和中原的望族形成了不死不休之勢。

正如法正所說,他死之後,新政一旦被廢除,那些掌控了朝堂大局的中原望族,必然會對他的董氏家族進行清算。

到那個時候,他若是已經死了,那誰來保護他董氏家族呢?

指著他手下的這些西涼戰將嗎?只怕是根本不可能的。

自己若是死了,這些戰將想必都會各自為政,這一點董卓是心中很清楚的。

至於他的弟弟董旻,還有他的侄子董璜……哎,或者說他的女婿牛輔……都不是什麼厲害的人物,對付普通人尚可,但是對付朝堂中的那些老油條,怕是骨頭渣子都得讓他們給吃幹抹淨了。

董卓看見了法正,說道:“那劉德然打算怎麼樣?”

不想,法正反問道:“董公覺得這事兒應該怎麼處置才好?”

董卓的眉頭皺了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老夫不甚明瞭.”

“董公,董氏家族是您的家族,而您身為當朝重臣,自然有責任替家族想一個好的未來,依您看來,董氏家族的未來又在何處呢?”

這話問的挺扎心的。

在如今的這種情況下,董卓當然知道他家族的未來是在何處了。

剛才法正已經給自己分析過了,現在的董卓已經因為實施新政而被徹底的綁死在了劉儉這條船上了。

董氏家族如果想要保證不被滅族,那就只有支援劉儉,保證劉儉將新政繼續實施下去,這樣才有可能有救。

董卓心裡都懂,但是有點兒憋屈。

按道理來說,他本來是這個天下的掌權之人,但是如今卻淪落到要讓劉儉來庇護他的家族。

這種巨大的起伏落差,饒是董卓一時半刻也有些接受不了。

但是現在對於董卓來說,他自己倒也是沒有什麼關係,畢竟他都這把年紀了,還能活幾年?

但若是因為自己的武斷而使自己的家族遭受到滅頂之災,那他可就成了董氏家族的千古罪人了。

在這個宗法社會而言,又有什麼能夠比家族更為重要呢?

個人的利益完全不是利益,只有家族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

就算是涼州人,但在這方面也是不能免俗的。

家族永遠是這個時代人心中的一塊痛,同時也是這時代人無與倫比的堅硬依靠。

想到這兒的時候,董卓的心不由有些抽搐了起來。

他扭頭看到一旁站在身邊的董旻,看著董旻那一臉無可奈何又緊張的神色,董公遂長嘆了口氣。

唉,若是自己的族中能再有一個是自己一般的人物,又何至於此啊?

但是很可惜,這個世界上的事沒有如果。

中原望族與自己不共戴天,而劉德然這個人雖然很狡詐,也很善於出奇謀,但是董卓卻知道他是一個言而有信之人。

這些年來的劉儉在大漢的風評實在是太好了,特別是他對待手下和朋友,可謂是有情有義,饒是董卓也相信他。

董卓與劉儉此前並沒有什麼仇恨,相反,他們的關係還很好,所以董卓覺得劉德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騙他。

想通了,就見董卓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是啊,法孝直,你說的對,老夫的命不要緊,但是老夫的家族,卻還需要繼續在這個天下間生存延續.”

“好,那便依汝所言.”

“你返回長安,就說老夫願意與劉德然合作,只要他肯庇護老夫的家族,老夫願意讓我的弟弟和侄兒都歸順於他.”

“只是老夫絕不能屈尊於他之下!老夫決定告老還鄉,返回涼州故居頤養天年,這點要求不過分吧?”

“老夫縱橫半生,幾番沉浮,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如今,老夫已經是這把年紀,絕對不能再去輔佐旁人!”

“這點還請勞煩伱轉告於劉德然!”

法正恭恭敬敬的衝著董卓道:“這件事法某不必返回長安,現在就可以答覆董公,在來之前丞相就已經吩咐了,丞相知曉,董公一定是不會屈居於丞相之下的.”

董卓聽到這兒,不由露出驚訝的神色。

“他連這個都算計到了?”

法正搖了搖頭道:“這不是丞相神機妙算,而是丞相他了解董公乃是何等樣人.”

“丞相說了,董公乃是雄才大略之人,董公一生沉浮,在晚年方才入主朝堂,開創新政,可以說是大器晚成.”

“公一生高傲,年輕之時,忍辱負重,侍奉於袁隗,因是涼州出身,屢遭袁隗蔑視欺凌,更被袁家幾番利用.”

“到了今時今日,以公之心性就是死也絕不會願意再屈居於旁人之下.”

“丞相非常理解董公,丞相自認為乃是董公之友,不願意逼朋友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丞相如今只是為了大局考慮,只要大局平穩,董公即使位丞相之上,也無所謂.”

董卓聽了這話,很是感動。

他長嘆一聲道:“劉德然真乃是老夫的知己呀.”

“事到如今,他竟還如此的尊重老夫!!別的不說,單從這一點,他還真可以算是老夫的朋友,當年的那段情誼依舊啊.”

法正道:“只是丞相併不想讓董公就這樣返回涼州,畢竟涼州現在是由叛軍主導大局,董公昔日與叛軍幾番鏖戰,此番若是返回涼州故居,卸掉了兵權,豈不為他人所謀也?”

董卓聽了這話,哈哈大笑:“老夫活到這把年紀,難道還怕死嗎?”

“馬騰和韓遂之流若是想取老夫的性命,那儘管來取好了!讓他們殺了老夫,也算是成了老夫的名氣,老夫也能夠名垂青史了.”

法正搖了搖頭:“董公,您這想法可太天真了.”

“馬騰和韓遂不但不會殺你,他們反而還會把董公奉為上賓,以禮待之.”

董卓聽了這話,頓時一愣。

“為何如此?老夫可是他們的敵人!”

法正嘆息:“董公,您好好想一想,先前叛軍所立的首領乃是誰?乃是涼州的名士閻忠.”

“今閻忠已經病故,馬騰和韓遂在涼州聲望不及其人.”

“可他們若想長久,必然還想著能夠借力一個有威望的涼州豪傑為叛軍首領.”

“如今,他們苦於找不到這個人故而將此事擱置,若是董公返回了涼州,法正敢以性命擔保,馬騰和韓遂必然要強迫公做叛軍首領,就算是董公不從,他們也會對外打出董公就是涼州首領的訊息,毀了董公的名聲,讓董公不就範也得就範.”

“若如果如此,董公這些年積累的聲名和功業就徹底全都毀了.”

董卓聽到這兒,不由渾身頓時一個激靈。

法正這話可是說到了他內心深處的痛點,董卓身為一個涼州人,當年根本就不顧及聲名,所有的事都只為求利,從來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大漢朝名垂青史、建功立業的人。

但是當他真的達成了這一目標,董卓發現自己已經捨不得離開這份功業了。

他大漢朝董相國豈能成為叛軍的首領,就算是被脅迫的也不行啊!

一想到這裡,董卓心中頓時升起了無限的恐懼,以他這個年齡來說,他是真的不怕死。

但是死後之名,他現在還是非常在乎的。

當下,就見董卓對著法正拱了拱手:“孝直之言甚善,也是多虧了孝直某才能想到這一點!唉,老夫現在若是回涼州,只怕還真是晚節不保了.”

聽董卓說起‘晚節不保’這四個字,法正的心中不由呵呵之樂。

隨後就見法正衝著董卓再次長長的施了一禮。

“丞相也是對此有所顧忌,畢竟董公對於朝廷也是重中之重,若是被馬騰、韓遂等人劫持為叛逆之首,那董公身為新政的發起人,必然會被地方豪族以此理由而攻擊新政!到時候恐使新政受到阻礙,這是丞相萬萬不想看到的事.”

董卓道:“那你們劉丞相打算如何安置老夫?”

法正一聽董卓稱呼劉儉為劉丞相,心中一下子就透亮了許多。

看起來,董卓似乎已經慢慢開始接受劉儉取代的自己主持朝廷的這個事實了,不然,他是萬萬不可能稱呼劉儉為劉丞相的。

法正心中很高興,但表面上卻沒有露出任何異常。

他順其自然的接著董卓的話茬:“丞相希望董公能夠回京,在京中就任太傅之職.”

董卓聽了頓時一愣。

接著便見他大笑起來:“哈哈哈!劉德然果然是比老夫高明許多!為了將老夫留在京師,竟然想出了這麼一招?不錯,不錯,他貴為為丞相,確實是可以執掌朝廷全部軍政,位列諸臣之上,但是讓老夫成為太傅,身份尊貴卻全無實權,只是掛著一個天子老師的名頭,完全是個虛職,以後也根本插手不上朝政了.”

法正很是自然的說道:“董公,難道對於一個臣子來說,這不是一生中最好的歸宿嗎?董公身為邊郡出身之人,又對朝廷進行了大力改革,天下多少人恨公恨的牙癢,天下又有多少人說董公是權臣?”

“董公細想,這太傅之職,若不是公最好的歸宿,那什麼又是您最好的歸宿呢?”

“難道董公真的以為自己能取代大漢皇帝?”

董卓一聽法正這麼說,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休要胡說!”

法正笑著道:“不錯,不錯,是法某信口胡言,還請董公勿怪.”

董卓長聲嘆息,顯得有些明悟了:“你說的是正理,老夫明白了……那老夫當如何回長安當這個太傅,想來你們劉丞相也已經有了明示吧?”

董卓這些年也是執掌朝堂,經驗極為豐富,他自然明白劉儉一定還有下文。

……

……

數日之後,法正便離開了冀縣,返回長安。

而在法正走了之後,董卓並沒有接見任何人,他依舊是將西涼軍諸事交給董璜和董旻,自己則是深居簡出,不見旁人。

而法正抵達又返回的事情很快就在西涼軍中開始流轉。

這在西涼軍諸將中頓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西涼軍諸將中有很多人對朝廷以及劉儉的印象並不是很好。

其中就包括胡軫,楊定,李蒙,王方等諸多西涼軍閥。

這些人當年都是以涼州一方大豪的身份投到董卓麾下的,雖然聽命於董卓,但是各自也都有各自權力以及自主性。

西涼軍中很多軍隊都是屬於他們個人的兵馬。

事實上,在西涼諸侯中,這些人只懼怕董卓,若是沒有董卓的話,他們是不不會服氣其他任何人的。

這當中也甚至包括朝廷在內。

在得知朝廷方面派來法正見了董卓,然後其人又安然無恙的走了之後,這些人心中立刻開始犯嘀咕了。

劉儉奪了相國基業,相國居然不殺他的使者?

就在最近這段時間裡,為了爭奪西涼軍的最高指揮權,這些人彼此之間都是不太和睦,但是眼下形勢超乎了他們的想象,他們可不敢繼續這麼內耗鬥下去。

胡軫連忙將幾位西涼軍將領都請到他自己的帥帳中,然後與他們共同商議關於朝廷派人來見董卓的這件事。

“諸位,朝廷那面已經換了新皇帝,劉儉進了長安,當了丞相,如今還派法正來見相國,依照諸位之見,劉儉這次派人來見相國,乃是意欲何為?”

李蒙道:“定然是前來招降我等!”

“劉儉已經定了朝廷,對於朝廷來說,現在最大的不穩定性就是我等西涼諸將.”

“他派人來見相國,就是想讓我懂歸順.”

“那咱們到底歸順不歸順?”

這句話一問出來,在場的西涼諸將都沉默了。

他們都不著急說話,而是各自沉思研究著這件事。

少時,方聽王方道:“歸順劉儉,我等今後受其制約,不能放縱自在不說。

就怕還會步了李傕和郭汜的後塵.”

一聽王方提起李傕和郭汜,所有人頓時都緊張了。

“那劉儉以仁義為立身之本,最恨的就是放縱兵將,為禍地方百姓.”

“我等這些年雖然在董相國的約束下,對百姓的滋擾較少,但是誰手中卻沒有上千條人命?”

“若是不完全滋擾百姓,我等西涼軍又該怎麼活?”

“怕就怕那劉儉不會原諒我,等回頭也將我如同李傕一般處置,那咱們可就是自投死路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盜墓,吳家小五爺

浮卿歌

精英第一班

一頁囈語

離婚後的崛起

晨子的嚮往

仙緣奇蹤

塵心客

重生之,我在創魔當實戰王

喜歡亂寫的輝

溟溟有魚

溟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