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坐在辦公桌對面的範寧,似乎對“靈覺”一詞不太確定,杜邦解釋道:“每位新晉升的有知者,除了被初識之光賦予一份饋贈外,還會擁有對應相位的神秘學基礎優勢。

‘燭’之相位的有知者,基礎優勢在於,擁有比其他有知者強太多的靈覺.”

“是看到其他生物以太體、情緒體和星靈體的能力嗎?”

範寧突然明白了什麼。

“這只是最基礎的表現.”

杜邦點頭。

“靈覺是有知者與神秘領域溝通的重要橋樑,目的在於把「超驗的啟示」轉化為人「五感的訊號」.”

“不少神秘主義書籍,相關知識用的詞是‘靈視’,這個說法是狹隘的,或者說‘靈視’只是‘靈覺’最常見的方式,除了視覺,還有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夢境等等各種形式.”

“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運用靈覺,包括無知者...嗯,他們在市井中好像自稱是靈媒人.”

“他們的實現方式非常繁瑣,難度很高,需要搭建祭壇、清潔聖化、禁食禁慾、冥想調和、祈求見證,還需藉助一些媒介,如水波、貝殼、鏡面、雲朵、瀑布、聖餐、水晶球等.”

“而研習‘燭’之相位的有知者,無需如此繁瑣的步驟,他們可以輕易地激發自己的‘靈覺場’,來感知附近事物的超驗元素,並比其他人更準。

除非是位階過高、干擾過大的神秘事物,才需用那些步驟或媒介,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感知.”

聽到這裡時,範寧最近好幾個疑問都消散了!原來,自己閉眼記憶景象,想象三道光束交匯,最後從胸口擴張的那個無形球體,是“靈覺場”。

透過“靈覺場”,自己視野被鍍上了暗金色,然後才可以看到別人以太體、情緒體和星靈體的各色光暈。

瓊的回溯秘儀,本質上是用繁瑣的步驟啟用了靈覺,並藉助了水波和鏡面的媒介。

她說以前其他的事情能看清,這次看不清,可能是存在某種干擾。

自己最後催動靈感看清,是因為自己研習了“燭”之相位,靈覺又被秘儀,還有水波和鏡面的媒介進一步強化,排除了某種干擾。

杜邦起身,從辦公桌後的櫃子裡拿出一本青藍色的書籍。

書籍儲存尚好,兩部分呈連背裝幀,採用了上世紀較為流行的刺繡封面,顯得有些繁複和纖細。

“《貝列辛茨基事蹟考察》,用古霍夫曼語寫成,書中記載了上世紀60年代的藝術評論家、探險家、神秘主義者貝列辛茨基夫人在西大陸、南大陸的遊歷見聞,作者不詳,亦有人懷疑這就是其本人用第三人稱寫成的自傳遊記.”

“該書分為上下兩冊,你可在上冊看到關於激發靈覺的理論,而下冊則是對各類靈覺表徵色彩的解讀.”

這正是自己需要研習的,現在自己對各類靈覺色彩的含義簡直兩眼一抹黑。

“還有...”範寧又想起和灰衣人交戰時中槍的場景,道出疑問:“我曾經還感覺以太體上暫時附著過什麼膠質的光幕...”“一種迴響.”

杜邦又抽出了書名為《迴響分類學》的冊子,“有知者在移湧中體會到的相位違和感,以及超驗的情緒或體驗,醒來後會殘留在靈性中揮之不去,帶給自己一些奇特的無形之力...它們會從星靈體逐漸沉降,到情緒體,到以太體,最後迴歸我們在世界表象的肉身依託後徹底消散.”

“有些部分特殊的秘儀,需要執行者殘留特定靈性迴響,才能順利完成...”“不過,等你晉升中位階,具備將移湧物質帶回醒時世界的能力後,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材料和方法,將回響製作成‘咒印’,獲得相對長的儲存時間,以隨時呼叫.”

範寧對杜邦的耐心講解表示感謝。

杜邦將書塞回書櫃:“不用客氣,它們就在你的辦公室,研習神秘主義文獻是有知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你需要在此之上投入更多的時間.”

範寧點頭,今晚的拍賣之約結束後,離下週六的音樂沙龍還有近十天,自己除了組織排練,的確需要把更多時間用於研習這些文獻。

“不過,我在研究神秘主義時,應該會接觸到很多隱知吧,怎麼避免風險呢,是每次都需要構造什麼秘儀?”

範寧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這正是今天神秘學課程所要討論的內容.”

杜邦嚴肅說道。

“有知者的兩大因素就是隱知和靈感,當時會長應該對它們作了初步解釋,並且警告了你暫時不要貿然接觸隱知,對吧?”

“沒錯.”

範寧微微頷首,“後來我唯一接觸的,只有晉升時初識之光灌輸的隱知.”

“隱知有風險,但又是有知者的另一半因素,我們的宿命就是深入其間,日夜求索。

所以你需要了解隱知的範圍,以及理解為什麼會有危險,還有如何在接觸中規避危險.”

範寧擺好紙張,握住鋼筆,正襟危坐,認真得像個高中學生。

“之前會長是如何向你解釋隱知的?”

杜邦發問。

範寧略作回憶:“隱秘的知識、非理性的知識、超驗的知識,他舉了例子,比如關於見證之主的起源與奧秘的知識,就是一種隱知.”

“沒錯.”

杜邦從筆筒抽出了一支鉛筆。

他飛快地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圈,又在其之下畫了四個小橢圓。

分別寫下了五個單詞後,將白紙旋轉,對著範寧。

“這是隱知的1+4分類框架.”

範寧看見杜邦的食指先抵在了大圓圈上,它對應的單詞為——「秘史」“秘史,是隱知的核心,也是源泉.”

杜邦嚴肅地作出解釋。

“歷史是已逝之時在世人記憶中的投影,居於世界表象的無知者,記載了他們所能銘記之事物。

而那些掩蓋在重重迷霧之後的事件真相,不為人知的隱秘過往,就是秘史.”

“有知者研習秘史,就是透過解讀這些禁忌的、隱晦的、模糊的、模稜兩可的、甚至互為悖論的歷史資訊碎片,揭示了世界表象之外的本質和構成,瞭解了見證之主的起源、演化與紛爭,知曉了祂們的神名、尊名,祂們所代表的規則,執掌的相位,理解了祂們的意志是如何影響著世界的程序.”

隨後杜邦的手指在紙張上移動,依次停留在後四個橢圓形的單詞上:“以「秘史」為源泉,我們才有了後面四種次生的隱知大類——”“「移湧」:關於移湧存在的知識,關於探索的記錄,地點、座標、輝塔、門扉和神秘物質的資訊.”

“「相位」:關於七種相位的知識,它們如何從輝光折射而出,它們如何區分、表徵,它們代表了怎樣的準則,如何研習與實踐它們.”

“「秘儀」:關於溝通見證之主的方法論,關於秘儀背後的原理,如何構造祭壇、祭品、秘氛、禮器、音樂、禱文,如何調和相位,揚升能量.”

“「有知者」:關於我們本身,如何練習控夢法,如何在移湧中求索,如何在輝塔中攀升,如何拆解隱秘靈感,如何呼叫無形力量.”

自此,一個以秘史為核心的“1+4”隱知體系框架,清晰地呈現在了範寧的心中。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接受隱知會有風險.”

杜邦又從後面的書櫃找出了一本大書,封面舊而華麗,主要用銀質打造,葉脈與花紋的雕刻十分精緻。

“《論代價與起源》,發行於第3史早期的寓言集,作者自稱其身份為語言學家、民俗學家。

他表示自己用圖倫加利亞語‘勉強翻譯’了幾篇原文為‘古查尼孜語’的寓言故事,對隱知傳遞的危險性作出警告式的註解,並在後半部分推測出了幾種規避風險的方式...”說到這,杜邦把文獻緩緩攤開;“這本書主體是圖倫加利亞語,作者所稱原文的‘古查尼孜語’,只是附了零散的插圖式的手抄稿,沒有人看得懂。

我先把圖倫加利亞語用霍夫曼語讀你聽聽,你以後要研究神秘主義,圖倫加利亞語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性語言...”坐在對桌的範寧,此刻眼神卻陡然聚焦,心臟突然砰砰狂跳!那些零散的“古查尼孜語”手抄圖例,雖然對他來說是倒著的,但是!——他伸出手,緩緩地把文獻朝自己這側旋轉。

這是一種以奇怪方式呈現的...中文!為什麼要說奇怪,一是因為這些字形和筆畫都被詭異地改變過,以一種比範寧前世“火星文”還離譜的方式。

二是因為,字的區域性順序也是打亂的。

有一種“所周眾知,中文排的列序順不影閱響讀”的感覺!這兩種因素合在一起,導致範寧一個地道的大吃貨國人,閱讀起來都特別地吃力!“怎麼了?”

杜邦看到範寧把書轉了過去,心生疑惑。

------(有幾位筒子說要建群,我也不確定現在有多少人,看到這裡有意願的留個言我康康?•᷄ࡇ•᷅)(更新:從簡介下面可加入)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手握天機穿越異世界開局一部手機

晚秋蝴蝶

黎明之下的輻射

雨巷清風

廢我?我滅你滿門!

無恥小兒永無恥

至尊星帝

光輝歲月

青山玄奇錄

莫羽輕凡

玄幻穿越之我的法寶多到用不完

司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