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語錄】凡才力得之天稟者不足喜,得之人事者乃可據。

厲志以廣之,苦學以踐之,才力無不日長者。

木之漸也,盈科而進;水之漸也,積時而高。

才力之增,亦在乎漸而已矣。

【曾國藩軼事】曾國藩曾自述生平有“三恥”:“學問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恆星五緯亦不認識,一恥也;每作一事,治一業,輒有始無終,二恥也;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遲鈍而不適於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三恥也.”

並對兒子們說:“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

他所說的做任何事都有始無終是出於對自己過高的要求,我們並不能當之確是如此;惟有天文算學可說是曾國藩終生未雪之“恥”,因為在曾國藩求學讀書的時代,這些內容本不在一般讀書人的求知視野之內,隨著鴉片戰爭後列強侵略的步步深入,天文算學這些科技新知才逐漸被中國的先進人物所看重。

曾國藩是晚清洋務運動的發起人,正是在大力引進西方科技知識的過程中,他才認識到自己原有知識結構的缺陷並以之為“恥”。

但此時的曾國藩已經年屆耄耄,不可能再系統地專研天文算學等科學知識了。

然而,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努力,透過向手下的科技人員求教,初步瞭解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知識,也基本認清了一些天文星宿,在曾國藩的影響和督責下,其次子曾紀鴻成為一位有相當成就的算學家。

正如曾國藩在同治元年(1862)的家書中所說:“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恆,近五年深以為戒,現在大小事均尚有恆”。

可見曾國藩的恆心也是經過多年磨勵才形成的,而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便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曾國藩這種做事有定程、持之以恆的方法和精神對其子弟門生產生了很大影響。

他的兒子們在他的督責下,每日都要摹寫小楷,隔幾日便要作詩文一篇,並寄給他過目,即使在與太平軍激戰的時期也從未中斷。

曾氏後人代有人才出,與這種要求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的四大弟子之一,以古文著稱的吳汝綸常慚愧自己不能像老師那樣“事有定程,仕學兼進”。

在做事有恆方面,曾國藩的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典型的榜樣。

【智慧解讀】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其實在事情開始之後把它堅持到最後更難!許多事情,往往是一開始時都有一股子衝勁,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就覺得厭煩了。

所以說,做事有個好的開頭固然非常重要,但好的開頭也只是意味著好的前景,不代表好的結局。

任何事情的成功不僅需要“善始”,更需要“善終”,堅持到最後,這個結局才完美。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未來產生形形色色的設想和計劃,有毅力的人選擇堅持,如曾國藩,最後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沒有堅定信念的人在遭遇了困難之後,知難而退,另行選擇,然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樣的過程,一直無法獲得成功。

因為他們的一生都在制定計劃,更改計劃……這樣的人只能成為成功者的陪襯。

“木之漸也,盈科而進;水之漸也,積時而高。

才力之增,亦在乎漸而已矣.”

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正確的選擇有毅力,堅持不懈,像剛開始時的狀態一樣,始終進取,那麼他做任何事就都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餘暉

夏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