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諶的反覆無常,劉觴並沒有在意。

太皇太后一心想讓宰相郭慶臣成為會盟特使,因此十足著急召開廷議。

沒過二日,廷議便在中朝宣政殿再次召開。

因著不是大規模的朝議,所以前來宣政殿廷議的,都是有頭有臉的臣子,眾人列班入座,等待著太皇太后和天子出席。

李諶進入宣政殿,眾人跪拜,定眼一看,垂簾之後空無一人,想來是上次太皇太后受挫,所以這次想要壓軸出場,給李諶一些顏色。

太皇太后雖然失去了兵權,但仍然垂簾聽政,所以太皇太后不出現,李諶是無法召開廷議的,眾臣默默的等候著,一時間整個宣政殿靜悄悄,誰也不敢說話。

一直等了半個時辰,才聽到輕微的腳步聲走來,是宮女簇擁著太皇太后姍姍來遲了。

太皇太后在垂簾後坐下,扶著自己的額頭道:“老身年紀大了,一早起來犯了頭風,因而來晚了,陛下不會怪罪老身罷?”

是不是犯了頭疼,李諶不得而知,但太皇太后顯然是想給他下馬威。

李諶繃著笑臉,一臉孝順的道:“奶奶您言重了,孫兒怎會怪罪奶奶呢?”

太皇太后道:“這就好,讓諸位也久等了,開始廷議罷……上次說到哪兒了?與吐蕃的會盟特使,老身以為,這特使一職,事關重大,交給宰相來辦最好不過了.”

李諶一反常態,道:“其實朕也覺得,宰相乃百官之首,能任職宰相之人,一定是我朝扛鼎之臣,會盟特使一職交給宰相再好不過.”

太皇太后吃了一驚,才過了二日,陛下怎麼突然轉了性子?這太不尋常了,其中一定有貓膩兒。

果不其然,李諶又開口了:“只是……這宰相.”

“怎麼?”

太皇太后咄咄逼人的道:“郭慶臣自從任職以來,夙興夜寐,一刻也不敢耽擱,雖不說是什麼大功之臣,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陛下方退兵了吐蕃,難不成還要撤職宰相?”

群臣立刻喧譁起來,如果李諶因為吐蕃的事情,便得意起來,大刀闊斧的撤職了宰相,那麼朝臣便會唇亡齒寒,人人自危,也害怕自己成為第二個郭慶臣,觸動了大部分之人的利益,便不會再有人支援年輕的天子了。

李諶一笑,道:“太皇太后您誤解了朕的意思,郭慶臣盡職盡責,對我大唐肝腦塗地,朕全都看在眼中,又怎麼會誤解了去呢?這樣的忠臣,自然要繼續為我大唐盡忠,只是……”李諶話鋒一轉,道:“只是郭慶臣這些年盡忠職守,朕聽說積勞成疾,加之年歲漸長,朕實在不忍心看他如此病體纏身,朕心何忍啊!所以……朕準備效仿老祖宗,由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三省中,推選十人宰相,以十日一輪,輪流當值,當然了,這首席宰相,還是郭慶臣不變.”

太皇太后愣在當場,就連見過大風大浪的郭慶臣也愣在當場。

十個宰相!十天一輪!輪流當值!在大唐的確有這樣的先河,別說是十日一輪了,其實後來為了避免宰相專權,也有一天一輪的決策,因為有先河,所以都是合情合理的。

郭慶臣身子一個踉蹌,道:“陛下……”十個宰相,豈不是將一個宰相的權利,直接瓜分成了十份?以後宰相的威嚴便會大大下降,就算郭慶臣是首席宰相,那也不過是個虛名,這和漢朝的推恩令有什麼區別?他剛想要反駁,劉觴如約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英明!輪流任職宰相,老祖宗素來有這樣的先河,也不算是破壞了規矩,又能減輕郭宰相肩頭的壓力,陛下何止是英明,更是仁慈為懷,處處為我等臣子著想,實乃卑臣們的福氣!”

劉觴這拍馬屁的功夫,指鹿為馬,簡直人神共憤。

郭慶臣不服氣,還想繼續說:“陛下……”只是他的話第二次被打斷了,劉光不愧是阿爹,立刻跟上拱手:“陛下身居高位,卻能為臣子著想,卑臣們何德何能,誠惶誠恐,唯獨以死相報!”

郭慶臣兩次被打斷,氣得臉色漲紅,這事關他的利益,也關乎到郭氏的利益,怎可善罷甘休,必須據理力爭,第三次開口道:“陛下……”“陛下.”

沒有任何意外,第三次也被打斷,只不過這第三次打斷他的人,並非是劉氏派系中人,而是……江王李涵。

李涵自從離開神策軍牢營,變得乖巧了不少,上次兵權的事情,李涵就一句話也沒說,並不摻合其中。

但這次不一樣。

李涵身為江王,正巧在尚書省門下供職。

要知道三省之中,中書省負責草擬文書,門下省負責稽核文書,而尚書省則負責實行文書,因而尚書省是負責實踐的部門。

上面傳達旨意,尚書省負責幹活,這幹活最多的人,往往是三省之中最為費力不討好的,有問題尚書省兜著,有功勞中書省拿著。

如果按照李諶所說,十人宰相,從三省選拔,輪流當值,那便是尚書省的出頭之日,李涵身為尚書省一員,自然喜聞樂見。

李涵當即站出來,道:“十人當值,自古便有先河,也是老祖宗的規制,陛下實行老祖宗的規制,既能體恤群臣,又能分理國務,實乃良策!臣弟附議!”

李涵素來溫潤如玉,在朝廷中建樹頗高,人氣也高,他站出來附議,其他臣子一看,有利可圖,還能隨大流,何樂不為?當即也紛紛站出來。

“臣也附議!”

“陛下英明!”

就連同為中書省官員,也有人站出來附議,其實道理很簡單。

三省推舉一共十名宰相,那也就是說,每個省起碼推舉三人出來還有富餘,中書省已然有了一個宰相郭慶臣,還可以再推舉最少兩名宰相,這可是極好的往上爬的機會,中書省的官員能放過嗎?贊同的官員,猶如雨後春筍,別看只是廷議,十有八*九全都附議,郭慶臣和太皇太后一時間竟變得孤立無援起來。

“不好了!太皇太后暈倒了!”

“快!御醫,太皇太后暈倒了!”

“御醫!快傳御醫!”

太皇太后丟了兵權之後,又丟了宰相,頭風發作不過是個藉口,哪知現世報來的太快,頭風真真兒的發作了起來,一個不慎昏厥了過去,宮女們七手八腳的將太皇太后抬回興慶宮。

沒了太皇太后坐鎮,廷議就更加方便了,宰相郭慶臣儼然被淹沒在附議的浪潮之中,根本沒有回嘴的餘地。

李諶微笑:“如此,既然全數透過,那便這麼辦了.”

他看向江王李涵,道:“李涵.”

“臣弟在.”

李諶道:“三省之中,你是第一個應和輪值宰相的,既然如此,那就由尚書省選拔*出來之人,首先當值這個宰相,十日之後,依次替換下去.”

李涵驚喜無比,沒想到上次受到了吐蕃細作的牽連,天子還能重用自己,當即拱手道:“臣弟定不辜負陛下所望!”

李諶點點頭,又道:“既然如此,會盟特使的事情,便由宰相領著三省商議商議,朕心中惦念太皇太后的病情,今日廷議散了罷.”

郭慶臣根本沒能說上話,李諶以太皇太后為藉口,散了廷議,眾臣跪拜作禮,紛紛離開宣政殿。

因為要決定會盟特使一職,所以群臣散朝之後,還要去中書門下的政事堂議事,今早決定特使人選。

郭慶臣渾渾噩噩的跟著群臣來到中書門下,往日裡他一入門,群臣立刻便會簇擁上來,寒暄的寒暄,恭維的恭維,而今日……郭慶臣進了政事堂,眾人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後繼續拱手恭維政事堂上手之人。

自然便是今日剛剛當值宰相的江王李涵!李涵笑得一派溫文爾雅,謙虛的道:“都是為了陛下分憂,都是為了我大唐的社稷,晚輩何德何能,還要請中書門下的各位扛鼎之臣多多提攜,多多指正.”

“江王您太客氣了!”

“正是呢!誰不知江王殿下您可是咱們長安城的第一才子,才華橫溢,建樹非凡,您做這個宰相,那是眾望所歸啊!”

李涵接受著眾人的追捧,這才施捨給郭慶臣一個眼神:“郭國老,您來了?快請入座.”

郭慶臣的臉色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紫得蒙著一層灰白,顫巍巍坐下來。

李涵以主人家的身份道:“諸位都知道,吐蕃特使馬上便要入長安,會盟特使一職必須要立刻遴選出來,各位可有什麼推舉的人選?不要拘束,儘管直言.”

郭慶臣本想推舉自己的,但如今他連宰相都不是,沒有宰相特權,而李涵並非郭氏之人,也不會為郭氏考慮,郭慶臣黑著臉,沒有開口自討無趣。

便在此時……“諸位都在啊.”

有人閒庭信步的跨入中書門下的政事堂,笑得一臉親和,正是宣徽使劉觴!“宣徽使!”

“宣徽使您怎麼來了?可是陛下有什麼旨意?”

劉觴一走進來,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最近郭氏接連受挫,那最得意的可不就是劉氏了麼?劉觴已然成了皇上跟前的大紅人,比往日裡更紅!劉觴笑眯眯的道:“各位不必拘禮,小臣隨便來看看,並不是陛下有什麼旨意,都坐都坐,千萬別站著.”

群臣這才重新落座。

李涵眯了眯眼睛,這些日子他多少了解了一下劉觴此人,此次吐蕃退兵,便是劉觴的手筆,李涵覺得自己不能得罪了劉觴,主動把最上手的位置空出來,自己向後坐了一位。

對劉觴道:“宣徽使,您請坐.”

“使不得使不得!”

劉觴“假惺惺”的擺手:“這個位置,可是宰相的位置.”

李涵溫文爾雅的一笑:“什麼使不得?宣徽使為我大唐盡心盡力,這座位不過一個虛名罷了,誰規定政事堂的這個位置,便是宰相的位置?”

誰規定的?還不是郭慶臣規定的?只可惜他現在不是宰相。

劉觴笑道:“那便……卻之不恭了.”

他坐下來,掃視了一眼眾人,幽幽的道:“其實此次呢,小臣前來,是準備毛遂自薦的.”

郭慶臣心裡更是咯噔一聲,自薦什麼?中書門下還有什麼空缺,不就是會盟特使一職麼?劉觴是宣徽使,那是妥妥的宦官!按理來說,會盟特使何其尊貴,怎麼能讓一個太監去當呢?但劉觴,可不是一般的太監。

他是樞密使劉光的乾兒子,又是新帝眼前的大紅人,在大明宮內說一句隻手遮天,絕對沒有人敢反駁。

更別說他剛剛幫助天子奪回兵權,三言兩語將郭慶臣拉下宰相馬背。

若有人敢忤逆了劉觴的意思,都要自己掂量掂量!劉觴笑道:“陛下近日為了吐蕃特使之事,食不下咽,夙興夜寐,小臣看在眼中,心疼的厲害,所以……便想毛遂自薦,自己攬了這苦差事兒,為陛下分憂.”

什麼苦差事?分明是油水大大的差事!劉觴環視四周,道:“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呢?”

郭慶臣第一個反對,道:“宣徽使,這……”他的話還未說完,劉觴突然端起茶杯,但並非飲茶,而是“哆!”

一聲狠狠撂在桌案上,發出一聲脆響,幽幽的笑著:“宰相大人,哦不,郭國老,您是對小臣的自薦,有什麼異議嗎?”

劉觴這一改口,彷彿在提醒郭慶臣,他現在根本不是宰相,只是一箇中書省的國老,便算是說出什麼來,也沒人會採納他的意見,反而丟了臉面。

郭慶臣輔佐兩朝,怎麼能不知道這個道理,當即臉皮氣的發抖,卻只能喃喃的道:“沒有、沒有……”“既然沒有,”劉觴笑眯眯,一臉民主的道:“也就是說,國老十分贊同小臣自薦會盟特使了?”

郭慶臣咬著後槽牙,實在說不出贊同的話。

李涵則是一笑,乾脆將特使一職做了順水人情,道:“誰不知宣徽使為陛下分憂,能力出眾?若是宣徽使能挑起會盟的大梁,那是再好不過,我等也不必如此憂心忡忡了,各位說,是也不是?”

“是啊是啊!”

“無錯!宰相說的正是!”

“卑臣也覺得宣徽使極為適合宰相一職!”

中書門下哪有一個敢反駁的,全都點頭稱是。

劉觴挑了挑眉,理了理自己的袍子,將奸臣的氣場開到最大,真別說,這做權臣果然有被爽到。

劉觴微笑道:“如此,甚好.”

天子李諶以探望太皇太后為藉口,離開了宣政殿,但他並沒有去興慶宮,畢竟太皇太后現在最不想見到的人,必然是自己個兒了,若是自己真的去了興慶宮,真怕太皇太后從此撅過去,一睡不醒。

李諶回了紫宸殿,心情大好,他活了兩輩子,從未這般暢快過。

李諶道:“魚之舟,去把宣徽使給朕叫來.”

“回陛下,”魚之舟道:“廷議之後,宣徽使去了中書門下的政事堂,說是等得到了會盟特使的身份,再來向陛下回稟.”

李諶微微蹙眉,劉觴竟然去了中書門下,還想做會盟特使。

會盟特使一職,李諶心中的最佳人選就是劉觴,不是劉觴便是劉光,畢竟他現在和劉氏結盟,最為信任這二人。

但成為會盟特使十足不易,還會惹人話柄,沒成想劉觴竟然主動去請這個職位。

李諶心中有些不放心,劉觴這般去了中書門下,中書門下可不是宣徽院,也不是樞密院,更不是內侍別省,劉觴會不會被三省擠兌?乾脆站起身來,道:“隨朕去一趟中書門下.”

“是,陛下.”

李諶急匆匆來到中書門下,生怕劉觴被三省排擠嘲笑,哪知道剛一走到中書門下的大門邊,便聽到裡面“歌功頌德”的馬屁聲。

“宣徽使果然聰敏通達!”

“是啊是啊,怪不得陛下寵信宣徽使!”

“像宣徽使如此忠心耿耿之人,陛下不寵信,還能寵信什麼人呢?”

“正是!宣徽使乃我輩之楷模!想必此次會盟,有宣徽使作為特使參加,必然能馬到功成!”

李諶:“……”和李諶想象中,委屈、無助、弱小、可憐的樣子一點兒也不一樣,他抬起手來揉了揉額角,果然是朕想多了!從戶牖看過去,便見劉觴眾星捧月的坐在中間,笑眯眯的將眾人阿諛奉承悉數笑納,還連連擺手謙虛:“沒有沒有,各位言重了,小臣只知道盡心盡力,一心想著陛下,心中再也裝不下旁人.”

只想著朕……再也裝不下旁人?這話聽起來……好像表明心意的愛慕之辭。

李諶心竅狂跳,登時有一種頭暈腦脹的感覺,看著劉觴那猶如點漆一般璀璨的眸子,飄飄然起來,總覺得劉觴的笑容十分惹人,彷彿有感染力一樣,讓李諶的唇角也牽扯了起來。

笑著笑著,李諶一愣,朕這是在做什麼?傻笑?為何要看著一個閹人傻笑?朕絕不能被這閹人魅惑住!李諶想到此處,便聽到劉觴的聲音傳來:“既然如此,那本使今日先告退了,還要去紫宸殿覆命.”

李諶下意識的後退一步,掩藏在政事堂的院牆後面。

魚之舟奇怪的看著李諶,陛下這是什麼用意?為何突然躲躲藏藏?李諶拉了拉魚之舟,示意他也躲過來,魚之舟趕緊退了幾步,也躲藏在院牆下面。

踏踏踏……是跫音,劉觴果然從政事堂走了出來,並沒有看到躲藏在院牆下面的李諶與魚之舟,施施然的往紫宸殿的方向而去。

李諶見劉觴走了,狠狠鬆了一口氣,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魚之舟試探的道:“陛下?”

李諶這才回過神來,咳嗽了一聲,道:“走,回紫宸殿.”

李諶偷偷摸摸的來看牆根兒,這會兒劉觴去紫宸殿覆命,李諶又緊趕慢趕的抄近路,從紫宸殿的後門進去,這一路小跑,大冬日裡的出了一身的熱汗。

“陛下,宣徽使求見.”

小太監走進來通報。

李諶眯著眼睛思量,劉觴也不知有什麼魅惑人心的邪辟之術,若朕再與他這般親近下去,沒有腐蝕劉觴,反而被他魅惑了去。

李諶沉聲道:“不見,就說朕沒空,讓他先回去.”

魚之舟跟著李諶一路小跑回來,他沒有天子那高大的體魄,一路跑來呼呼喘著氣,豆大的汗滴往下淌,衣領子都溼了。

陛下緊趕慢趕的跑過來,竟然不見宣徽使?那為何急匆匆跑回來?難道便是為了回覆“不見”這兩個字?但魚之舟素來是內明之人,也不多問,恭敬的道:“是.”

魚之舟走出紫宸殿,對劉觴道:“宣徽使,陛下還有要事處理,暫時無法傳召宣徽使,宣徽使先請回罷.”

劉觴也沒多想,他哪知“青春期”的年輕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點點頭,有些奇怪的打量著魚之舟道:“魚公公,天氣……這麼熱嗎?你流了好多汗.”

魚之舟:“……”不是天氣熱,是從中書門下跑回紫宸殿,累的。

劉觴成為會盟特使,之後這些日子便忙碌起來,眼看著會盟之日將近,吐蕃特使奉命入長安城朝拜,有很多事情需要當面與李諶敲定。

但不知李諶這些日子怎麼的,竟如此忙碌,一天到晚到底忙些什麼也說不上來,反正劉觴去了八趟紫宸殿,八趟全都被魚之舟攔在外面。

“宣徽使,陛下有公務再忙.”

“宣徽使,陛下還在忙.”

“宣徽使……”劉觴這次不等魚之舟說完,抬手製止道:“不必說了,陛下依然在忙,對不對?”

魚之舟尷尬的點點頭,道:“宣徽使請晚些再來罷.”

劉觴心中奇怪,會盟這麼大的事情,自己要當面與天子核對細節,天子天天忙,時時忙,刻刻忙,也不知道忙著打什麼飛機。

劉觴留了一個心眼,裝作離開,其實並沒有離開,很快有小太監找魚之舟,魚之舟暫時離開了一小會兒。

劉觴一看,機會來了,立刻重新回到紫宸殿門口,正好有一個宮女端著茶水,準備送進去。

劉觴很自然的接過茶水承槃,道:“我送進去便好.”

那宮女見到是宣徽使,一來不敢違逆,二來也知道宣徽使是陛下眼前的紅人,三來李諶想要疏遠魅惑人心的劉觴,這事兒只有魚之舟知曉,所以並未阻攔,恭恭敬敬的將茶水遞給劉觴。

劉觴捧著承槃順利入內,天子李諶坐在紫宸殿內室的案桌邊,正低頭批看文書,微微蹙眉,專心認真,那模樣還有點小嚴肅,與平日裡油膩的小奶狗形象完全不一樣。

都說工作中的男人是最帥的,這話對於李諶來說一定也不假。

劉觴沒說話,將承槃放在案桌上,倒了一杯茶,雙手遞給李諶。

李諶都沒抬頭,順手接過去,道:“魚之舟,還有沒有新送來的文書了?”

劉觴站在李諶身後,回話道:“回陛下,沒有新的文書了.”

“咳——”李諶一口茶水下肚,突聽“魚之舟”的嗓音變了,險些嗆著自己,連忙用袖袍遮住自己的嘴唇咳嗽。

一面咳嗽一面震驚得道:“劉觴?”

劉觴笑眯眯的道:“回陛下,是小臣.”

李諶放下茶杯,有些許的不自然,道:“你怎麼來了?”

劉觴道:“陛下,小臣是來回稟吐蕃使者入長安的事情.”

“這樣……”李諶的眼眸很不自然的晃動了兩下,只要朕不去看那魅惑人心的劉觴,便不會被魅惑。

劉觴奇怪,陛下只管低頭說話,怎麼連看自己都不看一眼?“陛下……”劉觴一句話沒說完,李諶突然道:“朕還有重要的文書要看,你先退下罷.”

劉觴低頭看了看案桌上全部批看完畢的文書,道:“這文書……陛下不是全都批看完了麼?”

李諶道:“朕……朕還要重新批看一遍!”

劉觴:“……”李諶堅持道:“你先出去,快出去.”

劉觴沒法子,被李諶“轟”了出去,一臉迷茫的站在紫宸殿門口,喃喃自語:“難道我失寵了?沒道理啊,嘶……天子心,海底針.”

魚之舟只是離開了一小會兒,沒想到劉觴趁亂混了進去,回來之後趕緊去請罪。

“小臣該死!”

李諶揉了揉額角,擺手道:“罷了,起來罷.”

李諶的文書全都批看完了,其實壓根兒沒有事情忙,他剛才見到了劉觴,心中有些煩亂。

不見之時,李諶心中還能平息一些,這一見到,心竅彷彿煮沸的滾水,不停的撲騰著,心緒難寧,煩躁不安。

李諶乾脆站起來道:“去太液湖散散.”

“是,陛下.”

李諶離開紫宸殿,隨便走走,來到太液湖附近散心。

他剛一過來,便聽到銀鈴一般的笑聲。

“嘻嘻嘻!”

“宣徽使的嘴巴真甜!就屬你會哄人!”

這聲音很有辨識度,可不是郭芳儀麼?而另外一個聲音笑著回答:“芳儀娘娘您這般說,旁人定要誤會小臣在拍馬屁,可小臣說的都是實話,字字出於肺腑,放眼整個大明宮,別說是大明宮,就算是整個長安城,整個大唐,再也沒有一個人能比芳儀娘娘您還要出挑了呢!”

這聲音……是擾亂李諶心緒的最會魁首——劉觴!太液湖畔,郭芳儀正在賞景,站在旁邊“阿諛奉承”,滿嘴“甜言蜜語”之人,可不就是宣徽使劉觴嗎?郭芳儀道:“陛下這些日子也不來拾翠殿,我這會子百無聊賴的,也多虧了你能說兩句話.”

太皇太后被奪了兵權,宰相郭慶臣又變成了輪流宰相,這會兒誰也沒心情去管郭芳儀,郭芳儀又是喜愛熱鬧之人,一個人在宮裡憋悶的慌。

劉觴正好路過,看到郭芳儀一個人吹風,便走過去說兩句話。

這郭芳儀其實心思很淺,屬於不服就乾的型別。

按理來說,她也是郭家的人,太皇太后厭惡劉觴,郭芳儀也該跟著厭惡才是,但郭芳儀覺得那是政事兒,和自己這個芳儀無關,她也懶得去管那些,又覺得劉觴幫助自己給楊四娘難看,那一定就是好人了。

郭芳儀笑著和劉觴聊天,李諶全都看在眼中。

好啊,好一個邪辟佞臣,魅惑人心的功夫真是不分男女,魅惑了朕不說,這一轉眼就去魅惑宮妃,本事可真真兒的大!李諶心中燒起無明業火,火冒三丈,郭芳儀與劉觴的笑聲就是滾油,噼裡啪啦的澆在火上。

李諶陰沉著臉走過去,彷彿後背靈,幽幽的道:“在說什麼,笑得這般歡愉,朕也想聽聽呢.”

郭芳儀驚喜道:“陛下?”

劉觴則是道:“陛下忙完公事了?”

李諶:“……”劉觴好不容易抓住天子,怎麼能放過,他有好些事情需要對李諶稟報的。

李諶這次是主動走出來的,沒道理逃走,也覺得逃走並非天子所為,當即咳嗽了一聲,道:“朕與宣徽使還有正事兒要談,郭芳儀,你先退下罷.”

郭芳儀離開之後,二人回了紫宸殿,李諶幽幽的道:“宣徽使倒是與郭芳儀聊的投機.”

劉觴眨了眨眼睛,難道因為天子是重生的,所以覺得我在勾搭他的妃子?因此吃醋了?劉觴趕緊表明忠心道:“陛下誤會了,小臣只是偶遇芳儀娘娘.”

他說著,趕緊岔開話題,又道:“陛下,吐蕃談和特使春日便會抵達長安.”

李諶“嗯”了一聲,說起正事來,李諶嚴肅了不少,道:“吐蕃特使,可是沒廬氏?”

“回陛下,正是.”

之前說過,吐蕃有四大尚族,琛璃的琛氏,便是四大尚族之一,也是四大尚族之中,最為古老的一支。

而這次委任成為吐蕃特使的侍者,乃系四大尚族另外一支——沒廬氏。

沒廬氏的背景雖然沒有琛氏那麼古老,但就目前開來,在四大外戚之中,是地位最高深的,足以碾壓其他三個尚族。

琛璃之所以背井離鄉,混入中原成為細作,其實就是想要為琛氏立功,只要琛氏有功,便能打壓沒廬氏,將沒廬氏踩在腳下,順利登頂吐蕃。

只可惜,事與願違。

劉觴道:“這沒廬氏與琛氏素來不和,琛璃又是琛氏不受寵的庶子,按照吐蕃現在的態度來看,不管是沒廬氏,還是琛氏,基本都放棄了琛璃,陛下……小臣以為,不如趁此良機,利用沒廬氏來分化琛璃,讓琛璃投誠大唐。

這琛璃在吐蕃雖不受寵,但他終歸是琛氏正宗,知曉很多吐蕃的內細,若能收歸己用,往後吐蕃也會忌憚陛下一二.”

李諶點點頭,不得不說,劉觴說的有道理。

“既然如此,”李諶道:“收服琛璃的事情,便交給阿觴了.”

“是,陛下.”

劉觴遲疑了一下,李諶奇怪的道:“怎麼,還有事兒?”

劉觴點點頭,笑道:“其實……是這樣的,陛下。

太皇太后那面兒最近很是不歡心……”畢竟丟了兵權,宰相之位又被一分為十,老太太何止是不高興,是不高興到了極點!劉觴道:“吐蕃特使來訪,近些時日陛下都要專心應對吐蕃事宜,若是太皇太后拖後腿,事情便難辦了,不如……安撫一下太皇太后.”

“哦?如何安撫?”

李諶道:“看你這樣子,是有法子安撫.”

劉觴使勁點頭:“陛下不防重新升郭芳儀為郭貴妃,也算是對郭氏的安撫和恩典了.”

“郭芳儀?”

李諶立刻回頭去看劉觴,雙目緊緊盯著他。

劉觴一愣,郭芳儀怎麼了?小奶狗為何用一副抓姦的眼神盯著自己?李諶心中千迴百轉,這個奸佞,都與朕親也親過了,更親密的事情也不是沒做過,竟然讓朕升郭芳儀為貴妃,難道他心裡便沒有別的想法麼?劉觴見陛下的眼神不太對勁兒,狠呆呆的,遲疑著又道:“陛下抽些時日,往拾翠殿走一走,多看望看望郭芳儀,也能讓太皇太后……”不等劉觴說完,李諶的眼神更不對勁,劉觴有一種錯覺,好像自己是大豬蹄子負心漢一般!李諶心裡酸的厲害,涼颼颼的道:“好啊,朕這就封郭芳儀為貴妃,你滿意了?”

劉觴:“……”我滿意個啥啊。

李諶不等劉觴說話,一甩袖袍道:“朕乏了,你出去.”

劉觴更是一頭霧水,拱手道:“小臣告退.”

劉觴二話不說,退出紫宸殿,李諶一看又是來氣了,冷笑道:“好啊,讓你走就走,還真是聽話.”

魚之舟也是一臉迷茫,道:“陛下……需要小臣將宣徽使請回來麼?”

李諶涼涼的道:“不必.”

魚之舟:“……”吐蕃特使來訪,劉觴身為會盟特使,特意來到長安城最南面的明德門迎接,而天子李諶為表達重視,則在大明宮丹鳳門內的含元殿迎接。

車馬粼粼,一輛輛載著吐蕃特產的輜車緩緩停下,當頭一輛華貴馬車中,步下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

那男子一身吐蕃的裝束,身材高大,肩膀寬闊,面容猶如刀削斧砍一般冷峻,分明是一張冷峻的容貌,卻帶著精明的微笑。

劉光站在劉觴身側,低聲道:“沒廬赤贊.”

會盟特使沒廬赤贊,乃是沒廬氏小輩之中的翹楚,這次吐蕃主動求和,會盟對他們來說不利,派來的特使必然需要精明睿智,且能說會道,善於斡旋。

劉光低聲道:“沒廬赤贊為人功於心計,素有心狠手辣之稱,觴兒要當心他.”

劉觴點點頭道:“放心吧,阿爹.”

沒廬赤贊走過來,作禮道:“外臣見過宣徽使特使.”

劉觴笑眯眯的道:“特使客氣了,請入內!聖人十分重視這次會盟,特意在含元殿相迎.”

沒廬赤贊十分恭敬:“多謝聖人.”

劉觴引著車隊,一路從明德門穿入,橫穿長安大道,來到丹鳳門下。

李諶帶領百官,站立在含元殿的垂帶踏跺之上,見到吐蕃特使前來,往前走了幾步以示恩寵。

沒廬赤贊毫不託大,果然是以戰敗的姿態前來請和,主動走過去,恭敬的作禮:“外臣沒廬,拜見聖人!”

李諶親自扶起沒廬赤贊,笑道:“特使請起,特使一路舟車勞頓,朕為特使準備接風酒,等特使下榻安置之後,晚些在宮中還有接風燕飲.”

“魚之舟,端酒來.”

“是,陛下.”

魚之舟雙手擎著一隻承槃,承槃上蓋著紅布,兩隻酒盞安置其上,他垂首走過去,恭恭敬敬的道:“特使,請用接風酒.”

沒廬赤贊伸手去接酒盞,溫潤一笑:“有勞了.”

魚之舟聽到對方的話音,下意識抬起頭來,一瞬間與沒廬赤贊四目相對,這是他第一次如此失態,睜大雙眼,渾身篩糠般一抖,手中送出去的酒盞“啪!!”

一聲掉在上,順著踏跺臺階,一階一階的滾下去。

眾人譁然,這等肅穆之時,竟然發生瞭如此錯誤,簡直有失大唐威嚴!魚之舟卻久久回不過神來,怔愣的杵在原地。

劉觴眼眸轉了轉,他是知道魚之舟的,小奶狗天子身邊的“老人”,為人低調聽話,從來不多說一個字,做事也一板一眼,左右劉觴是沒見過魚之舟如此失態。

劉觴立刻走過去,將魚之舟擋在身後,機智的賠笑道:“特使,實在對不住,驚擾了特使,小臣親自為特使重新斟上接風酒,請特使幸酒.”

沒廬赤贊並沒有任何失態的表現,彷彿不認識魚之舟一般,也並沒有在意魚之舟這個小小的宦官,溫和的笑道:“宣徽使特使言重了.”

他說著接過劉觴遞過來的接風酒,雙手捧著:“外臣敬聖人.”

李諶道:“朕也敬特使.”

魚之舟這才回過神來,連忙垂下頭,戰戰兢兢的撿起地上滾落的酒盞,退到人群之後。

李諶攜著沒廬赤贊繞過含元殿,進入宣政殿,劉觴趁著這個機會,錯後一些,來到魚之舟身邊,小聲的咬耳朵道:“你認識這個沒廬赤贊?”

魚之舟的雙肩微微顫抖了兩下,彷彿是應激反應,把頭垂得更低,輕聲道:“回宣徽使的話,小臣……不識得.”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風生水起

貪嘴的大牛

開局扶貧系統,我能透視大眾餘額

一枝清風

旭旭寶寶

風起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