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九月!皇甫嵩帶領5萬大軍行軍到幽州涿郡的時候,收到了劉虞被包圍在漁陽城的的訊息!他看著幽州的地圖思考現在的局勢!代郡和上谷郡防禦嚴密,修築的防禦工事層層疊疊,一時半會還不會出現危機,只有漁陽郡城有危險。

而漁陽就成為了整個幽州防禦藤甲軍的關鍵了。

一旦漁陽郡失守,藤甲軍就的南北兩翼同時出擊,一路可以進攻右北平郡,斷絕遼東四郡和大漢的聯絡。

一路可以夾擊居庸關,內外夾擊之下即便是居庸關天險也有可能攻破。

而居庸關要是被攻破,整個上谷郡就無險可守,被藤甲軍攻克也只是時間問題。

藤甲軍的就可以便整個上谷郡和漁陽郡連成一片,甚至可以從後方夾擊代郡,而要是代郡被奪取,幽州的燕山防線就徹底被藤甲軍奪取了,整個幽州的防線全面崩潰了。

到時候佔據地利的就變成了藤甲軍的一方,雷公進!可用騎兵四處出擊進攻大漢的軍隊。

退!可以依靠燕山地利防備大漢軍隊的反擊,而他們大漢的軍隊就只能在平原上被動防禦,(這就有點像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大宋,沒有燕山防線,在平原上面對騎兵只能被動挨打)面對藤甲軍的幾十萬騎兵,戰敗只是時間問題!而現在雷公有3萬大軍猛攻漁陽城,城中的漢軍卻只有1萬人,要是城中指揮的將領是公孫瓚,劉備這種猛將皇甫嵩還不擔心,但偏偏城中的卻是劉虞這樣的老好人,這就讓他不得不擔心了!要是劉虞沒有堅守到他的來源,那這場戰爭他們就敗了一半了!想到這裡,皇甫嵩命令道:“大軍急行軍,先鋒爭取在3天內趕到漁陽!”

在皇甫嵩的命令下,整支大軍加快了行軍的步伐,張郃帶領的3000騎兵更是脫離了大部隊直接往漁陽奔過去!而此時王勇帶著3萬大軍來到漁陽已經有十多天了,他出現在漁陽城下,先建立了一個穩固的烏龜流營地,營地建立好之後,他再帶領大軍挖掘了一條水渠截斷了沽水,放幹了漁陽城護城河的水!而後王勇才開始打造,雲梯,衝車,投石機,這些工程一直做了10天,才製造出足夠多的攻城器械!而後王勇把大軍分成3部,每部1萬人,王勇自己指揮一萬大軍進攻漁陽城北門,校尉萬浪指揮一萬大軍進攻漁陽城東門,校尉宋義帶領1萬士兵進攻漁陽城西門!除了大軍之外,每部還配備了上百架投石機第一天攻城王勇把藤甲軍的火力優勢發揮到最大,投擲了5000枚100斤重的石彈,射出了10萬支長箭,整個漁陽城這這些石彈砸的坑坑窪窪,城牆更是遍佈長箭!王勇打出了乾坤一擲的氣勢,可謂豪氣無比!而城內1萬守軍雖然有劉虞這個幽州牧指揮,但如此強大的攻勢,直接砸懵了漁陽城守軍,半個月時間敲敲打打,看著熱鬧但卻沒有都沒有做,但卻沒有想到,一進攻居然猛成這樣,雙方還沒有接觸,幽州軍就損失慘重,一時間漁陽城的守軍士氣衰弱的非常厲害!當天晚上,漁陽都尉田楷激烈對劉虞道:“明公,從今天的攻勢來,藤甲軍器械精良不輸給南北兩軍,弩箭眾多,光今天一日射出的弩箭就有十幾萬支,這樣強大的攻勢,我參軍十幾年時間還從來沒有見過,要是以後藤甲軍的攻勢都是這個樣子,沒有援軍我們必敗無疑!”

長史鮮于輔說道:“援軍不用擔心,驃騎將軍已經帶領5萬大軍支援我們了,想要不了幾天時間就會來到漁陽郡的!只要我們守過這幾天時間,我們就可以反守為攻了!”

奮武校尉嚴綱想了想道:“為了減少損失,我們還是讓士兵都在城牆角下警戒,等藤甲軍丟完石頭,我們在上城牆,從幾天的情況來看,藤甲軍的弩箭雖然多,但我們還可以製造大盾牌來防禦,而投石機就不同了,砸中是人非死即殘!”

鮮于輔擔憂道:“要是藤甲軍趁機攻城怎麼辦?”

嚴綱回道:“這不用擔心,藤甲軍要是想攻城的話是不可行繼續投擲石塊的,只要我們等石頭停止投擲過來,我們就趕快上城牆就可以了,而且要是不放心的話,還可以留一些暗哨在城牆上監視藤甲軍的一舉一動,要是藤甲軍有攻城的打算,我們立馬上城牆就可以了!”

但田楷想了想道:“藤甲軍的投石機對我們危險太大了,我擔心漁陽的城牆承受不住這樣猛烈的衝擊!”

而後他奇怪的問道:“投石機可以砸的這麼準嗎?我覺得要是沒有援軍的話,藤甲軍光靠這些藤甲軍都可以摧毀我們漁陽的城牆!史冊當中有記載光靠投石機就摧毀的城池嗎?”

鮮于輔他們面面相窺,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要不是他們是將門出身,說不定都不知道有投石機這種東西,畢竟這玩意幽州也用不上。

幽州邊軍的敵人是草原上的胡人,他們根本沒有城池,自然也用不上投石機這東西,而投石機用來砸人效果非常差,對付胡人的時候沒有太大作用,但把投石機留在邊郡的話,這些投石機說不定又會被胡人奪走,反而成為他們進攻大漢城池的武器,所以在幽州是沒有投石機的!而在大漢的內地,只會鎮壓一些亂民,更加沒有投石機用武之地了,可以說整個大漢也就是在洛陽城和長安城的武庫當中找得到投石機!這些投石機說不定都是光武時期的產物,而在另一個歷史上,投石機真正大發展的時期還是從官渡之戰開始,現在大漢戰爭還沒有激烈的這種程度,可以說很少有武將見過投石機!而且徐偉投石營和大漢的投石機完全不一樣,大漢的投石機,沒有標準化的部件,而且還是用人力拉扯的,命中全靠信仰,而藤甲軍的投石營卻不同,他們的投石機所有的部件都是標準化產物,連投擲的石頭彈都是打磨過的,重量形狀也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加上投石營的軍司馬都有馬邑專門剋制了彈道的標尺,所以石彈命中率非常高,投石機營一半的石彈可以砸中城牆,而且位置也靠的非常近,對城牆的破壞了極其強大!這個時候劉虞道:“投石機大概是春秋時期出現的一種攻城器械,當時叫石炮,在《墨子•備城門》中列舉了十幾種攻城與守城之法,其中提到了“藉車”,就是我們今天遇到的投石機。

《孫臏兵法•陳忌問壘》中又提到了“投機”,可能就是這種投石機,《范蠡兵法》也有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

只是威力大到可以摧毀城牆的投石機,在史書上還從未有過這樣的記載,想來雷公的投石機應該是經過改良的!鮮于輔聽到墨子忽然說道:“明公,雷公精通百工,我們早就懷疑雷公是不是隱世的墨家傳人,這是不是墨家改進是投石機才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田楷卻嘆口氣道:“雷公是不是墨家傳人,我們猜中有什麼用,關鍵是要想辦法對付雷公的投石機,要是沒有辦法對付這些投石機,我們是守不住漁陽城的!”

嚴綱想了想道:“要不明天,我帶人衝出去,摧毀藤甲軍的投石機,這樣藤甲軍就沒有辦法摧毀我們漁陽的城牆了!”

但鮮于輔卻制止道:“還是不要,我們本就人少,要是子紘你中了藤甲軍的埋伏,我們後面的仗就更加難打了!”

田楷也說道:“我觀察藤甲軍投石機四周防禦嚴密,我們即便突襲也很難得手,要是我們沒有援軍的話,可以拼死一搏,但要是驃騎將軍快要來到我們漁陽的話,我們還是好好防守好這幾天時間,等到驃騎將軍的援軍到來!”

劉虞想了想說道:“藤甲軍可以有投石機,我們能不能學習藤甲軍的方法也製造出一些投石機,本官看這些投石機結構也不是很複雜,應該容易仿製出來,而只要我們製造出投石機,我們本就有城牆優勢,居高臨下投石機應該被藤甲軍射的更加遠,只要我們用投石機砸壞藤甲軍的投石機,這危機不就解除了!”

劉虞從漁陽的城牆上看到藤甲軍的投石機非常簡單,一個簡單的支架一根長几丈的原木下面還有一個布袋一樣的東西裝重物,這東西看上去比雲梯車都要簡單!鮮于輔苦笑道:“明公,雷公的投石機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我們根本沒有製造過,沒有木匠懂如何製造,而且我們現在本就困在漁陽城中,也沒有足夠多的木料製造製造投石機,別的不說光把石頭投擲出來的長木,在我們漁陽城中就很難找到,我們真要弄出投石機,也只能此戰之後想辦法找一些木匠仿製,現在我們漁陽是沒有這樣的條件!”

討論半天之後,他們還是覺得用嚴綱第一次提出的方法,安排一些暗探在城牆上,士兵在城牆角防備投石機,等藤甲軍不投射石彈之後,他們再指揮士兵登上城牆防禦!但其實他們想多了,王勇也探查到皇甫嵩即將要來到了漁陽支援的訊息,已經進入到涿郡了,王勇知道自己時間不多!從第二天開始,藤甲軍就開始猛攻漁陽城,王勇先一波石彈火力覆蓋整個漁陽城牆!而後藤甲軍的戰士在漁陽城上士兵還沒有恢復過來的時候,揹著長長的雲梯,奮不顧身的搭在漁陽城牆之上,而後不顧傷亡慘重,頑強向著城牆上攀爬!而鮮于輔等人在石彈停止射擊之後,立馬帶領士兵登上城牆,而後不斷射出長劍,丟出枕木,巨石砸斷藤甲軍攻城用的雲梯!攻收雙方一交戰就拼盡全力!鮮于輔等人各種守衛這一面城牆,帶著自己的親衛,只要那裡出現危險就堵在那裡!而劉虞知道老弱無力難以廝殺,就親自擂鼓為守軍振奮士氣!鮮于輔他們一次次阻擊,想要站在漁陽城牆上的藤甲軍士兵,把他們一次次趕下來,雙方的戰士可謂是殺紅了眼了,用盡各種手進攻對付,在城牆下和城牆上開殊死搏殺,不死不休,漁陽的城牆都快成為了血牆了,裝備精良的藤甲軍,即便是攻城打出的交換比也達到了一比一。

藤甲軍本就佔據人數優勢,漁陽守軍拼殺還不佔據上風,三面城牆幾次出現險情,藤甲軍的戰士幾次登上城牆,但是很快卻又被鮮于輔,田楷,嚴綱帶領親衛,拼光了這些站在城牆上的鐵甲軍士兵。

但戰鬥的時間久了連鮮于輔都感到疲憊了!他們和藤甲軍的戰鬥太激烈了,消耗也太大,跟在他們身邊的親衛在快速減少!當藤甲軍再次發動進攻的時候,這次攻勢之猛,連鮮于輔他們都看扛不住了,越來越多的藤甲軍戰士站在漁陽的城牆上,但這個時候正在進攻的幾面城牆的藤甲軍戰士,忽然發現漁陽城牆上又湧出了好幾千民夫,他們手拿著戰刀衝向藤甲軍的戰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把藤甲軍戰士再次趕下城牆!伴晚城牆下忽然傳出了鳴金收兵的聲音,藤甲軍戰士停止了進攻,紛紛回到自己的部隊當中,而後緩慢的回到營地,準備開始一天的休息!此時漁陽城不管是城牆上,還是城牆下都是密密麻麻的屍體,鮮血四溢,彙整合為小溪流淌在戰場上,幽州軍和藤甲軍幾隊打著白旗的後勤人員,把自己一方的傷員和屍體帶回了自己的營地,而等他們回去的時候天空徹底便黑!疲勞一天的鮮于輔等人就這樣在城牆上休息,劉虞緩慢的走在城牆上,看著這一個個疲憊不堪,痛苦呻吟計程車兵,還有那失去血色成為一具屍體計程車兵,他的臉色就異常蒼白,臉上的悲涼就難以止住。

他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悲傷和痛苦。

造成今天這種情況都是他自己,他只是想要支援一下洛陽朝廷,讓朝廷可以快速解決中原的黃巾軍,平定中原的叛亂。

卻沒有想到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藤甲軍十幾萬大軍攻向幽州,平靜了幾年的幽州再次步入戰火當中,藤甲軍的實力根本不是當年張純張舉叛亂可以比的,這次的戰亂還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慘死在戰火當中!劉虞為官多年,但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幽州,可以說幽州是他的第二故鄉,幽州的繁榮也摻雜著他辛苦的血汗,是他一點點把幽州建設成現在的樣子,而現在幽州繁榮的景象又要在他面前一點點的摧毀,這讓劉虞難以接受,現在的他可謂痛苦萬分!這個時候劉虞看到自己的長史鮮于輔還在忙碌,他走過去道:“你一起辛苦一天了,還請去休息吧,有事情就交給本官!,本官不能在戰場上為你們出力,幫助他們解決後勤的事務還是可以的!”

但鮮于輔疲憊笑道:“明公也敲了一天的鼓了!這些事情還是交給屬下吧,屬下熟悉這些事務!”

劉虞想了想問道:“我們還剩下多少士兵?”

鮮于輔嘆口氣道:“加上傷兵還有7000多人,要不是我們守城,只怕士兵計程車氣早就崩潰了,而且今天要不是民夫支援,把藤甲軍趕下城牆,漁陽城早就被攻破了!”

劉虞吃驚道:“一天就死了近3000人!”

他知道今天傷亡大,但卻沒有想到傷亡大到這種程度!但鮮于輔卻說道:“昨天投石機也砸死幾百人,今天士兵傷亡大概有2000人,但民夫戰死的人數卻非常大,畢竟他們戰鬥力不高,還沒有穿著鎧甲防禦,被藤甲軍殺死不少,大概有3000多人!”

守城戰就好在這點,可以組織城中百姓幫忙做一些後勤的事情,減少士兵的疲勞度,像現在整個漁陽城牆上民夫忙碌不斷,他們不斷搬運屍體,運送傷兵,收拾武器,把散落在各處的長箭集中到一起,往城牆上搬運石頭,擂木防禦用的武器,還有成捆的長箭,嶄新的戰刀和長矛。

而且還可以在危險的時候派遣民夫上來支援,漁陽城今天沒有這些民夫支援說不定就被攻克了。

劉虞聽到一天傷亡就超過了5000人,悲痛莫名道:“這一切都是本官害的,要不然他們會活的好好的!”

鮮于輔道:“明公無需自責,雷公狼子野心人盡皆知,即便他今天不攻打幽州,以後也會進攻幽州的,現在雷公準備不足,對我們幽州來說反而算是好事,只要我們可以在漁陽抵擋住藤甲軍,藤甲軍進攻這次的戰鬥必定元氣大傷,要修養好幾年時間,到時候朝廷就有時間可以圍殲藤甲軍了!”

劉虞有點不自通道:“明天,我們還守得住嗎?”

在劉虞看來,今天漁陽就有點危險了,要不是後面幾萬百姓幫忙守城,漁陽城肯定要被藤甲軍攻克了,明天藤甲軍攻勢再猛烈一點,他們漁陽有可能失守!鮮于輔堅定道:“只有有漁陽這幾十萬百姓,我們就一定守的住,藤甲軍打的越激烈,就說明驃騎將軍的大軍距離我們越近,只要藤甲軍的將領不想和我們同歸於盡,他必定要開始防備驃騎將軍的大軍,下官估計這樣的激烈的戰鬥最多隻能再持續2-3天時間,到時候驃騎將軍的援軍就應該出現.”

劉虞明白鮮于輔的意思,但還是難過道:“大漢的軍隊本應該保家衛國,保護這些大漢的百姓,但現在我們無能,居然要大漢的百姓來保護我們,本官真是汗顏了!”

但鮮于輔卻勸說道:“大人,這些百姓與漁陽城都是休慼相關。

藤甲軍攻破了漁陽城,他們也必定家破人亡,他們現在不是在保護我們,而是在保護他們的家園!”

在鮮于輔這樣勸說之後劉虞這才好一些!只是劉虞想了想還是奇怪問道:“藤甲軍包圍漁陽已經有大半個月了,為什麼幽州的援兵卻沒有來支援我們,要是上谷郡不來也就算了,他們也在遭受藤甲軍的進攻,但廣陽郡,右北平郡這些地方距離漁陽也不過上百里,怎麼可能這麼久都沒有支援過來!”

鮮于輔無奈道:“不是其他郡縣的太守不願意支援我們,而是他們的兵力太少了不敢來的我們漁陽郡,他們擔心出現在漁陽城下會被藤甲軍擊破!我們的援兵說不定就躲在哪個上谷當中,等待他們集結足夠多的力量就會來幫助我們擊退藤甲軍!”

翌日!王勇帶領藤甲軍進行猛攻漁陽城,但有了上次的經驗,漁陽防禦的力量反而更加強大了,鮮于輔他們把漁陽民夫安插進漁陽守軍當中以老帶新,雖然漁陽軍戰鬥力下降,但藤甲軍每面城牆都要面對上萬守軍!更加難以攻上城牆了!王勇望著殺聲震天的漁陽城城樓,眉頭緊鎖,看樣子今天是不可能攻破漁陽城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再要不能攻克漁陽城,皇甫嵩的大軍就要來到漁陽城了!皇甫嵩的大軍可以說是超出了王勇的預料之外,他進攻漁陽城也就不過半個月時間,按理來說漁陽被進攻的訊息應該剛剛傳到冀州,而皇甫嵩即便要支援幽州,也需要上報洛陽城,等洛陽朝廷商議同意只怕都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而再等皇甫嵩召集士兵支援幽州,怎麼也要2個月時間,有這麼多時間他早就攻克了漁陽了!但現實卻是皇甫嵩大軍已經距離漁陽城不到300裡,這幾乎就是他的大軍出馬邑出發,皇甫嵩也同樣帶著大軍開始支援幽州!皇甫嵩在藤甲軍決定進攻幽州之後,就馬上支援過來,所以他才能帶著5萬大軍出現在千里之外的涿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水煮宋朝之文華風流

火色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