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之後,整個馬邑動作不斷,先是大量的人口分流到其他縣城,而這些成親的人是第一批分流的。

雖然徐偉資助他們不少,但成親還是讓他們背上了一身債務,這需要他們更加努力去打拼,而徐偉為了動員他們去其他偏僻的郡縣,不但每個月補助他們300錢,而且他們在馬邑開墾的土地收益也可以保留一半收益,為期三年,這樣優越的待遇讓他們心動。

還有就是他們的老婆普遍只會放牧,甚至還有十隻羊的嫁妝,而在馬邑那裡還有什麼草場放牧,只有去了平城,定襄郡這樣地廣人稀的地方才有放牧的草場。

很多會經營的小夫妻,甚至購買了幾十只羊,打算半耕半牧,這年頭放牧太賺錢了,馬邑火鍋的流行讓羊肉價格大漲,一隻羊普遍漲到200文錢,而且羊毛也在漲價,每斤達到4錢,一隻羊光春秋兩季的羊毛就值30文錢,養100只羊賺的錢幾乎相當於30多畝土地的收益。

所以這賬目一算出來,娶了鮮卑人的部眾就沒有一個浪費自己媳婦放牧天賦的!普遍都在馬邑買了幾十只小羊,要是家中還有岳父岳母的,羊群更是暴漲到上百隻。

而徐偉也是贊同部眾發展畜牧業的,現在的馬邑的紡織機越來越多,生產羊毛布的瓶頸被打通,以後馬邑需要的羊毛將會越來越多,提前發展畜牧業也省得原材料不足。

而徐偉為了支援他們放牧事業,也把青儲飼料的技術交給了他們,希望他們放牧的事業可以一帆風順!而且不支援也不行,馬邑本身牲口就多,草場已經非常緊張了,都逼的的徐偉弄出來青儲飼料,這才勉強養活了百萬牛羊。

而現在多了10萬匹馬,20萬頭牛和200萬隻羊,這把馬邑啃成沙漠也養不活呀,所以分流到其他郡縣是最好的選擇。

徐偉這馬邑努力種田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打得天翻地覆了。

張燕他們在冀州的行動也傳到馬邑這裡來了,大家都驚歎張燕的運氣,這樣的情況下都可以翻盤,還佔據了半個冀州,同時大家也嘆息傅變一個好官就這樣被冀州的門閥士族暗害了。

同時10萬西涼軍包圍陳倉的訊息也傳到馬邑,這都快攻到大漢的西京長安了,大家頓時覺得大漢氣數已盡了。

王舸他們激動對徐偉道:“渠帥天賜良機,現在大漢兩面受敵,而且叛亂的人都高達10萬,一時半會根本不可能平定,現在正是我們攻克雁門關的最佳時機!說不定我們還可以乘勝追擊攻克太原郡,拿下整個幷州.”

這野心越來越大了!連徐偉都暗中吃驚,這怎麼看大漢都是風雨飄搖氣數已盡,難道我帶來的蝴蝶效應讓大漢熬不到董卓進洛陽。

徐偉仔細思考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所作所為,發現發現自己影響的範圍真不大,只有撬棍讓門閥士族的塢堡變得像白紙一樣,一捅就破。

整個冀州加上這次已經被黃巾軍掃蕩了三次了,是不是這個原因影響到大漢的財政,這才讓大漢沒有足夠的實力西涼叛軍,而後加速了大漢的財政崩潰。

徐偉看過不少明末的小說,崇禎這個白痴就知道拼命加稅,把李自成的起義軍逼的越來越多,很多次李自成的部下都打光了,但因為收稅又逼反了百萬百姓,李自成從山裡出來又有百萬大軍。

最後把整個北方的老百姓全部都逼反,被李自成上門討薪,逼到掛在紫禁城的歪脖子樹上(李自成可謂我輩打工人的楷模啊,武裝討薪最後逼得老闆自盡,豪氣!)。

但凡他有腦子殺幾個貪官,鹽商也不至於掛在歪脖子樹上!而相對來說靈帝就聰明多了,雖然張牛角之亂也是他亂加稅弄出來的,但他很快就改正過來了,就這兩年大漢的稅賦還是非常穩定的,這也是大漢出來冀州和涼州之外,沒有太大叛亂的原因,因為普通百姓還沒有逼的活不下去的程度。

想了半天,徐偉也不知道這到底是自己帶來的蝴蝶效應,還是本就有的歷史事件,徐偉對三國曆史的瞭解,大部分都是透過《三國演義》。

但《三國演義》只是第一章講了張角起義,到第二章就是董卓進洛陽,這中間隔了4-5年完全沒有講,剛剛來這個世界的時候,徐偉還以為這4-5年大漢太平無事。

但這兩年的經歷已經讓徐偉明白,羅貫中就是一個歷史白痴,這4-5年時間每年都有戰亂髮生,只是這些戰亂波及的範圍和影響都不如黃巾起義大,所以才沒有記載。

最起碼張牛角叛亂他知道和自己無關,但這次張燕叛亂卻波及整個冀州,還有波及整個西涼的叛亂都和自己無關,也就是說在歷史上它原本就會出現的。

這樣波及一個州的大叛亂在三國演義當中一點都沒有講,這簡直是絕了,弄的徐偉還以為這幾年天下太平!就大漢這局面,董卓進不進洛陽都要亂,徐偉現在都覺得董卓這是給整個漢末的門閥士族背黑鍋了,弄的好像天下大亂是因為董卓!而門閥士族一個個忠貞不二,起兵討伐董卓這個叛逆,只是力有不逮,沒有討董成功而已。

大家都是忠臣,只有董卓一人禍國殃民!就像明末的大起義,崇禎因為私德無虧,而且也的確是在努力挽回大明的局勢,對比明朝前的十幾位皇帝,他也算是做的戰戰兢兢,煉丹修仙的,玩蛐蛐的,三十年不理國政的,做木匠都不亡國,努力做皇帝,按照明君標準要求自己的人反而亡國了,這還有天理嗎?所以崇禎亡了國,但大家都對他充滿了同情,這樣一來明朝滅亡的黑鍋就扣不到崇禎的頭上了,而明末又沒有一個董卓之流的軍閥出現。

好嘛!這一下就把東林黨給顯露出來了。

就是因為你們東林黨逃稅漏稅讓明朝財政破產。

就是你們東林黨,黨同伐異讓明朝滅亡了,所有的黑鍋都蓋在東林黨頭上了。

舊時代的大青對東林黨感官很差,認為明朝滅亡就是因為他們,對南方的大商人更是嚴厲打擊,發動了好幾次文字獄,直接把這所謂的商業萌芽給打斷了。

等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東林黨的名聲更是臭名遠揚了,寫明末小說的基本上都要踩東林黨幾腳,甚至還認為他們是千古罪人,讓華夏落後了整個工業時代幾百年。

但漢末的門閥士族名聲就好多了,寫三國小說的收謀士武將的,基本上就是門閥士族出身,但大家沒有在意,這兩年門閥士族的名聲雖然差了一點。

但也沒像東林黨那樣人見人踩。

但實際上雙方都是一丘之貉,就徐偉這兩年經歷來看,大漢雖然比明朝武德更加充沛,每次的判斷都能快速鎮壓,但不解決土地的根本問題,這樣的叛亂根本不會消失,只會越鎮壓越多,最後像明末一樣消耗完大漢的實力,徹底崩潰。

想到這裡,徐偉忽然想起羅貫中也是文人,說不定他還真是想粉飾太平,你看董卓沒有進洛陽城之前,雖然有黃巾起義,但卻被快速平定,而後天下在文臣治理下太平無事。

而董卓這個亂臣賊子一佔據洛陽城,整個天下就亂了,變得群雄割據了,這一切都是董卓的錯,是武人無法無天的錯!這樣一解釋內在的邏輯就通了,要真把張牛角之亂,西涼之亂全部寫進去,這不就說明在董卓之前,天下就已經亂了!“渠帥!渠帥!”

王舸看到徐偉發呆了半天叫道。

徐偉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還在軍議。

不過被王舸這一打斷反而讓徐偉想通了,管他什麼蝴蝶效應,大漢的死活與他何干,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攻克雁門關給馬邑建立一道屏障!於是他說道:“準備好軍械糧草,做好作戰計劃,我們要在下雪之前攻破雁門關,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王舸他們高興道:“諾!”

雖然沒有像他們希望的那樣,盡起大兵攻佔幷州,但好歹也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這兩年他們和徐偉朝夕相處,發現他們這位渠帥,最喜歡待在一個地方種田勞作建設地方。

而不是行軍打仗攻城略地。

其他的軍閥有10萬大軍,早就攻城略地佔據一州,而他們藤甲軍到現在也不過佔據一個定襄郡和半個雁門郡,而且還是最偏僻的邊疆。

現在徐偉也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就這也足夠讓王磊他們高興了。

三天後,王舸他們準備好萬大軍,而後徐偉帶領這支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雁門關進發!雁門關都尉丁原在徐偉戰勝鮮卑人之後,十分關注馬邑動向,還安插了探子在馬邑,所以徐偉的大軍一動,他就馬上察覺了,立馬向雁門郡太守求援,向朝廷求援!馬邑和雁門關不遠,徐偉行軍一日,就已經帶領大軍駐紮在雁門關之外了。

來到此地之後,徐偉馬上開始修建自己的營寨,越結實越好,而且為了威懾雁門關守軍,徐偉把營地扎的特別大,好像真有10萬大軍一樣,要是守軍不戰棄關,那徐偉就賺大了。

營寨連綿十幾裡氣勢驚人,直接把丁原給騙住了,他在寫給雁門郡郭蘊和朝廷的書信中,直接言明,雷公在雁門關外至少聚集了十萬大軍,他們即將攻打關隘,僅憑雁門關的3000守軍是守不住的,他懇求郭蘊,懇求朝廷立即徵調援軍支援雁門關,否則整個幷州都有可能被雷公攻佔!雁門太守郭蘊得到丁原的求援之後,知道情況危急,立馬帶了2000士兵支援雁門郡!丁原看到這點援軍苦笑道:“郭府君,我這一個月上書了上百封求援的書信,結果就等來這2000援軍,雷公可是有戰勝鮮卑人的10萬精銳,你覺得憑雁門關上的5000人能守得住嗎?”

丁原在徐偉擊退10萬鮮卑人鐵騎之後,就發現徐偉的實力膨脹的太厲害了,他手中計程車兵遠遠不是對手,甚至靠這3000人連雁門關都守不住,所以他一直要朝廷增兵雁門關,守好幷州的大門。

郭蘊也苦笑道:“我血書都上了好幾封了,但朝廷的回答就是沒有援軍,雍州那邊,陳倉那邊打的越來越激烈了,冀州張燕佔據的郡縣也越來越多了,現在朝廷根本找不到援軍來支援我們!”

丁原無奈道:“朝廷這是要逼死我們呀,5000士兵如何是雷公10萬大軍的對手!”

郭蘊道:“我們也不是沒有勝算,雷公太驕傲了,居然秋收之後才來攻打我們,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了,最多一個月今年的降雪就要來了,到時候雷公就不得不撤退了!”

丁原苦笑道:“我只怕我們連這一個月都守不住,府君不要忘記,雷公是攻城的好手,黃巾賊本來難以攻克門閥士族的塢堡。

但雷公弄出了撬棍這東西,天下的城牆就變成紙糊的了,這些年黃巾賊只要一作亂就必定攻破大量的塢堡,冀州的門閥士族已經死傷慘重了,府君那裡來的信心守一個月時間!”

“大人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孩兒願意下城一戰,綽綽雷公威風,讓雷公也知道我們幷州軍也不是好惹的!”

一個九尺壯漢自信說道。

丁原怒道:“雷公有10萬大軍豈是你說破就破的,現在下城不過是往送性命,還不快退下!”

郭蘊一看這人的身材就暗道:“好一條壯漢!”

有這樣的身材無一不是萬人敵的猛將,戰爭即將開始,自己一方出現猛將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於是問丁原道:“建陽兄,這位將軍是何人?”

丁原道:“此乃小兒奉先,他本是五原郡九原縣人,因鮮卑人做亂,不得不逃到太原郡,吾見他身材高大,勇猛無敵便收為義子,奉先這些年也是屢立戰功,打的鮮卑人不敢靠近雁門關,因小兒善長騎射,膂力過人,被同僚稱之為飛將!”

郭蘊感興趣的看著他說道:“現在正是你建功立業的時候,這次在擊退雷公的戰鬥當中,奉先你要是可以立下功勞,我向朝廷舉薦你為校尉!”

丁原體了呂布一下道:“還不快感謝府君!”

呂布行禮道:“多謝郭府君,屬下必定誅殺雷公!為朝廷除去這一禍害!”

說完就自行離開了這裡!丁原無奈道:“小兒狂妄了!”

郭蘊不在意道:“有本事的人自然傲氣沖天,這次守關說不定還要靠你這個義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吾與子房

陝北毛驢

穿越有系統,大明皇帝,穩了

24以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