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皇上,你剛才那手勢可不對啊!分明是讓卑職動手砍人!蔣瓛慶幸自己,下手沒有那麼快,否則違逆了皇上的旨意,他可沒有寧王殿下那般口才,可以為自己開脫!富戶們身上的繩子,盡數被斬斷,一個個衝著朱權俯首跪拜。

若不是這位被他們誤解辱罵的“逆王”,今日恐怕鳳陽將會被商人的鮮血染紅。

朱允炆更是長嘆一口氣,如今他才知道,還能這番救人?朱允熥面露喜色,高興皇爺爺少造了一場殺孽,大明又增加了一群可用之人!朱棣面色陰沉,朱權的做法,也為他提供了新思路。

鎮守邊疆的幾個塞王,誰心裡沒有點小九九,偷偷跟草原人暗中互市做些生意?父皇嚴禁與蒙古人互市,可沒有禁止與扶桑,朝鮮做生意!大明的絲綢,瓷器,對於兩國市場,簡直是降維打擊。

在王公貴族之間,都是稀罕物,需要爭相購買。

朱棣嘴角輕笑,發現自己的大胖兒子,同樣露出憨厚的笑容。

再看看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還在為洪武大帝沒殺那些賤籍之人感到可惜。

這邊是格局的差距,朱棣心中反而不再糾結於北伐帥位。

只因此次鳳陽演武,讓他看清了,誰才是能夠繼承藩王之位的王子。

“父皇,十七弟所言甚是!一番話,令兒臣茅塞頓開.”

朱棣拱手行禮,竟然為寧王說話。

李景隆目瞪口呆,那模樣彷彿被一個渣男無情背叛!再看朱高煦更是雙目瞪得溜圓,不懂父王為何會幫助自己的勁敵!唯有朱權報以微笑,只要四哥不想戴白帽子,那大家還是好兄弟。

逢年過節,發點壓歲錢,搓搓麻將,聯絡兄弟感情,他不香嗎?明年他去就藩,最諷刺的便是,與燕王距離最近。

“嗯!你們都下去吧,兩萬賤籍留下性命.”

朱元璋揹著眾人,擺了擺手,“老十七留下,咱有話對你說.”

父子二人聽風沐雨,相對無言。

“那弗朗吉,是何等國家?咱從未聽說過.”

洪武大帝本想苛責小兒子,可轉念一想,他費盡心思救下這些賤籍之人,何曾不是為了大明著想?尤其是官商這條路子,所有收入去除本錢,無不是充盈國庫的辦法。

“父皇,弗朗吉您可能不知道,不過應天府和北平城的那些個洋和尚,您總該聽過幾個吧?”

朱權笑道:“例如大元那位馬可波羅?”

嗯?老朱想了想,似乎有了一些印象,不過那人是義大利,還不屬於弗朗吉。

朱權唯有舉例,讓父皇更容易瞭解。

“這些洋和尚,來咱中原大明傳教?其心不軌,咱施行海禁,也有提防他們的意思.”

老朱輕哼道:“奇技淫巧不斷,還想以宗教奴役我大明子民不成?”

朱權豎起大拇指,趕緊一記馬屁奉上。

“父皇英明!洋和尚為了傳教,卻間接提高了他們國家的航海技術.”

“為了抵禦海盜,便要發展海上作戰的武器,例如火炮!”

“我大明可以不接受他們的教義,卻不能放過這些先進的技術.”

無論是航海,亦或是火繩槍,火炮的起源,都是源於大航海時代的進行。

西方如火如荼地文藝復興,將殖民的旗幟插滿全球各地。

大明卻在閉關鎖國,有志之士想要學習先進的技術,卻苦於沒有門路。

朱權只是嘗試輕輕開啟那扇門,只要後世皇帝銳意進取,遲早會將門完全開啟。

東西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取長補短。

大明意識到雙方武器的差距後,可不會像康熙帝那般,只留下兩把火繩槍把玩,斥之為奇技淫巧!火銃狂人盛庸,恐怕會瘋狂學習他們的技術,完善大明自身的火器。

朱元璋也忍不住點頭,他能從開局一個碗,到如今的洪武大帝,便是不斷取長補短。

陳友諒在鄱陽湖海戰,鉅艦聯結佈陣,展開數十里,“望之如山”,氣勢奪人。

朱元璋針對其鉅艦首尾連線,不利進退,將己方艦船分為20隊。

每隊都配備大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神機箭和弓弩,下令各隊接近敵艦時,先發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敵艦時再用短兵器進行格鬥。

最後收繳的鉅艦,豈不正好可以用來當做官商之船?老朱想到此處,笑道:“你倒是讓咱想起了些不用的老物件!”

“不過你要記住,我大明農為本,商人只是末業賤民,不可鼓勵百姓如此!”

朱權點了點頭,能讓父皇饒恕那兩萬富戶,已經實屬難得,更被說經營官商。

“帶到父皇看到官商為我大明國庫,賺得盆滿缽盈,再行勸諫不遲.”

朱權心裡釋然,隨即躬身道:“父皇教訓的是!”

聽見那逆子竟然沒有頂嘴,老朱這才心滿意足。

“回去吧!準備帶著那兩萬賤籍回應天!”

“到時候你便負責組建官商,市舶司的事情,也一併交給你來辦!”

眼看朱權叫苦不迭,老朱露出一絲笑意,“咱放了他們,你就要讓他們展現價值!”

“想在咱這裡空手套白狼?你還是太嫩!”

朱權臨走之際,還不是吐槽道:“糟老頭子壞滴很!”

朱元璋聞言不悅道:“你這逆子說什麼?”

朱權見狀,當即跑遠,“兒臣說父皇英明!”

——鳳陽民房之內。

“先生不是說過,利用這首歌謠,便能讓皇上殺心四起.”

“寧王定會勸說,從而惹禍上身,令皇上逐漸疏遠寧王麼?”

“為何今日皇上龍顏大悅,反而赦免了那些個賤籍?”

三人商議之際,倒是摸不清頭腦,他們的先生本來算無遺策,卻頻繁在寧王身上栽跟頭。

鳳陽花鼓之事,卻是有人暗中推波助瀾,目標直指朱權。

“呵呵,可惜啊,此番大明太子爺沒有過來.”

“否則咱們先生還能一石二鳥,即便皇上答應了太子饒恕賤籍之人,也會令父子產生間隙.”

“咱們速速離開,聽先生部署,避免像之前喜峰關那般,被人暗中算計!”

三道身影,迅速遠離鳳陽,一路北上而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災年,我有一箇中藥交易空間

烏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