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老朱面難喜色,尤其是臺下的那些腐儒看起來,更讓他心煩意亂。

大明重開市舶司,第一批商船,已經前往扶桑。

剛得知寧王主張重開市舶司,朝堂上的文臣們,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對於寧王的彈劾,更是不絕於耳。

“陛下!農為本業,豈能以商為輔?”

“市舶司根本無存在之必要!若是百姓見經商之利,誰還肯安心種地?”

“無奸不商!皇上放了這些人,分明是鼓勵經商啊!國本動搖!”

“臣等彈劾寧王,妖言惑眾,動搖我大明國本!”

太子爺朱標緊攥雙拳,哪怕這些人要彈劾十七弟,也要等到市舶司商船的結果!如今商船才走了一月有餘,這些人便向聞著血腥味的鯊魚,張開血盆大口,想要一口咬死十七弟!大明太子爺心急如焚,抬眼一看,站在末席的寧王爺,卻在閉目養神。

管你彈劾與否,我只巍然不動,先睡為敬。

洪武大帝也算是開了眼界,還沒有哪位親王,能夠受到如此多的彈劾奏摺。

哪怕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也不過是御史一道彈劾奏摺而已。

“老十七,你有何話要說?”

皇上開口,群臣當即閉嘴,只因他們清楚,洪武大帝可不是慣著大臣們的人。

朱權揉了揉稀鬆睡眼,他剛才與周公之女約會,馬上就要進入關鍵時刻,誰知卻被父皇吵醒。

“回父皇,兒臣沒什麼可說.”

大明寧王雙手一攤,這可氣壞了群臣。

這分明是不把他們的彈劾當回事!言官們拿什麼吃飯?就是各種碰瓷勳貴權臣麼!“殿下,農乃國本,您卻鼓勵商人,豈不是本末倒置?”

“啊,對對對!”

“殿下,商人乃賤籍,若是朝廷任用他們,豈不是違背了祖訓?”

“啊,對對對!”

“殿下,您不可這般態度!我們這是在說國之根本,並非玩笑話!”

“啊,對對對!”

面對群臣的花式彈劾,朱權保持了我自巍然不動,一句“對對對”作答。

這種極具嘲諷的話術,更是令言官們感受到了來自21世紀深深的惡意!正如朱權所說的那句話,彷彿將他們當成了傻x。

千萬不要與傻x爭辯,只需要點頭承認他們的觀點,讓他們變成大傻x便是。

噗!大明太子爺涵養極高,一般從不會在朝堂笑場。

除非,忍不住。

言官們何時這般狼狽過?十七弟只用一句話,便讓他們如同鬥敗的公雞,一個個垂頭喪氣。

老朱嘴角抽搐,想要發笑,可礙於帝王威儀,他必須忍受!蔣瓛深知皇上的性格,那種想笑卻不能笑的感覺,當真是不好受。

“太子爺!您身為兄長,生所謂長兄如父,寧王殿下這般頑劣,您也該勸勸才是!”

“啊,對對對!”

朱標活學活用,一句話當即令那找茬的言官啞口無言!“哈哈哈!標兒,你為何也變得如此頑劣?”

洪武大帝再也忍不住,隨即開懷大笑。

言官們只覺得面上無光,太子爺那句話,彷彿一把利刃,擊潰了他們弱小又無助的內心。

“我朝頹弱,既然動搖了國之根本!微臣願一死,以證心跡!”

“趙大人不可衝動,王某陪您一起,若我等一死,能夠讓皇上回心轉意,那便值得!”

“二位大人且先行,在下隨後便到!”

言官們無奈之下,用出了絕招——死諫!朱權看著這些撒潑打滾的言官,只覺得他們還不如女子。

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特娘有什麼不同?都是帶把的爺們,有什麼話好好說便是。

非要玩一把極限挑戰,真當父皇會慣著他們不成?朱元璋眼中顯然有些震怒,他答應老十七開放寧波口岸,初衷豈是鼓勵百姓經商?大明國庫每年都捉襟見肘!韃靼虎視眈眈,瓦剌狼子野心,朝鮮與扶桑還在等待宗主國大哥的表現。

倘若大明戰事不利,小弟們焉能心悅誠服?所有的藩屬國,都來源於武德充沛!官商能為大明充盈國庫,又何樂不為?“咱最後問一遍,汝等當真求死?”

老朱虎目微睜,言官們當即有些懵逼。

玩歸玩,鬧歸鬧,皇上您怎麼當真了呢?臣等說說而已,死諫重要的是諫,可不是死啊!“額……陛下若是能改變心意,臣等不死也沒事.”

“對對對!陛下英明神武,定不會讓我等臣子血灑朝堂.”

“還請陛下收回成命,臣等定當惜命……”呵!一群貪生怕死之徒!“卿等,真乃賤人也!”

朱權隨即一步跨出,衝著彈劾他的言官們,躬身行禮。

這可惹毛了言官群體,說歸說,鬧歸鬧,殿下您怎麼能罵人呢?“本王的意思是,你們都是勸諫之人,簡稱諫人,聽懂掌聲!”

眼看朝堂亂作一團,朱標無奈開口:“肅靜!開官商之事,父皇深謀遠慮,豈是汝等能夠理解?”

言官們顯然忿忿不平,都察院與大明寧王的樑子,算是結下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湯友恭冷眼旁觀,誰能想到這場所謂的國本之爭,竟然演變成朝堂鬧劇?正當群臣唇槍舌戰之際,則有小黃門前來傳令。

“陛下!市舶司送來奏摺!”

洪武大帝聞言,趕緊示意蔣瓛接過。

市舶司第一次經商的成果,看來就在那道奏摺上了!言官們已經蓄勢待發,躍躍欲試!只要結果不甚理想,今日噴不死那“逆王”,就算他們沒長嘴!湯友恭嘴角上挑,看皇上臉色這般凝重,想必結果不盡如人意!誰知,洪武大帝卻發出爽朗的笑聲,就連站在一旁的朱標,也忍不住接過奏摺。

“我大明官商,去時滿載貨物,回來時賺得盆滿缽盈,一趟光是淨利潤便翻了三倍有餘.”

“何況商船帶回來的銅,硫磺,以及屏風等商品,在大明境內又能暢銷一筆.”

“此番本金五千兩白銀,如今淨賺兩萬兩,這還只是市舶司小試牛刀!”

饒是一向看不起商人的洪武大帝,也忍不住高呼:“商乃賤籍?真香!”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武:黛玉

月枝頭有八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