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不可糜爛!朱標深吸一口氣,還是勸說道:“父皇,興許是勳貴們,也想要藉此與十七弟修復關係呢?”

與老朱的殺伐果斷不同,朱標更願意相信,這些臣子們對大明的忠誠。

長興侯耿炳文,那可是朱文正之後,大明最強的守將。

至於常茂,更是襲承了常遇春的國公爵位。

曹國公李景隆,還一直被父子二人當做大明的肱股之臣。

他們三個,豈會做出令朝廷蒙羞之事?唉!老朱嘆氣一聲,無奈笑道:“標兒,你看老十七,才是真正為人臣子,為君兄弟的典範.”

父皇這般誇讚十七弟,倒是出乎太子爺意料之外。

一口一個“逆子”,那才是父皇對十七弟正常的稱呼。

“你別看他,跟咱頂嘴!可他哪一次是為了自己?”

洪武大帝雖然年事已高,心裡卻不糊塗。

“老四他們,或多或少願意與權臣勳貴們來往,可你看看老十七?”

“藍玉,馮勝等人,倒是想去他府上多坐坐,可那逆子反而嫌棄!”

“別看朝中文臣武將,對老十七都是一臉嫌棄,可咱就是喜歡他這個樣子!”

老朱袒露心聲,只因朱權本就文韜武略,若是再與朝臣來往過密,豈不是要奪了太子朱標的位置?朱權沒有這等心思,暫且不管,但人言可畏,自身若是不注意,很容易落人口實!老朱為何願意將北伐主帥交給朱權,就是知道這“逆王”,從不懂得經營朝中關係。

打完了仗,收了兵權,依舊對皇帝沒什麼威脅。

王翦伐楚,向祖龍索要田產莊園,看似貪得無厭。

李孝恭位列凌煙閣第二,卻要讓唐太宗清楚,自己更愛伶人聽戲。

朱權所作所為,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老朱漏算了一點,寧王殿下太懶,畢竟跟那些朝臣來往,遠不如帶著藍彩蝶和徐妙錦遊湖,揉搓徐妙織的包子臉來的有趣。

朱標心中嘆氣,父皇這般說辭,他才清楚十七弟的苦心。

“老十七啊,以後就是你的周公!”

“用好了,天下歸心!”

老朱面露喜色,笑道:“不過他要兼顧北伐之事!標兒,找個合適的人選,接過市舶司!”

聽聞此言,朱標心裡清楚,市舶司可是項肥差,接管之人不可起貪汙之心!老朱也不著急,等待著太子爺思考。

“父皇,兒臣舉薦駙馬都尉郭鎮接管市舶司!”

朱標笑道:“郭鎮好學,工詩,熟於禮度。

不會過於干涉商人,為人正直,更不會行貪腐之事.”

“何況他是永嘉皇妹的夫婿,身為皇親國戚,豈能不盡心盡力?”

郭鎮此番北伐有功,被皇帝賜婚,馬上就要舉行婚事。

老朱也不想讓女婿,再次披甲北伐。

朱標顯然想到了這一點,洪武大帝露出笑意,“好!就讓郭鎮執掌市舶司!”

——寧王府。

綠蔭乘涼,加上一杯酸甜可口的酸梅湯,這才是初夏。

可惜應天府熱得極快,已經能夠聽到夏蟬的鳴叫。

瞿能與平安正在切磋武藝,二人已經顫抖了三十回合,依舊不分勝負。

其餘眾人則拿著酸梅湯,與朱權一同看戲助威。

“瞿師父,切他中路!”

“平獅子,趕快炸毛,拿出你的實力!”

“誰贏了,本王就將這扶桑運來的屏風,賞賜給他!”

兩人激戰正酣,殿下說了什麼,權當沒聽見,只圖戰他個酣暢淋漓。

“殿下,您要兼顧北伐,恐怕不能久掌市舶司.”

鐵鉉直言道:“何況您已經是北伐主帥,有了軍權!在掌控市舶司,有了財權!換了誰都不會放心.”

眾人早就習慣了朱權的作風,說話也不會有太多顧忌。

方孝孺在一旁,也低聲道:“是啊,殿下!未免陛下猜忌,不如早日卸任市舶司……”朱權知道兩人是為了他好,不由地心中一暖。

文臣不貪財,武將不怕死,若是朝堂群臣都能以此為準則,何愁大明不興?可惜事實,卻是如此殘酷。

大明俸祿之低,已然是歷朝歷代罕見。

士子們當官後,第一件事並未是如何為民謀利,而是貪贓枉法不被發現。

你貪我也貪的現象屢見不鮮。

朱權不是聖人,他理解這些官員,卻也厭惡此等行徑。

“本王卸任之際,還要敲山震虎才是.”

朱權眉頭一挑,笑道:“市舶司初顯成效,便有三位勳貴功臣,前來尋本王.”

鐵鉉不解道:“他們是要讓殿下,幫忙運輸貨物?”

方孝孺聞言震怒,“混賬!若是官商都賣勳貴的貨物,那豈不是虧空我大明的國庫?”

方孝孺這般耿直之人,當即就要寫奏摺,上表皇帝。

卻被鐵鉉攔住,“方兄莫急,不如聽聽殿下的意思。

你毫無證據便去上奏,定會淪為眾矢之的.”

朱權笑道:“方孝孺,你可敢與那些勳貴一斗?你可願還我大明一片青天?”

“放心,本王始終站在你身後.”

合適的人,就要站在合適的位置。

至少在朱權看來,方孝孺為人正直,一身正氣,他更適合做言官,而並未謀臣。

可惜歷史上的允炆,總是問策與他,自然收不到成效。

方孝孺聞言,當即躬身行禮道:“微臣願為官商清楚貪汙,萬死不辭!”

朱權大手一揮,笑道:“市舶司近日要在應天府進貨,你與鐵鉉隨我前去!”

方孝孺,鐵鉉抱拳道:“是!”

——大本堂。

從鳳陽回到應天府,兩位皇孫又要開始日復一日的苦逼生活。

好在朱允炆還秉承著每日鍛鍊的習慣,連帶著朱允熥也是如此。

兩兄弟相互扶持,每一日都在討論邊疆戰事。

這等行徑,在大本堂的講師眼中,頗有不務正業之感。

“二位皇孫殿下!兵者,兇器也。

二位殿下還是要多讀聖賢書.”

“唯有通曉聖人治國之理念,方能令我大明國泰民安!”

翰林編修黃子澄笑道:“二位殿下,可莫要學那‘逆王’,倒行逆施,惹得朝堂群臣口誅筆伐!”

朱允炆聽聞此言,皺眉不止,這位黃編修文采出眾,他對此人也十分親近。

可你若是說小皇叔的壞話,那邊別怪我無情。

朱允熥則表現的更為直接,手中硯臺彷彿長了翅膀,直接飛向黃編修的!“哎呀!本官的官服!”

朱允熥扔完就跑,大笑道:“書呆子,讓你再編排小皇叔!活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