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有些發懵,寧王一句話,讓皇帝去問他。

心中有鬼的李景隆,腦海裡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在各種思考。

“莫非是寧王抓住了我的把柄?”

“還是說,他在故意詐我?”

“不可冒險!寧王做事嚴謹,若是寧王抓住了認證,恐怕我要被皇上削去爵位,貶為庶民!”

李景隆心中一陣後怕,尤其是面對寧王朱權那一臉壞笑。

朱權一笑,景隆難料。

“九江,你告訴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洪武大帝威嚴高亢之音傳來,令李景隆倒吸一口涼氣。

究竟是以退為進,還是負隅頑抗……“皇上,其中都是誤會啊!”

李景隆此言一出,左都御史湯友恭當場懵逼,說好的共同進退,彈劾寧王呢?你擱這誤會什麼?“哦?”

朱元璋饒有興趣地看向當今曹國公。

“微臣之前,與鄭國公,長興侯採辦了一些軍隊用的草藥,以及賞賜將士們的陶器漆器!”

“數量太多,還沒有地方擱置,這才尋上了寧王殿下幫忙.”

“興許是被某些大人碰巧看到,這才誤會了寧王殿下.”

此言一出,李景隆還不忘看看朱權表情,恬不知恥道:“我與寧王殿下交情深厚,害殿下被人誤會,九江心如刀絞!”

無恥!端的是無恥之徒!湯友恭氣得火冒三丈,身為左都御史,年年彈劾打雁,誰知卻被雁啄了眼!剛才彈劾朱權的言官們,一個個渾身顫抖,只因他們知道大事不妙。

更有甚者,無助地看向湯友恭,希望頂頭上司能夠施以援手!若是彈劾屬實,洪武大帝定然會對寧王處以責罰。

可如今李景隆反水,他們這些言官便是汙衊皇親國戚!朱標心中有氣,誰能想到,浩浩蕩蕩,震驚朝堂的彈劾,竟然是一場誤會!饒是大明太子爺脾氣再好,也忍不住破口大罵。

“汝等誤國,險些令父皇與孤冤枉十七弟!”

“兒臣懇請父皇,剝奪了這些人的官位,貶為庶民!”

朱標如此生氣,還是頭一遭。

以往洪武大帝殺罰大臣時,太子爺都是幫忙求情的人,而這一次卻是主動請求皇帝懲罰。

可見太子與寧王兄弟情深,言官們則輕舒一口氣。

太子爺頂多是剝奪了官位,若是皇上開口,那可是要人命啊!老朱面露喜色,身為帝王,可不能一味聽這些臭老九的話!“咱的標兒,也知道生氣了!甚好,甚好!”

言官們見皇帝臉上掛著淡笑,還以為這是要拿他們的人頭祭旗,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直接跪地不斷叩首。

“皇上!微臣知錯了,還請皇上饒命!”

“一切都是誤會,我等也是被人誤導!”

“皇上,微臣再也不敢了,以後定會管好這張破嘴!”

湯友恭半句話也不敢說,只因死道友不死貧道。

想當言官的人不在少數,可他這個左都御史可不能輕易被拿下。

群臣早就被這些言官煩的厲害,哪一個沒被找茬彈劾過?皇帝運用言官,有警醒自己,督查群臣的作用。

可也滋生了一群噴子,令人不勝其煩。

“咱今天心情好.”

洪武大帝聲音不大,朝堂之上卻安靜如斯,哪怕一根針落在地上,都能清楚地聽到聲音。

“老十七頑劣不堪,卻從未虧欠國家.”

“標兒信任手足,既然太子爺說了削去你們的官位,貶為庶民,那便這般做吧!”

言官們聞言,一個個感恩戴德,不斷衝著皇帝和太子叩首。

反而看向寧王的眼神中,充滿著一絲怨毒。

若不是因為寧王,他們怎麼會丟掉寒窗苦讀得來的官位?朱權則毫不在意,與這些小人計較,不如去天香閣插花,畢竟花魁娘子已經多日不見。

也不知她與那朝鮮殺手過招受的傷,好了沒有。

言官們的眼色,朱權不在乎,卻並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

“皇上,太子殿下.”

沐英一步踏出,怒斥道:“此等言官,禍國殃民,險些誣陷忠良!”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還請皇上掌嘴這些滿嘴噴糞的東西!”

此言一出,倒是遂了老朱的心意。

“咱的兒子,也敢冤枉!還敢接連兩天彈劾!”

老朱笑眯眯地看向湯友恭,“湯愛卿,你覺得文英所言如何?”

湯友恭已經是驚弓之鳥,哪還敢還嘴?沐英是誰?那是朱元璋沒有血緣的親兒子,是太子朱標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兩個兒子執掌雲南軍務,為大明戍守邊境。

湯友恭除非傻了,才會為幾個手下與其爭執。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西平侯所言極是……”老朱滿意點頭,“你們也聽到了,左都御史都這般同意!蔣瓛啊,一人掌嘴五十!”

蔣瓛當即領命,心中感慨,幸虧自己沒有對寧王不敬!李景隆冷汗直流,也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誰能想到大明寧王如此機警,還拿了他栽贓嫁禍的認證!“父皇,若是無事,兒臣還要處理市舶司的事情.”

“且去吧!”

老朱擺了擺手,朱權大搖大擺地離開,路過李景隆旁邊,還不忘出言調侃。

“多謝曹國公仗義執言,其實本王並不知道那些貨物是從何而來.”

群臣只看見朱權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兩人一副和諧景象。

誰知李景隆已經怒火中燒,“被他詐了!可惜了那些個言官,以後還如何與湯友恭合作?”

李景隆氣得渾身顫抖,可週圍同僚卻並不知情,還不停寬慰。

“曹國公,真看不出來,您與寧王殿下竟然有如此交情!”

“唉!殿下無事,曹國公興奮的渾身顫抖,這等友情,真是羨煞旁人!”

“行了,別抖了,皇上都知道你與殿下關係和睦了!”

李景隆聞言,只覺得腦海中一片空白,險些一頭栽倒。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卻聽到太子爺朱標啟奏。

“父皇,兒臣推舉武定侯郭英之子,駙馬都尉郭鎮執掌市舶司,還請父皇應允!”

完了!一切都完了!李景隆剛才沒被皇帝怪罪,已經屬於僥倖,如今哪還敢再去要市舶司這等肥差?只見洪武大帝笑道:“準了!待到郭鎮與永嘉成親,便讓其執掌市舶司!”

郭英大喜過望,趕緊叩首:“臣謝主隆恩,謝太子殿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朝軼史

唐城老表

三國:貂蟬稱帝開局拐走關羽張飛

大嶼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