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

除夕將至,尋常百姓家已經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這一天,闔家團圓,親人團聚,忘記一切的煩惱。

這一天,包含著中原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棋盤。

這一天,每逢佳節倍思親。

武英殿內,老朱閉目養神,無心處理奏摺。

去年還有標兒跟那逆子,想方設法令藩王進京,陪咱一起過年。

可惜今年,沒了那逆子相伴,咱這心裡還有些空嘮嘮!皇帝也是父親,兒子在家時,嫌棄的要命。

可是北伐遠征在外,老朱卻又想得慌。

尤其是寧王這一走兩月,竟讓沒有半點軍情彙報到應天府。

這若是換了其他外姓大將,恐怕洪武大帝早就派人追伐。

內閣首輔李善長,將奏摺盡數整理好,悄悄放在老朱桌案旁。

“善長啊,你跟咱說說,老十七北伐,能否順利?”

老朱睜開雙眸,看向他最依仗的謀士。

李善長躬身行禮,笑道:“上位對於寧王殿下,可謂是保佑莫大的期望.”

“寧王殿下有勇有謀,也從未讓上位失望過.”

“微臣以為,寧王此役,已經勝券在握!上位只需等待捷報即可.”

老朱哈哈大笑,指了指李善長。

“你啊,就挑好聽的跟咱說!”

君臣二人盡數大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父皇,明日便是除夕佳節,您快歇歇,這些摺子交給兒臣來辦!”

朱標走進大殿,與老朱,李善長見禮過後,便開始批閱奏摺。

“大明有太子殿下坐鎮,以後定會更加強盛!”

李善長由衷感慨道:“老臣先行告退!”

父子二人共處一室,朱標這才開口。

“父皇,近日朝中流傳著對十七弟不利的言論!”

“他們說十七弟,許久未曾上報軍情……這是對父皇不敬!”

“就連四弟也呈上奏摺,說十七弟這個北伐主帥,未曾與他會面……”朱標嘆氣一聲:“現在恐怕整個大明,都不知道十七弟身在何處.”

老朱聞言破口大罵:“混賬!告訴咱,是哪些個臭丘八,敢議論咱的逆子!”

“列個名單!明日上朝呈給咱,都給他們把狗頭砍了!”

“咱的兒子,在漠北臥冰飲雪,他們卻在後方嚼舌根子,真當咱脾氣好了不成?”

眼見父皇氣急,朱標趕緊上前寬慰。

“父皇莫急,大臣們也是擔心前線戰事……”朱標為父皇輕輕揉肩,“四弟與阿扎失裡,以及韃靼成掎角之勢,三方誰也沒有輕舉妄動.”

“支援十七弟深入漠北,想必已經不可能。

十七弟僅能依靠他手下的兩萬人……”朱標言語中有對朱棣的責備,也有對朱權的擔心。

不過燕王以一己之力,牽制住兩方勢力,已經實屬難得。

朱元璋頷首道:“老四的燕山鐵騎,若是輕舉妄動,容易腹背受敵.”

“換了咱,也會如他那般駐守北平,給北伐軍留一條後路.”

“至於老十七,咱嘴上說著,要讓他立下不亞於藍玉那般功勳,可咱現在只希望他能平安歸來!”

朱標嘆氣一聲,父皇在外人面前,總是嚴加要求十七弟,可為人父母,誰能不擔心在外的遊子呢?“父皇莫要擔憂,兒臣相信十七弟,定能揚我大明國威!”

父子二人相視一笑。

除夕將至,老朱依舊保持著早朝的習慣。

身為帝王,他也是歷史上最勤勉的一位,沒有之一。

“陛下,如今國庫糧草充盈,全賴寧王殿下北伐,沒有過多耗費……”戶部尚書楊靖笑道:“即便是明年出現災害,國庫也能及時賑災,救活許多百姓!”

駙馬都尉郭英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陛下,如今寧波市舶司,已經跑商三月,為我大明淨賺十萬兩白銀!”

“尤其是扶桑一地,因為沒法鑄錢,他們也在用我大明的銅錢.”

群臣聞言,無不面露驕傲之色。

扶桑這等蠻夷之地,也配用我大明天朝上國的銅錢?若是朱權在場,肯定會大呼內行,誰能掌握貨幣支付,誰就能掌握經濟體系!郭鎮只當是為皇帝報喜,“全賴寧王殿下之利,那些商人都是做生意的好手!微臣建議,可以開房其他口岸的市舶司!”

老朱聽著一個個好訊息,不住點頭,只是始終沒有前方軍情。

“陛下!寧王殿下為您送上除夕賀禮!”

錦衣衛一名千戶小跑而來。

老朱聞言,面露喜色,“快說!老十七有什麼訊息?”

千戶躬身行禮道:“殿下奉上賀禮,三羊開泰!”

三羊開泰?群臣無不愕然,不知大明寧王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奉上!”

“是!請三羊開泰!”

隨著老朱一聲令下,群臣算是漲了見識!三個韃靼人,將羊皮披在身上,脖子上各自套著繩索,任由錦衣衛們將其牽入奉天殿!“這是草原民族,用來羞辱俘虜的牽羊禮!”

李善長見多識廣,一語道破其中寓意。

“四肢跪地,脫下上衣,披上剛剛剝下的羊皮,脖子上拴著繩子,被士兵牽著往前走,以表示自己會像綿羊一樣的順從.”

詹徽嘴角上挑,中原漢人,因為背誦那兩個狗皇帝,遭受了多少恥辱?韃靼人這輩子都沒想到吧?有朝一日,他們祖輩做過的事情,盡數應驗在後輩身上!“臺下何人?”

洪武大帝虎目微睜,看向那三頭毫不還手之力的草原羔羊。

“微臣……北元丞相失烈門……”“微臣北元太尉咬住……”“北元太尉蠻子……”呼!群臣倒吸一口涼氣,三人哪一個不是韃靼位高權重之人?寧王用兵當真恐怖如斯!竟然將三位韃靼德高望重之人活捉,送來應天府當做賀禮!“你們,敗於何人之手啊?”

老朱明知故問,臉上閃過一絲喜色,分明是老父親炫耀兒子。

可在三位羔羊聽來,這分明是大明殺人誅心之舉!“回陛下……我等敗給了大明寧王……”“寧王神算鬼謀……打我們未費一兵一卒……”“寧王說什麼團戰在於拉扯,打得都是精銳……”三人面露悲愴之色,不堪回首的記憶,一時充斥腦海之中。

砰!洪武大帝怒拍龍椅,大笑道:“你們這群臭老九!告訴咱,誰還要狀告老十七?”

群臣默然不語,都察院集體看著所謂的“三羊開泰”,集體被沉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