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騎兵,幹啥沖天,但是馬蹄聲便已經震耳欲聾。

平安渾然無懼,依舊想要衝陣在前。

可惜任何人都清楚,即便勇猛如平安,只要敢衝鋒,結果只有一死。

“準備射擊!”

瞿能當機立斷,如今不是節省彈藥的時候。

一聲令下,所有明軍準備好大明炮,對準了衝殺而來的韃靼騎兵!亢!槍彈齊鳴之下,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平安!速度撤退!”

瞿能一聲大吼,平安當即會意,如今不能逞匹夫之勇。

哈桑部落眾人,也趕緊利用手中弓箭掩護平安撤退。

明軍不要命般將子彈打了個精光,這才面前令韃靼騎兵沒有追上平安。

鬼力赤心中大怒,可士兵們對火銃的恐懼,已經超過了他心中所想。

即便鬼力赤詭計多端,也不會想到如今的大明炮,已經到了火繩槍的階段,遠比火銃威力更強!被擊中一槍,幾乎就會失去作戰能力。

看到身邊的人輕易倒下,很容易令士兵崩潰。

韃靼人作戰,一向以劫掠為主,他們並沒有所謂的家國情懷。

這也導致,滅有政治目標,一旦損傷過大,就會變成散兵遊勇。

蒙古鐵騎,當年為何能夠橫行天下?成吉思汗賦予了他們目標——天下之土,皆為蒙古帝國所有。

由此可見,成吉思汗的後代,遠不如先祖雄才大略。

再看鬼力赤,連大元國號都已經拋棄,徹底放棄了奪回中原。

瞿能和平安率領兩千人且戰且退,不斷利用弓箭和大明炮阻擋敵人追擊。

鬼力赤也不著急,身為韃靼可汗,他已經清楚,對方一定會幫他找到朱權。

“喪家之犬,如今只能回到主人身邊.”

韃靼可汗笑道:“我觀平安勇武,瞿能善戰,不過如此!”

“倘若我是朱權,定會在行軍過程中,設定陷阱!”

話音未落,便聽到前方騎兵傳來了慘叫聲!只因戰馬不知踩踏了什麼,瞬間引起了爆炸,導致陣型大亂!朱權派人埋好的地火雷,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還特意令人做了訊號,指導平安瞿能二人逃跑。

明軍自然躲過了雷區,可憐了韃靼人,只能以身試雷,被炸得體無完膚!尤其是地火雷中,還藏有金汁,那股子氣味,別提多酸爽。

鬼力赤一手掩鼻,高呼道:“小心行進!明軍士兵定然不多,我等誓要抓住朱權!”

韃靼騎兵停滯不前,沒有任何人想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為別人趟雷!朱權在遠處,利用千里眼觀察對方,果然韃靼人停下腳步,任由平安瞿能逃回鹹湖。

“如此兵將,焉能敵過本王?”

鬼力赤也並非庸才,很快便想到了辦法。

他命人將戰馬蒙上眼睛,隨後以馬鞭抽打,令其前去趟雷!戰馬損傷,士兵卻得意保全。

憑藉這等方法,鬼力赤等人成功度過雷區,可依舊留下了三百人的性命,以及五百人永遠成為了步兵。

“朱權,有什麼本事,儘管用出來!本汗今日勢必要將你生擒!”

鬼力赤大吼一聲,整個草原迴盪著韃靼可汗的狠話。

朱權則輕笑一聲,不做任何回覆。

“有能耐變過來吧,本王已經為汝等準備好了墳場!”

——北平城,燕王府。

朱棣雖然不在掌控大寧,可卻時常盯梢此地情況。

並非關心朱權,而是他要清楚這位十七弟的一舉一動,是否會威脅到北平。

“燕王殿下!”

張玉躬身行禮,低聲道:“寧王當真厲害!燕尾查到了蛛絲馬跡,似乎草原之地發現了鹽池!”

什麼?朱棣愕然,他不會利用朝廷物資來卡朱權,可秦王和晉王卻深諳此道。

如若大寧有了鹽池,便能夠自力更生。

甚至與韃靼人,瓦剌人形成互市!屆時大寧的軍馬不斷,想要多少騎兵,都能夠輕而易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將不會是句虛言!“殿下……韃靼可汗鬼力赤,此人天性警覺,說不定也會發現鹽池.”

張玉勸說道:“我等是否要提醒寧王,或者派出援軍?”

朱棣躊躇之際,卻看到一旁的道衍和尚輕聲道:“寧王向來用兵如神,豈會輪到我們相助?”

“何況我軍現在出兵,也不知道鹽池所在,更容易引起朝廷誤解.”

張玉不解道:“都為朝廷效力!倘若寧王被韃靼人擊敗,北平將暴露在對方眼前!”

“如今幫助寧王,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還請王爺三思!”

朱棣深吸一口氣,最後嘆氣道:“讓高熾帶領兩千燕山鐵騎,前去幫助十七弟吧!”

兩千?張玉睜大雙眼,不敢相信燕王口中的話。

何況,領兵之人,並非驍勇善戰的朱高煦,而是一向文弱的朱高熾!殿下這是支援麼?分明是把長子當盤菜,送給韃靼人!“父王!”

朱高熾得到傳令,直接前來領兵符。

“嗯!本王命你前去支援寧王.”

“倘若軍情不順,你便直接撤離.”

朱棣擺了擺手,這般態度已經說明,他並不想投入太多兵力去支援朱權。

讓朱高熾帶領兩千燕山鐵騎,就是打個過場。

哪怕朝廷問責,燕王已經派援軍前去,任誰也說不出什麼。

“父王放心!兒臣一定幫十七叔守住鹽池!為我大明再添一片產鹽地!”

朱高熾躬身行禮,隨後領命而去。

唯有朱棣皺眉不語,“老和尚,高熾他是否沒理解本王的意思?”

道衍和尚把玩佛珠,雙手合十,口誦佛號:“王爺,王世子有如此胸懷,當即寬宏仁厚!倘若太平盛世,正是世子發揮才能之際.”

朱棣冷笑道:“可本王身處之地,可並不太平!塞王,就是為大哥他們一家當看門狗!”

道衍和尚起身,為燕王斟茶,笑道:“王爺勿憂,太子多病,皇孫不堪大用,何愁大事不成?”

二人以茶代酒,朱棣閉目養神,心中默唸:“高熾,你可莫要誤會爹的意思!”

——朱高熾在手下的幫扶下,才勉強爬上馬背。

此役有張輔陪同,後者因鳳陽演武,早就對這位寬厚的王世子心悅誠服。

“全軍急行,儘快支援寧王叔!”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