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眼珠一轉,發現事情並不簡單,這位十七弟雖說一年沒在中原,依舊是不肯吃虧的性子。

“十七弟啊,為兄此番是想與你精誠合作,共抗韃靼!”

朱棣笑道:“這一年,咱們塞王可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父皇那邊雖未責罵,卻也心中不喜.”

“咱們做兒子的,誰不想要為父皇分憂?十七弟放心,為兄絕不是害怕損失兵馬!”

“奈何那些韃子,擁有了火器之後,難以攻城!若是十七弟能將城門攻破,其餘的交給為兄便是!”

朱棣所說非虛,畢竟買賣廢舊火器,著實令朱權大賺了一筆。

至於保修與保養,亦或是突然炸膛,導致的人手損失方面,朱權一向不管。

朱棣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讓十七弟知難而退,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過。

沒有了鹽池,北平依舊有朝廷供應的鹽,至於大寧衛,關他朱棣什麼事?“好啊!小弟已經許久沒與四哥合戰,此番正是天賜良機!”

“鹽池那裡的城門,交給小弟便是!”

朱棣反應不及,“十七弟,你剛才說什麼?城門易守難攻,你的人馬本就不多……你說城門交給你?”

朱權頷首點頭,“不錯,重奪鹽池,便是大功一件。

以表我兄弟二人,沒有辜負聖眷.”

“不過我的人馬,也僅能攻破城門,至於之後的戰鬥,便要交給四哥了!”

朱棣大手一揮,直接答應下來。

“好!十七弟,那咱們一言為定,你要準備多久才能發兵?”

“隨時隨刻,四哥出發途徑大寧衛,咱們一同前去便是!”

見朱權答應的如此痛快,朱棣喜不自勝,他的新軍正欲要戰鬥來磨礪。

但是攻取城門,這等損兵折將的事,精明強幹的燕王肯定不會做。

既然朱權願意送枕頭,那他朱棣又何嘗不能打瞌睡?三日之後,朱棣親率五千人馬,外加大將朱能與丘福,可謂是精兵強將齊出。

再看大寧衛,唯有不到五十人,甚至包括十架牛車。

“十七弟……你這點人馬,就想要攻佔城門?”

朱棣有些發懵,甚至發現,其中還有他一向看不起的白夷。

那些洋和尚,每日嘰裡咕嚕說著鳥語,卻不願意貢獻手中技術,令朱棣對他們很是不屑。

“四哥放心,軍中無戲言,我願立下軍令狀.”

聽聞朱權這般說辭,朱棣也不便多問。

“呵!五十餘人,就想攻破城門?你當韃靼人都是豬頭不成?”

丘福不屑一笑,他雖被朱權拯救,卻絲毫沒有記住對方的好,反而覺得那是一眾恥辱。

“本王的確將韃靼人當成豬頭,不過某些人還被韃靼俘虜,豈不是人身豬腦的玩意?”

“你……”“丘福將軍,我說的那人絕對不是你!可千萬莫要對號入座!”

丘福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他只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再看寧軍的那五十餘人,都面帶輕笑,似乎知道他的醜事。

“寧王殿下!您可是立下了軍令狀!到時候無法攻破城門,要被軍法處置!”

丘福冷笑道:“微臣相信殿下的能力,絕不會令我等失望!”

朱權吹著口哨,直接躺在一輛牛車上,任由士兵拉著自己前行,他的部隊不被重視,乾脆跟在最後。

牛車上的物件,都被棉布籠罩,令人看不清是何物。

朱棣一向知道這位十七弟的性子,若是不想讓人知道,即便是他去問,也得不到答案。

“王爺!鹽池對我北平,並未大用,何必為了這點微末功勞,與寧王合作?”

朱能騎乘戰馬,陪在朱棣左右,兩人始終保持半個身位,以表尊重之意。

“朱能啊,我這個塞王,就是要為朝廷打仗.”

“一年之間,都沒有發生戰火,你說朝廷那些官員,會怎麼做?他們會像蒼蠅一樣,去彈劾本王.”

“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本王也要發兵前去。

更何況,本王也想看看,寧王如今底氣何在.”

朱棣解釋道:“老十七向來機警,可並非你們看到的那般頑劣.”

朱能回頭看了看寧王,面對燕軍如此軍容,朱權毫不在意,甚至睏意來襲,就躺在牛車上休息。

這幅模樣,哪裡像是去打仗,分明是郊遊。

——鹽池之地,如今共有一萬韃靼士兵駐守。

他們都是擅長火器,能夠守城的精銳士兵。

阿魯臺看重鹽池,韃靼人好不容易擁有了鹽,豈能輕易放棄?他們劫掠了漢人,令其在鹽池每日每夜勞作,以便產出更多的食鹽。

韃靼人將鹽賣給瓦剌,一邊胖揍瓦剌,一邊與瓦剌做生意。

進一步告訴對方,老子連製鹽都掌握了,汝等還不投降?瓦剌也是硬骨頭,一邊掏錢買鹽,一邊負隅頑抗,給予還擊。

雙方互有勝負,不過韃靼能佔據優勢,多虧了這鹽池。

負責駐守此地的將領,乃是阿魯臺心腹艾吉瑪。

“馬蹄聲?並非是咱們的人.”

老練的牧民,能夠透過馬蹄聲判斷人數,更能判斷是不是自己人。

艾吉瑪是難得的聰明人,火器運用,他只看過數次,便已經學會。

這支能征善戰的民族,就是天生為戰爭而生。

艾吉瑪相信,同樣擁有火器的情況下,他們絕不會輸給明軍。

“所有人,緊閉城門,準備以火器還擊!”

唰!城中眾人,盡數取下背在身後的火器,只要進犯的明軍進入射程範圍,便給予其沉重打擊。

“十七弟,鹽池已經到了.”

朱棣前去叫醒了朱權,後者打了個哈欠,“多謝四哥提醒,待我醒醒覺,再去攻城.”

丘福冷笑連連,“先前放出豪言,如今卻推三阻四?寧王殿下若是害怕,不妨直接去領了軍令狀!”

聒噪!朱權一腳踢去,靴子正巧落在丘福臉上。

“忘記告訴你們,本王一向有起床氣.”

“丘福,來給本王穿鞋!”

“本王之前救你一命,就當是償還救命之恩了.”

眼見丘福在爆發邊緣,還是朱棣主動開口:“丘福,還不侍奉寧王穿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