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聽取兵部對於此番支援朝鮮的彙報。

“皇上,燕王殿下率領八千精銳入朝作戰……”“寧王殿下連帶他自己,總共出了五個人.”

“此舉,是否有損我天朝威儀?”

晉升為兵部尚書的秦奎,同樣是朱權的老熟人,可援軍五人聽起來,實在是有些寒磣。

朱標在一旁提醒道:“秦尚書,注意你的言辭!”

秦奎趕緊告罪道:“皇上恕罪,太子恕罪,剛才是微臣失言!”

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秦奎退下,後者如釋重負。

如今的太子爺,越來越有皇上當年的威儀。

令一眾前來彙報工作的官員,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標兒,你說老十七做得對麼?”

朱元璋似笑非笑,如今他的雙目,越發渾濁,可卻越發能夠洞悉世事。

“兒臣覺得,十七弟此舉,定有深意,他似乎是故意放任韃子與野人女真破壞朝鮮.”

朱標輕聲道:“平安道與黃海道,皆是朝鮮重要之地。

如若這兩道被破壞,面對敵人入寇,朝鮮能依賴的唯有我大明!”

朱元璋滿意點頭,笑道:“不錯!老十七不僅在提防韃子,同樣還有咱們的屬國.”

“別特娘聽那李成桂吹得天花亂墜,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這等國家,被壓抑的越發嚴重,待到他們強盛,反彈的也越發強烈.”

“咱不想在大明旁邊,重新扶植起一個高句麗!老十七此舉,深得咱的心意!”

朱標點頭道:“父皇英明!扶桑被十七弟收復,幕府不復存在.”

“朝鮮如今兩道被破壞,短時間內,定然沒有崛起的可能.”

朱元璋輕敲龍椅,考究道:“標兒啊,若是你在朝鮮,會對李成桂提出何等要求,用以鞏固此次戰果?”

朱標一時間陷入思考之中,處理國事他已經得心應手,可軍事方面卻略有不足。

“還請父皇賜教,兒臣愚鈍,一時之間不知給如何擴大戰果.”

“以資源而論,我大明物華天寶,根本看不上朝鮮的貢品.”

“以地緣來看,我大明只是將朝鮮作為緩衝帶而已.”

朱元璋頷首點頭,只說了兩個字——“駐軍!”

——“駐軍?十七弟,你失心瘋了不成?”

朱棣皺眉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即便是父母之國,我大明要在朝鮮境內駐軍,對方也不會答應.”

聽著朱權的瘋狂計劃,朱棣皺眉不止。

在他看來,即便李成桂懦弱如此,也不會答應。

朱權卻笑道:“四哥,平安道與黃海道皆被敵人劫掠,朝鮮軍隊士氣不振,更沒有與敵人一戰的勇氣.”

“試想你是朝鮮官員,若是大明提出駐軍幫忙防守,你會怎麼做?”

朱棣皺眉不止,大臣與國主的訴求可不一樣。

大臣們不管政權是否被傾覆,都會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

若是朝鮮名存實亡,處境最危險的還是國主李成桂。

“大臣們,恐怕會極力勸說李成桂答應……”朱棣深吸一口氣,直言道:“十七弟,你實話告訴為兄,你是何時開始算計李成桂?”

“從你進入朝鮮後,為兄便一直看不清你的意圖.”

朱權輕笑道:“也怪小弟,沒有提前與四哥通氣.”

“一個半死不活,隨時被我大明監視的屬國,其實最為穩妥.”

“如若不出我所料,相比哈爾木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

不到半個月,韃靼人果斷選擇撤離了朝鮮。

無論是和談,還是進攻,明軍始終不懼,再僵持下去,待到糧食耗盡,韃靼人還是要走。

帶走此番劫掠的戰利品,韃靼心有不甘,野人女真則滿意而歸。

唯有受難的朝鮮百姓,看著自己被破壞的家園欲哭無淚。

“二位殿下,我父王要親自前來致謝.”

李芳遠與李芳碩躬身行禮,謝過明軍此番來援。

朱棣緊皺眉頭,身為國主的李成桂,直到戰爭結束,才敢來面見他與朱權,實在是有辱國主之名。

朱權則主動上前扶起二人,“二位同樣立功頗多,若不是你們計程車兵在城樓上不斷回罵,相比韃子也不會退的如此之快.”

兩人老臉一紅,動手打仗他們唯唯諾諾,城樓上罵人卻是重拳出擊。

“對了,平安道與黃海道被破壞如此,不知你們今後有何打算?”

朱權主動提起此事,李芳碩還以為寧王要想辦法幫忙重建。

“唉!兩道戰兵士氣全無,恐怕要調遣南邊各道的戰兵前來駐守.”

李芳遠點頭道:“八弟所說不錯,我等還要組織民力,重新建造城池,以讓百姓重歸生活.”

朱權嘆氣一聲,“本王為百姓感到遺憾!如今野人女真嚐到了甜頭,本王擔心他們會不斷南侵,用以劫掠糧食人口,以壯大其身!”

聽聞此言,李氏兄弟二人,同樣露出擔憂之色。

超新如今軍力太弱,根本不足以去抵擋野人女真。

此番若不是明軍派人前來支援,恐怕他們早已龜縮在京羲道。

淪陷的並非只有平安道與黃海道了。

“殿下有何良策,何不告知我等?”

李芳碩求賢若渴,果斷髮出了疑問。

李芳遠則等待著朱權的回答,他總覺得大明寧王並非這般好心之人。

朱棣則是目瞪口呆,沒想到十七弟這就開始忽悠了?敵人剛剛撤離,朝鮮的危機感還沒有解除。

朱權果斷趁虛而入,笑道:“若是大明有一支部隊,駐守在朝鮮附近,隨時能夠支援,那豈不是百利而無一害?”

“只要韃子與野人敢前來,這支明軍將會率先抵禦對方,為朝鮮百姓爭取撤離的機會,為朝鮮軍隊爭取支援的良機.”

“總不能讓韃子來一次搶一次,若是每年他們離開,都要重新修築家園,你們這兩道之地,還不如徹底放棄.”

李芳碩已經不由地點頭,至少在他看來,寧王完全是為了朝鮮好。

李芳遠則皺眉不止,若是任由大明駐軍,那朝鮮豈不是一直暴露在明軍眼皮子底下?“寧王殿下,此事不急,還是等我父王前來,您再與其面授機宜!”

“也好,本王也想拜會朝鮮國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朝軼史

唐城老表

三國:貂蟬稱帝開局拐走關羽張飛

大嶼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