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沙走石,驚濤拍岸。

石兵八陣的西蝦夷人,哪裡見到過這等架勢,一個個哭爹喊娘,甚至連先祖都求了個遍。

可惜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後還是朱權看他們有意認輸,這才選擇放人。

西蝦夷族長剛走出石兵八陣,便換上了另一副嘴臉。

“只靠邪魔歪道,你勝之不武!”

趁眾人不注意,族長當即擦了擦淚水,畢竟剛才聲淚俱下,請了十八輩兒祖宗,都沒有奏效。

宋昶怒道:“你還要臉不要!”

西蝦夷族長老臉一紅,若是知難而退,豈不是要將蝦夷島拱手讓人,承認朱權入駐此地的合法權益?“是男人,就一對一大戰!”

“若是能戰勝我,以後便任由你差遣!”

西蝦夷族長長得高大魁梧,可在朱權看來,其渾身破綻百出。

“不必不必.”

“怎麼?你不敢了?”

“不,我的意思是,手下猛將太多,根本不缺你一個.”

“……”朱權起身隨後將腰間長劍扔在了地上,“我怕用武器,難免傷人.”

對方聞言大怒,同樣扯開獸皮衣,露出健碩的肌肉,丟掉了鋒利的倭刀。

“不錯,用倭人的武器,算什麼本事?我中原大地十八般武器,足以博大精深.”

砰!朱權話音未落,對方沙包般的拳頭,已然襲來。

宋昶為朱權捏了把汗,那西蝦夷的族長,比他年齡大上幾歲,聽聞還曾與扶桑的高手交戰。

反觀寧軍眾人卻已經拿上一把瓜子,甚至有些人竟然開始下注。

“我覺得,殿下三招便能解決對方!”

“放屁!至少五招!”

“十招以內,買定離手!”

眾人毫無擔心之色,權當這是一場遊戲。

啪!遠處一枚銀錠丟了過去,李嘉一把抓住,畢竟這獨居是李飛熊坐莊。

參與者皆為寧軍高階軍官,例如楊文,楊士奇,夏原吉,張文遠,趙火等人。

“本王買一招!”

話音未落朱權已經出手,迅如疾風的一拳,猶如八卦紫金錘,順勢砸來!面對如此炮拳,西蝦夷族長果斷選擇雙臂抵擋,卻依舊被錘除了數米。

“好了!多吉,去把他們的銀子收了!”

朱權咧嘴一笑,惹得眾人面面相覷。

“殿下!您這是耍賴!”

“不錯!身為殿下,怎麼能參與我們的賭局?”

“就是!殿下說幾招打趴就幾招,我們還賭什麼?”

朱權自然不肯歸還銀子,他並不缺銀子,但賭贏的銀子意義非凡。

“你坐莊的時候怎麼賣沒說?”

“殿下,您也沒問啊!”

西蝦夷族長艱難起身,惡狠狠地看向朱權,其實心中已經有些發憷。

這人看著面善心慈,下手卻十分毒辣。

這一拳砸的他雙臂發麻,可惜還未等他反應過來,就被朱權招呼過來。

“剛才不算,本王還是那句話,一招制敵,有沒有賭的?”

話音未落,眾人全都拿回了銀子,絲毫不給朱權面子。

都知道您老有這能力,我們還賭個屁?朱權衝著李嘉眨了眨眼,後者心領神會,“我就賭殿下不能一招制敵!反正虧得是我這個莊家,你們特娘地怕什麼?”

一看有冤大頭,眾人紛紛壓了銀子,表示李飛熊難得做慈善。

驚魂未定的西蝦夷族長有些發懵,只見朱權挑釁地勾了勾手指。

正所謂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忍受著雙臂的疼痛,他再次攻向朱權。

大明寧王一記虛招故意打空,令眾人當場懵逼,隨後一招鐵山靠沉重地擊打在對方腹部。

膀大腰圓的西蝦夷族長也是承受不住,直接摔倒在地。

“兩招!你們都輸了!銀子拿來!”

李嘉心中大喜,回去分給殿下一半,豈不美哉?“耍詐!你們肯定是刷找!”

楊士奇和夏原吉對銀子的敏感程度勝過一切,摳門小氣二人組當即提出了質疑。

其他將領見狀,自然起鬨,不願意交出銀子。

朱權見狀,怒道:“那再打一次,證明本王沒有防水!那個誰,你給我起來!”

西蝦夷族長一臉懵逼,這些漢人實在是歹毒非常,深諳折磨人的道道。

“那個……我不打了……”砰!“殿下,你耍詐!”

“再來!”

轟!“那個,我服了……”“殿下別打了,那人說他心服口服了!”

可惜朱權動作迅如疾風,已經收不回來,依舊將對方擊倒在地。

宋昶目瞪口呆,沒想到朱權尼瑪這般會磨人心智!“服了?”

“服了!”

西蝦夷族人接連七次被擊倒,更有三次被直接ko,可謂是相當慘烈。

整個人腫如豬頭不說,更是鼻青臉腫。

“以後你們不必自稱蝦夷!你們都是中原漢人的遺民,重歸中原便是!”

朱權一聲令下,先讓眾人擁有身份上的認同。

“山腳開始屯田,咱們只需要種糧食!”

“山上依舊以菸葉為主,儘快種植,折現銀子最快!”

“對了,除去每日農耕外,你們還需要學習!”

朱權看向楊士奇和夏原吉,笑道:“以後你們二人,便是教書先生,負責教導他們中原漢話,以及基本的數算!”

二人躬身行禮,“尊殿下之令!”

能夠直面擊倒族長七次的男人,成功令蝦夷人臣服,但不一定信服。

只是到了晚間,眾人齊聚一堂,看到渡島蝦夷的伙食和住所後,不用再次動員,西蝦夷眾人果斷選擇心服口服。

人家吃的什麼?白花花的米飯,烤魚烤山豬,更有一份菜湯。

鹽的滋味令人難以忘懷,更何況還有窩棚住。

好過吃喝拉撒都在山洞內!渡島蝦夷已經在朱權的安排下,有了城鎮規矩。

甚至於拉撒在哪裡,都有規定,建立了公廁。

別小看了簡單的舉措,卻能減少疫病橫生。

待到田地施肥,更是主要肥料的儲藏地。

天矇矇亮,望明省眾人,在寧軍的指導下,開始了朱權的環島屯田計劃!“待到秋收,我們就能保持糧草自給自足.”

“第一批要接的人,並非是家眷,而是工匠醫師.”

“希望扶桑人不要來的太晚,否則本王的軍隊練起來,他們更非對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