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萬大軍,進攻靈藏?聽聞此言,還在站軍姿的農奴們,差點嚇得腿軟當場!靈藏之地,未經戰亂,哪裡能夠抵擋十五萬大軍?朱權卻不慌不忙,直言道:“讓斥候再探,他們做的很不錯!”

朱權收攏農奴之後,以雷厲風行之勢,直接抄家了那些農奴主。

將土地資產分給了農奴,令他們有了做人的尊嚴,不再衣不蔽體。

擁有反抗精神的人,則被他拉到了軍中,開始了寧軍的制式訓練。

農奴們服從性強,且悍不畏死,就是戚繼光所說的最好兵源。

明軍想要在烏斯藏地區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本地武裝。

朱權相信以父皇的雄才大略,不可能放任此地一直遊離在掌控之外。

可惜父皇在歷史上,還沒有對烏斯藏動手,便駕鶴西去。

藏地到了永樂年間,朱老四倒是動了心思,還大肆冊封了五位法王,可惜人家根本不鳥朝廷。

接受冊封,要的並非名號,而是實打實的封賞銀兩。

朱棣當時北伐草原,提議讓藏地出兵,換來的確實一陣搪塞。

使得朱老四明白,藏地從來都不在大明掌控之中。

朱權看向眾人,笑問道:“怕不怕?說實話,本王也很怕呢!”

“十五萬人,殺都殺不完!可惜這些人裡,包含著毫無戰鬥力的奴隸!”

“他們的補給線有多長,就不用本王多說了吧?”

——山路蜿蜒,天降飛雪。

烏斯藏地區內部勢力穩定,已經多年沒有戰爭。

這一次動用十五萬人,可見諸位國師的震怒。

烏斯藏指揮使班竹兒更是一臉懵逼,身為蔡巴家族的掌舵人,他本來是想兩邊討好。

結果卻承擔了所謂的將軍職責,要去討伐新出現的“日輪王”。

傳聞,農奴們將其視為守護神,日月光華所過之處,農奴即為自由身。

班竹兒看著眼前冗長的部隊,一路上安穩前來,不由地信心大振。

“哈哈哈!什麼日輪王,不過如此!”

眾人見主將突然發小,趕緊上前詢問。

“將軍何故發笑?”

“定是有天大的喜事,還請告知我等!”

“將軍深謀遠慮,此番嚴加防範,真乃格薩爾王一樣的英雄!”

聽著眾人的奉承之語,班竹兒嘲弄道:“我笑那日輪王無謀!我軍兩道冗長,若我是此人,定會伺機而動,找尋機會斷糧道!”

“屆時,我大軍沒有了補給,定會陷入恐慌!”

話音未落,就聽到身後不對一陣騷亂!一隊騎兵手持火把,對準糧草輜重直接火燒而去。

其疾如風,燒燬了糧草便選擇撤離,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負責糧道的都是農奴,哪裡敢去反抗?只能任由騎兵來去如風,此時被嘲諷無謀的日輪王,以迅雷之勢打了班竹兒一個措手不及。

“莫慌!我軍人多,已經臨近靈藏地區!”

“到時候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裡面的叛軍!”

班竹兒故作鎮定,心中卻已經大感震驚。

那些騎兵體格瘦弱,才短短數日,不可能變得英勇善戰。

朱權的想法很簡單,讓最合適的人,去做最適合的事。

那些豢養馬匹的農奴,與戰馬有著良好的溝通,就直接成為了騎兵。

修築城牆的農奴,天生就是守城專家,知道如何修補城牆。

至於平日裡被主人搏殺玩樂的農奴們,則是最好的戰兵。

他們每個人都必須掌握殺人技,與同類搏鬥,才能博主人一樂,換取食物。

十五萬大軍,在朱權眼裡並不算什麼。

若是韃靼與瓦剌來襲,大明寧王興許會認真一些。

人家的騎兵驍勇善戰,你藏地的僧兵有那麼能力?別看如今沒有火器,朱權卻絲毫不慌。

“朱權尼瑪,您讓我們準備的東西,已經盡數做好了.”

“朱權尼瑪,我們已經燒了對方的糧草輜重!”

“朱權尼瑪,弟兄們回來了,聽候您的指令!”

每一次報告,朱權都感覺被羞辱了,可看著一眾藏民真摯的眼神,他終究沒有責怪。

“準備開啟城門,與敵人一決死戰!”

朱權大手一揮,靈藏毫不設防,選擇開門歡迎敵軍。

班竹兒吃癟一次,糧道被截,只能迅速攻城以解燃眉之急。

望著城門大開的靈藏,班竹兒再次仰面大笑。

這一次手下人可沒有輕易詢問,而是等著這位主將自己開口。

“我觀那日輪王少智!我軍沒有攻城器械,若是閉門不出,興許還有耗費些農奴的性命!”

“如今城門大開,分明是想要投降!僧兵準備攻城!”

“城中農奴一個不留,這是國師的命令,要給賤民們一個教訓!”

哞!一聲低沉之音響起,靈藏城中第一批士兵出現。

紅袍僧兵們有些發懵,只因日輪王的軍隊,竟然是犛牛!“哈哈哈!農奴跑了,就讓犛牛來打仗?”

“什麼日輪王,不過是虛有其表!”

“還以為此人有何本事!”

唰!班竹兒直接命人豎起大旗——大明烏斯藏指揮使!這面大旗,對藏地內部並不管用,不過震懾農奴還是輕而易舉。

朱權遠遠看去,冷笑不止,就知道這位所謂的指揮使拿錢不辦事!朝廷的俸祿拿了,卻跟藏地的內部勢力曖昧不清。

“本王,就當清理門戶了.”

啪!朱權一記響指,犛牛們見到身著紅色僧袍的僧兵們,當即被刺激。

綁在尾巴上的爆竹被點著,犛牛們自發衝鋒,成為了明軍的先鋒!班竹兒也不含糊,選擇讓農奴們來抵擋犛牛,他可不敢耗費高貴僧兵的性命。

“準備放箭!”

犛牛衝鋒,身後的農奴們,則手持弓箭,主動對僧兵們發動進攻。

箭如飛蝗,蠻牛衝撞。

面對如此攻勢,班竹兒一方的農奴們可不傻,他們才不會白白喪命,盡數選擇逃離戰場!“混賬!不許逃!”

“都給我會來,你們難道不想贖罪了麼!”

僧兵們硬著頭皮,開始對犛牛進行反擊。

誰能想到,第一批阻擋他們的不是敵軍,而是這等畜生!“弓箭兵撤退!準備第二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自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