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欲哭無淚,就因為晚說了一句話,便成了鐵嶺衛指揮使。

朱棣那一邊,同樣定下了人選,正是對寧王府敵意最小的李斌。

雙方都清楚,鐵嶺衛的存在是為了鉗制朝鮮變強,同時搞搞邊貿,為手下士兵賺取軍餉。

朱元璋的軍屯制度,本意上是為了給百姓減輕壓力,不至於徵收太多賦稅。

至少在洪武,建文,永樂三朝,軍戶的待遇還沒有可憐到髮指。

只是到了明朝中後期,才有了喝兵血,吃空餉,佔田地的軍中上官。

鐵嶺衛兵額五千人,朱權則打算實行滿配,麒麟兵的五千新兵,正好沒有上過戰場,他打算盡數交給盛庸。

“盛庸,你放心吧,我們會替你好好待在殿下身邊!”

“盛庸兄,我們會永遠想念你!”

“抽空我會派人送來牛羊,讓你解解饞!”

盛庸怒視三位同僚,咬牙道:“殿下,若是中原有戰事,請您一定召回微臣!”

朱權笑道:“放心,打仗怎麼少得了你?”

寬慰好盛庸,眾人再次聚焦在邊貿上。

“朝鮮的高麗參,還是比較受中原達官貴人喜愛.”

“咱們將絲綢販賣到朝鮮,再收取高麗參,轉賣到大明.”

“至於望明煙則繼續向西,賣給帖木兒汗國!什麼吸菸有害健康,本王就是要禍害他們的健康!”

看著朱權咬牙切齒的模樣,四人很是不解。

“實話告訴你們,西方崛起的帖木兒汗國,將會變成大食國那般龐然大物.”

“唐與大食終有一戰,大明與帖木兒汗國同樣如此,所以本王才抓緊練兵.”

“火銃在雨雪天氣的使用,你們也看到了,表現遠不如預期,下一步便是改進火銃.”

盛庸等人清楚,火器對於大明的戰力提升,可謂是相當顯著。

帖木兒汗國依舊以騎兵為主,他們的騎兵軍陣,會比老熟人韃靼瓦剌更強。

想要擊潰這樣強大的對手,火器的使用必不可少。

“本王已經決定大肆徵集能工巧匠,盛庸你在朝鮮若是發現能人,也可以舉薦給本王.”

盛庸似乎想起了什麼,直言道:“殿下!那安成煥就是不錯的人才!沒想到此人對火藥同樣深有研究,尤其是這廝,竟然搗鼓出了相當於地雷火的東西.”

朱權聞言大喜,很快便找見了安成煥前來。

“殿下,在下以為在機匣中安置一套傳動機構,當敵人踏動機索時,匣中的墜石下落,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再去引爆地雷.”

安成煥提起火器,便是雙目放光,“這種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朱權目光熱切,誰能想到在朝鮮這等地方,竟然隱藏著火器人才。

“在下喜歡把弄火器,雖然考取功名,卻依舊被人說成是不務正業.”

安成煥羞愧地撓了撓頭,“在下剛才只是設想,還沒有付諸於實踐……”朱權鼓勵道:“你有沒有想過,除單發雷外,還有利用一條引信控制爆炸的群發雷,一個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

“本王打算將你帶回大寧,與弗朗吉傳教士,一起研究製造火器,你可願意?”

安成煥聞言大喜,他曾將自制的地雷,上繳朝廷,得到的確實嘲笑與詆譭。

反觀朱權,則將他視為上賓。

“在下願意為寧王殿下肝腦塗地!”

“不用你肝腦塗地,只需要製造地雷即可.”

朱權笑道:“你若有熟悉地雷,擅長火器的人才,也可以盡數帶到大寧衛,本王給你們月奉二兩,以大明匠戶對待!”

大明的戶籍,在這個時代可是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對朝鮮人而言。

安成煥一口答應,跟著寧王作戰的這些時日,他對這位明朝親王心悅誠服,早已經打算誓死相隨。

“恭喜殿下又得一大才!”

“此事還靠盛庸!”

朱權欣慰不已,笑道:“盛庸,你留在朝鮮還有一項任務,但凡有懷才不遇之人,你就儘管舉薦他們到大寧衛!”

“咱們來者不拒,唯才是舉!”

朱權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要將各國人才匯聚於大明。

“殿下,我還認識一些藥理,木匠的能手,可否將他們帶去大寧?”

“儘管舉薦,本王說過了,來者不拒!”

——朝廷的旨意送到,果然如朱權所料。

兵額問題上,燕王與寧王各佔一半,誰也別想一家獨大。

至於指揮使之位則是交給了盛庸,李斌則領了副指揮使,算是朱標的私心作祟。

不過雙方都清楚,無論誰為正副,都是各自為戰,不會聽從軍令。

一切事宜塵埃落定,只待明軍調兵前來鎮守。

朱棣可謂是收穫頗豐,這些時日他與朝鮮官員們打得火熱,得到了不少貢品。

帶回北平,只需要一轉賣,便能收穫不少銀兩。

反觀朱權,不是沒有朝鮮官員願意與之交好,可都被寧王搪塞,此番辦事,不再是五個人,而是帶了將近一百餘人的隊伍。

這其中有農民,有木匠,工匠,甚至連官場失意計程車子,盡數被其網羅於麾下。

“父王,寧王叔當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朱高煦嘲諷道:“你看他帶的那些人,又能創造多少銀兩?”

朱高燧低聲道:“我看寧王叔是無利不起早,說不定這些人當真有本事……”朱高煦冷哼一聲,隨意叫住一名農戶,“你有何本事,能被寧王選中?”

農戶緊張萬分,隨口道:“小人……小人會甄別各種糞便……”哈哈哈哈!燕軍眾人聞言大笑,殊不知此人是個種田專家,尤其是會施肥和培養良種。

可惜語言表達有限,尚未說完,就被燕軍一陣嘲諷。

民不與官鬥,農戶只能訕訕歸隊,反正去了大寧衛,就能分到土地,還有銀子拿,何樂而不為?“三弟,看到沒有?寧王叔選的都是些什麼貨色?”

朱棣瞬間放下心來,他同樣擔心朱權帶走了不錯的人才,可如今看來,這位十七弟此舉分明是敗筆。

“班師回朝,明軍萬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武:黛玉

月枝頭有八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