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名存實亡,漠北草原盡數被明軍焚燒殆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不過要等到數個年頭之後,這片草原才會重新煥發生機,牧民才得以繼續放牧。

可那個時候,中原民族又不知強盛到何等地步。

阿魯臺投降,鬼力赤授首,明軍此番威震周邊鄰國宵小。

在朱權的可以安排下,阿魯臺接任泰寧衛指揮使,淪為了籠中之鳥。

前有朮赤的朵顏衛,後有納哈出的福餘衛。

這兩家與寧王,大明朝廷的關係自不必說。

一眾藩王,現在關注的是成吉思汗的秘寶。

若不是鬼力赤情急之下說出,眾人也不會清楚,一代天驕竟然會為子孫後代留下了這筆寶藏。

“父皇,兒臣以為,如今我大明新朝當立,理應取得這筆寶藏,來建設朝廷!”

朱棣哭窮道:“北平百姓苦啊!兒臣有心無力,實在是有愧父皇所託!”

朱棡心中怒罵,又讓朱老四搶先一步!朱植與朱栴則沒有說話,塞王之間,亦有差距。

如今大明最有實力的塞王,無疑是寧王朱權,其次便是燕王朱棣與晉王朱棡。

想要爭奪利益,首先要有足夠的實力。

兩位藩王深諳此道,不如靜觀其變。

何況父皇還沒說話,他們著什麼急?“老四,你是想讓咱給你改封地?”

朱元璋不悅道:“若是北平百姓這些年真的受苦,過得不盡如人意,咱還真想換個人過去!”

朱棣嚇得趕緊改口道:“父皇息怒,兒臣只是想讓百姓過得更好,覺悟貪戀秘寶之意!”

朱元璋輕哼道:“大寧百姓豐衣足食!老十七靠的是什麼秘寶麼?他靠的是本事!靠的是咱的言傳身教!”

咳咳!“逆子,你咳嗽什麼?難道咱說的不對?”

“啊,對對對!父皇說什麼就是什麼!”

“那就閉嘴!嗯?為何不回話?”

“父皇,您讓我閉嘴……”尋吃完朱權,老朱繼續說道:“打鐵還需自身硬!你們若是真有本事,就讓封地的百姓富足,士兵強悍!”

“都是咱的兒子,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這一句話,令其他藩王面上無光,一個個羞愧地低下了頭。

此番消滅韃靼,無論是出征籌劃,還是行軍指揮,分明是朱權出力最多。

可他們參與過,就會被史官記載,將來留名青史。

“老十七,你說這天驕秘寶,該如何處置?”

朱元璋把玩著手中酒樽,今日明軍大勝,又將心腹大患鬼力赤斬殺,洪武大帝心情大好。

正如他的年號——洪大武功,曠古爍今!何況,今日沒有朱標在旁嘮叨,皇帝也想多喝幾杯。

一眾藩王都期待地看向朱權,這筆秘寶事關各家利益。

若是能夠挖掘,可謂是見者有份,其他藩王明日就要各回封地,這是分得一杯羹的最後機會。

“兒臣以為,秘寶之事,不過是鬼力赤胡說八道,想要乞求活命罷了.”

朱權笑道:“兒臣以為,我大明蒸蒸日上,百姓勤懇,天子勤政,何必盯著那亡國秘寶不放?”

此言深得朱元璋心意,洪武大帝親自斟酒一杯,“來!喝酒!”

朱權結果酒樽,一飲而盡,氣得老朱大罵道:“你這逆子!你還沒跟咱碰杯,就幹了?再來!”

[]~( ̄▽ ̄)~*!父子二人碰杯對飲,老朱笑道:“咱就是想告訴你們!殘元有這筆秘寶,依舊沒能打贏咱大明!”

“再多的金銀財帛,也挽救不了一個腐朽的朝廷!”

“咱為何對百姓好?一個是咱自幼起於平民之家,朝廷的賦稅咱感同身受啊!”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懂得這個道理的皇帝,便離滅亡不久了!”

“總而言之,我大明皇室子孫,理應自強不息,莫要接住外物!”

兒臣,受教!眾藩王叩首,朱元璋滿意點頭,他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退下。

“蔣瓛!”

“微臣在!”

“你前去不兒罕山,探查秘寶所在,此事不得外傳!”

“微臣遵旨!”

朱元璋走出營帳,仰望滿天繁星,嘆氣道:“又有誰,會不想為後世子孫考慮?”

“成吉思汗,你貴為一代天驕,況且明白子孫後代,肯定會出現敗家子.”

“咱的大明,何嘗不會如此?你的秘寶咱拿了,你的子民,咱會一視同仁!”

“不兒罕山的秘寶,便作為不時之需,為我大明後世兒孫復國之用吧!”

老朱身為帝王,肯定明白,沒有任何王朝能夠千秋萬世。

如若有一日,大明陷入泥潭之中,甚至被外敵消滅。

這筆秘寶,將會成為後人復國的基石,用以招兵買馬。

“咱消滅韃靼,已經做了這輩子能夠做到的所有事.”

“標兒已經成長起來,還有老四和老十七相助,可保邊疆安穩.”

“咱早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天子天子!老天爺,讓咱多活些時日,咱還想看看大明江山會強盛到何等地步!”

朱元璋仰天長嘯,身為帝王,他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功績——覆滅韃靼,焚燒草原。

這一舉動,自然免不得言官清流們彈劾,認為此舉有違仁義。

可唯有身經百戰的武將清楚,大明北方的威脅徹底解決!百年之後,興許才會有新的遊牧民族重新威脅大明。

可他們若是知道韃靼遭遇了何等狀況,相信他們會考慮再三,要不要招惹大明這頭巨龍。

——應天府。

朱標監國這些時日,在詹徽、楊靖等人的相助下,政務可謂是處理的井井有條。

百官無不稱讚儲君賢名,日後定會成為一代明君。

朱標對此卻只是微微一笑,他更為關心北方的戰事。

此番父皇朱元璋御駕親征,可謂是動員了大明能用的所有精英!為了確保兵力,大明在邊關屯兵三十萬!可惜太子爺並不知道,大部分都成了輔兵,最後去幹了些焚燒草原的雜活。

“太子爺!大事不好!”

“安南國王陳日昆,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里!”

“如今賊酋霸佔丘溫、慶遠等五縣!還請太子爺定奪!”

朱標震怒,拂袖而起,“小國寡民,怎敢挑釁我大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逆子!你怎麼讓她懷孕了

一葉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