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宮大寶殿,楊廣正在緊張的批閱奏疏,隨著楊堅病重的訊息不脛而走,從各地送來的奏疏倍增,堆積在他面前几案上的奏疏和軍報如同小山一般,這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地方官府都把不敢決斷的軍政事務發上來,希望朝廷儘快決斷,以免誤了民生,而朝中,也有許許多多事務需要監國太子點頭。

奏疏上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不是國庫虧損了,就是某個官員貪贓枉法,請求依法嚴懲;要麼就是某地官員任滿一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他的去留、以及繼任者由誰來當等等……大量奏疏的湧來,使楊廣的頭腦根本就空不下來,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批閱奏疏、下達命令、召見官員中度過。

這種十分異常的現象露彷彿是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推動一般,透露出了一種極不尋常的氣息,令楊廣心生警惕。

楊廣幾道不用猜,就知道是已經與皇權鬧翻了的關隴貴族仍然在反對自己、仍然支援前太子捲土重來。

之所以營造出這種緊張的氛圍,無非就是用大量繁雜的事務佔用他時間、精力,使他無法冷靜判斷時局。

關隴貴族集團自它誕生以來,已經強勢了近百年時間,北周諸帝和楊堅都仰仗他們打天下,所以對這個集團百般忍讓,使其在戰亂之中得以壯大;時至今日,他們的“根鬚”早已深植於中下層,而“枝葉”則伸展在大隋王朝的中上層,從而形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他們龐大而隱秘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大隋各個層面、各個行業,彼此之間以聯姻、利益交換等方式合縱連橫,最終形成一網盤根錯節的勢力網。

現在幾乎每個世家都有大量子弟在朝中任職。

這些人或許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們卻能借這個平臺為家族和朝中大佬牽線搭橋,為給家族拉攏到更多強援。

比如說獨孤氏,只有幾個子弟擔任並無實權的閒散之職,所以不管他們站在哪一邊,朝堂爭鬥一旦失利,頂多就是丟官罷職的下場,不至於有個血淋淋的結局。

而在地方上,尤其是在雍州、益州、荊州,有大批州縣官吏被獨孤氏牢牢控制著。

他們遠離朝廷的是非漩渦,不虞捲入朝廷角力,但在地方上又擁有相當強大的實力,故而具備了左右政治局勢走向的影響力。

而獨孤氏作用於朝堂的影響力是“細物細無聲”,用你無法注意到的隱秘方式在暗中推波助瀾,你看不到它在插手和推動,但是獨孤氏卻早已在不知不覺間迫使你按照他的意圖頒佈政令、處理軍政。

獨孤氏是這樣,元氏、竇氏是這樣,山東士族、南方士族也是這樣,他們雖然沒有光明正大、明目張膽的行事之權,卻可以利用底層的強大影響力,以緩慢而隱秘手法迫使朝廷讓步。

因此,即便楊堅讓關隴貴族世家吃了無數虧,但他和楊廣都沒有因此輕視關隴貴族。

這一次,楊堅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朝廷格局即將發生了大變化,所以這些世家門閥又用這種隱密的方式,開始作用於朝廷、作用於他們所反對的楊廣了。

楊廣明知是如此,心中更是異常痛恨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但是他卻毫無應對之法,因為關隴貴族推動起來的奏疏如同雪花一般送來,而且每一份都是急需解決的天下大事,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刻不容緩,所以他目前也只能順著對方的節奏來走。

仁壽宮這邊稍微還好一些,令楊廣擔心的是京城物價節節攀升,他如今需要一個得力悍將替他穩住京城物價,以鐵血的手段鎮壓不法商販,在這個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人便是異常強勢、善於利用輿論的楊集。

只是楊廣也不知楊集到了何處,按照自己釋出八百里公文的時間來算,楊集少說也還要四五天時間才能入關,如果他帶了一萬大軍過來,恐怕這個時間還要多拖幾天,可是京城那邊等得了嗎?“啟稟太子,衛王求見.”

便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走來,在門口向楊廣稟報道。

“哦?快快有請.”

楊廣精神一振,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自己還在想那小子,想不到他這麼快就到了,果然是個當機立斷、異常孝順的人。

“喏!”

侍衛離開一會兒,便將楊集帶了進來。

楊集連忙行禮道:“小弟見過阿兄.”

楊廣見他風塵僕僕、蓬頭垢面,頭髮都髒成一條條的,心中稍微算了一下從張掖到仁壽宮行程,便知道楊集是收到八百里加急之後就日夜兼程的趕來了,這令焦頭爛額、“孤立無援”的楊廣深為感動。

他繞過幾案,快步來到楊集面前,毫不嫌髒的將楊集扶了起來,將他按到旁邊的坐席之上,微笑道:“自家兄弟,不必多禮!”

“謝阿兄!”

楊集也不客氣,一屁股就坐在坐榻之上,他們一行人策馬急馳,一路上每人兩騎,風塵僕僕的趕路,每天都是趕路到半夜才尋找歇息之地,第二天天不亮便再次上路。

這一路縱馬賓士披星戴月,整個人差點都累成狗。

也幸好他讓蕭穎打後來,否則以她那嬌貴的身子,早就吃不了顛簸之苦而累爬。

“阿兄,大伯的情況如何了?”

坐下來以後,楊集劈頭就問。

楊廣聽了這話,身軀微微一僵,嘆息一聲:“情況不太樂觀,好在病情比較穩定.”

他見楊集累成了這樣子,便閉嘴不說了,他十分細心的調了一大碗濃濃的“茶粥”,說道:“急是急不得的,你先緩一緩、收拾一番,再去見阿耶。

免得他老人家又家長裡短的說你,平白耗費心神.”

楊集聽得心頭一沉,楊廣都這麼說了,可見楊堅的病情十分嚴重,不然也不會連這些細節都考慮得如此周全,他點了點頭:“那行,我聽阿兄的安排!”

一大碗茶粥下肚,楊集才算是緩過了勁兒。

然後又由楊廣安排的宮娥服侍著洗了澡,滾熱的熱水浸泡著僵硬的肌膚,那熱氣彷彿絲絲縷縷的從毛孔滲透進去,渾身肌肉像是被煨貼了一遍,舒服得讓他直想好好的睡一覺。

但是考慮到楊廣還在等著自己,便換了一套隨著攜帶的常服,頂著一頭溼漉漉的長髮加到了大寶殿書房。

楊集重新邁進大廳,楊廣只覺眼前一亮,眼見方才進來時滿頭亂髮、一臉汗漬的落魄少年,竟已變為丰神俊朗、英氣勃勃的美少年,哪怕是見慣了楊集的風采,但此時也不由得被楊集不凡的風姿鎮了片刻,微笑道:“坐下來說.”

“好!”

楊集像木偶一般,又坐回了坐榻之上。

“金剛奴,阿耶怕是過不了這一關了。

他能撐到現在,全靠昂貴的藥材醫治,說是以虎狼之藥來逆天奪命都不為過。

可是施了猛藥,令本就沒有多少元氣盡數耗空.”

楊廣長嘆一聲,神情凝重的向楊集說道:“再加上他老人家年紀大了,抵抗力一天不如一天,近年來,頭疾、舊傷等病症折騰得他老人家痛不欲生。

而且近年來,又為了這個天下,耗了不少心血。

所以他老人家已經陽壽將盡、天年將盡了.”

楊集聞言黯然,他是一個殺人如麻的戰將,對於生老病死向來都看得比較淡,但此時聽說疼愛自己、溺愛自己的大伯就要離開人世了,心中仍然悲傷不勝。

一股想哭的衝動,不受控制的湧上心來,一雙眼睛也不由充滿了淚意,他吸了吸鼻子,強笑道:“我明白了!”

楊廣受到楊集影響,一雙虎目也不禁紅了:“雖然沒有人在阿耶面前說什麼,可他想必也是心裡有數,你見他之時,權當故作不知好了,免得他老人家也跟著悲傷.”

“嗯!”

楊集點了點頭,拭去了不受控制流下的淚水。

楊廣沉默了一會兒,避開了這個話題,問道:“你帶兵來了沒?”

“我按照阿兄的交待,帶了一萬精兵過來!”

楊集註視著楊廣,將此軍的情況說了出來:“只不過將士們一路咬著牙關苦苦支撐。

到了地頭之後,心氣兒一洩,一個二個都變得精疲力盡、萎靡不堪,現在只要一千烏合之眾般的雜兵,就能令這支軍隊全軍覆沒。

如果沒有三五天時間的休整,這支‘精兵’怕是肩負不起作戰任務.”

“這我知道!”

楊廣點了點頭。

說起來,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頂級富三代,剛剛一出生,就被周武帝冊封為雁門郡公,大隋建國之後,只有十三歲的楊廣被封為晉王、幷州總管、左武衛大將軍、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職。

但是與許多二代們不同的是,楊廣從小就自律、刻苦,努力練習武藝、勤奮讀書。

現在論起武藝,楊廣冠絕皇族。

若是論起文采就更加了不起了,說他是冠絕當代的文學宗師也不為過,他寫出來的詩詞歌賦根本不用別人拍馬屁,也是當世頂尖之作。

另外,楊廣從來就不是長在深宮裡的天子“嬌”子,他不僅平了南陳,還有北疆也多次與突厥作戰,並且都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戰績,對於行軍佈陣的理解,絕非楊集這個半桶水能夠相提並論的。

方才他僅僅只是透過楊集入門時的狀況,便能猜出楊集的隨從是什麼樣子。

不過他讓楊集帶兵入關,更多是為了防止萬一、更多是給他鎮場子,並非是說一定就會打起來,所以也沒有對涼州軍此時戰力感到失望。

楊廣想了想,便向楊集說道:“其實很多事情,我已經準備妥當了,我所擔心之事未必會發生。

你只需做好應對一切動盪的準備即可.”

“那就好!”

楊集心中鬆了一口氣,說道:“大家都是自己人,如果能不打自然是好事!”

“你這麼想,其他人就未必了!”

楊廣冷冷一笑,語氣肅然的說道:“那些不軌之徒,為了把你帶來的軍隊堵在岐州之外,就連最為拙劣的挑撥離間都用上了,由此也可見那些‘未知’的陰謀之輩,既沒有逆天的實力,也沒有什麼萬全之策.”

“反正阿兄什麼時候用到這支軍隊,只需一聲令下即可.”

楊集雖然知道史上確實是發生了“仁壽宮之變”,但是“具體的詳細的”過程,多半是小說家一般的史官發揮想象力、憑空杜撰出來的文學作品,所以楊集在這方面也幫不了楊廣什麼。

此時聽說楊廣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免得這些虛無的東西影響到楊廣正確的判斷和佈局。

“那是理所當然之事,不然我要你帶兵來做什麼?”

楊廣看著楊集,笑著說道:“你在涼州取得的一切戰果我全都瞭解了,這讓我十分欣慰。

對於你們拿到手的鄯善和且末,我是打算設立兩個州。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到京城事了,關於將士們的封賞,也只能往後拖延.”

“好的.”

楊集也知道是非輕重,自然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來煩楊廣。

楊廣沉吟半晌,又說道:“另外有件事要你去做!”

“何事?”

楊集問道。

“你經過這些年的歷練,不便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也有了治理地方、維持地方安穩的經驗.”

楊廣不吝溢美之詞的稱讚了一遍,又說道:“京城的局勢現在十分混亂,居高不下、節節攀升的物價給京城帶來了巨大的隱患,若是阿耶不在了,或是岐州這邊有什麼變故,恐怕人心惶惶的京城也會出現什麼波折,所以我需要一名得力干將去恢復京城秩序、平抑物價.”

他停頓了一下,向認真聆聽的楊集說出了自己的打算:“我看中了你的果斷,等涼州士兵休整完畢,你這個右衛上將軍就帶兵入京,為我穩住京城局勢.”

“喏.”

楊集聽得心頭一陣凜然,他明白楊廣此舉的深意,名義上是去維護京城秩序、恢復民生、平抑物價,實際上是去殺人,可見關中的局勢異常嚴峻。

他想了想,皺眉道:“阿兄,我本人自己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我對京城了不解不多,單憑我一人恐怕不能很好的完成這項任務。

的以還請阿兄給我派一名深詣京城局勢、十分可信的大臣協助.”

“這樣啊……”楊廣也覺得楊集顧慮有理,皺眉想了片刻,便說道:“我讓楊約協助你吧,他是楊素的弟弟,也是我的心腹之臣,而且楊約這個人的能力非常強。

你看此人如何?”

楊集說道:“只要楊約能夠為了大局著想,全力配合我,我就沒有意見.”

“這你大可放心,楊約是不會讓你為難的.”

楊廣說到這裡,起身道:“公事上,我們就這麼說定了。

我帶去你拜見阿耶.”

“喏!”

楊集本想提一提扶持慕容兆之事,但此時確實不宜再談公務了,便跟著他向正殿的寢宮行去,邊走邊在路上說了此事。

長孫晟的分化離間之計所取到的效果,已經被四分五裂的突厥汗國證明了,所以楊廣一聽楊集扶持慕容兆計劃,問也不問就同意了。

至於處於彈丸之地的吐蕃,要不是因為楊集提起,楊廣都不知世間還有一個名叫吐蕃的部落,既然自己連聽都沒有聽說過,想必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國,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將吐蕃放在心上。

不過對於楊集的未雨綢繆,卻是十分讚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武:黛玉

月枝頭有八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