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路偏師取得輝煌的同時,代表平叛主帥的中路軍五萬名精銳步卒、騎兵也是屢戰屢勝、勢如破竹。

全軍將士在幷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楊素率領下,從關中殺入河東。

楊諒當初聽眾王頍建議,將閃電奪取關中的戰略改為西守東征,命紇單貴燒燬黃河大橋,又任命王聃為蒲州刺史,率領幾萬人與紇單貴合力堅守蒲州。

楊素為了奪回易守難攻的蒲州,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前去偷襲蒲州。

他先將大軍隱蔽在渭口,夜間悄悄率軍渡河,並在黎明時分對大將軍茹茹天寶、紇單貴重兵打守的蒲坂發動猛烈進攻,茹茹天保被殺得大敗,率領殘兵敗將向北方的絳州狼狽逃竄。

而身在蒲州城的王聃如同當初的丘和一般,渾然不知蒲坂已經失守,被另外一支小規模的精銳之師殺入城中,不過比起丘和,被殺死在城守府的王聃顯然要倒黴得多。

楊素主導的這場閃電突擊行動,不僅為朝廷奪回了蒲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而且還開啟北上幷州的南大門,為後續大軍提供了至關緊要的立足之地。

這關鍵一役,岐州刺史屈突通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在楊堅賓天於仁壽宮之時,楊廣希望和平解決幷州的問題,他在軍事政變結束以後,封鎖了楊堅賓天、自己登基的訊息,同時派屈突通持詔書去晉陽徵漢王楊諒入朝,但是當屈突通抵達之前,便已經知曉了一切,於是屈突通無功而返。

屈突通本以為這次楊諒叛亂與自己無關,不料他卻被兵部一紙牒文,調入了楊素的平叛大軍,並被楊素任命為騎兵營主將,當他見了楊素才知道竟是老上司楊集推薦的結果,這讓他又驚又喜,又是感到不可思議。

去年初,楊集受命為涼州大總管、刺史,都督九州諸軍事,而他屈突通是九州中的甘州總管,因為不服楊集這個小青年,便給他下了馬威,並且在遠征伊吾這件大事上百般刁難,終於惹惱了楊集,被憤怒的楊集趕去養馬。

之後涼州發生了一連串戰爭,而他屈突通不但沒有參戰立功機會,反而好像因為養馬出了名,事後被朝廷調入京中,擔任專門掌牧馬下令的太僕寺少卿。

反觀陰世師、張須陀、李靖、劉權、張定和、薛世雄、王威、堯君素等人,因為服從楊集的命令,個個立下大功、名揚天下,戰後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賞。

面對這種巨大落差,屈突通說不後悔是假的,雖然事後被任命為岐州刺史,可那是臨時性質的檢校刺史,如果朝廷有合適人選,隨時會把他從刺史之位轟下來,他本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楊集奉楊廣之令、帶涼州兵入關時,自己又一次堵了他。

不過這一次,自己出於大局考慮,所以楊集給了他臺階時,便放一萬多名涼州軍入關了,尤記得楊集對他說了句“你以後,定然會因為今天的決定感到慶幸.”

屈突通只是一笑而過,並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楊集僅僅只是過了一個多月時間,便立即向楊素推薦了自己。

楊集當時或許只是對楊素說了句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話;可是對於屈突通來說,這句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話,卻是足以改變命運的寶貴契機。

所以當他知道是楊集推薦自己的那一刻,眼淚都差點流了下來。

屈突通已經四十七歲了,蹉跎半生的他,十分珍視來之不易的機會,在楊素奪取蒲州時,主動請纓為大軍的先鋒,親自率領三百名死士乘坐小船偷渡黃河,以三百名死士對決五千敵軍,並在亂軍叢中殺死了守將紇單貴,為大軍渡過黃河立下了首功。

正是這場戰鬥,使治軍嚴謹、賞罰分明的楊素對屈突通刮目相看,不再當他是可恥的關係戶,直說“衛王夠意思,老夫送他一個李靖,衛王還老夫一個屈突通.”

屈突通知道楊素這份賞識,是自己以命搏來的,但是如果沒有楊集的推薦,他連搏命的資格都沒有。

若非楊素賣楊集的面子,力排眾議的把機會給了自己,這份功勞必將屬於楊集帳下第一悍將吐萬緒,而不是屬於他屈突通。

所以楊集這份恩情,屈突通深感於心。

楊素率領五萬大軍從蒲州一路北上,沿途州縣本就被代州大捷、冀州大捷弄得人心惶惶,又聽說百戰百勝的軍神楊素親率大軍前來平叛,嚇得不戰而降,使中路軍僅僅只用三天時間,就推到了霍邑縣以北。

霍邑縣位於晉州北部,乃是晉、介、隰、潞四州交界之地,如果說忻口是幷州(太原)北大門,那麼霍邑縣則是幷州南大門,其戰略位置之重可想而知。

尤其是霍邑縣北部的高壁嶺山勢陡峭險峻,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斷了北上道路,而東部的介山、霍山、烏嶺延綿千里,將幷州南部一隔為二。

楊諒聽說蒲州失守,緊急任命大將軍趙子開為南部戰場的主將,讓他統帥十五萬大軍死守南大門戶。

趙子開臨危受命,他佔領了所有北上道路,在高壁嶺上屯兵駐守,大軍紮下的連營連綿五十里,威勢震天。

楊諒自己又親率八萬大軍為後軍,駐軍在高壁嶺北二十多里外的介州靈石縣。

實際上對於楊諒來講,其實幷州(太原郡)更加危險,只因幷州北大門忻口已經失守,幽朔代聯軍即將南征幷州;而李子雄又從井陘猛攻幷州東大門井陘關,按理說,楊諒應該將更多的軍隊部署在幷州才對,但是他卻在佔據了南方各處險關要塞的情況下,還部署了二十三萬大軍。

這也說明楊諒對楊素有著至深至極的恐懼,至於即將殺入幷州的楊集和楊義臣、李景、李子雄在他心目中,恐怕是綁在一起,都不如楊素一個人威脅大,否則他也不會做出這種誇張的部署了。

楊集拿下晉州霍邑縣以後,只是休整了一晚,便將大軍帶到高壁嶺下,遠遠的紮下了營寨。

中軍大帳之內,楊素正與一幫大將商議軍情,當他讀完斥候打探到的敵情,不由得哭笑不得,他揚了揚手中的軍情,笑著向眾將調侃道:“咱們這位漢王真是瞧得起老夫吶!他放著北方那幫年輕人不打,只會欺負我這把老骨頭,竟然在介州部署了二十三萬大軍。

難道他不知道老夫很害怕失敗、很害怕晚節不保麼?”

楊素從軍數十載,什麼陣仗沒見過?他嘴上說著“害怕”的話,可是語氣、口吻、神態卻是輕鬆自如、悠閒之極。

眾將本來因為楊諒的部署,感到有些緊張,生怕不能如期完成作戰任務,可現在一聽主帥這番話,緊張的情緒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盡皆哈哈大笑起來。

這也正是楊素想要的效果,他見眾將輕鬆了不少,正要商議接下來的戰事,不料擔任親衛統領的四子楊積善大步入內,臉色肅然的向父親行了一禮:“啟稟大總管,周羅睺副總管今天清晨在攻打呂州吉昌城的時候,被流箭射中,已經不治身亡.”

“什麼?”

楊積善此言一出,滿帳譁然,便是楊素聽了此言,也是勃然色變、驚而起身。

對於周羅睺的出身和本事,楊素無疑是在坐眾人中最為了解的。

周羅睺最初效力於南陳,在與北齊交戰時躍馬突進,莫不披糜;時為南陳大將蕭摩訶因此讓他做自己的副將,追隨他勝仗無數。

一次南陳進攻徐州,與北周大戰於彭城,主將蕭摩訶臨陣墜馬,周羅睺單槍匹馬救主帥於重圍之內,如演義中的趙子龍一般在萬軍從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勇冠三軍。

當大隋發起滅陳之戰時,周羅睺都督豫章等十郡諸軍事,將伐陳三路元帥中的秦王楊俊足足堵了幾個月;直到楊廣攻破建康,讓陳叔寶給他寫了勸降信,他才放棄抵抗、投降大隋。

入隋後繼續東征西討、無不奏捷。

十八年的遼東之役,楊堅任命周羅睺為水軍總管,率領水師進攻高句麗,他從東萊出海,直取平壤城,途中遭遇大風暴,船多飄沒,最終使這場戰爭無功而還。

到了第二年,周羅睺是楊素遠征突厥的副將,並在與突厥騎兵對抗,親率三千重騎兵大破突厥軍陣。

而這次平叛,他又當起了楊素的副將,行絳、晉、呂三州諸軍事,可謂是老搭檔的再一次配合。

就是因為擔任大軍前鋒的周羅睺在前方奪了絳、晉二州,楊素的中軍才這麼快抵達霍邑縣,楊素本以為周羅睺輕輕鬆鬆就能拿下只有四個縣的呂州,不料等到的卻是老夥計中箭身亡的噩耗。

楊素雖然心痛老夥計的死,不過他畢竟是見慣生死的軍人,很快就從悲痛中走了出來,靜下心認真一想,他便知道周羅睺為何要親自上陣攻城了,原因是他們兵力本來就少,如今又己一分為二,而敵人楊諒卻足有二十三萬大軍,所以周羅睺擔心楊素打不過敵軍,他為了儘快攻克呂州,及時前來匯合,這才犯了急功近利的錯。

楊素想到老友一生征戰千百回,最終卻死在小小的呂州,不由喟然長嘆,他向坐下諸將緩緩的說道:“馬革裹屍乃是吾輩軍人最榮耀的歸宿,周將軍死得其所,沒有什麼好悲痛的.”

他迅速收復心緒,繼續說道:“呂州雖小,但是它西靠黃河,北抵隰州、東面是晉州、東西是絳州、南方是蒲州。

此刻對於我們平叛大軍尤為重要,如果不能將它攻克,我軍糧道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還有後路被斷的危險,所以必須儘快將之拿下來。

現在,誰願意去呂州接管軍隊、恢復軍心,完成周將軍未盡之功?”

“大總管,卑職崔仲方願往!”

楊素話音剛落,一名儒將便起身請命,說話的正是原民部侍郎崔仲方。

崔仲方是“禁書令”的提倡者、推動者,可是廷議之時,他和鄭善願、王隆的論點無法立足,根本就辯不過楊集,這本也罷了,然而他們三人遇到了豬隊友張瑾,那傢伙見他們三人文鬥不行,便直接進行了軍事威脅,被惹火的楊堅不僅沒有透過禁書令,反而罷免了四人的官職。

而後,楊集將博陵崔氏一年內的犯事子弟公諸於眾,那數目龐大的崔氏犯官,使博陵崔氏苦心經營近千年、世代引以為傲的好名聲轟然坍塌,雖不至於被全天下口誅筆伐,但是卻也使高高在上的名門高第淪為士林嘲笑的物件,之後在其他高門推波助瀾之下,博陵崔氏更是臭名遠揚,從山東第一高門墮落到了第五,第一則是被盧氏取而代之。

不過像崔仲方這種身為民部侍郎的高官,本身在朝廷之上,就有強大人脈關係,再加上身後又有崔氏幫襯,想要東山再起,實在太容易了,況且他不僅有才華,而且還是楊堅立國的主力之一、五省六部的創始人之一,所以等到禁書令風波過去不久,又被楊堅啟用為衛尉少卿,信任如故。

他這次也是透過關係爭取到了出征的機會,希望在這次戰爭中立足軍功,為官復原職、再進一步積攢功勳和人望。

此時見到有個比較輕鬆的事情幹,便毫不猶豫的起身請命。

“也罷,希望崔少卿儘快攻克呂州,早日前來匯合.”

楊素沉吟半晌,便答應了崔仲方的請求,此人雖是出自博陵崔氏,以治理地方、出謀劃策聞名朝野,但是實實在在的戰功可也不小。

“卑職定不負大總管厚望.”

崔仲方大喜過望,一時間容光煥發。

楊素眉頭微微皺了一下,又吩咐道:“務必好生收斂周將軍屍骨,令人送柩還京.”

“卑職遵命!”

崔仲方知道楊素是個乾脆果斷的人,見他沒有別的吩咐,立即告辭而去。

“好了,現在說一說眼前這場仗吧!”

楊素揮手讓兒子楊積善退下,起身走到地圖之前。

在對著地圖這一剎那,楊素又恢復了名帥特有的冷靜、冷峻,將己逝的老友拋諸腦後,他一邊注視著圖上的高壁嶺,一邊背對著眾將說道:“高壁嶺敵營連綿五十里,也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戰。

大家如果有什麼好想法,但說無妨.”

楊素治軍嚴謹、執法嚴苛、賞罰分明,給將士們造成了一種剛愎自用的錯覺,實際上,楊素在用兵方面既大膽又謹慎,只要手下將領意見合理,他都會一一採納,然而在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的楊素面前,又有誰好意思、誰敢提不同意見?久而久之,楊素剛愎自用、自命不凡之名,也因此響徹全軍,繼而使他更加難以聽到不同意見、不同聲音了。

久而久之,能夠與他對話的人,也只有寥寥幾個了,而周羅睺這個昔日死敵之所以被他引為知己,便是因為他們處於同一個高度,看待問題之時,大有不謀而合、深得我心之感。

然而大隋天下,又有幾個周羅睺?“卑職有一個想法.”

就在楊素以為又是一片沉默的時候,屈突通卻站出來說話了。

他當初奉命召楊諒回京之時,楊諒始終顧左右而言他,他為了說服楊諒,足足在晉陽等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最後在無功而返的歸途中,見到各州縣軍隊調動頻繁,便隱隱約約的感覺楊諒要造反。

所以當他路過高壁嶺這道天險時,下意識的從軍事角度去考慮攻防問題。

如果嶺上只有萬人,那麼以強攻的手段攻克高壁嶺也無妨,然而嶺上敵軍足有十五萬人、後方還有八萬援軍,這就不是單純的奪取山嶺了,而是堂堂正正的兩軍對決,如果朝廷軍強攻居高臨下的高壁嶺,他們這五萬條人命根本不夠填。

“講!”

楊素霍然回首,目光鋒利的注視著屈突通。

屈突通躬身一禮,說道:“卑職以為奇正相濟,以奇襲為主、強攻為輔.”

“具體怎麼做?”

楊素其實也是這麼考慮的,但是他此時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執同種戰術的人,便想聽聽這個戰術的不同戰法,從而為這個戰術的完整提供多種養分,之所以沒有說出自己的主張,是擔心自己這個“軍神”自帶的“氣場”,嚇退肯說話、敢說話的屈突通。

“漢王和叛軍主將對我軍知之甚詳,且前後兩支大軍相距不足三十里,這段前後皆有重兵的距離,素來是斥候巡邏的盲區,這便我軍可以利用的地方.”

屈突通見楊素默默點頭,繼續說道:“針對敵軍這個特點,卑職所想到的辦法,就是用主力之軍在正面偽裝強敵、吸引敵軍主力的注意力,另派一隊奇兵潛入霍山,抄小道繞過敵軍連營,從背後來他一個火燒連營.”

“英雄所見略同!不過這還不夠.”

楊素微微眯起了眼睛,彷彿凝成實質的冰冷殺機瀰漫大帳。

老友的死,已經徹底激怒了這頭猛虎。

雖然他剛才平平淡淡的說周羅睺死得其所,但實際上,楊素心中非但沒有這麼認為,反而覺得周羅睺死得毫無價值,因為周羅睺不是死在開皇十九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國戰中、也不是死在即將爆發的大戰之中,而是死在了籍籍無名的小輩之手。

既然老友今晨死得默默無聞、毫無尊嚴,那他楊素今天晚上,就要以數萬、數十萬叛軍生命為他的老友陪葬。

“請大總管明示.”

屈突通和眾將有些駭然的看著楊素,楊素明明乾乾瘦瘦的,但此時此刻,卻又給人一種很高大、很魁梧的感覺。

楊素向屈突通說道:“我已經找到了兩名山民,他們知道霍山中有條羊腸小道直通高壁嶺後,本來我打算親率一萬軍為奇兵潛入霍山,直叛軍老巢。

但是你既然也有此心,那麼奇襲高壁嶺連營的重任,我現在就交給你了。

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總之,今晚一定給我燒了連營,否則,軍法從事.”

“卑職絕不辜負大總管厚望!”

屈突通接過接過楊素手中的令箭,退到一邊聆聽。

楊素看了眾將一眼,沉聲道:“史萬歲、吐萬緒,天黑以後,爾等與我率領主力繞過高壁嶺,從雀鼠谷直取靈石縣漢王軍.”

眾將聞言駭然!哪怕是史萬歲也嚇了一大跳,他一雙虎目睜得大大的,連忙問道:“大總管,若是全軍北上,若是叛軍南下佔領霍邑縣,又如何是好?”

“我太瞭解這個漢王了,他雖然野心勃勃,事實上卻是一個志大才疏之輩,註定成就不了大事.”

楊素冷冷一笑,傲然道:“他要是有進攻我的魄力、膽識,也不會棄幷州北大門、東大門不顧,倉皇的調集二十多萬大軍南下介州了。

所以史將軍所擔心之事,根本就不會發生!”

他站了起來,直接下令道:“此事就這麼定了,無須再議。

都去準備吧!”

“末將遵命.”

————————————關於夜戰、夜襲,我多說幾句。

有很多人認為古人必須有夜盲症、古人必須打不了夜戰和夜襲戰,然後說史上沒有幾個夜戰的戰例。

如果有人始終這麼認為,那隻能說明你是人云亦云、盲從大眾。

對於這類朋友,建議去看一看發生在隋末的所有大小戰役,如果一字一句的仔細揣摩,就會發現很多戰役其他都是發生在晚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