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手持笏板的文武官員在中華殿前廣場依品級列隊候駕。

作為大隋親王、尚書省尚書令,楊集的位子自然排在文武百官之前。

不少文武都用若有若無的目光看向那名神情朗逸、如芝蘭玉樹的青年親王。

尤其是出自關隴貴族元派的官員的目光之中更是寒意森然、警惕有加。

元派曾經權勢濤天、不可一世,整體實力不弱於獨孤派、竇派之和;獨孤派和竇派之下的許多中小門閥眼見元派如日中天,紛紛向元派靠攏;如果照此態勢發展下去,元派統一關隴貴族集團的夢想,指日可待。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從元派攤上楊集這個挨千刀的惡魔以後,實力非但沒有得以壯大,反而在他的打壓和擊打之下,整體實力急驟下跌;短短几年時間之內,就淪落到今天這種岌岌可危、人人喊打的地步。

“聖人駕到!”

隨著內監一聲高呼,文武百官排成兩列,步入氣勢雄渾、恢弘壯麗的中華殿。

“臣拜見聖人!”

進了殿中,群臣紛紛覲見楊廣,雷鳴般的聲音立時殿中響起。

“諸卿平身,入座!”

楊廣今天的心情本來就不錯,當目光看到楊集的時候,他不由自主的想到昨天的“算計”、“惡作劇”;於是乎,他的心情變得更加美好了。

楊集的心情也很美好。

別看他婆婆媽媽的,但實際上,他也蠻喜歡慕容弦月、鮮于芳、柳絮的,但是混得太熟了,他不怎麼好下手。

若不是楊廣來這麼一手,他還不知道怎麼把三女收入房中呢。

昨天經過狗皇帝這麼一手,他的困惑一下子就沒了。

如今不但撈到四個誥命、得了四個女人,甚至就連蕭穎、裴淑英、柳如眉都誤以為他受委屈了。

她們非但沒有生氣和反對,反而在睡覺前勸他勇敢一點、男人一點,最後還用聖命來威脅他。

“迫於無奈”,楊集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承諾好好對待慕容、鮮于、柳三女;至於侯巧文嘛,還在考核期間,不在考慮之列。

如此這般一番下來,他的三個老婆就像打贏了勝仗一般的大將軍似的,心滿意足放過了他。

楊集心裡感到非常奇怪,他明明有這麼多女人了,然而蕭穎她們竟然認為他不好色,而且說他在美色方面膽小如鼠、一點不男人!這也讓他懷疑自己要是一直“膽小如鼠”下去的話,說不定蕭穎幫他納了一支娘子軍之後,還說他“膽小如鼠”。

“謝聖人!”

眾臣道謝平身,直到楊廣坐到御案之後,這才紛紛在自己位子之上跪坐下來。

楊廣看了下方眾臣一眼,問道:“兵部可曾準備好北巡事宜?”

兵部尚書段文振立刻出列,行禮道:“聖人,一切準備妥當,大軍可以隨時出發!”

軍隊都是現成的,分別駐紮在關中各大軍營之中,只要楊廣欽定哪支軍隊伴駕北巡,那支軍隊就能第一時間就位,所以兵力沒有什麼好準備。

需要準備的,主要還是後勤這個惱火的大板塊。

不過經過兵部這些天日以繼夜的統計、籌措、調配,段文振發現幷州北部軍倉裡的物資雖然有些緊張,但已足夠了。

更何況北巡大部隊又不是一下子就從關中飛到幷州某個郡,朝廷在抵達之前時差內,還能從雍州和冀州諸郡調去糧草物資;當大部隊抵達,糧食也已就位。

說完,段文振主動請令道:“聖人,此次北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兵力眾多,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為了防止萬一,臣願率領兵部官員先行一步,一一清點各郡軍倉.”

“段卿之慮不無道理!然而此等小事,還用不著堂堂一個尚書去辦.”

楊廣沉吟半晌,又向段文振說道:“此事,就交給兵曹郎中斛律政負責,我有更重要任務交給你.”

聽到“斛律政”這個名字,段文振不禁皺了皺眉,他知道此人是一個無德無節操的奸佞;絕不能讓此人執掌軍事大權、知曉軍事機密,所以他屢次對楊廣說起這事,然而無奈的是楊廣始終都不採納。

不過楊廣說還有更重要的任務,段文振便放下此事,躬身行禮道:“請聖人下旨.”

同樣的,楊集的皺頭也微不可查擰了擰:斛律政在史上深得楊廣器重,後來更是接替段文振的兵部尚書之職,同時也是第二次高句麗戰爭的‘執行’主帥;然而楊玄感起兵反隋之時,斛斯政不但是楊玄感謀反的關鍵人物,而且還利用職權之便,向高句麗出賣了隋軍一切軍情,利用高句麗大軍把楊廣為首的遠征軍牽制在了遼東。

但因楊玄感造反失敗,斛斯政便逃到高句麗,然後把隋朝所有機密都告訴了高句麗,使對方對大隋虛實瞭如指掌。

以他的行為來說,是個足以和秦檜相提並論的奸臣、賣國賊,不過他現在還不是,楊集便將他默默記在心上;決定散朝以後,讓人重點關注、調查斛斯政。

看他究竟是哪家哪派放出來的賊種。

“三十多萬大軍每天的吃喝用度驚人,單靠幷州一州供給,壓力實在巨大。

朝廷雖然可以從雍州、冀州調糧,然則轉運之間,必將耗盡無數人力、物力、畜力。

如此勞民傷財,實非朕之本意。

況且幷州道路險阻漫長,如若數十萬大軍以一路北上,勢必連綿數百里,若是突遇不測,隊伍就會四分五裂,若中央有事,則首尾不知道!雖然有漢武帝出關兵連千里的壯舉,但這也是招致失敗行軍之法。

因此,朕決定兵分三路.”

楊廣看到了愕然的楊集一眼,接著向宏聲向大臣們說道:“中路軍沿幷州汾水北上、西路軍沿雍州洛水北上、東路軍沿冀州幽州北上,三軍齊頭並進,而後,在陰山北麓集結。

諸卿以為如何?”

“聖人英明!”

文武百官大喜過望,紛紛出列表態。

這般兵分三路,幷州的後勤壓力為之大減,而北巡的目的和效果,其實與一路北上無異。

楊廣所說的種種好處,也不是沒有人想過,然則當時的楊廣知道漢武帝出關、旌旗連綿千里,一門心思要超越漢武帝,一門心思要一路北上,所以誰都勸他不成。

但是皇帝忽然之間,彷彿開了竅一般,主動採用最節省、最合理的分兵之策,諸臣自然欣喜若狂了。

而諸多負責後勤事項的官員,更是感到肩膀上的壓力一鬆。

楊廣這麼安排的目的自然是為楊集的行動做掩護、掩飾,不過見到文武百官如此擁護,心頭也不禁滋生出一種得意洋洋、飄飄欲仙的感覺,這種受人吹捧、諸臣一致贊同的感覺,卻是遠比超越前人的虛假的、無用的面子實在多了。

等到大臣安靜下來,他定下心神光注視著段文振,沉聲下達指令:“段卿,朕任命你為雍州道行軍總管,率五萬大軍北上,先到五原郡養精蓄銳、探清前方軍情,授予你臨陣決斷之權。

但是你給朕聽好了,千萬不要擾民;否則的話,軍法從事!”

諸臣現在都認為他愛民,那他自然要把仁義之君這個角色扮演到底了,若不然,豈不是打他自己的臉麼?

“臣遵命!”

段文振深禮一禮,鄭重承諾道:“臣麾下將士若是行不法之事,臣自刎謝罪.”

“你明白就好!”

楊廣點了點頭,目光看了蠢蠢欲動的武將們,稍一思忖,便點將道:“辛世雄、李仲文.”

辛世雄、李仲文大喜過望,兩人不約而同的出列,大聲道:“末將在!”

楊廣看了他們一眼,沉聲下令道:“朕任命你二人為雍州道行軍副總管,協助段總管行動,一切聽令於段總管,不得擅自做主.”

“末將遵命!”

辛世雄、於仲文大聲應命,退到段文振身後。

見到楊廣把西路軍安排妥當,楊集心知接下該是自己了,就是不知他除了楊義臣之外,另外給自己安排副手又是誰。

這讓他頗為期待。

“衛王楊集!”

不出楊集所料,做好鋪墊的楊廣果真是點了他的名。

“臣在!”

楊集已然準備就緒,連忙起身,大步來到大殿中間,神情肅然的向楊廣拱手一禮:“請聖人示下.”

“衛王,朕任命你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六萬大軍沿著冀州、幽州北上!”

楊廣停了一下,接著又虎著臉、憤憤然的一揮手,厲聲說道:“另外,高句麗在我大隋邊境集結三十餘萬大軍,其不軌之心昭然若揭。

朕北巡期間,高元極可能做出不利大隋、不利會談之事,為了便於行事、應對極可能出現的衝突,特加封你為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督冀州幽州諸軍政事務,誰敢不遵,殺無赦!”

諸臣駭然又恍然:原來是高句麗蠢蠢欲動,促使聖人臨時調整了行程、改了北巡大軍既定的部署;不過高句麗不安好心,的確應當做好萬全準備。

而楊集狠狠地收拾了高句麗一頓,他的確是東路軍的最佳主帥。

可是楊廣本人心中卻是後悔不迭了,按照他與楊集的密談,僅僅只是授予他遼東道大總管之職,而且他還千叮萬囑,讓楊集收斂一點,別打得太狠、太過分。

然而他也不知自己究竟是怎麼搞的,竟然受這氣氛一烘托、頭腦發熱的增加了一個執掌兩個大州軍政的河北道行臺尚書令,這不是慫恿他去幹壞事麼?但此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楊廣也不能收回成就了,只好不放心的向楊集叮囑道:“我大隋王朝乃是禮儀之邦,仁義是我們做事的準則和宗旨,高句麗好歹也是我們的附屬之國,若高元安分守己,休要挑起戰端!切記、切記!”

說完,楊廣終於省悟過來了:其實不安分的是他自己,他的心靈深處實際非常期待楊集幹出一些壞事,這才不動腦子的加封了一個足以讓楊集大膽闖禍的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聞言,楊集心中深感無語,這不是你讓我幹壞事的麼?否則的話,我現在還在睡大覺呢!不過此時此刻,卻是萬萬不能馬虎的,於是神情嚴肅的抱拳行禮道:“臣遵命!”

與此同時,他心中忽然感到責任增加了、使命也變了,看樣子,這個天馬行空的皇帝是改變了主意,希望他在遼東大搞特搞,若不然,為何加封了這麼大的權力?

“裴矩!”

楊廣覺得自己應當給楊集安排一個老成穩重、威望十足謀臣才行,若不然,誰控制得了他啊?裴矩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且他還是楊集的岳父,楊集無論再怎麼囂張,多少也得給裴矩一點面子、多少也能聽取他的良言相勸。

“老臣在!”

裴矩沒有想到還有自己事兒,大感意外的怔了一怔,緊接著連忙出列道。

“朕任命你為河北道行臺左僕射、遼東道行軍長史,在此期間,你務必全力輔佐衛王,助他完全使命.”

楊廣看了老成穩重的裴矩一眼,重重的說道:“若他有不當之處,必須勇於直言.”

“臣遵命,請聖人放心!老臣定然竭盡全力輔佐衛王!”

裴矩明白楊廣的意思了:如果楊集想宰人、想搞事,那他就負責給他策劃一個個殺人於無形的良方、戰術。

行軍長史等於是軍師,軍師的職責不就是這些?

此事好辦之極!

更何況,楊集不僅是自己的女婿,而且兩家的關係出現了一絲絲微不可察的隔閡,他正擔心隔閡擴在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早已有了彌補之心,只是始終沒有機會。

現在既然有了這麼好的機會,他豈有不盡心盡力之理?

“如此便好!”

楊廣大放寬心的點了點頭,想著遼東局勢嚴峻、高句麗兵力雄厚,而楊集還要去搞元氏漁陽系,必須給他多備幾個帥才才對,於是點將道:“楊義臣、於仲文、李景、崔弘昇!”

“臣在末將!”

楊義臣、於仲文、李景、崔弘昇出列行禮,一字排開的向楊廣行禮,靜候皇帝的任命。

“朕任命你四人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

說著,楊廣目光在四將臉上掃了掃,神色凝重的的叮囑道:“遼東局勢,你四人心中有數,朕也沒有什麼好交待的,你們身為副總管,一切遵衛王之令行事即可,否則,軍法從事.”

楊義臣和於仲文、李景、崔弘昇心頭凜然的拱手道:“末將遵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系統帶我到靖康:抽它一萬次!

紅塵初哥兒

小兵的我改變了歷史ding

雲野刀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