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本就因為雨天而顯得陰沉的天空,因為暴雨又將到來,顯得更加陰沉,在宣政殿後苑長廊一側有方池水,池水上的九曲連橋直通池中島上的精緻典雅的三層閣樓。

從樓上向外看,可見一泓池水、半池荷葉。

雨水打在荷葉上、落在池水裡,淺得一朵朵雨花忽生忽滅,一支支翠色慾滴的荷葉輕輕搖擺、嫣然生姿。

小樓二樓的雙推雕花窗欞大開,房中陳設簡單,但是一幾一案、一亭一柱俱有古意,雪白的牆壁上掛著幾軸筆墨恣肆寫意山水畫。

楊廣穿著一襲細麻布衫、頭髮紮起束了著紫金冠,沒有了往常君臨天下的霸氣,取而代之的是溫文爾雅氣息,像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儒者而非執掌生殺大權的君王。

楊廣北巡被迫中止的原因很多,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內因和外因的結合。

內因有二:一是幽州義倉案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尤其幽州官場被楊集殺了個精光以後,又波及幽州以南的冀州、幽州以西的幷州;在這其中,范陽盧、博陵崔、趙郡李、清河崔、渤海高、太原王、太原溫、河東薛、河東柳等等世家門閥子弟門生都在倒賣義倉糧官糧。

在要求朝廷徹查義倉的民意大浪潮下,諸多世家門閥擔心自家出仕的子弟被處死之後,繼續敗了經營近千年的名聲和口碑,只好無奈向楊廣做出了妥協。

而楊廣也做出了讓步,他只清洗他們門生、外部勢力,至於他們的子弟、嫡親則不予律法上的追究,但卻也將這些犯事的人調去了他處,從而使規避制和輪換制正式進入這三個大州。

二是南方水師副都督王長襲自前任都督劉仁恩升為荊州總管以後,便一直以副都督之職、行使都督之權,其麾下多是關隴貴族子弟,他們存在極嚴重的以權謀私、貪汙腐敗、剋扣軍餉等等問題。

荊州監察刺史盧楚查南方水師腐敗案時,王長襲又燒了檔案庫,最後還是透過收支記錄,查了個清清楚楚。

更甚者,王長襲竟然學起了石崇,他利用權力之便縱兵為匪,而後搶劫遠行商客,取得鉅額財物,以此致富,再這麼順藤摸瓜一查,又抓出了大量荊州官員。

這不僅給予了楊廣整理水師之機,同時也能整頓荊州官場。

面對這些天賜之機,他皇帝坐鎮洛陽監督遠比北巡有意義、影響重大。

至於外因,則是北巡初衷是向東突厥示威,但是楊廣和滿朝文武后來都想打,可東突厥無論大隋如何惡意刁難都不接招,眼見打不成,而示威的目的又讓楊玄感和堯君素完成了,這也使北巡變得無意義。

內、外結合,楊廣就借題發揮發了通脾氣,然後就回來了。

伴駕北巡的文武百官本以為大隋大打一場,使他們能夠從中博到幾代人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兒的功績,然而這樣的結果,自己是大失所望。

張目四顧,卻發現東突厥雖然是老實得像條狗一樣,但高句麗卻一點都不老實,一直在作死,這不就是最好的立功目標嗎?

此時在大隋所有文武的認知當中,大隋王朝除了東北的高句麗,四塞已無敵手,若是傾力征伐高句麗,沒有哪個不識趣的國家敢與大隋為敵,所以勝利是必然的,斷然沒有失敗的可能。

於是都覺得“既然東突厥那裡拿不到的功績,就用高句麗來補也一樣”,於是建議把這場戰爭定義為打國戰,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區域性衝突”。

要是定義為國戰,那便是一場攫取功勳的饕餮盛宴,每個勢力、每個門閥、每個武將都要分到一份功勳,這也是軍議出現的重要原因。

文武百官為了達成目的,明明暗暗的恐嚇楊廣,他們不但把高句麗塑造到了突厥汗國那種高度,而且還拼命的“看衰唱衰”楊集,認為楊集不可能打得贏,其處境相當兇險,楊集要是敗了,高句麗便能挾大勝之勢西征。

楊廣固然明白這些人想打想立功,而且也認為他們說的、想的也沒錯。

但問題是他雖然走不開,可也想親自打這場國戰、也想名留青史。

如果他現在就定義為國戰了,只能把三軍統帥的位子讓出去,所以自始至終都在死死的壓著,沒有把戰事升級為‘國戰’。

他覺得把幽、冀、並、荊四州官場理順了,再御駕親征也不晚。

總之一句話,東征高句麗的三軍主帥,他楊廣當定了;滅高句麗的蓋世奇功,他吃定了,楊集也搶不走。

哼哼,楊集那小子用不到十萬大軍就搞死了突厥汗國,作為師父的我只要三十萬,不,只要十萬驍果軍、幾萬涼州“雜兵”,就能搞死高句麗。

不過那小子只是簡單的打敵軍的有生之力,沒有佔領地盤,而我楊廣的原則是打完就佔,還會帶著皇后和兒女孫子去長見識,所以難度和危險係數大了很多很多,再加上我的安危關係著天下安危,所以多帶些兵加上個水師合情合理,也是對大隋的負責,這並不是我怕打不過高句麗。

等我打贏了,就讓那小子寫幾首詩,不但要大氣,而且還要騷氣。

他以前也是這麼要求我的。

不遠處生著一個紅泥火爐,架在爐子上的陶壺水已滾沸。

爐旁一張小几擺著茶具、茶葉、各色佐料……

此情此景,若是加上一兩名清秀女子,將是一幅才子佳人的唯美畫卷;然,此時在下首取水烹茶的人是蜀王楊秀,左右兩側還坐著蘇威、高熲、楊雄、長孫熾、李子權、蕭瑒、張衡,而他們的存在,也使閣樓內外的韻味變成了另外一種感覺。

“聖人,我大隋眼下之國力、兵力、軍隊戰鬥力都要數倍於高句麗,能擋我大隋軍隊者,非是高句麗軍民的頑強抵抗的意志,而是天時地利!戰事一旦拖到入秋天,高句麗那開始嚴寒的氣候和泥濘淤積的道路,會讓我軍行軍和後勤補給都將困難無數倍,若不重視,散佈各處的高句麗軍民就有機可乘.”

高熲緩緩的說道:“依長孫公之見,我陸上之師分三路、水師分三路,至於總兵力則是增至六十萬左右。

如是一來,進可攻、退可守,而且還能在最短時間之內滅敵國祚.”

“此構想,兵部官員、十六衛府的大將軍和將軍也十分贊成”

楊秀已經把茶葉、蔥、姜、胡椒、人參、大棗、薄荷、香葉、珍珠粉等等混合而成的粉末加入茶壺。

一聽到“增至七十萬左右”,行雲流水般的動作不由得頓了頓,目光也從茶几移到正前方的楊廣臉上,見皇帝兄長意味深長的示意了自己一下,連忙又繼續著自己的“茶道”。

稍是一想,楊秀默默的往一個大茶碗加了一小勺蜂蜜、一大勺花椒粉、一大勺辣蓼草沉澱粉、一大勺醬汁、一大勺鹽巴、一大勺蛇膽汁、一大勺幷州陳醋、一大勺燒刀子。

接著往其他大茶碗分別加入蜂蜜、羊油、羊奶、甜酒糟,然後斟上濃濃的茶湯,感覺溫度差不多,這才根據其他人的喜好,一一送了過去。

至於加了稀奇古怪東西那一碗,毫無意外的給了長孫熾。

長孫熾正好餓了,端起大茶碗就大大的悶了一大口。

剎那之間,一種集麻、辣、苦、鹹、酸、澀的感覺湧上腦海,臉色變得異常精彩。

麻辣隔壁的,這什麼茶?實在是太霸道、太過癮了!

如是想著,一口氣把大茶碗裡的茶幹了。

熏熏然之間,他把大碗推到楊秀面前,眉開眼笑的說道:“太好喝了,有勞蜀王再來一碗,多加幾大勺辣蓼草粉、花椒粉、膽汁,別加蜂蜜.”

我草!

坐在上首的楊廣早就發現了楊秀的小動作,正在默默地看好戲,不料結果竟是這個樣子,此時一聽長孫熾這麼說,他徹底呆住了。

楊秀傻也了眼了,不過還是依言按長孫熾的要求,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加了進去。

楊雄放下手中的作戰方案,緩緩地說道:“聖人,我認為六路齊出之戰法看似十分熱鬧、威風,但卻因為分得太散,將會出現統屬不一、號令不齊、指揮不及、一路遇襲另五路應援不及等等隱患,十分不妥!”

“據我所知,平壤城位於浿水中游,其四周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只要用水師在椒島和鵠島、粟口、仇乙擊潰高句麗水師,便能溯江游上,直抵平壤城下,用不了多少時間,此城可破。

國都淪陷,高句麗必將群龍無首、一盤散沙。

這個時候,水陸結合的水師負責將鴨淥水南岸的高句麗殘餘軍隊一一剿滅。

而北岸,則用步騎結合的方式逐城擊破、步步為營、穩穩推進.”

“南北同時進軍,互相掩護、互相為另一支軍隊牽制敵軍,這可比分兵六路穩妥得多。

要是實在擔心水師遇到風浪、步周羅睺將軍之後塵,大可直接借道百濟;等到休整完畢,再從穴口一帶向北進軍也不晚。

也可集結於鴨淥水入海口的泊汋城,這既能襲取南方、又能縮短兩軍距離,十分安全穩妥、也不至被敵軍逐個擊破.”

說到這裡,楊雄目光玩味的向長孫熾問道:“這又何須把兵力分得太散?何必給予敵軍逐個擊破的戰機?”

又幹了一大碗茶的長孫熾微笑著解釋道:“六路大軍攻城拔寨定是所向無敵、定是銳不可擋。

戰事也能因此速戰速決,有效的避開了嚴寒、多雨、泥濘時節。

而我說出兵六十萬,目的也是如此.”

“六十萬大軍,少說也要兩百萬左右的輔兵和民夫隨軍助戰,如果再加上戰馬、糧食、武器裝備、軍餉、造船、戰後撫卹,箇中所耗,勢必是一個天大的數字。

這些問題,長孫相可曾想過?”

楊雄聞言冷笑。

現在無論是關隴貴族和關中士族也好,還是山東士族和南方士族、河東士族、中原士族也罷,幾乎都想爭這一場滅國之功,長孫熾六路大軍並進的想法,實則就是想給關隴貴族爭取到幾個行軍總管、行軍副總管、大將。

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立功、留下赫赫身後名,但若動用六七十萬大軍,輔助兵種和民夫少說也得兩百萬,這對民生必將造成巨大的創傷。

最終,他們倒是立了功了,但士兵和民夫的死活,他們壓根就不聞不問,而被貽誤的農時、賦稅收入、民生卻要讓朝廷來扛。

倒是打得好主意。

“安德王所言極是!”

張衡向楊廣行了一禮,肅然道:“聖人,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乃是我中原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他確立中央集權的體制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裡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並且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開疆擴土,令人仰視。

漢武帝破匈奴、使西域,為大漢王朝打下廣闊疆域。

秦皇漢武實乃帝王之最.”

“然秦律嚴苛,秦始皇的種種變革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無不是利在千秋,但也因為觸動太多人之利,從而為無能的子孫留下亡國之禍。

漢武帝打出了寧折不彎‘的漢家靈魂’,可他好大喜功、視武功於一切,為了武勳,可以無度的發動對外戰爭,使其有文景之治作為根基,依舊落得海內虛空、人口減半的下場,可見大戰不能說打就打.”

“我們要吸取秦漢的教訓。

而在戰爭方面更要用漢武帝為鑑,絕不能一味求大,能用一萬將士打贏的戰爭,絕不能用一萬零一人,以免給朝廷財政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今之高句麗的確該死,但衛王用兵如神、屢屢以少勝多,在沒有訊息傳來之時,談什麼國戰、談什麼全面戰爭,實在太早了一些。

更何況貿然發動大規模的全面戰爭,勢必要驚擾許多百姓,此乃勞民傷財之舉。

臣建議徐徐圖之,一邊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往幽州運輸物資、打造水師和戰船,一邊用軍備競賽的方式消耗敵國之國力.”

楊廣現在巴不得把國戰拖到自己能夠騰得出手的時候,聞言便點了點頭,從善如流的說道:“此言極善,就這麼辦了.”

“聖人英明!”

“衛王若有訊息,第一時間來報.”

“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朝軼史

唐城老表

三國:貂蟬稱帝開局拐走關羽張飛

大嶼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