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歡欣雀躍、發自內心高興的楊玄感,楊廣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自從楊堅登基為帝以後,楊家就從關隴貴族變成了皇族,並且如之前的周朝一樣,成為關隴貴族集團所鬥爭的物件;雙方決裂之後,隋朝皇族便失去了最強大的根本。

而後,又因為種種新政與士族漸行漸遠,因此皇族可以依仗的“基本盤”十分稀少了。

時至今日,弘農楊氏堪稱是皇族之外,他最親近、最能依仗的根基了,他又怎麼可能不希望楊玄感、楊文思等人成才?

近來之所以對楊素的兄弟子弟不滿,主要還是他們太不爭氣、太惹人生氣、太不識大體了;還有楊約,他明明可以為相的,可他染了被迫害的臆症,弄出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糟爛事,這讓楊廣有一種恨鐵不成鋼之感。

至於楊玄感嘛!就連楊素都說他只可為將不能為帥,若是用錯了,那便是隋軍的災難。

然而楊廣雖然也想讓他為將,可他出身好、地位高,心高氣傲;如果讓他為將的話,又有誰可以讓他心服口服、心悅誠服?

後來讓楊玄感為禮部尚書,一是在軍事上,楊玄感的水平德不配位。

二是他被楊家惹火了,便打算用多如牛毛的政務磨平楊玄感的傲氣,使他不再那麼衝動;唯有如此,楊玄感以後才能當大任、才能安心為將。

而現在的楊玄感就像是被囚禁多年的老虎,此番讓他北上,定如猛虎出山一般,令突厥人知道大隋比以前更不好惹,大隋除了軍神、戰神楊集之外,還有一個真正凶神。

只是、只是現在的局勢經過楊集那麼一殺,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受控制了,連楊廣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

在大興宮的時候,兩人本來高高興興、興致勃勃的說是以水師為餌、以荊州官場為基,將所有勢力都捲入其中,利用箇中職務和權力,使山東士族、南方士族與關隴貴族鬥將起來,然後讓山東士族勢力進入荊、揚,讓南方士族北上冀州、幽州。

當這三大政治勢力攪作一團,鬥得不可開交、鬥得頭破血流,就會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而關隴貴族三派也會因為實利,走向再也無法彌合的分裂。

然而經過這一場賣國大事件以後,計劃全變了。

他現在反而擔心一心想對付的元派被獨孤派、竇派蠶食乾淨,元派要是消失的話,關隴雙雄極可能走到一起;到時候,再想用同一種辦法來分裂,卻是難上如登天了。

畢竟關隴貴族也不傻,他們吃了多次大虧之後,自然明白各自為戰的後果、自然全心全意的統合到一起。

過在情理上和道理上,楊廣都怪不了楊集。

而他這一次讓楊玄感去突厥搞事,多少是在是無計可施之後賭上了氣。

你楊集當真以為就你楊集會搞事嗎?我楊廣也會、而且比你更會搞事,假如啟民當真被逼反了,你來給我解決、你來給我收拾這個爛攤子;屆時,我看你頭疼不頭疼?

然而楊廣所不知道的是,楊集和裴矩等人都曲解了他的意思,準備在遼東搞一場大事,而且從路程上說,他們離高句麗已經很近很近了,而他此時不但離突厥有數千裡之遙,還有一堆破事要處理。

楊集在涿郡的部署方式是正、奇、詭結合,正為楊綸和李景,他們率領兩萬冀州軍、一萬幽州軍沿著遼西走廊東進遼東郡南部的通定城,與李子雄會師後,擺出主力皆在遼東的陣容。

奇為楊義臣、崔弘升,他們率領三萬涼州軍和一萬驍果軍走安樂郡道,進入饒樂州後,以偃旗息鼓、化整為零的方式,從燕山北麓前去遼東黃龍縣集結。

這個計劃,其實是很難隱瞞高句麗耳目的,但是意外抓捕到高建武等細作之後,一切都變得簡單了;高建武在刀刃的逼迫之下,只好配合楊集,寫了幾封假訊息給高元、淵子游,使他們對於主力盡在遼東通定城。

詭,則為於仲文、陰世師這一路;兩人率領一萬驍果軍殺奚族大酋長奚仲,奪取四萬奚族聯軍的軍權後,再向黃龍城集結。

楊集解決了幽州貪官汙吏之後,領著一萬涼州軍走燕山北道,日夜行軍趕向主力軍所在的遼東黃龍縣。

前往黃龍縣的草原上到處是運輸糧草物資的民夫,其中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奚族牧民,但更多的卻是修遼西走廊官道的刑徒、,以及異族俘虜和奴隸。

這些刑徒都是犯過罪的人,只要給他們一個活命和贖罪的機會,朝廷無論讓他們做什麼,他們都願意。

而歷朝歷代的很多工程,一般都是以這些人為主體,在做工期間,如果他們逃跑了,他們的家人則要加倍承擔他的罪,故而刑徒服刑期間,絕大多數人都不敢跑,所以他們比較自由,監管他們的人,也不多。

異族俘虜和奴隸多數是從涼州那邊弄來的,俘虜前者好理解,奴隸則是涼州透過人口貿易弄來的。

這兩種人來歷多樣、參差不齊,加上又不是本族人,所以做的活,向來是最重的最危險那種。

為了防止他們在運輸糧食途中逃跑,便加派監管的力度,而監督他們的物件,就是一起運輸糧食的大隋的刑徒。

刑徒畢竟是本族人,遠比異族可靠可信;官府本來就承諾打完仗、修好遼西走廊官道,就會放他們回來,此番授予他們監督權之後,無疑是加重了他們的參與感、責任感、使命感,不僅本人不會逃,反而很負責的幫助官府監管異族人。

至於異族人,既然都被稱為異族了,他們在大隋王朝又哪有自由和人權可言?

路上除了數目眾多的“民夫”,還有運送糧草輜重的長長的車隊,滿載草料的馬車格外體型龐大,每一輛都需要一人趴在丈許高的草料堆上控制大車平衡。

與草料車相比,最多的還是糧車,每一輛至少可以運送四五石糧食。

楊集隊伍走在運糧隊的一側,一路上都聽到‘吱吱嘎嘎’木軸轉動聲,每當有車子陷入地下,民夫在‘一二三’的吶喊聲中,奮力將大車推出。

除了官方安排的運糧隊,還有獨孤家、竇家、李家、韋家的糧隊,他們所承諾的糧食先是透過海路、遼水送到柳城郡懷遠鎮碼頭,然後再將一部分通走陸路運到黃龍縣,他們的民夫主要是就近僱傭的百姓,當然也有自家的奴僕。

楊集的隊伍剛進入黃龍縣境,一名斥候便帶著十多人策馬趕來:“啟稟大王,鄧太守求見.”

為首之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穿一身行動方便武士服,唯一能夠代表他身份的,便是親兵打著的旗幟,此人正是柳城郡守鄧暠。

“下官鄧暠參見大王!”

走到近處,鄧暠翻身下馬,向楊集行了一禮。

“鄧太守免禮吧,不知鄧太守此事,所為何事?”

鄧暠是一個能吏、良吏,但是楊集對他,卻是好感欠奉。

只因鄧暠雖然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治理地方的經驗,為人也很清廉、很盡忠職守,但是他當年卻犯下“敵我不分”的大錯,他不但對境內百姓採用仁義之政,而且對契丹人也是一視同仁,他希望用仁義來感化野心勃勃的契丹、使之仰慕大隋,自發自願的融入大隋之中。

然而柳城郡軍民因為他這個當首領的,對外奉行了所謂的仁義之策,這才導致戰力強悍的邊軍麻痺大意;契丹人也是因為他的仁義而野心膨脹,不但認為大隋軟弱,還屠殺了柳城數萬軍民(時稱營州。

楊集當年率軍就位後,第一時間想殺的人,不是契丹賊子,而是這個仁義不分敵我的太守;要不是必須用他來穩定後方、安定人心,楊集早就一刀把他給宰了。

鄧暠看到楊集冷著臉,擺著一幅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面孔,心中異常苦澀,他明白楊集為何對他如此冷漠,而他本人其實也因為當初之過,一直倍受煎熬。

可是事已發生、悔之莫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打起十二萬的精神來治理地方。

此舉不是為了功績、政績,而是贖罪。

“大王!”

他又向楊集拱手一禮,說道:“阿會部統御奚族已有數百年之久,在饒樂州郡擁有非凡的威信,向阿會部效忠的人幾乎遍佈全境。

大酋長奚仲及其心腹親信被於將軍聯合另外四部酋長誅殺後,奚族五部聯軍已然東去;可是饒樂州郡卻因奚仲之死而失去秩序,不少忠於阿會部的中小部落雖然不敢直接與我大隋為敵,可他們卻在破壞我們糧隊.”

“這幾天以來,下官所負責的這一段路,已有一百五十多輛草料車被人襲擊,另有三百多名民夫不幸遇害。

下官生恐此事再次發生,懇請大王授予下官軍權,讓下官率軍設伏剿滅這些亂兵”

“你還有什麼要求?一併說了!”

楊集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說道,鄧暠既是柳城郡太守、總管,此刻還負責燕山北道的糧道安全,本身就有調兵應敵之權,根本就用不著專門來請示,可見他的要求不止如此!

鄧暠精神一振,迅速說道:“大王,奚族人人數眾多,而下官手上千人將士需要護衛的糧道足有數百里長,護衛運糧隊尚未不夠。

面對來去如風的敵人,實在無力清剿來犯之敵。

還請大王派兵協助.”

“我一個多餘計程車兵都沒有!”

楊集看了長長的運糧隊,主動向十分失望的鄧暠問道:“負責運糧的刑徒共有多少人?都來自休處?”

聽了此話,鄧暠立刻明白了楊集的意思,連忙作答:“啟稟大王,朝廷下令修遼西走廊之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將幽、冀、豫、兗、青五州的刑徒都送來了,如今調來燕山北道運糧的,就有三萬五千人.”

“抽出六千名精壯刑徒成立護糧隊!”

楊集說道:“告訴他們,若是立下大功,不僅赦免他們之前犯下罪孽,戰後還以輔兵標準給予獎勵;若是戰死、戰殘,則以戰兵的標準撫卹.”

鄧暠聞言大喜,他其實也想從刑徒之中抽出千人當護糧隊的,但是他沒有這個權力,然而他萬萬沒想到楊集不僅答應了,而且一口氣給了六千名額。

“多謝大王支援!”

鄧暠一禮及到,又說道:“不過下官主要之職是協調各方,所以還請大王派遣幾名將軍主管此事.”

楊集點了點頭,就算鄧暠沒有要求,他也會如此,看了看旁邊的宗羅睺,令道:“宗羅睺,你帶三百名親衛留在此處整編刑徒,挑選善騎之士成立護糧軍、協助鄧太守殲滅奚族賊子.”

宗羅睺曾在敦煌和張掖北部當賊首,當年便是熟悉賊子套路的麥鐵杖也抓不到他,現在的奚族賊與他當年一個樣,讓他來對付同類,無疑是最合適的。

“末將遵命!”

宗羅睺欣然應命。

“薛萬均!”

楊集目光又看向了薛萬均,這傢伙與麥鐵杖在吐谷渾境東征西戰幾年時間,也積攢了相當豐富的當賊的經驗;而且他和宗羅睺配合得相當不錯、一起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只不過他倆的功勞雖然大,但是由於起點太低,所以楊集哪怕再不樂意,卻也不能一下子就把他倆提為中級高階將領。

楊集當時若是強行升了他倆,不但在晉升規則上說不過去,而他倆最後也會因為基礎不足的緣故,被其他派系打壓下來。

他們這一次如果再立功勳,楊集便能按照朝廷的晉升規則來提拔他們;而朝堂上那些人也挑不刺,也否定不了。

薛萬均連忙抱拳道:“末將在!”

楊集向他命令道:“你留下來當宗將軍副將,一起做好此事.”

“末將遵命!”

楊集又向兩人吩咐道:“你們殲滅奚族賊子後,帶去與我匯合,且勿解散此軍!”

“遵命!”

二將應了一聲,帶著三百名親衛退出大隊伍。

“軍隊立刻出發,去黃龍城方向!”

楊集不再理會此間事,率軍繼續前行。

“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逆子!你怎麼讓她懷孕了

一葉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