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平原之上,隋朝和高句麗以“南夫餘城—金山城—銀城—多伐嶽”以南二十里為界,兩軍也根據這條邊界線部署了重兵。

位於北方的隋軍主要分守三個點,分別是西方的南夫餘城、東方的多伐嶽城、南方的城子山大營,三者形成一個直指南方的“v”形,而“v”形左右兩側,則是建立了眾多堡壘、哨塔,間雜一些傳訊用的烽火臺。

高句麗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和學習,他們憑藉從中原學來的各種知識對付中原、憑藉學自中原的兵法在高句麗關山險要處修建城堡要塞。

這一次,高句麗再度效仿了隋軍的部署方式,針鋒相對的擺出了“∧”形陣容,“∧”形西部是新建的昌圖城、尖端是新建的西豐大營、東部是磨米城和麥谷城;“∧”形兩側,同樣建立了眾多堡壘、哨塔,間雜傳訊用的烽火臺。

但是不得不說,高句麗鸚鵡學舌、拾人牙慧般的法子非常有效。

不但抵禦住了隋軍的攻勢,而且還在楊集率領大軍抵達遼東之前,將宇文述為首的漠州軍牽制得動彈不得,之後,再依仗兵多將廣的優勢不時北上騷擾、襲擊。

面對高句麗的無賴戰術,宇文述和奚達景、突地稽空有一身本事,卻因為自己兵力不如人,愣是被吃得死死地,拿對方是半點辦法都沒有。

幸好高句麗有賊心沒賊膽、不敢大打出手,否則漠州和遼東郡大安縣早就被對方奪走了。

城子山大營位於後世遼源市一帶,城子山山勢陡峭,雄偉險峻,古蹟頗多,因山上有座石城得名;而大營位於龍首山、城子山、工農山之間,三座山呈“∧”形,在它的面前則是小寇河,而大營就位於“∧”形前部中間、小寇河北岸。

楊集率領四萬涼州軍和一萬驍果軍、一萬奚族軍在北方兜了一個大圈子,於晚上戌時穿過龍首山和城子山之間的平緩地帶,抵達了城子山大營。

宇文述當漠州大都護至今,多數時間都在城子山大營,他不但將此大營打造成點滴不滴的鐵桶‘江山’,還跟敵軍玩起了虛虛實實的手段,在前營之後修了兩座大營,平時沒人住也要搞得旌旗招展,所以大軍不愁沒地方住。

在楊集劃定的的北部戰區之中,漠州郡治南夫餘城肩負著抵禦敵軍入境、後勤重地的使命,楊集便讓行軍長史裴矩和行軍副總管崔弘升、漠州副都護奚達景率一萬守軍坐鎮;此外,還有王行本為首的一萬驍果軍。

他們的使命除了牽制昌圖城高句麗軍之外,還要和行軍長史韋津一起為城子山大營、步伐嶽城提供物資。

至於於仲文則率領三萬奚族軍馳援只有五千守軍的步伐嶽城了,所以隨軍的行軍副總管只有宇文述、楊義臣。

如今的城子山大營,除了楊集帶來的六萬大軍,還有一萬五千名漠州都護府軍,總兵力計有七萬五。

在楊集的中軍大帳之中,隨軍文武濟濟一堂,通明的火光將大帳照得亮如白晝。

作為一個上位者,楊集當然不能僅僅盯住漠州地區,儘管他將主戰場設定在漠州南北、儘管定下出其不意攻敵不備的戰略,但高句麗的高元和淵子游也不傻,他們知道陸戰乃是隋軍之所長,無論隋軍在遼水上做出多大的動靜,那都是掩人耳目、掩耳盜鈴,一旦隋軍發動戰爭,漠州南北絕對會淪為主戰場。

只不過他們探不清隋軍虛實、主力何在,還來不及針而對之;若不然,他們勢必在高句麗的三大犄角部署更多的兵力。

而他身為東路軍主帥,要用主帥的眼光、全方位考慮此戰,要是某個環節出現巨大的差錯,全域性極可能崩盤。

所以他必須把戰爭控制在速戰速決的範圍之內,一旦戰爭懸而未決,給高句麗喘息之機,形勢就會變得極其複雜,隋軍很可能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然速戰速決同樣是一步險棋,這也是楊集率軍趕來城子山大營這個最關鍵對峙點的原因;在行軍作戰這個方面,楊集完全放心宇文述,但是宇文述急於迴歸朝堂野望,卻容易讓他失去自我,稍微不慎,就會把大好局面葬送。

如今的隋朝和高句麗之戰已經朝著極為危險的方向發展,據檀允那個高奸送來的訊息稱,淵子游的弟弟淵子澄已率七萬大軍從國內城北上、此時已經進入千山道中段,不日就會抵達安市城。

這個訊息令楊集又是吃驚又是慶幸;他吃驚的是高句麗的堅決態度,畢竟遼東平原南部已然部署了三十五萬大軍,其兵力超過隋軍兩倍左右,然而高句麗竟然又將七萬精兵調來北方,使總兵力高達四十二萬,如果現加修城的民夫、當地青壯算上,高句麗可用之軍,少說也有五十萬。

由此可見,高句麗不但不畏戰,反而打算將東路軍吃幹抹淨、奪取漠州和遼東大安縣,之後再挾大勝之勢與大隋合談,亦或是趁勢進軍幽州。

讓他感到慶幸的是楊綸的水師比淵子澄晚到兩三天時間,要是撞個正著,非但奪不到蓋牟城、安市城,還有全軍覆沒之險。

但是他如果再不作為,楊綸仍舊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畢竟兩軍存在著兵力上的巨大差距,要是再給高句麗從容部署的時間,陸上隋軍急切之間,根本攻不破對方嚴密的防線,而對方卻能從容的分佈南下,先將楊綸這支奇兵幹掉。

想到這裡,楊集毅然下定決心,向濟濟一堂的隨軍文武說道:“諸位,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果因為等候遲遲不到的物資而讓敵軍從容部署,那麼我們必將優勢全無,所以我決定發動攻勢。

至於物資什麼的,此時已經不是重要的東西了!”

停了一下,楊集又說道:“只有搶先破開僵局,我軍優勢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而敵軍也會因為我們的先發制人,被調動起來。

到時候,我軍可以針對敵軍倉促部署的特點,從容的逐個擊破。

否則,處處受制於人;所謂的滅國之戰,更是一樁天大的笑話.”

縱觀整個戰爭史,絕大多數戰爭綜合國力的較量,而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之所以讓人們津津樂道,原因就是太少太少。

故而兩國征伐,大勢傾軋才是王者之道。

至於臨陣對敵,那更是考驗一軍主帥的隨機應變,主帥只有做到料敵先機、因勢而變、當機立斷,謀士們的各種奇思妙想、奇謀詭計才能取得奇效;若不然,謀士們設計出再多奇謀,那都是無用功、也挽救不了一國一軍。

而曹操和袁紹在這方面,就是最為典型的正反之例。

“大王,前方有緊急軍情送來!”

就在楊集準備向濟濟一堂的隨軍文武談及作戰方略之時,朱粲將一名斥候校尉引入大帳。

他大步走到楊集面前,將一封紅皮信遞給楊集。

紅色信封代表十萬火急,楊集接過信封,從裡面抖出一張圭黃的粗麻布,平鋪在桌上展開檢視,他看了上面的內容,臉色變得異常凝重起來,抬頭向眾人說道:“高句麗太大使者高進忠率領五萬精騎離開遼東城,正往西豐大營進軍.”

聽了這個重大軍情,帳內頓時一片譁然,幾乎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作為熟悉這一帶和敵情的漠州都護府大都護,宇文述率先起身發表自己的看法,他神情肅然的說道:“大王,高句麗西豐大營位於城子山大營西南、南夫餘城東南。

此營與東方的昌圖城連成一氣,既能威懾我軍兩大犄角,也可西圖遼東郡大安縣、黃龍縣。

而高句麗的三大犄角之中,昌圖城部署五萬兵力、西豐大營部署十萬兵力、西部的磨米城和麥谷各自部署三萬.”

“其總計二十一萬的兵力,加上此番新增的五萬精兵的舉動,足以說明高句麗始終將陸上戰場視為重中之重,根本就沒有受到遼東大營的影響。

與此同時,也透露出高句麗固守遼水防線、進攻漠州和遼東郡北部的戰略意圖.”

宇文述這些年吃了兵力不如人的大虧,心中十分贊同楊集先發制人、主動出擊的戰略戰術,他稍作停頓,接著又說道:“依末將之見,高元和淵子游的野心不是奪回漠州那麼簡單,而是打算殲滅我軍,向西佔領遼東、燕郡、柳城、饒樂州、安樂,就算他們沒有殺入北平郡,但起碼也要將我大隋壓制到臨渝關前。

所以正如大王所言,我軍當先發制人,否則,處處受制於人.”

“宇文將軍言之極是,末將附議.”

楊義臣站起身來,向楊集拱手一禮,沉聲說道:“大王,敵軍此番增兵,定是因為帛衣頭大兄淵子澄援軍將至,一旦對方部署完畢,事態將會越發嚴峻,我們絕對不能再等下去了.”

說完,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王,末將認為先發制人可以,但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戰法一旦用了,就沒有第二次可言。

我們必須將這有且僅有的機會用到關要之處,方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戰果,若不然,只會打草驚蛇,令敵軍戒備有加,而我軍的處境,卻是愈加嚴峻.”

“大王,末將附議!”

驍果軍主將陰世師亦是起身表態,他接著鋒芒畢露的說道:“依末將愚見,擁有十萬大軍的西豐大營便是我軍的首選目標,若是我軍將之攻克,高進忠定然全力北上,這也給了我們以逸待勞的戰機.”

“只要我們將此二軍成功殲滅,就能分兵攻佔昌圖城、磨米城和麥谷城。

而高元和淵子游方面,由於兵力過於分散,加上李子雄將軍和李景將軍兵鋒直指,他們根本沒有多餘兵力救援北方,至於淵子澄所率之軍,更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楊善會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沉聲向楊集說道:“大王,陰將軍此法不錯,我軍不打則已,要打就先打最硬的犄角。

唯有如此,方能獲得最大戰果,後面之戰,也將變得異常輕鬆.”

在諸多良將的一一補充之下,楊集“先發制人”的戰術逐步完善了起來,而目標也已定下。

等到議論的聲音漸漸消失,楊集目光掃視諸將一圈,拍板道:“諸位,那我軍就打西豐大營,一戰而破局.”

“大王英明!”

眾文武轟然道。

————

【求月票、推薦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拆遷風波

無敵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