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路等人貪汙賑災糧,而且之前在青州一手遮天,犯下的罪行更是數不勝數,甚至還殺了李判官一家滿門,更派人襲擊童貫的隊伍,導致幾百名將士喪命。

如此嚴重的罪行,可以說在大宋歷史上都十分少見,幾乎和造反無異,屬於十惡不赦的大罪。

然而就算是這樣,竟然還有人替何路他們求情,而且求情的人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群,有京官也有地方官。

當然這幫人也不傻,知道何路他們犯的罪行太重,所以他們求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下何路的一條命,理由就是大宋不殺士大夫。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條理由,當初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差點死在獄中,最後就是靠著這一條,從而保住了一條命。

現在保何路的那幫人也想用同樣的理由,保住何路等人的性命,畢竟這次被抓的大部分官員,許多都是參加科舉進入官場。

至於崔藉這個指揮使,則根本沒有人在乎,甚至為了保住何路等人的命,還有官員把罪名都推到崔藉頭上,說他才是青州案的幕後黑手,理由就是崔藉手中有兵權,從而挾持了何路等人。

寧復聽到上面這些,也是氣的火冒三丈,他終於知道為什麼趙煦要啟用宦官了,這幫文官仗著三寸不爛之舌,黑的都能說成白的。

偏偏這幫人在朝堂上還無人可制,所以只要他們一抱團,連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

“我聽說這件事後,也是氣的要命,可沒辦法,我是宦官,不但不能插手,甚至連說都不能說上半句,否則就可能被人扣上干政的帽子.”

童貫說到最後也喝了一口悶酒。

“什麼宦官婦人不得干政,根本就是他們打壓異己的藉口罷了!”

寧復也是冷哼一聲道。

對於這幫文官,寧復是真的沒有半點好感。

當然也不能說文官都是壞人,其實在文官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懷著憂國憂民之心的。

可惜官場是個大染缸,絕大部分人進入到官場泡上幾年,就會被官場同化掉,甚至開始抱團為自己獲取利益,這是人性,絕大部分人都無法逃脫。

想要杜絕這種現象,唯一的辦法就是引入其它的力量,使得他們互相牽制,從而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唐末武將坐大,導致地方割據,武夫治國。

是於宋朝建立後,乾脆以文御武,看起來是吸取了教訓,但其實是剛出虎穴,又進了狼窩。

讀書人看起來文質彬彬,似乎不像武將那麼有威脅。

但其實他們真要抱起團來,反而可以架空皇帝手中的權力,神宗皇帝估計是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才開始重用宦官,而趙煦則是第二個。

“寧老弟,你說那幫求情的人能成功嗎,官家最後會不會頂不住壓力,真的饒了何路那幫人一命?”

童貫這時有些不太確定的向寧復問道。

“現在那些求情的人,身份地位都還不太夠,如果只是他們,官家肯定不會退讓,不過我擔心會有更重要的大臣下場,到時就不好說了!”

寧復說到最後時,也露出凝重的表情。

不殺士大夫這個規矩,對大宋的皇帝來說是個極大的約束,同時也是文官們的一道免死金牌,所以他們平時才會敢和皇帝對著幹,甚至指著皇帝的鼻子罵。

所以趙煦想要打破這一個規矩,肯定會面對極大的阻力,甚至可能會引發一些重臣的反對。

別看趙煦在一些事情上表現的很強硬,比如在廢后、成立新軍等,都有許多的人反對,但他還是硬頂住了壓力。

可無論是廢后還是成立新軍,朝堂上反對的力量雖然強大,但也有不少人支援,比如章惇就是趙煦堅定的支持者,所以才讓這兩件事得以實施。

但這次卻不一樣,如果真的殺了何路等人,就相當於毀掉了不殺士大夫這條規矩,今天趙煦可以殺何路,明天他就可以殺其它的官員。

可以說何路的命已經不再是他一個人的命,而是整個朝堂上所有文官的命,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替何路求情,其實就是在替他們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子孫求情。

“還真有重臣敢在這種事上站在何路那邊?”

童貫這時有點不敢相信的向寧復問道。

畢竟在童貫看來,何路他們犯的罪行,拉出去凌遲都不為過,怎麼可能讓他們活下來?“不好說,章公在這件事上表態了嗎?”

寧復向童貫問道,之前章惇都是堅定的站在趙煦那邊,但這次的事情寧復也猜不準了。

“沒有,從何路他們被押送到京城後,章公就表現的十分沉默,只是讓人將何路送到大理寺審理,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童貫說到這裡遲疑了片刻,隨後這才再次道。

“不過我倒是聽宮裡的人說,曾布似乎在私下裡求見過官家,好像曾經提到了何路的事,但當時官家讓其它人都退下了,所以我也不清楚他們都聊了什麼?”

童貫這段時間雖然不在宮裡,但宮裡都是他的眼線,因此對宮中發生的事情也十分清楚。

“樞密院雖然掌武事,卻是實打實的文官,曾知院出面為何路求情,也在情理之中的事.”

寧復說到這裡卻是冷笑一聲,隨即看向童貫再次問道。

“蔡舍人可有什麼表現?”

“沒有!蔡卞那個人城府很深,喜怒不形於色,這麼大的事情,他肯定不會輕易的發表任何看法,就算是有看法,恐怕他也只會鼓動章公打前鋒!”

童貫立刻搖頭道,言語中對蔡卞充滿了忌憚,畢竟沒有人喜歡一個太有城府的人。

“這還真符合他的性子!”

寧復呵呵一笑道。

蔡卞此人工於心計,一向喜歡隱於幕後,什麼事情都不出面,只是躲在章惇背後出主意,因此時人有“蔡卞心、章惇口”之說。

“這件事還是要等等看,不過我估計章公就算不出面反對,恐怕也不敢站在官家那邊,否則日後他在百官之中就無法立足了!”

寧復最後搖頭嘆息道,他現在忽然有種預感,何路等人說不定真的可以保住一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頂真和雪豹

禮堂頂針

直播在明末

捎一半

無可脫逃

熙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