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接引立道成佛,沒有玄門氣數壓制,佛門氣數頓時萌發,隱隱有大興之勢。

接引藉助準提重傷沉睡的契機,帶著準提一同退隱極樂世界,只留下化身釋迦牟尼佛主持佛教諸事。

為了穩固佛教的地位,釋迦牟尼決定邀請三界仙神,參加盂蘭盆會,宣講佛道經義,彰顯佛教聲威!王明臻乃是城隍體系的開創者,身居城隍帝君業位,更是三界新進崛起的大能者,自然收到了佛門的請柬。

對於傳說中的盂蘭盆會,王明臻還是有幾分興趣的。

再說,西遊路上可有不少出身佛門的妖魔,此次前往靈山正好提前佈局。

於是,王明臻騎著一頭黑牛,優哉遊哉的來到靈山腳下。

這頭黑牛可不簡單,渾名叫大力牛魔王。

當年,牛魔王被佛門中人煽動,阻擋城隍體系傳入西牛賀洲,差點被白起當場斬殺。

不過,這牛魔王也是個人物,能屈能伸,竟然直接選擇投降,並表示願意協助城隍帝君傳道西牛賀洲。

在傳道過程中,牛魔王立下不少功勞,成功加入城隍體系。

後來,老子騎牛遊歷諸天,王明臻頗為羨慕,便將牛魔王收為坐騎。

這時,王明臻抬頭,朝著那靈山望去。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

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

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松立枝頭,渾如煙捧玉。

綵鳳雙雙,青鸞對對。

綵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

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

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

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

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閒覺晝長。

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

只是遙遙望著靈山,就能感受到那說不盡的盛景:青煙嫋嫋,禪音處處,佛殿千重,祥光萬道!在王明臻的感知中,那靈山聖境高懸於天穹之上,綻放無量光,就像是屹立於永恆虛空,瀰漫出不朽的佛性。

洞天福地,仙神居所,王明臻也見過不少。

能夠與靈山勝境媲美的,也只有天庭地府而已。

就算他的城隍法域,融入驪山皇陵後,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依舊遜色靈山一籌,不愧是佛教祖庭,諸佛菩薩的起源之地!看著眼前的靈山勝境,化為黑牛的牛魔王已然忘言。

雖是以坐騎的身份進入靈山,但牛魔王依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榮耀。

為了表示尊敬,從靈山腳下開始,王明臻便沒有再騎黑牛,而是選擇步行上山。

在三界內,王明臻雖然是後起之秀,但是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就連佛教也不敢小覷。

至於他與觀世音菩薩之間的矛盾,也被強行壓下,隱隱有化干戈為玉帛之意。

剛剛踏上靈山,就有大量比丘前來迎接。

等來到大雷音寺山門後,又有金剛前來迎接。

那金剛帶著王明臻和牛魔王轉過一重山門後,卻是報與鎮守第二重山門的十八羅漢。

在十八羅漢的帶領下,很快就抵達第三重山門。

在第三重山門,迎接者竟然是觀世音菩薩。

而觀世音菩薩絲毫沒有當初的蠻橫霸道,反而語氣恭謹,眼底深處更是有羨慕之色閃過。

看著無比謙卑的觀世音菩薩,王明臻的心情好似三伏天喝冰水般,極為暢快。

此番,佛教可謂是給足了禮遇,這讓王明臻一時間也找不到藉口發飆。

在觀世音菩薩的帶領下,王明臻更是切身體會到,佛教這等頂級勢力的豪橫,排場、規模、作風等等,皆是大氣磅礴!在靈山這樣的地方,哪怕王明臻對佛門頗為厭惡,但他的心卻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對“佛”敬重起來。

這就是頂級大勢力真正的底蘊!大雷音寺內,卻是早已濟濟一堂。

只見三千諸佛、諸菩薩、諸羅漢等等,赫然在列。

不僅如此,還有三界諸多仙神降臨。

譬如五莊觀鎮元大仙、紫府洲東華帝君、蓬萊福祿壽三星、托塔天王李靖等等。

除了這些赫赫有名的仙神之外,更多的卻是一些生面孔。

這些仙神面貌不一,或仙風道骨,或眉清目秀,或風度翩翩,或行為獨特等等,各具特色。

還有一些妖魔混跡其中,比如說黃毛貂鼠、金鼻白毛鼠、九尾毒蠍、百目金蜈等等。

這些妖魔都是未來西遊路上的劫難之一,如今他們來到靈山,便是想要學習佛門大法。

王明臻悄無聲息之間,催動小因果術神通,將一枚枚因果道種,種入那些妖魔體內。

做完這一切後,王明臻便開始與天庭諸仙神一一見禮,談玄論道,好不逍遙!這些仙神都是聰明靈慧之輩,不僅說話好聽,還對王明臻十分客氣。

至於裝逼打臉的情結,壓根就沒有出現過。

由於王明臻是新晉大能,在三界聞聽過城隍帝君的神仙,或許不在少數,但真正見過王明臻的反倒是寥寥無幾。

互通姓名過後,眾仙神對王明臻愈發客氣。

修煉界強者為尊,這些仙神自然不會論資排輩,故意排擠王明臻。

很快,王明臻就融入到這些仙神中。

只見這些個神仙,或高談闊論,或下棋對弈,或談玄論道,好不瀟灑。

王明臻通曉諸多世界無數修行體系,憑藉著自身所學和各種見聞,很快就在眾仙神之中刷夠了臉。

其中,他與鎮元子聊的最為投契,他們都對大道參悟頗深,坐而論道後,都感覺受益良多。

後來,金蟬子插了進來,憑藉著對佛門經義的瞭解,一時間,居然與王明臻、鎮元子論道而不落下風。

不過,金蟬子的底蘊終究差了一籌,沒過多久,就徹底落入下風,只能看著王明臻和鎮元子繼續論道。

等王明臻和鎮元子消化此次論道的收穫後,金蟬子奉上兩杯素茶。

兩人一飲而盡,看向金蟬子的目光頗為複雜。

然而,西遊之路涉及諸位至強者,還有諸多大能,就算王明臻和鎮元子聯手,也不敢捋其虎鬚,只得用抱歉的眼神看向金蟬子。

走完西遊之路,金蟬子或許會氣數大增,甚至一舉證得佛果。

但十世輪迴之後,金蟬子未必還是金蟬子。

鎮元子正準備提點一下金蟬子,觀音、文殊、普賢三大菩薩便走了過來,加入到論道之中。

三大菩薩雖然沒有凝鍊出道果雛形,晉升為大能者,但是他們先拜師元始天尊,後拜師接引道人,自然對大道理解頗深。

道音響徹,無數異象瀰漫,頓時引來無數仙佛的關注,整個靈山都是一片其樂融融之景!也不知過了多久,伴隨著一陣金光、漫天的祥瑞,釋迦牟尼登上金色蓮臺,盤膝而坐。

諸仙佛一見,盡皆皈身禮拜,王明臻也跟著起身行禮。

只見: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

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

一番客套之後,釋迦牟尼就開始宣講佛道經義。

一時間,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禪音陣陣!玄猿獻果,糜鹿銜花;靈龜捧壽,仙鶴擒芝。

日日開花,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

不滅不生,不增不減。

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釋迦牟尼宣講佛門大道,字字珠璣,道音瀰漫,諸多仙佛聽得如痴如醉。

朝聞道,夕可死矣。

聽道的過程中,時間的流逝早已沒有任何意義,眾人如痴如醉間,絲毫沒有在意到時間的流逝。

達到釋迦牟尼這種級別,法和術早就不是諸多仙神的追求所在。

理念被認可,道統被髮揚光大,這才是他們的所看重的。

一時間,金光瀰漫,虹光萬道,漫天的佛韻,在整個大雷音寺內流淌。

佛音禪唱伴隨著陣陣雷鳴,引得諸仙佛元神共振,不知道多少仙神醍醐灌頂,修為大進。

時間緩緩流逝,釋迦牟尼講法不斷深入。

舌燦蓮花,妙理紛呈,“道”與“理”交織,讓大雷音寺顯得愈發神聖。

靈山聖境之內,一些還未開啟靈智的動物,都安安靜靜的端莊列坐,獲得大造化洗禮。

唯有金蟬子,面對這等大機緣,不斷沒有認真聽講,反而打起瞌睡,陷入似睡似醒的奇妙狀態。

王明臻一直在暗中觀察金蟬子的情況,頓時驚訝的發現,這種狀態下,金蟬子的心靈、血脈、靈魂,都開始和釋迦牟尼講法的佛韻共鳴。

金蟬子的身體、血肉、骨骼、靈魂,都在佛法共振之中獲得錘鍊和昇華。

尤其是金蟬子的靈魂,更像是來到了極樂世界,看到了諸多不可說,但卻真實存在的至理。

徜徉在這種無窮妙道之中,金蟬子甚至都忘記了時間,他的元神也在這種共振中洗盡鉛華,變得愈發玲瓏剔透。

歷經這一番蛻變後,金蟬子的修為突飛猛進,直追觀音、文殊、普賢等大菩薩。

不過,金蟬子的收穫越大,王明臻看向他的眼神便越古怪,眼中的憐憫之色幾乎掩飾不住。

就在這時,釋迦牟尼陡然停止講道,諸仙佛頓時從悟道中甦醒過來。

戛然而止的講道,讓諸仙佛更是難受至極,甚至是生出殺機。

“金蟬子,本尊宣講佛門大道,你竟敢打瞌睡,如此輕慢佛法,當貶入輪迴。

受十世輪迴之苦,經萬丈紅塵洗禮,功德圓滿之日,便是成佛之時!”

釋迦牟尼話音一落,也不給金蟬子反駁的機會,如來神掌使出,直接將金蟬子的元神打入輪迴之中。

看著這一幕,無論是諸佛、諸菩薩、諸羅漢,還是前來聽道的眾多仙神,亦或是那些散修,盡皆噤若寒蟬!金蟬子乃是接引(釋迦牟尼)的二弟子,天資悟性非凡,年紀輕輕便證得菩薩果,甚至有望證得佛果。

就算在偌大的佛教之中,金蟬子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如此人物,卻因輕慢佛法,就被打入輪迴之中,對眾仙佛的衝擊之大,可想而知!特別是那些佛教中人,心中更是忌憚萬分。

釋迦牟尼連自己的親傳弟子都能夠下狠手,更不用說其他人!所有佛門中人看著釋迦牟尼的眼神更加敬畏,佛門各派系隱隱有被整合為一體的趨勢。

王明臻雖然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依然驚歎釋迦牟尼的手段之高超。

憑藉著金蟬子輕慢佛法的由頭,順勢將他打入輪迴,正式開啟西遊之路的佈局。

同時,也能夠殺雞儆猴,趁機整合佛教內的諸多派系,為佛家大興做準備。

畢竟,佛教中人的來歷太過複雜,不僅有西方教土生土長的嫡系,還有準提度化截教的三千紅塵客,更有闡教嫡系弟子,亦或是佛門強者度化的妖魔……除了西方教的嫡系外,其餘諸佛、諸菩薩都各有想法,派系更是錯綜複雜。

若非接引、準提實力足夠強大,強行鎮壓佛教各派系之間的齷齪,佛門早就四分五裂、分崩離析了。

不過,釋迦牟尼的計劃再完美,終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他將金蟬子打入輪迴,無意間卻是驚擾了九尾毒蠍,一根手指被九尾毒蠍的本命神通倒馬樁毒給扎個正著。

哪怕釋迦牟尼的丈六金身防禦無雙,依然被倒馬樁破防,劇烈的疼痛讓釋迦牟尼也忍不住痛撥出聲。

那九尾毒蠍見狀不妙,沒有絲毫猶豫,連忙朝著靈山之外遁逃而去。

直到這時,靈山諸佛、諸菩薩方才反應過來,紛紛出手,試圖擋住九尾毒蠍的逃遁之路。

誰也沒有注意到,一股無形的波動閃過,九尾毒蠍的身影與之共鳴,虛空隨之泛起陣陣漣漪,九尾毒蠍的身影頓時消失不見。

變故接連發生,釋迦牟尼不得不宣佈,此次盂蘭盆會講法就此結束,並且讓阿難、迦葉佈散些奇花異果給眾多仙神。

一切都在不言中,但王明臻卻是明白了釋迦牟尼想要表達的一切。

無非就是彰顯佛門氣度,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佛門,為佛教大興積攢底蘊!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符界之主

當年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