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後土娘娘辭行後,王明臻便返回城隍法域,開始梳理此行收穫。

就在這時,天地間有無盡瑞彩浮現,萬丈祥雲遍佈,一道紫光從天而降,道法演化,法則交織,似乎蘊藏無窮奧妙。

王明臻全力旋轉造化神瞳,看向異象所在,卻是一位七旬老婦,誕下一子,生而白髮,落地便成老者,那老者更是被賜名李聃。

“李聃,這是老子降世!”

王明臻驚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老子降世,這意味著諸子百家將會相繼出世,人道大勢將臨。

自成一道,分封氣運,化解封印!這是王明臻此時最本質的想法。

但以哪一道為根基,他還有些猶豫,遲疑不決。

“道家,悟道參玄,師法天地,清淨無為,道法自然,遠離紅塵,逍遙自在,違背神道,並不合適本君!”

“儒家,浩然正氣;墨家,兼愛非攻;陰陽家,陰陽五行;縱橫家,縱橫捭闔;雜家,兼儒墨,合名法.”

“法家,不法古不循今,術法勢結合;名家,辯論名實;農家,勸耕桑,足衣食.”

“兵家,慎戰兼併,修道保法;醫家,濟世救人,普同一等;小說家,沒有自己的思想核心,只是記錄民間街談巷議.”

按理來說,小說家是王明臻的最佳選擇。

他曾經創作過不少網文小說,有撲街,也有大神作品,這是他真正的財富。

然而,小說家在諸子百家中,屬於不入流的學說,能夠分封的氣運有限。

這種獲得大量氣運、功德的事,少之又少,錯過此等良機,想要徹底化解天道封印,必然難之又難!一時間,王明臻有些難以抉擇。

思索片刻後,他決定遊歷南贍部洲,積累底蘊,力爭創出屬於他的學說。

而他選擇的第一個遊歷之地,便是老子的誕生地。

他剛踏出一步,異象消失,虛空恢復平靜,似乎從來不曾出現。

此時,天機被一道紫氣遮蔽,朦朦朧朧,混混沌沌,看不清楚。

而老子的所在之地,更是已經失去感應。

王明臻也不氣餒,諸子誕生不僅有人道氣數庇佑,還有天道氣運相佑,尋找不到才是正常。

他放平心態,開始遊歷之旅。

數十年間,他遊歷了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南贍部洲諸多國度。

這期間,他一邊吸收后土祖巫精血,打磨神道法體;一邊拜訪各地大賢,他與老子、墨翟、孔丘、鬼谷子等大賢論過道,彼此交情匪淺。

遊歷途中,救下了顛簸流離的齊國公子姜小白,並護送姜小白重返齊國國都臨淄。

在臨淄城稷門之外,王明臻冥冥中感應到機緣降臨。

經過掐算後,他知道正是稷下學宮出世之時。

有王明臻暗中相助,再加上管夷吾、鮑叔牙的輔佐,姜小白順利登上王位。

論功行賞之時,王明臻功成身退,讓姜小白在稷門之外,賜予他一塊土地,用來建設學宮。

姜小白沉吟片刻後,便將稷門之外的百頃之地,贈予王明臻,允其建造學宮。

隨後,王明臻大興土木,在稷下建設一座龐大的稷下學宮,規格之大,堪比齊國宮城。

稷下學宮建成,王明臻就寫信給老子、孔丘、墨翟、鬼谷子等大賢,邀請他們到學宮講經。

第一位響應的大賢,便是墨家創始人,墨翟。

他曾經與王明臻論道三月,共同完善墨家法力,交情自然十分深厚。

接到書信後,墨翟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帶著門人弟子朝齊國國都臨淄行來。

跟著墨翟身後的這些門人弟子,乃是墨家最初的一批墨者。

他們盡皆身懷絕技,任何困難都無法阻礙他們前進的腳步。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這些墨者眼中,都是手到擒來之事。

使墨家之言,落於實處。

這是王明臻的信能夠打動墨翟的地方,也是墨翟來到稷下學宮的根源所在。

同時,孔丘的傳道遇到諸多困難,接到王明臻的信後,便毅然帶著一干弟子朝臨淄城趕來。

若是論起腳程,當真不比墨家弟子慢上多少。

孔丘可是精通君子六藝,擁有著非凡戰力。

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縱然是文質彬彬的顏回,也使得一手好劍術,御術更是精湛。

可以說,能在這個戰亂不止的世道,周遊列國計程車子,絕對沒有一個簡單的角色。

墨家弟子如此,儒家門下亦是如此,其餘諸子百家門人也不例外!來到稷下學宮後,孔丘與墨翟成了鄰居,兩者隔山差五便相互爭辯、詰難一番,鬥得不亦樂乎!墨家主張薄葬、非樂,而儒家則堅持厚葬,以禮樂教化世人。

墨翟言“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故此當任人唯賢。

這讓一直主張‘尊卑有序’的孔丘,大罵墨翟無君無父!不僅是墨翟與孔丘彼此爭辯不休,王明臻甚至還親眼見過子路與禽滑釐,先是文鬥,隨後武鬥的壯觀情形。

儒墨兩家雖然都講究“以理服人”,但是情急之下,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

畢竟,拳頭大就是有理,只有打贏了對方,才能讓對方心平氣和得聽自己講述道理。

如此時日一長,兩家弟子雖無大傷,但小傷不斷,這使得學宮中的醫官都有些不夠用了。

就在這時,醫家扁鵲帶領數百醫家子弟,也來到學宮。

這些醫家子弟到來後,日常“切磋”沒有了後顧之憂,就變得更加頻繁起來。

隨著稷下諸賢傳道授業的激情越發高漲,學宮內的醫家弟子愈發受歡迎。

不過,對此情形,醫家子弟也沒有什麼怨言,反而有些甘之如飴的意思。

畢竟,在其他地方可沒這麼多機會讓他們練手。

法家管夷吾乃是齊相,前來稷下學宮講道的次數減少,他門下弟子同樣十分稀少。

這並非他有意為之,而是法家之道不同於其他幾家。

無論法家弟子學業如何,首先他們當有‘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的信念,如此才算是有學習法家之道的資格。

否則縱然是滿口法家之言,也不過是誇誇其談之輩,管夷吾豈會承認這樣的門人?本來管夷吾那嚴苛的收徒標準,已經被稷下學宮士子,將之稱為學宮內最嚴格的先生。

但當鬼谷子到來之後,管夷吾的記錄,就被鬼谷子打破了!學宮數萬學子,竟然只有蘇秦、張儀被鬼谷子選中,收為弟子。

鬼谷子幾次講學,讓學宮內數萬學子驚為天人。

無論是術數易卜,還是日星象緯,俱在其掌中。

佔往察來,言無不驗;兵戈征伐之勢,六韜三略之謀也悉數在胸;變化無窮,佈陣行兵,變幻莫測。

甚至與舌辯縱橫之術,他亦是廣記多聞,可明理審勢,出辭吐辯,萬口莫當。

隨著墨翟、孔丘、鬼谷子等諸位大賢,還有王明臻也不時講學,稷下學宮的宣告幾乎傳遍南贍部洲諸國。

一時間,無數懷才不遇計程車子,好似百川歸海般,紛紛朝著臨淄城匯聚而來。

能夠在這亂世之中,跋山涉水來到稷下學宮,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越來越多士子到來,讓稷下學宮的環境愈發開放。

人道氣數匯聚,無數道韻瀰漫,隱隱有幾分人道聖地雛形。

日益龐大計程車子團體,讓學宮的日常物質供應越來越緊張。

而作為稷下學宮的大祭酒,物質供應的壓力全都壓在他的身上。

他親自出手,以大神通開闢靈田,種植靈谷、靈藥、靈植;更是抓捕兇獸,建立獸園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靈膳、煉丹、煉器、釀酒等等諸多智慧工坊,供應日常所需。

圍繞著這些修煉物質的分配,學宮內各家弟子,又開始漫長的討論。

資源的多寡,對修行至關重要,就連孔丘、墨翟、扁鵲等大賢都十分關注。

“凡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孔丘率先說道。

墨翟也點頭同意孔丘的觀點,但王明臻思量再三,最終還是提出否定意見。

“世不患寡,而患不公也!”

王明臻此言一出,孔丘與墨翟頓時眉頭微皺,唯有鬼谷子撫須而笑。

這並不是鬼谷子智慧更高,而是儒墨兩家門人弟子更多,身處局中,下意識忽視內心的想法。

經過協商之後,除了基礎物質供應,其餘修煉物質,則需要學子透過辯難,自行力爭。

隨後,王明臻在學宮中央,立經臺作為辯難之所。

經臺前方立著一根銅柱,銘刻學宮法度。

如此一來,學宮弟子透過經臺辯難的獲勝場次,作為衡量標準,以此來瓜分每月的修煉物質。

隨著時間流逝,學宮內的格局逐漸變化,諸多學子也漸漸有三六九等之分。

王明臻這位學宮大祭酒,主持學宮諸事,身份最貴;其次便以孔丘、墨翟、鬼谷子等諸子大賢為尊。

再次,就是那些憑藉自己能力脫穎而出計程車子,他們被統一稱為“稷下之士”。

最後,則是那些普通學宮士子,他們也能在學宮之士聽講,卻只能依靠基礎物質勉強修行。

很多時候,學宮內諸位大賢所講的道理,普通學子根本聽不懂,甚至要再三請教那些稷下之士後,才能勉強理解。

隨著學宮的名氣越來越大,王明臻方才明白何為應運而出。

一些學子從諸位先生的學說中,另出機抒,自成一家之言。

比如鄭國的落魄士子鄧析,這傢伙竟然從法家之道中,頓悟‘名辨之學’,自稱‘名家’。

他所立下的名家,不再探索法之本意,而是直接在法的基礎上,進行名實之辨,甚至能以言辭之辯,顛倒是非認知。

還有孫武,本是齊國落魄貴族,他從鬼谷子的縱橫學說中,領悟出兵家之道。

還有墨翟門下弟子許行,從墨家之言中,悟出農家之道,以“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為核心思想。

更有秦國流亡士子屍佼,結合儒家經義、墨家之言、名家之辯、法家之理,形成雜家學說。

隨著稷下學宮中,不斷有士子推陳出新,孔丘座下的那些儒生,幾乎都要忙不過來了。

每天不是在辯難中,就是再去辯難的路上。

畢竟,那些新出現的學說法理,不是受到法家之言的影響,就是受墨家之言啟發,亦或者是縱橫之言,都沒有將儒家放在眼裡。

因此,那些儒生寡不敵眾,過的十分艱難,他們已經好久沒有贏過辯難,獲得那些額外的修煉資源。

等到齊人鄒衍帶著“五德終始說”,來到稷下學宮後,這些儒生終於可以鬆口氣。

鄒衍自稱陰陽家,開口必言天地大道,令不少學宮中計程車子認為他是信口胡言。

然而,透過辯難之後,這些門人弟子紛紛敗退,只得憋屈的認可陰陽家的存在。

可以說,諸子百家之中,除了道家和尚未出世的小說家之外,其餘各家的創始人,都在稷下學宮之內。

這時,老子騎乘青牛,也朝著稷下學宮而來。

他白髮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彷彿大道化身。

察覺到老子的蹤跡後,王明臻心中大喜,連忙邀請老子進入學宮講道,傳下道家學說。

老子思考再三,最終算是答應了王明臻的邀請。

但他進入稷下學宮後,並沒有講道,反而一直待在學宮藏經閣內。

時間一晃,便是三月過去,老子觀看諸子百家典籍,積累博學底蘊,整理自身思想,心中漸漸有所領悟。

天地有感,道鍾震響,泛起陣陣漣漪;神音瀰漫,闡述大道至理。

天地之間,仙樂飄搖,祥雲飄蕩,紫氣東來。

東方青龍飛騰,南方朱雀展翅,西方白虎咆哮,北方玄武背嶽,中方麒麟顯化,種種異象,震撼天地。

“老子不愧是老子,這等異象,這股道音,真真是不同凡響!”

王明臻盤膝而坐,雙眼絢爛,靜靜聆聽,種種大道感悟,不斷湧上心頭。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狩魔大宗師

夜眸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