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新野對

建安九年六月初,劉備整頓了兵馬,約兩萬精銳士卒,帶著數千輛輜重馬車,浩浩蕩蕩南下。

他在南陽北面的宛城地區素有德政,不僅賦稅極低,還多巡查各縣,幫助百姓生存,解決很多人的生活困難,在民間的威望極高。

聽說劉備要走了,宛城百姓紛紛想要挽留,但劉備也沒有辦法,只能婉謝了宛城百姓的好意,在無數百姓的相送當中,帶著大部隊離開了宛城,向新野而去。

數日後,大軍到達新野,劉備拜訪了新野縣令鄧茂,於新野縣衙見到了沈晨。

“小先生。”

縣衙後院內,再次見到身姿已經比他還高的沈晨,劉備又驚又喜。

這兩年來,他一直恪守著當初沈晨跟他說起的事情,儘量低調行事,雖然暗中也結交荊州豪傑,比如伊籍、李嚴、韓冉等人紛紛歸附,但從不主動結交荊州名士,不被劉表猜忌。

此刻廳內沈晨早已經在等候,見到沈晨後劉備自然欣喜不已,沈晨則含笑拱手說道:“左將軍,元直兄。”

劉備來拜訪鄧茂並未帶其他人,就只帶了徐庶。

徐庶和沈晨對視一眼,二人皆露出笑意。

倉亭之戰時,劉備攻入潁川,徐庶就順便帶著老母和家人朋友南下依附劉備,現在多年夙願完成,也讓他十分開心,笑著跟沈晨打招呼道:“阿晨。”

三人就坐下。

劉備上下打量著沈晨說道:“小先生二年未見,似乎又變了模樣,體魄壯實了很多,個子比我都高了。”

沈晨笑道:“託將軍洪福,最近兩年起居都可,每日勤練武藝,確實有所長進。”

“那就好,那就好。”

劉備感嘆了一句,就又說道:“楚王喚我為他攻打劉璋,我顧及同宗之誼,不忍攻之,小先生以為如何?”

沈晨說道:“顧及同宗之誼固然是人之常情,但為興復漢室大業,將軍還需要有所取捨。何況劉焉劉璋父子早年就有不軌之意,曾造乘輿車具千乘,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此反賊也,何須顧及情誼呢?”

“額”

劉備想了想,就說道:“劉璋扼守巴蜀天險,恐怕難以擊破呀。”

沈晨含笑道:“無妨,進攻巴蜀我沒有把握,但殲滅劉璋來犯之敵倒是沒什麼問題。我此前已經上書楚王,令他以金帛賜予五溪蠻人,又授予官職,讓他們開闢道路,將軍且放心去武陵,到時我自會相隨。”

“那就好。”

劉備點點頭,雖然他沒有去過益州,但畢竟人在荊州,偶爾也會南下去南郡拜訪劉表的時候,四處走動走動,去巫縣、秭歸、夷陵等地看看長江天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沿著長江一路往上游走的水道已經算是比較好走的道路了,但即便如此,也非常險峻。

沿途崇山峻嶺無數,懸崖峭壁連綿,據說過了巫縣之後的魚復白帝城更是天險中的天險,整座城池扼守江道,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以對於這次進攻益州,劉備也是充滿了擔憂。

沉吟片刻之後,劉備就又說道:“當年小先生於昆陽為我謀劃,如今上策已成,北方袁紹曹操相爭,兩虎俱敗,我們可據南陽觀望天下局勢,屆時進攻豫州,以奪基業,可如今要攻劉璋,莫非是要轉下策取益州?”

沈晨笑道:“不,將軍難道忘了,我還說過進可攻豫州,退可望荊州?”

“荊州?”

劉備猶豫道:“楚王?”

沈晨搖搖頭道:“我觀楚王有稱帝之心,一旦我們攻滅劉璋派來的大軍,他接連打敗了江東兵馬和益州兵馬,威震天下,必然南面稱制,難道將軍要向新帝效命不成?”

劉備大怒道:“自然不可,我矢志於朝,豈能與亂臣賊子為伍?”

“這是自然。”

沈晨便指點江山道:“屆時將軍就可待時而動,如袁術稱帝之後眾叛親離,到時將軍振臂一呼,荊州雲集者無數,則大事可成矣。”

當初沈晨做昆陽對,其中也說過,上策戰略目標就是讓北方袁紹曹操相持,拖延曹操統一北方的步伐。

只有下策才是先佔荊南,待時局變動,再想辦法奪取益州為基業,三分天下。

現在他們的上策戰略達成了,自然就要開始全新的計劃。

曹操已經轉移到了兗州,再想像以前那樣出南陽就能攻打已經不太現實,所以進可攻暫時不行之後,就必須考慮退可守的問題。

恰好北方現在還未分出勝負,劉表的雄心壯志已然高漲,那麼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前,先得南方是最好的選擇。

是的。

沈晨其實知道到了最後曹操必然統一北方。

之所以有這個判斷基於袁紹歷史上早死,人生大起大落最傷人心智,有些心臟不好的人一旦太高興或者太悲傷,很有可能一夜白頭,甚至沒幾天就死去。

雖然這次官渡之戰的結局沒有慘到歷史上那步田地,但其實也差不了多少。十多萬大軍只有兩萬多人回到冀州,對袁紹的打擊肯定很大。

因此沈晨覺得即便是多撐了兩年,但估計也長久不了,最後曹操還是會統一北方,不過統一的步伐,卻必然會慢了很多。

而這個爭取到的時間,就是他們得到整個南方最好的機會。

特別是現在劉表日益強大,稱帝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一旦稱帝,那麼劉備就有藉口攻打他。

袁術就是如此。

稱帝之後馬上眾叛親離,孫策便是藉著這個機會奪取了江東,奠定了東吳基業。

所以沈晨現在做的新戰略,就是讓劉備效仿孫策,一旦時機成熟,劉表稱帝,那麼他就要掀起反抗的大旗,趁機把荊州拿在手中。

如果是奪同宗基業,劉備自然不忍。

但劉表稱帝的話,那麼道義皆失,他就變成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因此聽到沈晨的話,劉備微微點頭道:“嗯,小先生所言甚是,若真如小先生所言,楚王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的話,我自會上表天子,興兵討伐。”

沈晨又道:“在此之前,將軍應該立足於荊南,多向楚王要大量物資、財物、糧草、武器、鎧甲,以籠絡南蠻,壯大自身。否則的話,以楚王如今的兵馬,想要攻下襄陽殊為不易。”

“我知道了。”

劉備撫須道:“我明日就會去襄陽,面見楚王,討要物資。”

本身這件事他也會去做。

畢竟幫你打工也不能白打工吧,我可以出人出力,但你也得出錢出糧草,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沈晨接著說:“楚王如今也徵召了我去,到時候肯定是與將軍一同前往。將軍到襄陽後可先逗留一段時間,由我前往武陵查探地形,瞭解當地蠻人情況,再與將軍計較。”

“南蠻之地素來民風彪悍,那些蠻人尚未開化,不通禮數。”

劉備擔憂說道:“小先生孤身前往,怕有危險。”

沈晨笑道:“這倒不會,楚王不是已經派人送了金帛結交蠻人嗎?到時候我會再找楚王要一批財物,許以利誘,想必不會有事。”

“不若我讓子龍子義跟隨小先生前去?”

劉備提出意見。

沈晨想了想,就點點頭道道:“也好。”

二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聊了很久,最終才依依不捨地分別。

送劉備徐庶出門的時候,徐庶忽然轉頭對沈晨說道:“阿晨,我聽說公子劉琦自請江夏郡丞,說是要幫黃祖劉磐押運糧草,此事你知道嗎?”

“我讓他去的。”

沈晨含笑道。

徐庶皺眉道:“楚王素來喜愛公子琮而不喜歡公子琦,荊州世家也多支援二公子,長公子走後豈不是?”

這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是一件壞事。

因為哪怕將來劉表死了,荊州世家支援的劉琮上位,要想奪取荊州,還是得與那麼多荊州世家為敵,當時世家力量強大,現在蔡瑁蒯越等人又掌握了軍隊,到時候計劃可就不好實施了。

沈晨微笑道:“我勸楚王立公子琦為嗣,且已經提醒了他蔡夫人之事,想來只要他查查府中耳目,自會疑心。趙高李斯在前,楚王不會任由蔡瑁蒯越等人胡為。”

“既然已經勸楚王立公子琦為嗣,那又為何讓他去江夏?”

徐庶有些不解。

沈晨沉吟道:“元直兄不知道公子琦如今的處境,蔡夫人蔡瑁蒯越等人恐怕有加害他之意,因而勸他去江夏避禍。將來一旦事情有變,楚王要立他為嗣,那自然會加劇荊州世家大族之間的內耗。”

“哦?”

徐庶頓時覺得豁然開朗,上下打量著沈晨,哈哈大笑道:“阿晨,以前只覺得你的計策素來堂堂正正,皆為陽謀,怎麼沒想到居然有了一肚子壞水?”

沈晨也笑道:“我不是不會用奇,而是大多數時候陽謀剛正,用奇過險,所以不願為之,這也是我與曹操不同的地方。只是有的時候,偶爾用一次奇謀,並不是壞事。”

“哈哈哈哈哈。”

徐庶笑著道:“你跟孔明一個德性,好了,我們先走了。”

劉備頗有些不解地看著二人。

他只聽懂了會加劇荊州世家大族之間的內耗,怎麼加劇,為什麼會加劇,一概不知道。

但現在也不是打聽這些的時候,劉備向沈晨拱手道:“小先生,告辭。”

“將軍保重!”

沈晨也回了一禮。

二人出了衙門,上了衙門口的坐騎,就往城外大軍駐紮的方向去。

隱約間還似乎能聽到劉備在好奇地問徐庶一些事情。

比如為啥荊州世家大族會內耗。

還有之前說的孔明,又是何許人也?

而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沈晨則回了縣衙當中。

他也要準備南下出發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逆子:陛下終於不造反了

微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