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據你所知,宋軍共有多少兵馬?軍械配備如何?兵力部署怎樣?宋軍精銳部署在哪裡?”

趙忠信問申世襲道。

“主公,你這可問著了,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申世襲猛的被楞了,於是說道。

申世襲本名韓世襲,乃福國公韓世忠堂弟,進士出身,曾經在宋軍之中做過幕僚等等。

申世襲比趙忠信更瞭解宋軍,更瞭解宋軍軍力、軍械配備等情況。

不過要說南宋共有多少兵馬等情況,這個誰要說不準,宋高宗趙構估計也都說不清楚,也許只瞭解大概情況。

“不急,不急,你先喝口香茶,想起什麼就說什麼.”

趙忠信笑道。

申世襲一口口喝著茶,考慮良久後終於開口緩緩的說道:“主公,宋與以往朝代不同,實行的是募兵制,就唐朝而言實行是府兵制,何謂府兵制,就是說男丁到一定年齡就要服兵役,期間除生活所需及軍功獎賞外基本沒有任何額外的賞賜。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而宋實行的是募兵制,所謂募兵制,顧名思義就是朝廷花費銀子募兵、養兵,至於招募多少,就要看花費的金錢多少了。

宋軍精銳主力名為御前諸軍,其他分駐各個州府之軍有禁軍、廂軍、鄉兵、土兵等等。

據我估計,宋軍目前總共沒有八十萬,也有六十萬人,其中御前諸軍約有三十萬左右,其餘均是些半農半兵的鄉兵等等.”

“這麼多?”

趙忠信吃驚的問道。

這個數量確實嚇了趙忠信一跳,至少六十餘萬,其中還有三十萬精兵?自己這點人馬遇到宋軍,會不會被對方一人一口唾沫淹死?趙忠信也知道宋軍整體戰鬥力差,可其中也不乏驍勇善戰之上,就如岳家軍、韓家軍、劉家軍,還有興元府的吳家軍,這些人馬久經沙場,部下皆是百戰之士。

這麼多人馬一口氣向趙忠信撲過來,趙忠信會死的很難看的。

不過還好,這麼多各種家的軍隊基本都被趙構分割瓦解了。

“應該差不多.”

申世襲答道。

“裝備如何?”

趙忠信接著問道。

“主公,宋軍軍械可以用四句話概括.”

申世襲說道。

“哦,願聞其詳.”

趙忠信喝了口茶問道。

“宋軍擁有最堅固的鎧甲,最犀利的弓弩,最鋒利的斬馬刀,最遲緩的行進速度.”

申世襲答道。

“哈哈”趙忠信笑道:“有點意思,最遲緩的行進速度?就是說宋軍缺馬?”

“沒錯,主公,自宋丟失養馬之地後,宋不但缺馬,還是嚴重缺馬,主公在臨安之時應該很少見過馬車罷?由於缺馬,因而宋人多用牛車與驢車,市井之中鮮見馬與馬車.”

申世襲說道。

趙忠信點點頭道:“確是如此,臨安就算是很一般的劣馬,價格也是貴的驚人.”

申世襲笑了笑,接著說道:“宋軍軍械以弓弩為主,宋軍之中約六成以上為弓弩手,據《武經總要》記載,宋軍之中弓弩主要是神臂弓、床弩等,床弩又分二弓床弩與三弓、四弓床弩等等,大型床弩需多人才能使用,因而也稱作八牛弩,床弩笨重,運輸困難,發箭速度太慢,因而善防而不善攻。

除此之外,宋軍之中還有絞車與拋石機,這些均是笨重,要攻擊的話,需要相當長的準備時間.”

趙忠信聽完之後,雙手向外比劃了一下,笑道:“照這樣看來,宋軍就是。

.”

“龜殼.”

王剛走進來說道。

哈哈,趙忠信與申世襲兩人同時拍手笑道。

宋軍這個遲緩的烏龜,你龜殼搞的再堅硬,人家不跟你正面交鋒,等你列陣完畢,人家抄你後路,斷你糧道去了,你不動是罷?不動我就在你後方大肆燒殺搶掠,等你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移動增援後方,等你這個烏龜移動,就必定露出破綻,於是就迂迴包抄,分而殲滅之。

“王統制來了,來人,給王統制看座.”

趙忠信吩咐道。

王剛落座後說道:“想當初嶽大帥就看出了宋軍的致命弱點,於是就建立了背嵬一萬餘鐵騎,僅憑著一萬餘鐵騎,就將金軍殺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哎,可最後竟被宋朝廷分割瓦解了,讓嶽大帥的一番心血付諸東流了.”

“事情都過去這麼久了,王統制不必難過了.”

趙忠信說道:“你來的正好,我正想問問你我黑旗軍騎兵怎樣了?”

“主公,末將前來就是說這個事的.”

王剛稟報道:“我黑旗軍目前騎兵有三千餘人,主公是騎兵,而不是騎在馬上的步兵.”

“好”趙忠信聞言大喜,站起身施了一禮道:“辛苦王統制了,這段時間以來全憑王統制操持了.”

黑旗軍黑旗軍騎兵所佔比重能達到近三成,這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而且就像王剛所言那樣是騎兵而不是騎在馬上的步兵,這使趙忠信更加歡喜。

騎兵就意味著機動,就意味的能掌握戰場主動權,趙忠信怎能不喜?可問題是目前數量還是太少了,無法形成大規模的騎兵作戰之軍。

“主公,這全憑主公周旋,購入了大量馬匹,末將並無尺寸之功,主公這麼說,末將實在是不敢當啊.”

王剛連忙扶起趙忠信說道。

“敢當,敢當.”

趙忠信笑著問道:“馬匹等配備如何?”

“基本上一人雙騎了,主公,其中有一千名重甲騎兵,不過末將擔心的是除了末將帶來的五百鐵騎有實戰經驗外,其餘均無騎戰經驗,未經歷過千里奔襲,未經歷過三天三日不下馬背的情況.”

王剛有些擔憂的說道。

“呵呵,王統制不必多慮,早晚會讓他們經歷的,不過這三千騎兵可是我黑旗軍寶貝啊,不到萬不得已,我絕不會讓他們受半點損傷.”

趙忠信說道。

趙忠信說完還有有些擔心的問道:“只不過,僅憑這點人馬能與那有六十萬之眾,且兵甲精良的宋軍相抗衡嗎?”

申世襲與王剛對望一眼。

“還是末將來說罷.”

王剛隨後說道:“這個主公不必過於擔憂了,主公可知宋軍招募的都是些什麼人嗎?基本都是些饑民、流民,失去土地的農夫等等,不但如此,朝廷還實行世襲制,還鼓勵營伍子弟接替父兄當兵,或以罪犯充軍,兵源缺乏時,也抓民為軍。

一經應募,終身為伍。

新兵入伍,即在臉部或手臂刺字,以標明軍號,故招募又稱招刺.”

“臉上刺字?這是為何?”

趙忠信看了一眼王剛左臉上的疤痕說道,王剛也應該也被刺過字,後來應該是想辦法除去了。

王剛聞言答道:“這其一是表明身份,是恥辱的標誌,其二就是為了防止出現逃兵.”

“呵呵,朝廷這麼做,這樣的軍隊還有什麼戰鬥力?這麼做的話,我看不但防止不了逃兵,反而會更多.”

趙忠信說道。

“呵呵,主公所言甚是.”

申世襲接話道:“募兵制不僅造成貪圖享樂、怯懦怕戰的風氣,也讓很多人想盡辦法去鑽朝廷的漏洞,宋軍中弄虛作假、騙取軍餉的情況十分普遍,人數雖多,老弱充數者佔了一半,計今四方廂、禁諸軍,殆至百萬,其不可用者且半,不少將士或老臥京師,或飽食塞下,或逸處郡邑,或散居郵亭,未嘗荷一戈也.”

申世襲頓了頓一頓,輕輕說道:“這樣的軍隊,就是再多十倍,又有何懼?”

“哈哈.”

趙忠信終於放心了:“綿羊再多也是綿羊,終為他人口中之食.”

“目前宋兵力佈置是怎樣的?”

趙忠信接著問道。

強幹弱枝,南輕北重,這個趙忠信是知道的,趙忠信想問的是具體的。

“主公,目前宋軍的軍力具體佈置,我等只是在猜測,主公應廣佈斥候,多方打探,以做到知己知彼.”

申世襲說道。

趙忠信點點頭道:“軍師言之有理,呵呵,此事吾早已安排下去了,不過現在必須要加強了,三彪,叫張志超過來.”

趙忠信吩咐道。

王剛又與申世襲對望了一眼,趙忠信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詢問宋軍的一些詳細情況,其用心不言而喻,看來回到故土的時間不會等太久了,王剛與申世襲均是如此想到。

“末將拜見主公.”

張志超進來後施禮道。

“嗯,我就閒話少說了,志超,命你再加派人手前往宋地,給我將宋軍的軍力部署打探清楚,特別是廣南東、西兩路,不但是軍力部署,還要將兩廣之地山川、河流、城鎮人口等等,均給我打探清楚,知道的越多越好,不得有誤.”

趙忠信下令道。

“末將遵令.”

張志超接令後就要轉身出去。

“慢”趙忠信喊住張志超說道:“令錢順親自帶人前去.”

“末將遵令.”

“主公,自杞國派使者過來了,在外求見.”

正在此時,三彪稟報道。

“自杞國來使?他們來幹什麼?”

趙忠信問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災年,我有一箇中藥交易空間

烏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