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第一道菜是辣的,第二道菜寧衛民可就不能繼續在味蕾上欺負日本人了。

他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一個套路使兩回啊。

跌身份!

所以接下來,他改路數了,改為凌虐日本人的精神了。

第二道菜由冷葷組組長的戴紅和江大春的師弟小查打配合,他們所呈現給賓客的是升級版的海鮮鍋巴。

不過得先說明白了,真正負責做主菜的小查,只是為了輔助戴紅的次要角色。

為什麼?

就因為這道菜之所以稱為升級版的海鮮鍋巴,所呈現的內容,重點已經不再是菜餚本身的烹飪和味道了。

而是為了讓在乎形式的日本人,好好見識見識我們華夏飲食文化中獨有的食雕技藝。

那麼主角自然是戴紅無疑。

我國的高檔宴會很多菜餚都要用到食品雕刻,這種技巧不但與菜餚的外形有關,與菜餚的“香”和“意”還有聯絡。

因為如用瓜果雕刻成容器盛裝菜餚,瓜果的香味就會滲透到菜餚裡。

用食品雕刻造就的精美雕塑,則可以更直觀地體現與菜餚有關的文化內容。

根據這兩種出發點的不同,食品雕刻的應用方式也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專供觀賞,不能使用,如“西瓜燈”等,也就平時所說的“看菜”。

一類既供觀賞也可食用,如“冬瓜盅”、冷拼等。

但不論哪一類,進餐時都能帶給人們一種美的視覺感官刺激和愉悅的藝術享受。

這次戴紅當眾展示的就是所謂的“看菜”。

她選用一根大蘿蔔為主材,藉助食品刻刀,麵塑刀、油塑刀、冰雕刀等雕刻工具。

在現場運用切、削、施、挖、鏤等雕刻和揉搓、貼、壓、提等塑造手法。

短短几分鐘之內,就在一個長方形的超大個兒魚盤上,做好了一條騰跳形態的大鯉魚。

隨後又用了幾分鐘把各種根莖類蔬菜和各種水果用來做出荷葉、荷花、一隻碧綠蜻蜓,信手拈來地組裝擺好。

這個時候,才是小查推著一輛手推車來上場的時候。

而他要做的事,想是要小心翼翼的把灼熱滾燙的鍋巴,用夾子擺在盤內食雕的周圍。

跟著就是再親手把一鍋剛剛炒好的,包含了豐富海鮮食材的滾熱芡汁傾倒在大魚盤中荷葉鯉魚周圍的鍋巴上。

只聽“刺啦啦”,一陣如同春雷隱隱的聲響,現場登時白霧升騰。

然後就是各種海鮮食材的香味瀰漫,竄入賓客的鼻腔。

好傢伙!

當這道菜到了這傾灑完成的一刻。

四座的賓客只覺無比驚豔,掌聲如雷。

毋庸置疑,這道菜帶給人的感觀享受實在太直接,也太立體了!

仙貝、魷魚、海參、蝦仁、海膽,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高階海味食材,吱吱作響地澆在用大米、小米、黃豆麵精製而成的牙色鍋巴上。

不但營造出一種宛如蝦兵蟹將各類水族在波浪裡起伏升騰,與鯉魚荷塘的美景交相呼應的生動情景。

而且關鍵是這道菜還帶能聞到,聽到,面板也能感受到熱度。

接著等到記者拍照完畢,大家再也一分食品嚐,在濃郁的香氣中用舌頭享受一下鍋巴的酥脆和海味的芬芳,顯然更是一種非常愜意的感覺。

這樣恢宏大氣,看得人目眩神迷,只感妙趣橫生的菜色,日本的傳統和食哪兒有啊?

沒錯,日本人從來就很講究食物的美觀性。

可他們歷來也只能是借用美麗的器物,把食物簡單切一切、擺一擺罷了。

是的,從江戶時代起,食雕技術確實從華夏傳入日本了。

可惜一直沒受到日本人的重視。

日本的食雕技術一直以來只限於在瓜果表面做一些紋理雕飾。

說白了,日本的飲食水準一向停留在二維空間。

而華夏飲食早就進化到5d的水平了。

如今的日本人,又何曾想得到這世上還有用食物做出精緻立體的造型,而且還能與菜品組成生活情景的方法。

身為資源匱乏的寡國小民,更不會有這種洋洋灑灑、大鋪大蓋、當眾傾灑豐美食物的豪邁氣魄。

什麼叫大菜!

這才是真正的大菜啊!

也只有泱泱中華這樣歷史悠久的美食大國才能有如此的創意,如此的手段。

實事求是的說,這道菜一出,就猶如在武林大會上祭出了屠龍寶刀,日本人服了!

所引起的效果比第一道菜還轟動。

好些人甚至在現場就被兩個廚師給圈了粉。

在烹飪完成之後,都顧不上品嚐,就迎上走下舞臺的廚師,非要留下戴紅和小查一起合影才肯罷休呢。

但即便如此,這些日本人也未能真正體會到這道菜最精髓的意義。

否則他們就不是佩服和誇讚了,恐怕鼻子都得氣歪了不可!

因為海鮮鍋巴還有另外兩個名字呢。

一個叫“平地一聲雷”,另一個就叫“轟炸東京”!

明白了吧?

寧衛民這小子那叫一個蔫壞損!

他就是故意的,今兒他專門請日本人吃一吃抗日菜!

看著日本人鼓掌叫好,還喜不自勝拍照留念,那才叫一個嗨!

常言道,一而再,再而三。

廚藝展示到了這一步,即使前兩道菜再驚豔也不能就此戛然而止。

恐怕還得需要一道壓軸的菜式才能完美收官。

否則就會有虎頭蛇尾之嫌。

至於最後一道菜,寧衛民準備給賓客們品鑑的是共和國經常在國宴出現的一道經典大菜——開水白菜。

他的目的也很簡單,日本人不是一向自稱他們是食鮮民族嗎?

“開水白菜”這道菜就是華夏廚師對於鮮味的極致理解。

他就要來一次硬碰硬,用別人最擅長的東西打敗對方,那才叫碾壓式的徹底勝利。

不過話說回來了,開水白菜這道菜在國內名氣雖大。

雖然在製作的時候,也很費事,屬於相當考究的火候菜。

最少需要好幾個小時,還需要十幾種高階食材,才能做得出來。

但菜色和形式上卻怎麼都體現不出來這道菜的珍貴絕妙之處,只能靠舌頭來品味。

而恰恰相反的是,這道菜的外觀看上去卻是那麼的樸實無華。

真的菜如其名,好像就是清澈透亮的“開水”中飄著幾片小小的白菜葉子似的。

以至於不懂行的老外們第一次看到這道菜都很嫌棄。

往往都會誤會請客的主人太摳門了,甚至沒有人願意主動去品嚐這道菜。

每次還都得在主人極力號召和盛情邀請下,這些老外才能抱著試試的態度去嚐了一口。

這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為食材的鮮味而驚豔。

又轉而變成瞠目結舌,讚不絕口的態度!

所以寧衛民為了不讓日本人當眾冒傻氣,也為彌補這道菜表現形式上的不足,他就有針對性的做了一定的改進。

首先就是他決定要與前兩道靠技巧就能吸引賓客的菜式有所區別,不能乾巴巴的再展示了。

應該給予這道菜與之份量相當的配樂,以烘托氛圍,襯托其莊重高雅的格調。

寧衛民選的曲子是1955年滬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木偶劇——《神筆》的主題曲。

這是出自於我國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之手的音樂傑作之一。

可惜,卻因為年代的侷限性,這首曲子不能像《末代皇帝》的主題曲搭載了奧斯卡的便車,頻繁應用於商業活動而廣泛流傳。

它只停留在了一個時代,只單純的作為木偶劇的配樂存在,很有點被埋沒了。

不過,還別看只是大陸兒童耳熟能詳的木偶劇配樂,共和國的當代人一聽就會想到神筆馬良。

但這首曲子卻極具江南水鄉的婉約典雅。

論古韻悠揚的旋律之美,其實並不比《末代皇帝》的主題曲有任何遜色。

而且兼具堂皇正氣,似乎能讓人以俯視的角度博覽華夏大地美好河山的壯麗景象。

如果和《末代皇帝》的主題曲比,只能說是這首曲子是寄託了另一種不同情感,用不同曲風來演繹的音樂作品。

絕對談不上孰優孰劣。

所以寧衛民在穿越之後,打電視上第一次聽見這首曲子就印象深刻,再難忘懷。

那麼順理成章,在這個《末代皇帝》的主題曲還沒來得及問世年代。

他選擇這首曲子應用在了宣揚華夏文化的銀座壇宮的開業慶典中,完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兒了。

事實上,現場演奏的效果奇佳。

當寧衛民帶來的兩位樂師用也琵琶和笛子共奏這首曲子,悠揚的民樂聲響起,登時就把現場的氣氛烘托起來了。

現場的賓客全都是一副驚喜的模樣,被兩個旗袍美女的悅耳絲竹吸引過來了。

尤其日本人,表情都顯露出被陶醉的傾向,小鬼子也是有審美的好不好。

而且這次根本就不用寧衛民再打什麼招呼。

楊峰和江大春這兩位廚師剛剛推車出現在現場,日本人就明白第三道菜要來了。

都還沒等兩個廚師上舞臺呢,所有的賓客就不約而同開始時鼓掌了。

甚至掌聲的熱烈程度遠超前兩次,直白的表明了賓客們的期待值更上一層樓。

此時記者也重新各就各位,架設好了他們的“槍炮”。

跟著直至掌聲平息,在全場肅靜,靜靜聆聽樂曲聲中,楊峰和江大春這才一起走上舞臺。

去不負眾望的當眾展開他們如同變魔術一樣的神操作。

江大春的任務,主要負責從小推車上當眾取出一個精美的青花湯盆放在案上。

這個湯盆也是寧衛民挑選的,因為其帶有纏枝蓮的紋理,可以和菜品的主題相呼應上

跟著江大春就又取出了數個已經事先經過處理的白菜心,小心翼翼,端端正正擺在了這個大湯盆中間。

這個時候,就到了見證奇蹟的時刻,輪到楊峰出手了。

只見他拿起一個裝滿了滾熱清雞湯的水壺,在幾顆白菜心上開始緩慢澆灌壺中的湯水。

而隨著熱氣飄散,清香四溢,讓日本人根本無法想象,感到極其不可思議的一幕,就在眾目睽睽下發生了。

湯盆中的白菜心居然依次緩緩開啟了……

而且隨著湯水的徹底澆灌完成,還逐漸變成了一朵朵綻開盛放的蓮花。

整個過程,猶如佛法無邊,曇花一現般的華麗和優雅。

是的,這道經過寧衛民改良的菜,在菜品的製作方式上也有了改良變化。

其實應該叫做“蓮花白菜”才更加貼切。

說起來這還是寧衛民上輩子參加的一次商務宴會中所開的眼界,長的見識呢。

那一次是寧衛民第一次吃到這道菜,眼見白菜花開,他就倍覺驚豔。

於是都等不及宴請結束,他就專門就此菜詢問餐廳的經理,結果得到了這樣的解釋。

據人家說,這個蓮花白菜跟開水白菜在湯口和味道上是沒區別的。

要說兩道菜唯一不同,就是白菜葉子的處理方法。

傳統的開水白菜是取白菜中間最嫩的幾片葉子。

而改進的蓮花白菜是把白菜心全部取下來,然後把這個白菜餡兒雕刻成一朵蓮花。

再把雕刻好的白菜重新收緊,把它放到盤子的中間。

上菜的時候,只要用之前製作好的像開水一樣的湯澆上去,慢慢的這個白菜心兒就會散開了,最後看起來就像是一朵盛開的蓮花。

毫無疑問,像這樣的改良,強調了這道菜的視覺效果,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顯然十分適合今天這個獻寶的環境。

於是寧衛民就活學活用,給挪到這兒來了。

至於最終結果自然不言而喻,這道菜算是完全是把日本人給震驚了。

甚至還沒來得及等楊峰把湯水澆完,湯盆裡的白菜才剛剛開啟的一瞬間。

整個會場就跟一瓢涼水澆在油鍋裡似的,徹底沸騰了。

在如同打閃的閃光燈裡,在琵琶和笛子的合奏聲中,賓客們自發響起潮水一樣的掌聲始終不斷。

甚至這還不夠,因為真等到開始品嚐的時候,許多人都控制不住發出了連連讚歎的聲音。

完全是發自靈魂的欣賞。

記者們已經等不及賓客們品嚐結束,就一股腦地湧向了舞臺。

他們搶在賓客之前,迫切想要向製作這道菜的兩位廚師提問,渴望瞭解有關這道菜的一切,並且記錄下來。

完全可以說,當宴會的流程走到這一步的時候,已經註定了開業慶典的成功基調,不可能再有變數了。

寧衛民真的有如神筆在手,像故事裡的馬良一樣畫出了夢想成真。

但即使如此,最後一條成功的因素卻同樣不能忽略,不可不提。

那就是人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拿捏系統後我收主角做小弟

醉貓y

全民狩獵,我有百倍爆率

看小說就變強

地球online末日紀元

亡靈將軍

全民:殺戮就變強,我即是修羅!

西涼河醋魚

隱婚大佬掐腰哄,再提離婚腿打斷

洛析

快穿,撲街小說

燃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