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打得好,也不如顧客的口碑好。

雖然寧衛民善於營銷和推銷,懂得怎麼去投機取巧,比常人能夠更有效的提升飯莊的知名度。

儘管寧衛民有品味、有見識,他首開國內之先河,把天壇北路飯莊的二層,打造得如同一個藝術世界。

成功博得了社會各階層的關注,獲得了極大的讚譽。

用三十年後網路時代的話來說,就是一鳴驚人成了“網紅店”。

但有了這麼個良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他的飯莊從此就真的能欣欣向榮,安枕無憂。

因為他同樣清楚,哪怕初衷是為了把日本暴發戶當冤大頭宰。

可經營飯莊本質上還是買賣,不是生意,運作的目標是以十年計的。

如果只憑噱頭挑動顧客的新鮮感,那可撐不了太長的時間,也撐不起這樣高的價格。

多半是會如同三十年後,那個靠騷氣動作紅遍世界的“撒鹽哥”一樣口碑崩壞,臭名遠揚的。

說到根本,任何的餐飲企業還是必須靠菜品的質量說話。

哪怕做不到十分好吃,也不能讓顧客太失望。

如此,才能有他發揮個人所長,變戲法、耍花活的餘地。

所以在正式開業之前,舉辦個開業慶典,儘量拿出全部的本事,用精益求精的美食來款待一下各方賓客,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讓寧衛民倍感幸運的是,正因為有了“張大勺”的扶植和幫助,“壇宮”的菜餚遠比他預計的更具吸引力。

賓客們顯然都很滿意,大部分人幾乎都堅持著從頭吃到了尾。

甚至有的人不惜撐得難受,也務求實現“光碟行動”。

就連區領導這桌,也吃掉了七七八八。

這無疑給了他充足的底氣,讓他再無後顧之憂,徹底放開手腳去推進後續計劃。

當然,萬事開頭難。

對外營業第一天,“壇宮”二樓買賣冷清,幾乎是無可改變,完全可以預見的情況。

這既是因為“壇宮”二樓的消費門檻太高,本身具有如此消費能力的人就屬少數。

也因為飯莊名聲雖然一炮打響,但廣而告之的效力還未曾深入人心,需要一定時間發酵。

一時間,自然不會有那麼多抱有好奇心,慕名而來品嚐宮廷大菜的食客。

別的不說,首先這天是週日就是最大的不利。

有公款消費能力的人幾乎都在休息,這些人是不可能來照顧買賣的。

其次,從異地來京出差的人,吃住又都有等級標準。

什麼級別的幹部,該住什麼級別的賓館和招待所,都有明文規定。

肯打腫臉充胖子,有能力擺這譜兒的人,同樣很有限。

至於外國人倒是在消費時間和消費能力上有著更大的餘地。

可問題是飲食文化不同、語言不通的原因,廣告效果對外國人群體是要打折扣的。

真沒幾個外國人能在第一時間,知曉京城又冒出了第三家宮廷菜飯莊的事兒。

所以眼下“壇宮”真能指望著的客源,也就是來自天壇的外國遊客了。

這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旅行社方面寧衛民早已經打好了招呼。

與他長期合作的導遊,在帶領外籍遊客購物完畢後,肯定會幫忙推薦一下。

而齋宮、天壇售票處、所有園內旅遊商店,也均應寧衛民的要求,會在服務外國遊客時,順帶發放“壇宮”飯莊的廣告單。

那多少也會些外國散客自投羅網,送上門來。

實事求是的說,開業的第一天,實際情況還湊合,“壇宮”的二樓差不多接待了七十人左右的顧客。

這其中有兩個二三十人的歐洲旅行團,兩個美國人和一個隨行翻譯,還有六七個港客和八位國內顧客。

如果按正常消費的水平來,“壇宮”差不多能收入個三四千的才對。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疏,寧衛民就沒怎麼也沒想到,兩個旅行團居然就沒點炒菜。

敢情這些金髮碧眼大鼻子對中餐的認識僅限於唐人街上獲得的經驗。

他們因為壓根看不懂“壇宮”的選單,直接選擇了炒飯或炒麵果腹。

飯量較大的男性,也就多要個春捲、煎餃作為補充。

哪怕是服務員和導遊極力推薦,最後也僅有少數遊客賣了點面子。

又點了點兒蘇葉餑餑、艾窩窩、炸香蕉、杏仁豆腐,這樣的甜食搭配。

可想而知,這麼一來,那二樓和樓下的點心店還有什麼區別啊?哪怕“壇宮”的消費水平對標京城飯店的譚家菜,利潤率極高。

一道炒麵就賣五元外匯券,還要加收百分之十的服務費,也掙不了幾個大子兒。

最終,還是託了幾個港客和國內顧客的福,才算賣出去三桌便席。

但三桌也只能收兩桌的錢。

因為國內的客人是關係戶,用寧衛民剛送出的消費券來買單,等於白吃了一頓。

所以這一天下來,滿打滿算,二樓實際入賬不過六百多塊錢。

哪怕這都是利潤也不夠抵充後廚吊高湯的成本,真是賠到姥姥家去了。

沒辦法,要做真正的宮廷菜,對高質量食材的消耗就是比普通飯莊消耗大,說是以一頂仨也不為過。

不過好就好在“壇宮”從上到下,並沒有因此感到意興闌珊、喪失鬥志。

因為積極的地方恰恰在於,客人雖然不多,但給予的反饋卻是相當鼓舞人心的。

實際上就沒有一個人不對飯莊的飲食予以肯定的。

無論外國人還是國人,都對於飯莊的烹飪水平十分滿意。

甚至老外要伸出大拇指,港客提出要見見主廚,來表達他們的驚喜。

這不奇怪,畢竟外國人見識有限。

別忘了,外國的中餐館全是業餘水準,就沒有一個是真正的中餐廚師創辦的。

像常靜大廚這樣的名廚,更是根本沒有的。

所以哪怕是最簡單的炒飯、炒麵、煎餃、春捲,在常師傅的監督下,依然能出彩。

何況中式麵點和西式糕點相比,本身就有優勢。

無論是軟糯、勁道、彈性、溫熱,還是清爽的口感,都是西式糕點難以帶來的體驗。

老外自然會感到這一餐相當適口,十分美味。

而港客被折服主要原因,是宮廷大菜的高湯提純之法和高質地的食材原料。

別看他們的生活裡不缺中式美食,但身居南方的他們對北方烹飪確實不熟悉,何況宮廷的烹飪又與民間大為不同。

說白了,在這兒吃一隻燉雞,實際上吃得是三隻雞。

表面上能看見的只有一隻,看不見的兩隻都在湯裡。

可想而知,那味兒有多麼純粹和濃厚。

“張大勺”為什麼要寧衛民準備出數十種高湯,還教他製作乾粉之法啊?這就是堂堂正正的烹飪大道,任何一種食材都能借助高湯有效提純增味。

更何況飯莊二樓的環境也為飯莊在顧客心裡抬高了評價。

除了對菜品相當滿意,來賓們也對在飯莊留影,抱有極大的興趣。

別看吃飯耗時不長,但在二樓營業區四處逛蕩,觀賞陳列品,以及拉著服務員一起照相,讓大多數客人樂此不疲。

這些人是真把這裡也當成旅遊景點了,甚至把帶來的膠捲都照完了還意猶未盡。

這甚至讓寧衛民靈機一動,又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商機。

他馬上讓服務員去天壇公園的商店弄來了兩箱膠捲,加價一倍,賣給了有需求的幾位顧客。

沒人覺得貴。

離開之時,每位顧客都是帶著極大的滿足感,面帶微笑而去的。

另外,樓上樓下的情形完全是冰火兩重天。

樓上閒在是因為消費門檻過高的緣故,卻並不意味著廚房和樓下的點心店也是這樣的冷清。

在“壇宮”對外營業的當天,無論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還是從天壇北門出來的遊客。

被一陣喜慶的鞭炮聲吸引過來,想要嚐嚐這裡的“正宗宮廷小吃”的人大有人在。

於是本來就不大的點心店很快就變得人滿為患。

儘管這裡的吃食價格比起其他的小吃店,甚至是“南來順”這樣京城知名的老字號,都要貴上一些。

最初確實引發了顧客們普遍性的抱怨和牢騷。

但“壇宮”的點心店,可有“百年麵肥”作為神器。

有玉露霜、打面倉、蘇葉餑餑、酸湯子、水團子、荷葉粥、煳米粥作為特色專供食品。

甚至這裡餛飩、雞絲湯麵、什錦湯麵用的都是真正高湯。

牛油炒麵也是真的是用牛油炒的,蝦仁炒麵的蝦仁絕不是水發的玩意,就連芥末墩裡都藏有什錦果仁,來豐富口感,提升味覺。

於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兒就很奇妙了。

只要犯嘀咕的人一嘗,幾乎就沒有不乖乖閉嘴,專心品嚐的了。

沒有人是傻子,眼瞅剛才還在表示不滿的主兒,在拿到吃食的一瞬間不無語了,反倒還有不少人吃過後好評如潮。

其他人自然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都老老實實不再言聲了。

點心店也因此由裡至外排起了大隊,徹頭徹尾的火了。

事實上,當天也就過午而已,提前準備好的東西,居然都賣光了。

就連老面發的饅頭都賣了五百個。

原本想著要拿到天壇公園去,賣給遊客的二百套“宮廷小吃套餐”也沒能送過去。

在店內就直接消化掉了。

歸了包堆兒一算,竟然營業額有一千二三,毛利能有一半,這倒是真把飯莊當天的整體運營成本給掙出來了。

翻過天兒來更邪性,明明準備的東西比昨天還多三成,可中午就不夠賣了。

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後廚不得不再次決定增加小吃類的原料製備。

但到了第三天同樣誇張。

別看特意多預備了三成,已經達到了廚房能力的極限,可結果還是賣不到晚飯時間去。

這叫什麼啊?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叫“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自來”。

沒辦法,飯莊的職工只能寬慰沒買著的顧客明兒早來。

為此,好多顧客又都提意見了。

“我明明還看見你們有一些,怎麼不賣給我們啊?”

飯莊的職工只好解釋。

“您看見的,是我們給二樓營業需要預留的,不能賣給您,能賣給您的確實賣光了.”

顧客還不幹。

“樓上和樓下不都是賣嗎?你們怎麼這麼逗啊?一視同仁行不行?”

飯莊的職工卻搖搖腦袋。

“還真不一樣。

樓上的價格是樓下的十倍,而且要加服務費。

您沒看見咱們點心店外頭有牌子嗎?只限內賓。

而二樓才是旅遊定點接待外賓的場所。

這也就是說,樓下的點心店,我們飯莊給咱們老百姓的福利。

那要按樓下的價錢賣您,我們虧,要按樓上價錢賣您,您又虧。

是不是這理兒?”

這下顧客才沒話了。

雖然還是沒買著東西有點鬱悶。

可想想外國人得花比自己多好幾倍的錢,才能吃到和自已一樣東西,也就心理平衡了。

就這樣,“壇宮”點心店毫不費力就在附近打響了名頭。

此後每天,光饅頭、花捲都得賣出去一千多個。

專為遊客提供的五六百盒宮廷小吃套餐更是供不應求。

而且必須得說明白嘍,這些還並不是市場真正的需求量。

因為越見著排大隊吧,越招人來,離實際上的需求還差得遠呢。

就是再做多一倍的量,也絕對能賣得出去。

可關鍵是廚房的“白案”廚師目前就有十四人,都在適應工作環境,目前街道實在不宜再貿然增加額外的人手。

裝置也有限,每天還得先供著樓上,才能保證盈利啊。

再多了,真做不出來啊,這也就沒法弄了。

不過寧衛民倒覺得這樣也不錯。

飢渴營銷嘛,正因為供不應求,才被人家當成好東西呢。

像派出所和街道私下裡都跟他商量過,問能不能照顧照顧,看情況開個後門,多少給留點。

對此,他答應得很痛快。

說“你們都不用來,想要的時候提前給打個電話。

要多少隻要統計好了,我們現做了派人給你們送去.”

這不,就賣了個現成的順水人情嘛。

更何況東西有限才會引人排大隊,從天壇北門出來的遊客大老遠就能看到這裡。

光靠點心店這樣的人氣兒就是活廣告,也是能給二樓餐廳招來客人的。

如果有心來品嚐的客人看到這一幕,那絕對是會相信二樓是能夠做出好菜來的,再不會對“壇宮”的烹飪實力有半點存疑。

要不說,餐飲企業是絕對不嫌人多的,只有人多才能聚財。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級黑科技海島

麒麟2

鬥神主宰路

呆呆笨笨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