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叫運氣來了,崑崙山都擋不住。

這話是真的。

在出面幫著康術德的回收馬家花園一事上,寧衛民的親身感受就是如此。

首先來說,本身收房的過程就是比較順利的。

寧衛民根本沒著太大的急,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計劃進行。

四月中旬的時候,馬家花園的所有住戶,就幾近全部肅清了。

僅僅只剩下一戶十六平米的人家,還未搬走。

甚至就連這家住戶,也是有特殊情況才留到最後的,並不是真的不想搬。

說到這間房,那原本是一個年近六十的老爺子住著的。

據說還是個出版社的編輯,挺老派的知識份子。

前些年時候,這老爺子因為突發心臟病過世了。

他在世的親人,只剩下兒子一家。

偏偏他的兒子還是在金陵工作,在當地落地生根,生兒育女的。

所以這間小屋的實際情況,是兩年多已經無人住過了,常年拉著窗簾鎖著門。

不用說,景山街道的魏主任已經專為此事給老人的兒子發去了通知。

想辦法聯絡上了老人的兒子,希望他能儘快回京辦理搬遷手續。

只是老人的兒子接到通知後,回覆說自己工作很忙。

他還需要幾天的時間完成工作,才好跟單位請假。

這麼一來,這件事兒就只能暫時耽擱一下了。

考慮到買票不易,請假的波折。

老人的兒子在時間上耽誤個把月,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關鍵是就衝這情況,寧衛民就能斷定對方肯定耗不起時間。

哪怕回到京城,也一定會是乾淨利落脆的處理方式。

那既然自己手裡有錢,房也不缺,那麼只要等著對方做出選擇就好。

最終到底會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他可一點都不擔心。

至於隔壁工廠佔下的院子,雖還未遷走,可街道魏主任那邊同樣給了準信兒。

說差不多算是找著了地兒,是一棟剛蓋好的住宅樓地下室,大概有七百多平米。

只要寧衛民履行約定,把一年的房租,差不多三千塊錢,先替街道交上。

那街道也就可以開始組織人手,一點點的把東西挪過去了。

大概也就耗時十天,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搬遷工作。

毫無疑問,事情辦到了這個份兒上,可以說距離生米徹底做成熟飯,也就差在一線之間了。

大約剩下的這一隻大白鴨子也是飛不到哪兒去的。

這寧衛民能不踏實嗎?結果還不光踏實,正因為他這次表現的太過財大氣粗,事兒辦的太漂亮。

連他從沒有想過的好事兒,居然也從天上掉下來,落在了他的腦門上。

把他砸的是喜出望外,差點沒唱一嗓子“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敢情dc區因為是四合院群落的聚集地,房管所執行的類似騰退私房的事兒當然不止一宗。

自然會有和寧衛民情況比較相似的人家也來找房管部門主張落實政策。

在這種事兒裡,什麼都好說,唯獨就是經租戶的安置問題不好處理。

用句法律術語說,人家那是善意第三方啊。

搬到這兒住是歷史原因和政策變動造成的問題。

無論怎麼樣,這些租房的現有住戶,是不能因為私房主要求收回房產,房管部門落實政策,而被趕走的。

所以通常情況是,房管部門可以把房子還給拿房契主張權力的房主。

但住戶如果不願意走,就得繼續在這兒住著。

租金按照可恢復到“1957標準”。

房租以後房管部門就不收了,這個權力轉交給房主。

但同時,房屋修繕也就此成了房主的責任。

那想想看吧,房主收回房產又有什麼意義呢?所謂“1957標準”,是政府於1957年給平房制定的房租,也就是一平米兩毛二。

一間十五平米的標準房,月租僅僅三塊一毛錢。

一個二三百平米的四合院,按正七側五的房間數量,滿打滿算,月租還不到八十。

再算上維護房子的挑費,房主能落手裡幾個錢?關鍵是扛不住,住戶今兒這家來找,明兒那家來鬧啊。

有關這房子的雜事兒多了,什麼不得操心?現在可是新社會啊,大多數人都有單位都得上班,幾乎人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著。

天天要是為了上班之餘還得為房子跑腿,怕不得累死,真耽擱不起這工夫啊。

這麼一來,好些房主是毫無準備下反倒背上了一個大包袱,因為收回來的房子反而加倍鬧心。

東四四條五號院,就屬於這種情況。

這所房子的房主是個老太太,房契是老頭子留給她的。

家裡除了倆閨女倆女婿,以及一個外孫子一個外孫女,再無旁人。

這一家人的房,是解放前封城時,那老頭子從個坐飛機跑了的三民黨軍官的手裡買的房。

原本是惦記著把房要回來,這一家人好搬回去住的。

他們一家子在五號院住過的那些年,對那院裡的前廊後廈、石榴樹、影壁牆,很是懷念。

所以打得著訊息就開始跑這事兒。

可沒想到,房子是要回來了,可這麼些年過去,那房子已經老得不成樣了。

彩畫都沒了色了,精美的雕飾也破損得不成樣了。

院裡一共住了七戶,房子不但每間都有人住著,而且還搭滿了小房。

早已經蛻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雜院。

他們不但想回回不去,反倒因為房子拿回來份外鬧心。

自打去年下半年要回房子後,一個冬天過去,光這水管子因為住戶忘了回水,就凍裂了三回,差點把這一家子給折騰死。

要知道,這年頭京城的冬天是真的冷。

公家分配必須得應卯的差事,水管工還不樂意幹呢,就別說你私人來求請的活兒了。

最起碼也得兩盒好煙,外加一頓好酒好菜招待,人家才肯來呢。

所以老太太一家子因為這小院騎虎難下啦。

修一回水管就得扔小二十塊。

關鍵是求爺爺告奶奶的還得受氣,圖個什麼呀。

偏偏不管還不行,斷水可是影響人基本生活的大事兒,全院兒六家居民那非得全跑她家來不可。

沒別的,老太太是真後悔了,又開始找房管部門了,要求國家得幫著把這院裡的住戶安置。

那房管所哪兒管得了啊。

也巧了,趕上寧衛民這自己花錢遷走住戶的案例一出現,房管部門的人就有的說了。

他們給老太太指點了兩條路走。

說要麼學寧衛民的樣,自己拿錢拿房,給住戶遷走。

要麼乾脆把房賣了得了。

賣給誰?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

人家壇宮的寧總經理既然能花這麼多錢把六十多戶人家都遷走了。

想必也不在乎再多遷走幾戶人家。

就這麼著,在房管部門的撮合下,這老太太一家找到寧衛民頭上了。

主動提出希望他能把東四四條五號院買下來。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譜唱朝暮相隨

一燈之下

獸性總裁的小逃妻

花小呆

我的前世曝光,全網驚呆了

如你初見

重生之鄰家雙子初長成

一雨天青

重生後大佬又把諸天攪翻了

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