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氏早早起來,做了早餐。

桓階吃完早飯便出了門,鬥志昂揚,如同出征的將軍。

來到約定的地點,一群人已經在等他,正在院中閒聊。

不少人帶著黑眼圈,卻神情興奮。

昨天有幸參與接駕的幾個人被圍在中間,如眾星捧月。

天子駕臨長沙是件大事,吸引了太多人的關注,卻不是每個人有都有資格參與接駕,只能聽一些風聞。

等了一夜,今天一早就趕來打聽訊息。

一個年紀稍大的儒生被問得有些不耐煩,甩甩袖子。

“你們急什麼,等桓伯緒來了,一切都清楚了。

他如今可是天子身邊的侍中,昨天宴後又被天子留下長談,比我等更瞭解情況.”

有人附和道:“是啊,急什麼呢。

天子年輕有為,有目共睹。

他對屈子、賈生的推崇就不必說了,對孫府君也是欣賞有加。

你們可能不知道,他身邊有個年輕散騎,長下短下,長著一雙碧眼的,就是孫府君的次子,討逆將軍的胞弟.”

“是麼?”

有人大感驚訝。

“孫府君夫妻都是吳人,兒子怎麼會有一雙碧眼?”

“這個嘛……”那人有些尷尬,正在想怎麼解釋,一轉頭看到桓階進門,立刻轉移了話題。

“伯緒來了,問他吧.”

眾人呼啦一下圍了過來,將桓階聞在中央,嚇了桓階一跳,連忙大叫冷靜,不要衝動。

一起來到堂上就座,桓階知道這些人想聽什麼,也不賣關子,直截了當的將結論先說了出來。

眾人聽完,面面相覷。

桓階早有心理準備,笑道:“不敢置信吧?”

那老儒生撫著鬍鬚。

“豈止是不敢置信,簡直是聞所未聞。

伯緒,若不是你聽差了,就是天子瘋了.”

“就是啊,這……怎麼可能嘛.”

“我也覺得不太可信.”

“……”眾人七嘴八舌地說著,有人一邊說一邊搖頭,表示無法接受。

他們聽到的訊息一直是天子依賴西涼兵,打壓世家,強行度田,劫奪民財。

中原世家損失慘重,哀鴻遍野,有些汝潁人甚至不惜背井離鄉,遷去了渤海。

就長沙而言,他們被迫向朝廷稱臣也是不久之前的事。

劉先苦口婆心的勸說,言猶在耳。

張濟在任時,西涼兵的所作為也是有目共睹。

這樣的天子,怎麼可能允許他們與朝廷共建船官,從中獲利?不會是一個陷阱吧,先騙我們投錢,等船官建成了,再找個理由將我們的錢吞了,甚至連人都一起宰了。

歷史上那些雄主可沒少幹這樣的事,或者說,雄主們最愛幹這樣的事。

秦皇、漢武,概莫能外。

桓階也不說話,等眾人議論完了,重新安靜下來,才輕聲笑道:“你們的擔心有道理,也沒道理。

有道理是因為天子的確對世家尾大不掉頗為擔心,正如賈生當年擔心諸侯。

沒道理者,諸位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他抬起頭,嘴角帶笑。

“我等雖小有資財,不過在長沙稱富而已。

到了中原,也就是中等之家罷了,根本不值天子擔心.”

眾人互相看看,啞然失笑的同時,又鬆了一口氣。

雖然這話說得很沒面子,但不為天子所忌,卻是一個值得慶幸的事。

“天子不反對民富,相反,他一直說貧窮不是王道,只有民富才能國強。

他反對的只是富而不仁,是世家依仗財力兼併土地,使百姓不能安生立命,被迫鋌而走險……”桓階將昨天晚上與天子談心,以及後來閱讀文書所得到的資訊提煉出來,一一解釋。

長沙偏居江南,雖然與中原多有交通,但很多資訊還是有所扭曲的,並非原貌。

比如天子對南陽世家——尤其是封君——大面積的禠奪,就有不少謠傳的成份。

天子的確罷免了很多封君,但那是因為這些封君沒有盡到義務。

在天子落難的時候,他們無動於衷。

在天子推行新政的時候,他們從中作梗。

這樣的人,怎麼還能成為國家藩籬?朝廷封國,不僅是酬賞功臣,更是為國立藩,以便扶持朝廷。

既然他們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禠奪他們的爵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者,天子只是奪其爵位、食邑,並沒有趕盡殺絕,保留了他們的產業。

那些人現在經營工商,日子過得不比以前差,只不過這樣的訊息不符合某些人的觀點,絕口不提罷了。

桓階隨即將自己從文書中瞭解的情況介紹給眾人聽。

天子提到,有人建議建都江陵,他這次南下也有考察江陵的任務,並非空穴來風。

具體到提這個建議的人,就是司徒府的左長史張松,以及南長史鄭度。

這兩人都是蜀郡人,是益州稱臣後入朝的。

張松除了是司徒府左長史,還是天子信任的年輕一輩,期望甚高。

他的觀點被司徒府否了,卻得到了天子認可。

只不過天子實地考察後,覺得江陵暫時還不具備為都的條件而已。

然而,天子開發江南的決心卻是確鑿無疑的,這一點可以從多個方面驗證。

他要在洞庭湖建船官的態度毋庸置疑,想讓諸位參與合作也絕非虛言,大家可以相信他,就像你們相信我一樣。

桓階雖然年紀不大,卻是長沙士林中的領袖,堪比荀彧在汝潁人中的地位,深得眾人信任。

既然他說了這樣的話,眾人就算心有疑慮,也可以暫時放下了。

他們隨即討論起了具體的細節。

桓階拿出了幾個規模不等的方案,供眾人一起討論。

其實長沙、武陵諸郡本來就有船官,只不過這些船官的規模太小,只負責官船的管理、修繕,或者造一些小船,沒有造大船的能力。

這次他們在建的船官更強調造船,而且是造大船,以便於長途運輸通商。

天子重工商,又派遣精兵強將開拓海外。

荊州、益州的商船沿著長江出海,直抵遼東、中山,獲利頗豐。

長沙人看在眼裡,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他們也想造大船出海,去做大生意,賺取豐厚的利潤。

一開始,他們的想法是仿造海船,規模不算大,投資也有限。

如果能以太守府的名義,可以無償得到豫章船官的技術,大概投二三萬金就夠了。

如果得不到太守府的名義,只能去買一艘船來仿造,開支就要大得多,他們未必承擔得起。

現在天子願意與他們合作,而且是以司徒府的名義,規模自然可以大一些,而他們的投資也相應的擴大一些,超出了他們之前的計劃。

長沙雖然不窮,卻也沒有鉅富,能拿出五六千萬現錢的都算有錢人,很多人只能出幾百萬錢。

要想籌集五六萬金,需要在座的所有人全力以赴。

“有天子的承諾,你們還猶豫什麼?”

桓階振臂高呼。

“這是長沙建郡以來,等了幾百年的機會,能不能在十年內一躍成為天下大郡,就在今日。

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到明末當霸王

夜之狐